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 瑩
(靈石縣綜合檢驗檢測中心,山西 晉中 031300)
近年來,我國農業產業化發展速度不斷加快,各種農藥肥料被廣泛應用到食品的種植與加工作業中。無論是蔬菜的種植,還是瓜果的培育,都離不開對農藥的使用,一方面其有利于提高產品的生長效率與質量水平,達到高質高產的效果。食品中所用的農藥較為復雜,若是忽略了對農藥的有效處理,很可能危及到食用者的身體健康。因而,科學選用農藥殘留檢測技術,加強食品檢測,對保障食品安全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在農業生產中,農藥往往會附著在食品表面上,若是人使用了帶有農藥的產品,很有可能會出現中毒反應,甚至誘發其他疾病,給人們的生命安全帶來極大威脅。以食品上附帶有機磷的農藥為例,其不僅可以通過人的直接食用進入人體,還可以經由呼吸系統、皮膚等其他渠道進入人體并進行傳播。當人體內有有機磷進入時,體內原有活性物質的活性會被遏制,進而致使人體內膽堿酯酶的含量逐漸下降,給人體機能造成嚴重損傷。人體中有機磷的含量一旦超過其可承受范圍,便會逐漸有肌肉痙攣、虛汗以及心跳加速等癥狀出現。若是病情未能受到及時控制,不斷惡化,人體的神經系統會有部分功能喪失,嚴重時發生紊亂。由此可見,食品農藥殘留對人體的危害極大,做好食品農藥殘留的檢測工作與廣大人民群眾的健康密切相關。
在食品加工產業現代化、一體化發展的社會背景下,創新農藥殘留檢測技術,加強檢測監督管理,對于食品問題的處理具有重要作用。當前,我國農業生產中農藥的使用范圍較廣,且覆蓋面較大,違規使用多類型的農藥產品,一方面會污染和影響周邊環境,另一方面也給農藥中度等惡性事件的發生埋下安全隱患。要切實防范此類問題現象的出現,還需提高對食品安全的重視,強化食品農藥殘留檢測在各環節生產加工作業中的落實,有效運用科學可行的檢測技術,精細化地檢測食品的藥物殘留情況,保證其符合食品安全標準,持續穩定地進行食品供應工作。
食品檢測中,樣品前處理技術主要分為兩種:
(1)固相萃取。借助于對固體吸附劑的使用,對液體樣品內的目標化合物加以吸附處理,分離干擾化合物與樣品基體,然后使用洗脫液進行洗脫,亦或是加熱解吸附,達到有效分離目標化合物的效果,這便是固相萃取的基本概念。當前,食品農藥殘留檢測中對這種樣品前處理技術的應用較為普遍。
(2)溶劑萃取。這種樣品前處理方式主要是根據不同組分的溶解度不同的原理,將其從混合物中有效分離出來。再經凈化、提取等一系列流程后,即可達到溶劑萃取的效果。隨著技術的創新發展,溶劑萃取技術實現了更為細化的分列,逐漸衍生出逆流萃取、連續萃取等多樣化的形式。在分析樣品時,萃取操作并不復雜,整個流程相對簡單。
將質譜分析與色譜分析兩種技術手段結合到一起,便衍生了一種新型的色譜質譜聯用技術。這種檢測技術主要依托于兩種檢測技術的關聯性,達到進一步優化藥殘檢測適用性與應用效果的目的。將色譜質譜聯用技術運用到食品農藥殘留檢測中,需要緊密貼合食品的性狀、數量與特點,確保技術操作的可行性。在色譜分析技術的操作上,主要是應用記錄儀與檢測器,實時監督管理整個檢測過程,比對顏色,對最終的檢測結果予以確認。應用色譜質譜聯用技術,關鍵在于掌握相關的技術要點,例如,導入方式的合理化選擇、樣本的采集、控制溫度等核心要素等,選用電離方式提高分類效率。實踐證明,這種檢測技術具有較高的靈敏度,還可以良好地滿足定量、定性的測量需求。
