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國強
(河北省黃驊市市場監督管理局,河北 黃驊 061100)
眾所周知,計量檢定工作是民生發展的重要助力,民生的發展離不開計量檢定工作的標準化與規范化。緊跟我國現代化建設的步伐,不斷促進民生的發展,不斷提高社會資源的整合效率,從而完善市場秩序、提高計量檢定工作的質量。
計量檢測工作可以分析、檢測出公司產品的數量與質量,管理其生產指標,并對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起到監督、監查的作用。在對計量檢定工作進行標準化改進措施后,其信息整合與檢定的效率將會得到進一步提升,并且對于原材料的把控與分析能力也會得到增加,從而有利于其進一步為企業節約成本,增加產量等等。
(1)有助于規范化行業生產。計量檢定的標準化意味著計量檢定的基準、計量檢定的標準的制定以及計量檢定管理三個層面的標準化管理。對于行業來說,更為標準的基準的制定更有利于計量檢定工作的統一與完善,一方面,更加規范的標準有助于促成各廠商工作的合理性,從而有助于解決行業工作水平參差不齊的問題,另一方面,統一的流程制定與規章管理也更有利于監督流程的展開與運行,從而更有助于制止行業的不肅之風,提高行業正氣,促進行業的規范化發展。
(2)有助于提升企業服務質量與水平。隨著先進器具雨后春筍般涌出,檢定規程的更新也應該提上日程。標準化管理計量檢定工作有助于提升計量檢定規程制定流程的完善性與制作效率,從而有助于提升其更新速度,以更好地適應不斷發展與完善的器具生產。而檢定規程更新速度的提升,一方面,對于生產廠家來說,有助于適應其不斷發展的生產工藝,同時,對于廠商來說也具有促進其業務水平提高的作用。因為相關規定更新速度的及時性,廠商在引進先進技術時也會更加得心應手,有益于提升檢定工作更新迭代的發展水平,以及促進行業工作質量與服務效益的提高。
(3)有助于檢驗器具的精準性。檢定規定的標準化管理還有助于促進行業設備精準性的檢驗,提高設備的合理性。對于計量檢定工作的檢查設備,小到醫用血壓計,大到安全防護設備等都離不開計量檢定工作的支持。我國曾明確規定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貿易結算以及所用檢查器具都須經過嚴格的計量檢定工作。由此可見計量檢定工作對于政府等行政部門工作的重要性。標準化計量檢定工作有助于促進對于器具合理性的檢驗流程,不斷降低器具出現故障的可能性,從而有助于促進各行各業器具使用的規范性與合法化。
(1)檢定設備管理難以實現標準化。檢定設備是計量檢定工作的核心,檢定設備的標準化、規范化管理直接影響著設備的精準程度,因此其間的管理與保養流程也十分重要。然而在日常的管理活動中,大多數廠商的設備保養工作卻并未完全落實到位。例如個別工作人員不重視設備管理工作,缺乏責任感、隨意放置檢定設備,對維護工作敷衍了事等等;或者相關工作人員經驗缺乏,容易造成漏裝廢氣回收裝置、不及時復查等行為,這些問題都會導致檢定設備的使用壽命降低,從而不利于計量檢定工作的可持續發展。
(2)計量檢定的規則與實際有較大差別。在實際的工作流程中,廠商的檢定標準報告與相關規定不符的狀況時有發生。一方面,這可能是由檢定系統表在對各種器具進行檢驗的過程中相關工作人員的操作不當所導致的,另一方面也有可能是企業自身出現了問題,自制標準與規定的不一致性會導致行業出現參差不齊的現象,不利于市場秩序的規范化與標準化,應及時改善。另外,計量檢定標準與現實不符也是一種常見的現象,由于計量標準的制定流程缺乏合理性,計量標準往往與實際偏差較大,這就會導致廠商的計量檢定工作受到阻礙,從而不利于行業的規范化發展。與此同時,在實際的工作體驗中,計量檢定規程的制定流程也有待完善,往往在標準器還沒有開始量產時就提前出臺相關規定,或者出現對于已經停產的標準器的相關說明等等。最后,在計量器具的生產標準層面上,相關規定的制定也有失偏頗。過分苛求精準度會給廠商增大生產難度,而降低精準度又會使得計量器具的可靠性與精準性下降,因此完善相關規定的制定流程也很有必要。
