馬曉夕 謝洪忠 鄭薇 聞郴
(1.云南財經大學旅游與文化管理研究生教育中心 云南昆明 650000;2.云南財經大學旅游與酒店管理學院 云南昆明 650002;3.云南財經大學旅游與文化管理研究生教育中心 云南昆明 650000)
會展行業作為促進經濟發展的“動力機”和“活力源泉”,它主要是舉行各項會議、展覽等活動將國內與國際之間的貿易互通平臺所需要的信息技術、資金人才、貨物商品進行有效連結,進而更加有效的凸顯出城市建設的相關成果。因此,通過會展的發展來促進國內國際之間貿易的交流合作勢在必行。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企業之間的合作不斷深化,為進一步增強與國際企業之間經濟合作,因而在對外貿易上不斷加大投資力度。因為受到疫情相關影響,會展行業相關生產總值在國內生產總值中的占比相較2019年有明顯的下降。由于會展行業受外部環境影響的敏感性極高,所以外來沖擊等不確定因素都會導致其在發展過程中陷入困境。新冠疫情的持續,除了對交通運輸業影響巨大,對于會展行業的沖擊也是前所未有的,由于此番打擊之沉重,致使許多會展活動需要延期舉辦,更有甚者直接被取消。2020年4月3日,我國商務部辦公廳印發的《關于創新會展服務模培育展覽業發展新動能有關工作的通知》中明確提出,要積極應對新冠疫情帶給會展行業的新挑戰,創新升級,利用現代化技術,開展“云展覽”,積極探索并開展線上會展新形式,拓寬會展業態。
雙線會展融合發展的模式是疫情下會展行業突破困境的有效方法,雙線會展打破了傳統會展的地域性、時效性的限制,抹平了由于各地經濟發展不平衡所造成的產業發展差異,進而創建了會展產業的均衡競爭和良性發展新格局。雙線會展協同發展的理念以及技術,同樣也是數字經濟時代“產業數字化”的基本要求,即使疫情消退,也仍是現代會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展示空間,技術創新支撐下的線上會展生命力依然旺盛。但也應看到,疫情終將過去,線上會展對當地經濟的影響,特別是對旅游、酒店和實體會展場所實質性的貢獻,還是比不上線下會展。將線上會展與線下會展更好地融合并協同發展,突出各自優勢,才能為區域經濟發展帶來更多效益。
“雙線會展”不是將線下會展與線上會展看做兩條平行線,而是二者相互融合后的結合體。當前,線上會展更多的是為線下會展進行輔助和延伸,但不可否認的是,那些傳統會展所具有的人文關懷功能、信息導向功能、經濟輻射功能及教育功能,這些在線上會展中同樣可以體現出來。因此,線上會展同樣不僅能夠為會展行業提供巨大的經濟價值,還能夠為其他行業賦能。隨著“雙線會展”的進一步發展,當前已基本實現了線上線下會展行業的“雙線融合”新格局,開拓了新天地、拓展了新業態、構建了新模式,更新了觀眾的觀念,讓觀眾不用走出家門也可以在網絡平臺上游覽不同主題的會展。當前,在我國舉辦的雙線會展,其主要是融合了以下兩種會展形式:
線上會展最開始在國內被稱為網絡展覽,早在10年前就已經有所研究,這一時期的網絡會展以開發自己的網站為基礎,但其只能通過靜態形式的網頁網站為媒介,與當時的桌面互聯網時代網絡信息技術和應用水平相吻合。2020年,受疫情影響,線下會展活動停滯、遭遇瓶頸,但人們購物需求并未減少,線上展覽因此應運而生,它不僅起到刺激消費作用,還滿足了人們休閑娛樂的合理需求,從而在一定程度上促進經濟的恢復與增長。庾文、劉夢迪(2010)認為雙線會展是一個“永不落幕”的網絡會展,網絡科技的發展將會為線上會展帶來充足的發展空間,但當前我國對網絡會展的認識度還不夠,創新力度不夠,致使雙線會展當前的發展暫時遇到了瓶頸。
在過去的數十年中,我國會展行業不斷突破,力求發展,但在當前卻遇到了發展的瓶頸。一方面是由于會展行業具有極高的關注度與要求;另一面則是會展行業其整體的競爭力相較于其他行業顯得格外薄弱。從會展企業的角度看,各個企業因為自身的能力不同,對互聯網+的應用程度也不同,一部分企業僅僅做了簡單的網頁頁面設計,而另一些能力較強的企業則添加了虛擬會展的鏈接、服務等功能。從智慧化會展服務的角度來看,互聯網會展行業商業模式創新重新定義了參展商、觀眾等會展行業溝通與交易的場景。
線下會展是通過眾多的事件來驅動其發展,而線上會展則是通過線上數據來驅動相關業務,這是線上會展和線下會展的本質區別。線上會展擁有不同的產品展示方式和會展運營模式,這是一個全新的數字經濟模式,在數字經濟賦能下線上會展呈現出以下幾個優點。
3.1.1 時效性強
同線下會展相比,線上會展有其特有的優勢與特點,最主要的就是其時效性強。通常線上會展平臺具有共享、交流互動、保存、回放等功能,讓人與人之間能更及時通暢的進行溝通交流,并且展示更加多樣化的內容信息,從而大大節省了時間、提高了會展開展的效率,同時能夠為用戶提供更加好的參展體驗。