作為一種新型高效的檢測技術,毛細管電泳檢測需要建立高壓電場,結合驅動力作用精準分析食品上的農藥殘留。借助于分離的技術方式,分析、計算不同的參數數據。在實踐應用中,多方面因素會對這一技術的應用實效產生一定影響,常見的包括添加劑、溫度以及酸堿度等。檢測人員應預先處理食品,并做好采樣工作,全面檢查檢測作業過程中需要用到的儀器設備,查驗電源與溫度控制系統等,并將其置于安全可靠的位置,爭取獲得更為真實準確的農殘檢測數據結果。在此過程中,還應注意對各類數據的記錄與處理,精準衡量食品的農藥殘留量。
以毛細管電泳技術為代表的電化學分析方法除了可以提高檢測的靈敏度,還能夠準確識別食品中存在的微量元素,確定各種農藥成分。無需耗費過多的時間,即可得到較為全面的檢測分析結果。近年來的食品檢測領域已逐步廣泛應用了這種檢測分析方法,適用效果十分顯著。
通過對毒物的標記,將食品上農藥的殘留情況直觀展現出來,是免疫分析技術的主要檢測原理。在食品農藥殘留檢測工作中引入對免疫分析技術的應用,首先要篩選和標記待測食品上的農藥,然后通過抗體生產不同類型的復合物,進而對食品中農藥的實際含量進行準確測定即可。運用免疫分析技術,需要檢測人員合理配置溶液,明確農藥的類型,準確掌握與之對應的抗原與抗體,再將其固定于適宜的凝膠中。依托于介質的擴散,檢測農藥殘留物,記錄最終得到的數據結果即可。現階段,應用與農藥殘留檢測中的免疫分析技術主要分為兩種類型,一是酶免疫,二是放射免疫,尤其是在檢測有機磷類型的農藥工作中,這兩種形式的免疫分析技術得到廣泛應用。應用免疫分析技術的關鍵點在于對樣品數量的合理化控制,防止在實際檢測過程中出現假陽性等問題現象。
結合生物對農藥的敏感性原理,將測得信號轉換為電信號,是生物傳感技術的基本原理。在實踐應用中,這種檢測方式體現出高準確度的優勢特點,為食品農藥殘留的檢測與測定提供了顯著的便利條件。與此同時,相比于其他類型的檢測技術,生物傳感技術的操作方式相對簡單,檢測流程較為便捷,有效節約了藥殘檢測的造價成本。在短時間內,即可得到準確度較高的檢測結果,不容易受到外部環境因素的干擾與影響。在食品農藥殘留檢測作業中,對目標待測物生物傳感技術具有較高的靈敏度。此外,這種檢測形式還涉及到對蛋白質、酶等物質的使用,可以依托于此類物質的敏感單元,達到較為理想的檢測效果。在實踐應用過程中,檢測人員應加強對生物電極、酶傳感器以及細胞傳感器等主要設備的管理與控制,在綜合考量農藥特點的基礎上,交叉使用檢測物質與檢測設備,最大限度內提高食品農藥殘留檢測的全面性與真實性。
將食品與活體生物置于同一空間內,利用農藥與生物中菌類元素之間的相互作用,測定農藥所處的具體位置,以及實際存在數量,是活體檢測技術的基本原理。在食品農藥殘留檢測過程中引入對活體檢測技術的應用,速度快,操作簡單,與此同時便于在短時間內分辨并確定農藥的數量與具體位置,但不足之處是這種檢測方式缺乏更高的精確性,難以精準地檢測出農藥屬于哪一種類型。現階段,在傳統食品檢測中,對活體檢測技術的應用更為常見。
針對性強是高效液相色譜檢測技術的主要特點,其應用范圍較為固定,以低活性物質、易分解物質作為主要的檢測對象。在以往食品檢測工作中,運用其他技術手段檢測食品的農藥殘留情況時,往往難以得到理想的檢測結果,檢測作業效率遲遲無法實現有效提升。運用高效液相色譜檢測技術檢測此類物質,能夠大幅提高檢測效果,體現出極強的應用價值。實踐證明,雖然運用此種技術手段能夠確保農藥成分檢測數據結果的準確性,但精準性較差,且靈敏度不高,因而高效液相色譜檢測技術的應用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仍然存在廣闊的改進與發展空間。在未來的技術研發過程中,技術人員應著重消除這種技術的應用限制,推動技術體系與技術功能的逐步完善。
探究食品中農藥殘留狀況時,通常會引入對生化分析檢測技術的應用。
