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套
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強調,要“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健全新型舉國體制,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加強基礎研究,推進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和自主創新”“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和世界科技強國”。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實現偉大夢想,必須建設偉大工程。”在統攬偉大斗爭、偉大工程、偉大事業、偉大夢想中,起決定性作用的是新時代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對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組織機構而言,高質量的黨建目標就是:保證中央決策部署得到堅決貫徹落實,并圍繞國家戰略需求,解決重大科學問題和實現關鍵技術突破,維護產業鏈供應鏈安全、自主可控,加快實現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
國家戰略科技力量代表著國家科技創新的最高水平,是國家創新體系的中堅力量。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組織機構要自覺履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使命擔當,加快打造原始創新策源地,加快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努力搶占科技制高點。對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組織機構而言,黨建是科技創新的保障,黨組織是科技創新的堅強堡壘。必須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強化黨建引領作用,賡續紅色血脈,推動黨建與科技創新深度融合。要大力弘揚包括科學家精神在內的中國共產黨偉大建黨精神,確保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要求得以貫徹、發展的目標得以實現、動能和質量得以提升。
抓基層黨的建設,以政治建設為統領,應把講政治的要求貫穿推動科技創新全過程。基層黨組織要堅持對標對表,圍繞黨中央關于科技創新的發展要求,加強政治引領,將黨的政治要求落實到集體決策、規劃制定、計劃實施中,體現在履職盡責、日常言行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如果連本職工作都沒做好,不擔當不作為,把黨組織交給的“責任田”撂荒了甚至弄丟了,那就根本談不上“兩個維護”!只有堅決貫徹落實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決策部署,才算做到了“兩個維護”;只有堅持基層黨建與科技創新共生共長,才能推動科技創新事業蓬勃發展。要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就必須堅持問題導向和戰略需求導向,以政治方向為指引,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目標為牽引,運用系統思維,增強推動發展的實力,勇于擔責、積極履責、全力盡責。要聚焦國家戰略需求,圍繞優先發展領域,努力在基礎研究領域形成基礎性、引領性創新成果,在技術創新方面實現戰略性、顛覆性突破,在產業創新方面提升自主性、系統性創新能力。
思想是行動的先導,觀念的領先是真正的領先,思維方式的落后是致命的落后。解決了思想和認識上的問題,事業發展就成功了一半。黨的理論是與時俱進的馬克思主義和科學的方法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組織機構的黨組織應堅持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使其成為改造主觀世界、提高認識水平的強大理論武器。要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入腦入心,進一步增強學習貫徹的政治自覺、思想自覺和行為自覺,使之成為指導發展的行動指南和凝聚共識的思想源泉。堅持黨的理論方略與科技創新發展實踐相結合,用辯證的觀點看問題,用聯系的觀點分析問題,用發展的思維解決問題,推動科技創新的系統謀劃、前瞻預見和優先領域選擇。強化對黨員的教育、管理、監督和對群眾的組織、宣傳、服務,為科技事業發展筑牢人才基礎。調動人才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強化黨員的歷史擔當和時代擔當,讓人才勇于在創新無人區破冰前行,勇于在基礎研究方面把冷板凳坐熱。在重大科技項目攻關和重大科技平臺建設的實踐中成就人才價值追求,在砥礪奮斗中夯實科技創新事業的根基,讓每一位人才都立志成為科技創新的“國之大者”。要更加重視人才自主培養,加快形成人才資源競爭優勢,加快建設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
組織與個體最大的差異在于,組織力量既來自于個體的發揮,又大于個體力量的簡單疊加之和,組織依靠分工、競爭、合作,形成個人不能比擬的集體優勢和力量。黨的組織具有科學嚴密的組織體系和制度體系,擁有強大的群眾基礎和組織動員力。黨的力量來自組織,組織能使力量倍增。發揮黨的組織優勢,既要注重黨員先鋒模范作用的發揮,也要注重基層黨組織堡壘作用的發揮。要民主決策、合理分工,協同調配資源要素,使黨組織成為在急難險重、危機應對和攻堅克難中的戰斗堡壘。要貫徹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把黨建設得更加堅強有力,理應推動黨的組織設置與重大科技攻關項目相結合,與科研組織模式相協調,用資源引導、條件保障、制度約束激發組織體系蘊藏的強大動能。同時要發揮戰略科學家在技術路線、人才資源配置方面的自主權和決定權,建設一支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程師隊伍,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基層黨組織的支撐和保障,把黨組織的組織力、凝聚力、號召力、動員力和戰斗力疊加到科技創新的目標、要求、標準、路徑全過程,實現同頻共振、同向發力。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科學成就離不開精神支撐。科學家精神是科技工作者在長期科學實踐中積累的寶貴精神財富。”科學家精神是第一批入選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偉大精神。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是以中國共產黨人為主體,在革命、建設和改革各階段踐行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初心使命中,表現出的革命的能動的精神狀態及精神境界,是中國共產黨人精神價值的總稱,具有主體多樣性、形式多元性、內容時代性和發展開放性等特征。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以堅持真理、堅守理想,踐行初心、擔當使命,不怕犧牲、英勇斗爭,對黨忠誠、不負人民的偉大建黨精神為核心和精神之源。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就應堅定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是精神之源,以偉大建黨精神為核心的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源于對共產主義理想信念的堅定信仰,始終踐行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的初心使命。革命者李大釗說,“高尚的生活,常在壯烈的犧牲中”“人生最高之理想,在于達于真理”。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堅定理想信念,堅守共產黨人精神追求,始終是共產黨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要始終堅持創新科技、報國為民的價值取向。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以來,始終把實現共產主義作為長期奮斗的事業,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作為中國共產黨一切活動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的目標。人民至上始終是黨的執政理念和價值追求。
以高質量黨建引領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體現了堅持黨的政治優勢與科技創新相統一。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組織機構的黨組織要強化使命擔當,科學研判發展環境,立足當下,在國內國際中找準發展坐標定位,在重大科技創新攻關實踐中抓住主要矛盾和外部條件,推動矛盾雙方相互轉化,真正把黨的強大優勢貫穿到科技攻關全過程,為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提供引導、支撐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