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開軍
(山東省泰安市肥城市市場監督管理局 山東泰安 271600)
“互聯網+”作為時代發展進程下的產物,當今的網絡技術不僅用在了生活、工作和學習當中,也廣泛應用于建筑、紡織等產業方面,已經成為人們生活當中不可或缺的一環。通過網絡平臺,以極高的傳輸速度和龐大的數據資源為背景,實現了流通產業和互聯網的全面融合,極大程度上升級和改進了流通產業,極大限度推進了產業的急速發展。另外,由于大力推廣“互聯網+”技術的管理模式及全面應用,企業生產力得到了提升,真正意義上實現了有效控制生產管理,工作效率也得到了極大提升。在如今的時代發展過程中,經濟體制已經比以前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有效的消費市場管理對我國社會經濟發展及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當前形勢下,我國一直在強調消費市場管理的重要性,也一直在加強管理。
“互聯網+”是進行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工具。作為一項新理念、新技術“互聯網+”跟隨著現代通信技術水平不斷提高、云計算技術不斷成熟、現代科學技術不斷完善進而得到全面發展和廣泛應用。筆記本電腦、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智能移動客戶端移動設備的使用,不僅深刻影響了人們的生活方式,還極大程度地改變了人們的觀念和思維[1]。在“互聯網+”技術的全面推廣和廣泛應用前提下,現代的商業、工業生產運營模式也都從本質上發生了重大改變,工業方面真正實現了產業自動化、智能化發展建設;商業方面也從成本投入較高的線下實體經濟模式逐漸轉變為低成本的電子商務模式和實體營銷模式,人們的價值觀和消費觀已經潛移默化地被改變,“互聯網+”技術的應用程度得以提高。“互聯網+”技術的出現,已經全面充斥到了經濟、文化、社會和政治等層面當中,成為人們不可或缺的一環,不管是青壯年還是老年人甚至是孩童都深受影響。
如果將“互聯網+”應用在政務服務系統,是“互聯網+傳統的政務模式”或者是“傳統的政務模式+互聯網”。根據不同的情況、條件、場景等外界因素,相互結合的方式或者主次之分還是有一定程度上的區別的;通過大數據資源、現代通信技術及網絡渠道使互聯網和傳統政務模式科學、合理且有效地進行充分融合,改進完善傳統的政務工作處理方式,從而優化辦公模式、功能及職能,以此創建新的政務模式[2]。例如,傳統工商登記注冊工作期間,存在多層審批、審查嚴格、多部門登記、退出機制不健全等流程問題,這樣的模式直接致使企業在登記過程中存在環節眾多且復雜、期限較長等問題,不但直接影響了消費市場的準入效率,還增加了企業的成本消耗,極大程度上消磨了民眾的耐心,打擊了民眾投資的積極性。如果在互聯網和移動端進行申請,則可以直接在“線上”獲得相關申請信息,提交相關申請資料,后期進行許可結果查詢,直接省去了向審批機關提出申請的步驟,也不用提交大量的紙質材料,省去了很多中間環節,提高了登記注冊的效率。期間,通過大數據資料、信息科學技術和網絡渠道實現信息資源共享,相關審批部門直接通過網絡平臺進行聯絡和信息傳輸,極大程度上減少了申請人在登記注冊過程中過多的時間成本和資源成本的消耗和支出,提高了消費市場的準入效率。
為此,消費市場管理部門想要在新時代下極大程度上提高經濟發展、穩定市場秩序、提升服務效能,就必須融入新時代,不斷融合“互聯網+”技術,跟緊時代潮流,充分利用自身傳統優勢創新、升級、協調、綠色、共享未來發展理念,徹底激發市場活力,積極引導鼓勵市場創新之路,有序規范市場秩序,更好地維護消費者權益,全面提升市場管理效率,形成全新的消費市場管理觀念,積極拓寬互聯網與消費市場的融合密度和深度,推動消費市場管理模式的升級,從而提升政務部門的服務、信用、廉潔、效率。
消費市場管理部門作為維護市場秩序,維護人們權益,保證市場平衡,保證公平、公正、公開等事項的管理者,擁有極大的管理權限,當然也有應盡的職責和義務;在新時代不斷發展進步的過程中,市場管理部門要想保證自己手中的管理權限就必須適應新科技、新業態、新產業、新模式的發展,積極引導和鼓勵其工作人員樹立和應用“互聯網”思維,使“互聯網+”與傳統管理模式相互融合、結合,從而創新市場管理模式,建立以信用管理為中心的全新形式的市場管理模式,實行信用管理全面綜合執法[3]。
“互聯網+”的廣泛應用使得申請人的準入效率前所未有的提升,市場管理方面壓力急劇加大,其中涉及的市場管理的部門不是一個,還涉及多個市場管理部門。通過“互聯網+”不斷推動市場管理部門之間的交流合作,真正實現信息共享互聯及聯動響應,在登記注冊方面提供便利服務的同時,提升市場的管理能力和水平,提高監管效率,使各部門之間合作分工、互通有無,共同監管新時代下的消費市場。