(3)計量檢定創新力度不足。伴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和進步,科技元素應用于工作實踐已經尤為普遍。于計量檢定工作而言,設備和技術的更新和創新程度直接影響著計量檢定工作的效率和水平。工作實踐中,很多組織機構和工作人員對新興技術的敏感程度和應用程度不足,導致互聯網所衍生的高效便捷的技術手段無法應用到計量檢定工作中,嚴重拖慢了項目的檢定進度。值得一提的是,技術和設備的創新程度不足以及檢定規程限制的原因,使得計量檢定工作后繼無力,不利于其高質量發展。
(4)法定計量檢定機構市場意識淡薄。由于技術的優勢和特殊的地位,法定計量檢定機構近幾年來一直處于一種比較平和的狀態,既不主動出擊尋求新的客戶,也不積極進取,安于目前的市場份額。這種競爭意識的淡薄不利于其長久發展。而且鑒于一些歷史性和現實性因素,一些法定的計量檢定機構的業務發展主要還依靠被檢定方主動聯系為主,缺乏足夠的競爭意識。另外,在市場更迭中,由于缺乏市場敏感度和積極性,對于目標項目的行業動態感知和了解程度不足,甚至缺乏服務意識,不能多方位關注項目的立體信息,不利于為機構樹立良好的品牌形象。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不斷進步,計量檢定工作也將會迎來一場重大變革,倘若法定計量檢定機構依舊安于現狀,那么其未來將很難在瞬息萬變的市場中站穩腳跟。
(5)缺乏法律意識,經費管理薄弱。由于計量檢定工作的特殊性,其設備通常來說都必須確保其實用性和精準性。相關法律法規也明確規定,老化的設備不得用于計量檢定工作的實施流程。但是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一些企業由于經費管理制度不夠完善,設備的維護經費分配不到位,因而常常會出現使用設備的老化現象,對此,一方面老化設備的功能性以及精準性都無法滿足精細化計量檢定工作的需要,使用老化設備是違法的體現,另一方面,不注重標準化的計量檢定工作管理會對企業的信譽造成不良的影響,因此,建立健全經費保障機制,加強對于使用設備的維護、更新至關重要。
(1)加強人員管理,建立統一的標準體系。人員管理不當會對計量檢定工作的結果以及效率等產生不良影響,因此需要加強人員管理,首先要建立起合理的人員管理制度。例如:①建立健全崗位分級制度,嚴格劃分不同部門的管理職能,并嚴格遵守,建立賞罰分明的內部獎評機制。②對于計量檢定工作的每一步程序都要做好相應的管理要求,并嚴格執行,例如“記錄和檔案管理程序”“檢定工作控制程序”“檢定方法的確認程序”等。③嚴格按照國家相關規定進行檢定工作,詳細制定設備檢定工作管理程序,通過制定《質量手冊》《程序文件》等相應文件來輔助管理等等。除了必要的制度管理,具體到計量檢定隊伍建設方面,要嚴格加強職工的職業道德和職業素質培養和監督。自上而下,從領導到職工都要注意具備服務意識,規范服務態度。規范化計量檢定隊伍的建設一方面需要嚴格把控組織的招聘程序,引進專業知識扎實與實踐經驗較強的人員;另一方面,要著重并對員工實行規范化管理,加強對計量檢定工作人員的標準化知識培訓與教育,提高全體職工對標準化規程的了解深度并自覺提高應用實踐能力。
建立一套合理的計量檢定的標準體系是一切檢定工作的重要前提。計量檢定工作的標準體系需要涵蓋國家規程、行業規范和技術準則等多項內容。計量檢定工作的標準化規程一方面要符合國家對所屬行業的制度準則和行為要求,通過完善設備的操作和維護制度,規范化操作流程和評價檢定標準,保障檢定程序的嚴謹性和準確性。另一方面針對在崗人員的標準化管理也是檢定標準化體系的重要內容之一。科學的標準化制度是完善檢定隊伍建設的基準點。在檢定工作程序中要針對檢定工作的各個環節進行標準化管理,從檢定要求、標書、評審合同、記錄歸檔和檢定確認等等多個單元之間做好信息銜接、工作配合和數據互通工作,使得整個操作程序有條不紊。另外建立科學的評價機制和激勵機制,在機構內形成橫向結合縱向的立體化評價環境,可以在組織內形成良好的工作態度和進取氛圍,促進標準實踐的廣度與深度,并在過程中不斷完善和規整,促進計量檢定標準化向著更長遠的方向發展。
