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建仁
現階段,建筑的樣式多樣、功能齊全,不論是住宅建筑還是商業辦公,不論是綜合樓建筑還是地下室設計,均需要做好地基建設,只有保證了地基的穩定性,才能進行上部建設,地基如果不牢固,則無法保證安全施工建設。深基坑支護施工技術在實際應用中需要嚴格操作規程,才能有效把握難度,預防事故,高風險的施工需要有可靠的技術保障,才能切實有效發揮技術優勢,建筑行業相關人員要系統的對技術研究,科學探索更為合理的施工方案,從而,全方位推動深基坑支護技術快速創新發展。地下施工涉及各個方面,包括地質地層、土質信息、水文環境等,任何一個條件不滿足施工需求,都會給施工帶來不便,嚴重的還會導致安全責任事故發生。地下施工往往會遇到水位上漲、透水、軟土基等不良環境,容易導致地基整體的承載性能下降,控制不當就會出現坑涌、塌陷事故,不利于安全施工,更談不上質量。做好地質勘察、了解現場環境,才能正確選擇施工技術,確保深基坑支護施工能夠順利的完成。
深基坑支護施工看似簡單,雖然只是臨時圍護的結構,但其工藝的選擇、技術的應用,影響著施工的整體安全度,從當前的技術應用上看,其建造方式和工藝分類十分豐富、多樣。當前,建筑工程應用較普遍的是重力式擋墻、錨桿支護及各種樁支護形式。為了達到施工圍護的效果,保證整體安全,需要了解現場的情況,根據實際應用選擇正確的技術形式。也就是說,施工人員應用技術前,一定要對工程項目所處區地質環境、地面情況、地下管線行裝情況全盤了解,根據基坑深度結構安全等級做好方案的設計,用最為經濟的成本建設有效的結構,保證支護能力。深基坑支護技術的應用和開挖深度有直接的關系。不論是哪一種建設形式,都有地基工程,也均有基礎開挖的施工,不同的挖掘和地質、地下、深度有關,施工技術人員要在基坑周邊設置垂直擋土圍護結構,利用樁、墻行裝作為支撐,對基坑內外部土體壓力分解,以此,使大量的壓力得以分散,保證技術的運用。
一種是支擋型支護。建筑施工過程會遇到各種復雜的情況,要全面考慮,才能開土動工。了解當地的施工環境,了解地質條件、地域特征,通過正確選擇技術形式,做好項目建設。如果是地質條件相對較好,可以對邊坡支擋,保證周邊的安全穩定,施工技術人員采用稀疏的裝板施工就能夠達到良好的效果,為了增強工程整體支撐力,要在裝板中間增加擋板的連體結構,以此,起到穩固的作用;如果是地質條件不良的區域,則需要通過鉆孔樁和連續樁的方式,對周邊加固;如果施工的區域土質較軟,還需要樁位間增加一定的穩定結構,這樣,施工過程中,才不會因為振動對邊坡造成影響,有效避免了邊坡的變形,一般情況下,要對區域內設置兩排樁并且需要在樁頂設置一道梁;施工中,關注當地的地質地形,復雜的環境下施工,應用正確的工藝,才能保證建設的安全,技術人員根據實際靈活進行多種技術組合應用,確保復雜環境下的施工質量與安全。另一種是加固型支護。這種技術在施工中較為多見,對周邊能夠起到加固作用,其支護原理是在土體縫隙間灌入水泥或特定溶劑,以此,增強施工區域的強度硬度。實際施工過程中,則需要以當地的現場地質與環境為準,科學選擇應用,通過連接水泥攪拌樁加強對邊坡保護。此項技術操作簡單、成本經濟,在實際應用中更加的廣泛。
深基坑支護施工是一項復雜的技術,施工前,考慮因素較多,包括地下和地面兩種,地下的因素是地質、地形、水文、管道等,地面因素包括建筑物、交通設施等。建筑區域不同,其施工的也不同,而同一個區域不同地質結構的情況較為多見。人們生活水平的提升,也對環境生態提出了更高的追求,挖掘施工會對周邊的環境產生影響,施工時,充分考慮到環保的特點,避免污染環境。另外,城市改造過程中,舊城動遷、新城建設等,建筑工程的規劃在人流量較大的城區或者中心,如果施工中產生噪音、污染水源,則不利于百姓的出行與安全,深基坑施工的環保性決定了技術的應用。
深基坑支護結構施工前,需要大量的數據支撐。選擇正確的技術形式,就要了解當地的具體情況,通過各種數據信息參考,制定合理的施工解決方案。前期地質勘察至關重要,通過調研,掌握當地的地質形態、巖層分布,同時,對于城區的建設,還要了解施工經過的地下建設布線情況,通過和相關單位溝通了解,掌握大量的數據信息,了解歷年地下水位、當地氣候、電力給排水、通訊供熱等市政工程的建設情況,為下一步施工提供豐富的數據支撐。基坑施工收集到的數據量大,通過廣泛測量、專業技術和反復測量才能得到科學的數據,要求數據精準、真實可靠,通過對大量數據的篩選,找到可利用的信息,其整體工作量較大。