有機磷及其他物質對酶的活性具有直接影響,因而利用這一原理與特性,即可利用酶抑制法對農藥的實際殘留情況加以確定。若檢測對象不含有有機磷類的農藥,則不會影響到酶活性。若是檢測對象中含有此類有機磷性物質,則可以通過測得的吸光度的實際情況,對食品農藥的殘留狀況予以準確判定。比如,在檢測食品農藥殘留的狀況時運用分光光度計,即可參照最終獲取的吸光度曲線,對農藥殘留情況進行詳細分析。實踐證明,酶抑制法在食品農藥殘留檢測分析中具有較強的適用性,應用范圍較廣,對檢測的食品對象沒有過多的特殊要求,與此同時,還可以大幅提高檢測作業效率,短時間內便可以得到真實直觀的數據結果。但這種分析檢測技術的應用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之處,即檢測的精度水平相對較低,無法重復回收利用檢測藥品。
現階段,大部分地區的食品農殘檢測工作中應用了酶聯免疫法,這種分析檢測方法主要依賴于抗原與抗體間發生的特異性結合反應,實現對檢測目標的有效分析。與抗原檢測、抗體檢測技術不同,酶聯免疫法的主要檢測對象是酶。實踐應用中,這種分析檢測技術體現出較高的應用價值,檢測速度快,可以滿足同時進行多次試驗的測試需求。但在所用試劑的選擇上,酶聯免疫法是較為苛刻的,且在檢測結構相似的化合物時,會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交叉反應的影響,影響數據分析與結果判斷的準確性。根據這種特質,這種分析檢測技術被廣泛地應用于食品農藥單殘留物質的檢測分析作業中。
運用蛋白質組成分析技術,可以評價食品的安全性,進而為消費者提供真實可靠的建議。作為一種先進的分析檢測技術,這種技術手段可以實現對食品農藥殘留的基本屬性、數量多少的有效檢測,與此同時,還可以對多種類的農藥加以區分,確定各種農藥的實際殘留量。以檢測轉基因食品為例,利用蛋白質組成分析技術探究外源因素,然后對農藥的實際情況加以確認即可。參照蛋白質組成成分,對食品農藥殘留量是否滿足規定要求予以精準判斷。
作為食品農藥殘留檢測作業中的要點環節,樣品的處理成效對后續各環節檢測工作的進行具有重要影響。對于檢測人員而言,應提高對樣品處理的重視,進一步加強全過程的監督與管理,結合待測對象食品的特點與類型,以及最終選用和確定的檢測技術,對檢測樣品進行規范化處理,確保前期處理工作得以落實到位。此外,加強在樣品存放方面的管理與保護,選擇適宜的存放位置。若是樣品需要剪切成不同的大小、亦或是需要置于汁液中,亦或是需要冷藏,且對冷藏環境具有具體的要求,則工作人員應對大小規格、汁液的配置、冷藏的時間、溫度水平等各項因素予以合理化把控。在此基礎上,嚴格遵守樣品處理的標準化作業流程,做好相應的處理工作。妥善處理農藥殘留檢測樣品,為獲取真實準確的檢測結果提供有力保障。
精細化監督控制農藥殘留檢測的作業過程,也是開展食品檢測的關鍵點。工作人員應規范對資料的收集與分析,在確定所選用的檢測技術方法后,明確全檢測工作過程中涉及到的材料和設備設施,與此同時,針對實際檢測過程中可能出現的隱患問題,采取針對性的預防和應對措施,確保問題出現后得到及時有效的處理。根據食品農藥殘留檢測作業的具體要求,規劃設計針對性的檢測方案,整合歸納有價值的數據與信息,并由專人負責記錄和整理,一方面確保檢測數據結果的真實性與精準性,另一方面為后續工作的開展與落實提供便利的參考依據。
做好食品農藥殘留檢測工作,是食品檢測高質量發展的基本要求,也是保障社會食品安全的必要舉措。在科學技術創新發展的社會背景下,食品檢測專業領域應積極推動相關技術手段的創新與改進,將多樣化的先進檢測分析技術靈活運用到不同類型的農殘檢測作業中,加大全過程的監督管理力度,綜合提升食品農藥殘留檢測的技術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