(2)加強計量設備維護管理程序。設備的維護管理對于計量檢定工作的影響是巨大的,因此加強相關設備的維護管理工作很有必要。一個良好的設備維護管理程序通常包含以下流程:①進行計量產品的分析選擇與采購;②篩選所選定計量產品所適配的基本設備;③進行計量產品的控制程序,一般包括檢驗查收、入庫、租賃分配、存儲保護以及流量控制等;④對設備的密封痕跡與產品的狀態標記進行計量與核算;⑤與現實用計量產品并且進行定期檢驗與校正;⑥計量產品的最后評估程序,包括校準、記錄、評估、處置與可追溯性等。通過強化計量設備的規范化管理,大大提升計量檢定工作的精準程度和可靠性,同時保障了市場規律中的公平性原則。
(3)檢省自身、轉變戰略、不斷提升。作為法定計量檢定機構,首先需要承擔的是政府的期望以及社會各行業對于計量檢定業務的需求,應不斷發揮自身技術的優勢,不斷提高自身的檢查效率與檢查工作的質量,及時向各部門反饋檢查問題等等。技術優勢明顯、行業地位突出并不意味著就可以止步不前。相反,作為法定計量檢定機構,正是因為身處高位,才應該看得更遠,才應該認清自身的形勢,不斷發展自己,不斷加強項目建設,從而不斷引領行業發展的潮流與新方向。法定檢定機構唯有保證自身產品的“前瞻性”與“可靠性”,才能在未來風云驟變的市場中站穩腳跟,為民生的發展提供助力。這是深處龍頭地位的法定檢定機構所應承擔的社會責任與歷史擔當。
(4)提高市場服務能力,精準業務劃分。計量檢定工作的特殊性決定了其市場需求量大,客戶行業分布散亂、工作量多且雜的特點。因此提高計量檢定部門的市場服務能力,促進與各行業的良性合作關系很有必要。在與客戶進行對接工作時,首先應該根據不同客戶所在行業的特點進行工作量的區分,并對客戶的重要等級進行排序。對于行業模范、社會貢獻大的客戶應格外注重工作的精細化程度,確保自身檢定計量工作的有效性。其次,為了不斷促進市場發展、拓展業務范圍,提高客戶的滿意度也很重要。一方面,檢定部門應從服務態度、工作效率以及技術服務等方面出發,不斷改進自身服務方式,提高對于客戶的服務水平,另一方面,技術的發展與創新也應該是計量檢定部門關注的重點,因為技術的創新對于客戶服務的提升來說最為明顯,同時也最為直接、有效。
(5)加強與其他行業的合作,不斷提高自身業務的完整性。要想獲得長足的發展,計量檢定部門就必須要完善己身,尋求與其他單位的深度合作。一方面,通過對于同行業機構的學習,計量檢定部門可以吸取其工作模式的長處,不斷優化資源配置,促進管理流程的完備,不斷提升工作效率;另一方面,通過不斷尋求外界投資,與先進生產廠商進行深入合作,計量檢定部門可以不斷提升自身的檢測技術,不斷完善自身檢定設備,進而提高檢定工具的完整性,有助于促進長遠發展。隨著經濟全球化發展趨勢的來臨,唯有求同存異,追求共贏才能更好地適應風云驟變的市場環境。
(6)提高檢定機構選擇的合理性。傳統的檢定機構盡管質量可靠但成本較高,且由于需求較大因此時效也難以得到保障,因而難以滿足大部分公司的需求。隨著國家強制設備檢查費用的剔除,不少先進儀器的使用也得到了完善,因而國內檢定機構發展迅速,不少民營企業的工作質量也有所提高。對于大部分企業而言,檢測鑒定機構的選擇成為了難題。值得一提的是,并非所有的傳統檢定機構都值得信賴,很多老牌部門存在著體質落后以及吃老本的情況,同時也并非所有民營企業都具備較強的實力,因而在進行檢定機構的選擇時,也應做好準備工作,合理選擇適合的檢定機構。
計量檢定工作關乎我國民生的發展,民生的發展又會促進我國經濟社會的不斷進步。因此,針對檢定計量工作標準化管理中的問題與不足,提出優化策略并積極落實相關政策至關重要。只有不斷提高行業的規范化與標準化,不斷加強計量檢定工作的質量與可靠性,才能不斷促進我國社會主義的發展,才能逐漸引領人民走向富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