自從金融危機之后,全球開始倡導低碳經濟,綠色環保的理念,并在國際貿易中提高了進出口商品的標準,使商品在生產制造中盡可能減少自然資源、能源的消耗,降低二氧化碳及有害氣體排放,嚴格管控廢水等有害物質的排放等綠色標準;而我國作為出口大國涉及的產業、行業頗多,地域遼闊,中小企業占據市場極大比例,對此為國內企業提供了相關政策,以及綠色規范制度和法律法規,有效治理環境,加強環境保護;將綠色發展的理念充分結合到“互聯網+”消費市場管理過程中,從登記注冊開始由申請人提供相應的環境影響評價證明,如果評價結果不符合規范標準,則需申請人進行相關改善直至達標;登記注冊成功后,再次進行環境影響評價工作,檢查是否存在超標行為;環境保護不是一朝一夕、一個人兩個人的事,企業或單位作為環境影響的主要群體,在生產過程中一定要加強監管;此外,綠色管理的內涵是要市場管理部門在工作時能夠公平、公正、公開,沒有任何的徇私舞弊或中飽私囊的行為發生,將市場管理、執法監督完全呈現在陽光之下[4]。
(1)以需求為導向,統一信用信息標準、技術工藝規范及政府內部的信用信息共享的方式和方法,建立可靠、完善的信用信息共享交換機制。
首先,通過當地電子政務的外網,連接國家信用信息交換平臺,橫向對內連接溝通相同級別部門,縱向組建下屬部門的信用信息傳輸渠道,使之形成一個大型的、全面的市場信用信息網格,徹底實現市場主體信用信息的緊密結合、互通有無,進而生成一個完全統一的信用信息共享交換平臺。
其次,通過信用信息共享交換平臺,根據國家統一的社會信用代碼制度改革完善總體標準,時刻更新登記注冊管理系統功能,提高存量轉換的速度,利用網絡傳輸速度的優勢在網站公示增量,實現社會信用代碼的完全統一,并建立相關制度。
最后,以數據標準為基礎,統一信用信息歸類整理標準,制定相關統一目錄,全面整理合并市場主體的登記注冊、行政處罰、許可及年度報告等相關信用信息,收集整理市場社會活動及市場交易中的互聯網信息,實施各領域、各環節信用信息全覆蓋并建立信用信息相關數據庫。
(2)通過大數據庫基礎,不斷發展創新網絡應用模式,組建企業服務云平臺,提供相應服務,同時,研發小微企業專屬的應用軟件,為小微企業提供更好的成長環境,為小微企業提供強有力的服務支持[5]。通過利用互聯網思維及大數據構建信用監管體系,優化申請人登記注冊的環節,提升市場準入率,后期的監管是一個極為重要的工作,應從資格、行為、專業監管及消費維權四個方面進行建設應用,從開始到結束進行全方位覆蓋監管;同時,要求相關部門積極引導社會群體組建懲戒機構,進而形成全方位、多維度的市場監督管理機制。
(3)以網絡平臺做前提,進行網絡監管。當前,隨著社會的發展進步,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升,尤其在網絡信息科技時代來臨之后,男女老少都越來越離不開網絡,近年來各種各樣的網絡購物軟件或平臺逐漸走進人們的視野,而部分企業將實體經營轉為線上經營,省去了店面傭金、人員成本等成本投入,提高了人們的生活質量,適應了當下快節奏的生活模式,使人們足不出戶就能買到心儀的商品,節省了時間又不耽誤生活和工作。網絡平臺由于集合了市場主體所有的產業和項目,所以在監管方面壓力極大,想要完美地進行網絡監管就需要一個科學、合理的網絡世界監管平臺,使網絡市場的主體數據信息和企業信用信息相結合,實現互通,并監控網絡商戶平時的行為和相關動向,確保市場管理的穩定性。
另外,積極鼓勵市場主體在網絡平臺為消費者提供公正、公平的評價服務,針對消費產品的品質、服務公開評價真實感受,督促市場主體在經營過程中的信用建設。同時,支持相關部門進行行業信用評價,設置企業信用檔案部門,更新完善行業信用體系,從而推動行業自律和監管執法的有效實施落地。
(4)促進“微政務”的服務建設,打造一個全新的任務交辦、工作部署、經驗溝通、進展反饋、成效比拼的載體,統一整合市場監管部門的所有相關管理人員。加強工商數據和區域經濟的相關分析,科學化、精準化地為經濟發展決策提供服務。運用大數據技術,熟悉相關政府部門的相關動態,自主分析相關數據,為政府制定政策提供依據。同時,根據大數據分析,了解時事、關注熱點,及時發現問題、防范問題、解決問題,為廣大人民群眾提供堅實臂膀和可以依靠、信賴的監管服務。
“互聯網+”消費市場的管理工作一定要融合管理和簡政放權,升級優化服務內容,順利實現協調發展市場經濟。同時,提高市場管理各部門之間的“相互串氣”信息共享,為社會群體提供更加方便有效的一站式服務。另外,一定不能忽視對綠色環保理念的重視程度,綠色環保、低碳經濟,資源、能源的充分循環利用等相關綠色理念一定要滲透、融入“互聯網+”消費市場的各項管理工作中,一定程度上公示、公開相關注冊登記、監督管理的信息,有關制度的執行也要確保是在公平、公正、公開的情境下進行。尤其是市場主體在網絡環境下的行為操作,一定要確保合規合法,保證市場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