深基坑支護施工主要的工作面是在地下,施工深度越深,其危險性越大,隨著深度的不斷增長,周邊的壓力加大,如果不了解環境、地質、行為、材料等因素,就不能保證安全,施工中影響因素較多,掌握各種影響因素,進行有效預防,才能避免不利影響,保證施工安全。任何一個施工環節出問題,都會降低效率、危及人員設備安全,安全性是施工的重要特點。如果遇到施工區地下管線復雜的情況,則會破壞管線,如果周邊建筑物多,控制不當還會導致建筑物的開裂、坍塌;如果土方開挖不合理,不能正確考慮土層各層級出現的變化,那么,支護結構也會出現變形,如果不能及時發現問題,就會出現意外的安全事故。
雖然我國的國土面積大,但是需要保留耕地,維護生產,城市發展越來越快,對土地的利用量較大,各種占地已經影響到了農業基本發展,只有壓縮城市用地規模,才能更好地保證城市發展與農業發展相協調。目前城市可用建筑工程土地越來越少,要想把有限的資源變現利用,則需要通過向上向下的拓展,才能更好地開發潛能,創新更多價值。很多的建筑物地下開發深度已經達到了6 層,最深處已經到了20m,城市越是經濟發展快,其地下拓展的深度也就越深,面對地下工程的復雜程度越來越高,深基坑支護施工技術也需要不斷創新,適應新時期的建設需求。
我國在不斷發展,社會與整體規模擴大,各行各業都有了長足的進步,思想觀念也發生改變,但是,基坑支護結構設計還沿用傳統的方法,沒有與時俱進,隨著建筑物的設計越來越復雜、功能性越來越強,依然使用老的建設技術形式顯然不合適,無法滿足新型建設需要。結構設計最主要的就是數據,沒有精準的數據就無法建設高品質的項目,技術人員的計算體系還沒有成型,特別是對復雜地質的情況分析,還不能有效支撐建設需要,原始數據統計不規范,也影響到了后期的計算結果,如勘察人員對土層取樣不確定性,不能與實際相符,影響到了計算的結果。
基坑開挖施工以后,隨著深度的增加,基坑內土坡位置也會發生移位,造成邊坡整體穩固性變差,一般是中間位移大,兩端位置土坡移位概率低。從實際的施工中我們也發現,增加后的空間會產生變化,空間變化對基坑開挖造成最直接的影響,為了保證施工的順利進行,則要相關工作人員對深基坑支護結構設計時,考慮到空間的影響因素,通過對空間的把握,更好地建設優質項目,維護后期建設安全。
深基坑施工較為復雜,前期的設計再完善,如果后期工藝跟不上,技術應用不合理,操作不規范等人為影響,也會影響到整體的工程建設質量,當前,主要存在圖紙設計與實際建設不符的問題,建設出來的項目達不到設計的要求,無法滿足后期施工需要。
鋼板樁支護施工技術在實際應用中利用鋼板的強度,對周邊的邊坡維護,以此,保證周邊的穩定結構。施工過程中,需要技術人員根據支護的現場對材料把握,一般選擇外觀和性能合適的Z 形、U 形鋼材施工,通過振動、捶打、靜壓的方法,使鋼板深入基坑中,保證了四周土體穩定性,根據施工的工期與進程,進行必要的連接,使加固后的鋼板能夠形成一個整體,通過拼接形成獨立鋼板墻,確保了一定支撐力,起到支護效果,為下一步施工起到保障作用。這種支護技術適用性廣泛,整體工藝原理簡單、施工方式靈活,特別適用于環境是軟土地基的施工項目,對于深度較大的基坑,還要考慮鋼板樁具有的柔韌性,避免深度過大產生變形,影響施工安全。一般情況下,只適用于深度小于8m 的基坑施工。
排樁支護施工技術也有一定的應用,主要是由防滲帷幕、支撐和支護樁等部分組成。支護樁的各類繁多,包括鋼筋混凝土預制樁、灌注樁、板樁等不同的形式,這就需要根據施工現場的具體實際選擇樁體結構形式。通常,建筑工程中的支護樁主要是以列式或連續式方式布局,這樣,才能形成一個整體,保證周邊的穩固。混凝土灌注樁是當前應用最為廣泛的方法,適用于大部分地質條件和區域的施工,通過排樁支護施工技術的應用,大大提高了建筑的安全度,整體看,該技術施工簡便、成本低、效果好。實際操作時,需要施工人員把混凝土灌注樁加工,根據不同的間隔形成排列,使樁體能夠成為整體性結構的支護,流程包括鉆孔、清孔、成孔、制作、下放鋼筋籠、下導管、二次清孔、灌注混凝土、起拔導管和護筒等,要掌握整體的流程與環節,以此,提升基坑周邊的穩定性。樁頂設置混凝土連系梁或錨桿、拉桿等,進一步提高樁體的穩定性,以建筑項目實際為依據,適當設計截水帷幕,這樣,就更加能夠體現高強度、高穩定性的支護形態,確保了基坑的整體安全。