3.1.2 覆蓋面廣
線上會展相比于線下會展,其模糊了時空以及語言等方面的界限。線上會展打破了時間的束縛,由于網頁和數據可以上傳保存,因此可以是全天開展的,24小時無間斷運作;而在空間上,虛擬網絡能被無限放大,從而使各項展覽品被全方位、立體化的展現在參觀者的眼前,讓參展觀眾用戶擁有同線下參展一樣的體驗感,還能通過旋轉、放大、縮小等功能,讓觀眾更加了解產品的細節特征。
3.1.3 成本較低
線上會展除了繳納一些管理費用外,其他相關支出較少。線上會展通過借助虛擬現實等技術來構建虛擬的會展場景,參展商只要在會展平臺上發布相關信息,就能吸引來自世界各地的客戶洽談。在成本問題得到解決后,會展行業中的企業都可以發揮自身才智,展現自己的能力,為觀眾帶來更多精彩的會展,實現共建、共享、良性發展。
3.1.4 匹配度高
通過采用大數據的分析與處理方法,線上會展由此便能快速準確的收集到會展活動開展的總流量等一系列觀展數據,并能對觀眾的需求和展商的供應進行精準的匹配,以實現精準化對接服務。此外,線上會展可根據自身的會展主題,利用大數據技術選取對此主題較為感興趣的觀眾,匹配供需關系,將供需關系相互匹配的觀眾和企業對接起來,舉辦1對1的展示、推介、洽談活動,為供需雙方都節約了時間,也減少了由于反復篩選而產生的成本,交易效率大幅提升。
3.2.1 線上體驗感急需提升
線下會展雖在科技應用方面有所不足,但其為用戶提供的真實感與體驗感是線上會展擁有的虛擬現實技術等無法比擬的。一件展覽品的出現,其主要依托于線下會展能夠很好的將其真實性展現出來,而線上會展則只能通過線上的照片或是視頻來呈現,所以很難讓觀眾切身感受到展覽品的真是材質與品質,因此那些想要通過展覽品提供給參展觀眾的細節沖擊難以實現。
3.2.2 情感交流表達亟須提升
線下會展為參展商和參展觀眾提供面對面交流的機會,參展商可以根據參展觀眾提出的問題作出直接反饋,從而使參展觀眾獲得快準狠的解答。雖然線上會展也可以實現實時溝通與討論,但受到網絡交互延時和設備人數限制等諸多因素影響,使得觀展體驗大打折扣,線上溝通交流的實效更是無法同線下會展相比。
3.2.3 會展平臺功能有待完善
新冠疫情背景下,會展平臺的功能由于受到技術水平的限制,無論是提供的網絡界面信息完整度還是其操作的便利程度,都還有很大的完善空間,因此要從完善平臺功能入手,提升其便利性、加強反饋機制的運作,來滿足用戶多樣化的需求。
3.2.4 線上會展輻射經濟拉動力不足
線下會展具有1∶9的帶動效應,除了能夠全方位、立體化的展示參展商品之外,還能依靠交流溝通等動作方式來促進餐飲、酒店、旅游等相關產業的發展。同線下會展相比,線上會展在經濟輻射帶動方面則略顯不足。
智慧展館通過大數據、云處理等新型科技手段,來科學精準地預判客戶的多樣化需求,并為客戶提供個性化的服務,來提升客戶滿意度,再通過用戶與商務之間信息的不斷積淀,實現會展經濟的二次發酵,為會展行業的發展提供無限動力,從而實現會展行業可持續發展。
生命周期短是所有傳統會展的一大痛點。在新冠疫情的影響下,線上會展變得尤其重要。而在眾多會展中,只有極少數特色會展擁有自己的官網,其余很多小型會展只能在相關咨詢報道上查到相關信息。因此,線上會展要避免出現此類信息不對稱的問題,在舉辦前充分利用大數據抓取等功能,匹配供需,提高交易量。
依靠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將線上會展與線下會展深度融合,依靠雙線會展,對目標群體進行深度剖析,從而使參展商能夠精確了解到用戶的多樣化需求,從而為用戶提供精準服務;通過對會展的供需情況和庫存情況進行線上匹配,讓供需相匹配,從而提升會展的有效交易量,并以大數據為手段,實現客戶關系的智能化管理。
構建會展跨界新生業態的時代即將到來,會展行業需要從原來的重視數量增長轉向提升會展從業人員素質和培養跨界技能。線上會展的發展,對復合型人才的需求愈發緊迫,會展產業人才培養亟須在學歷教育基礎上構建終身學習體系,借助新興技術和會展相融合實現“會展+”跨界交融從業人才的培養。
新冠疫情背景下,科技變革與產業轉型的速度不斷加快,會展產業的危機越來越突出。會展產業需要通過轉型創新來渡過難關,因此需要促進線上會展與線下會展的深度融合,開展雙線會展來賦能。會展行業挺過新冠疫情時期的重要抓手是打出雙線融合展會的“組合拳”,也是后疫情時代會展行業可持續發展的強有力保障,通過推動雙線會展的技術應用來不斷創新和完善雙線會展實踐,總結雙線會展服務經驗,才能帶來更大發展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