該技術能夠最大程度的利用土地資源,施工中用料少,通過使用添加固化劑的方式,提升水泥性能,其優點為成本低、用料量少、效果好、擋土截水能力強。通過這種施工方式,能夠保證環保性,因為,該技術施工過程無振動,大大降低了對周邊的影響,城市中心建設項目中,這種技術應用較多。在技術有實施過程中,能夠對周邊的土體有效擠壓,軟弱下臥層不會出現沉降的問題,對地面建筑物多的區域施工,不會對周邊建筑物產生影響。技術應用中,需要嚴格掌握固化劑的使用,通過充分攪拌,確保水泥、原土、固化劑能夠有機結合到一起。
為了保證種施工的順利進行,需要根據現場做好方案的設計,拿出符合標準的施工方案,施工設計施工方案至關重要。設計人員要了解現場的情況,通過對現場的條件、建設的特點、工程規模功能等現實條件,做好調研,收集數據參考,這樣,才能設計出科學的施工方案,為后序施工提供參考。方案中要明確工藝標準、技術形式、流程一切、施工計劃等,并且還需要對人員、設備等分配,以此,做好施工準備。施工平面布置是施工的重要環節,一般的施工建設項目,用料量大、設備多,鑒于基坑開挖和支護施工的需要,則要合理做好安排,預留機械作業空間、土方建筑材料運輸線路、材料堆放區等,使后期的施工能夠順利開展。同時,為了保證施工安全,要對現場進行劃分,在深基坑四周設置安全圍欄,放置懸掛安全警示標,以此,保證施工順利進行。
工程的開展離不開現場的勘察,技術人員的地質勘察報告必須精準,才能為設計和施工提供充分的保障。掌握影響的主要方面,對地下水位、土層地質的數據要重點核對復查,因為數據的質量決定了支護施工技術選擇和結構類型。為了更好地做好地質勘察工作,則需要委托第三方專業機構進行,這樣,才能從更加專業的角度,根據當地的具體實際,充分提取科學的現場地質及水文等方面資料數據,為圖紙方案提供最大化保證。科學開展好勘察工作,通過合理的分析,形成有用的勘察報告,科學合理報告的編制,進行審核認定才能進入流程,這樣,最終的報告才能真實反饋施工區地質、地質、地下水位、地面建筑、管線分布等真實的情況。同時,也要做好區域的氣候、環境收集,通過對自然條件的把握,最大限度的為施工提供參考。
鑒于深基坑支護影響的因素較多,為了保證施工能夠順利,要全面考慮,達到預期施工目標。一是強化人員的管理與控制。要從源頭管理,由招聘開始就注重技術技能,素質能力建設,保證施工人員符合標準需求,嚴格各方面的施工流程環節,確保操作正確規范,充分保證上下道工序間的銜接,減少違規操行為。二是強化對原材料的管理。充分把握市場的變化,從采購開始介入管理,為支護施工選購質量優質的材料,對購買的材料科學保存,由專業的質檢專員材料驗收。三是做好流程控制。施工是最為關鍵的步驟,要強化現場的管理,保證施工整體質量與安全。
一是要處理好地下水的影響。施工過程中,地下水位上漲和地下水的滲透往往會帶來巨大的麻煩,控制坑底積水的現象,保證基坑施工的順利進行。地下水侵蝕對整體結構安全造成影響,有效做好地下水位的控制,土體不均勻沉降會導致基坑變形和失穩,不利于安全施工,以現場的情況為依據,科學降水排水。如果壓力過大,適當增設止水帷幕、疏干井,通過井點降水、管井降水措施,提高施工安全度。二是對地表水流的正確處理。做好預防性工作,防止基坑開挖有水侵入,以地表徑流的數據為依據,測算流量與流速,根據整體特性對施工現場地面找平,做好科學的保護。合理對基坑周邊坡度設計,通過擋水和引流的方式,使地表水得以排出。如果雨季施工,會遇到較大量的地表浸泡地基現象,施工人員利用潛水泵抽出坑底中的積水,保證整體安全。
綜上所述,深基坑支護施工技術難度大、風險高,需要根據不同的施工設計,選擇鋼板樁、排樁、灌注樁等支護結構形式,有效發揮出優勢作用。嚴格設計流程,按照國家相關標準設計與建設,施工中把握主體變化,改進技術與管理,及時排除隱患,從而確保深基坑支護施工安全、可靠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