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博 ,陳 曼
(1.海南政法職業學院公安司法系,海南 海口 571100;2.海南公平司法鑒定中心,海南 海口 571100)
隨著電子信息數字化發展,電子數據成為取代傳統意義的證據,在世界各國的司法鑒定或刑事技術偵查的電子證據在活動中的作用日益突出,電子證據已成為公安、檢察、法律等各部門證據體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開始進入“電子證明時代”。如今,電子證據在訴訟法中被列為單一證據,在相關案件中的地位逐年呈指數級上升。以電子證據為關鍵詞,在中國裁判文書網搜索后發現。
2012年至2021年的十年間,相關案件數據量逐年攀升,其中2017年、2018年同比分別增長51.22%、65.75%。自從進入物證時代后,“科學證據”已經成為客觀判定案件的依據,其中在科技含量方面,無論在廣度還是深度上,電子證據的都大大超出了一般物證的水平。
現在根據區塊鏈技術的醫療、金融、檔案管理等多個領域的研究已經層出不窮,介于公檢法司相關的證據,有著一定的敏感性,因此針對區塊鏈技術的司法存證還沒有全面的展開,該研究不僅能推動電子證據司法鑒定相關領域的理論發展,還能夠進一步為電子證據的高效應用清理障礙,極大地提升區塊鏈電子證據的價值和使用空間,可以在公檢法司涉及到電子證據的領域發揮出更大的作用。
電子數據在訴訟中的定位也隨著實際需要而不斷明確。在早期的工作中,大部分電子數據被轉化為書證或被認定為視聽材料等其他形式的證據進行訴訟。首先,將電子數據轉化為書證是破壞電子數據證明價值的一種方式。電子數據本身是易變的,容易被篡改,很容易被破壞。很多情況下,原始電子數據已經存在錯誤,由于書證不能充分反映原始電子數據的內容、存儲方式等關鍵特征,增加了電子數據,也不被認定為有效證據。
其次,由于電子數據的覆蓋面和擴展范圍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而逐漸擴大,早已超出視聽資料的范圍,不宜通過對視聽資料的識別來識別電子數據。物種逐漸變強。電子數據相關程序規則的制定經歷了從原則性規定到細則性規定的轉變,從模糊的綱領性條款逐步細化為操作性和參考性的行業標準,并隨著技術的發展不斷完善。同時又能適應當前法律實踐的需要,與時俱進,讓司法人員有法可依。
電子證據在我國立法中,逐漸完善機制建設后,已經取得了合法地位。現階段已經開始大規模地介入正式的司法案件流程,在越來越廣泛的案件中發揮著前所未有的作用,司法鑒定中心的近些年數據表明電子證據認定需求越來越多。之所以選擇區塊鏈技術,是因為通過區塊鏈技術,案件卷宗、證據存證系統在業務協同平臺中以互信身份、互信時間、互信環境、互信技術等方式對于業務關鍵過程進行公正、公平、公開的記錄,形成完整證據鏈的平臺,整個過程可追溯、可審計、不可篡改,確保電子證據、電子卷宗、電子檔案等電子數據,在采集、傳輸、存儲、流轉等過程中的真實與可信,實現防篡改、防抵賴等功能。
目前,相關公檢法司等單位的規定中,或者在法條、司法解釋等內容中,國內外對電子證據的范疇、原件形式、取證手段等都做了一些相關性的規定,但是規定設置一般不全面也無法有效實施。而且電子證據在各部門實際操作中,例如,在具體的證據存儲環節、證據收集環節、證據呈現環節、證據負擔、證據識別等環節,仍存在明顯的痛點。由于電子數據具有數據量大、實時性強、依賴電子媒體、易篡改、易丟失等特點,難以有標準化的手段解決上述證據存儲問題。現階段存在以下關鍵問題。
例如,證據的真實性無法復制:對一些本地生成的電子數據進行取證時,原件只能保存在生成 電子數據的設備中,而原始證據與設備密不可分。一旦原始證據離開設備,它就成為副本,不能作為判決的依據。
因此,有必要研究一套案卷和證據留存制度,確保全過程的可追溯、可聽、不可篡改,確保電子證據、電子檔案等電子數據的傳輸。存儲和流通信息的真實性和可信度,并實現防篡改、防抵賴等功能。電子數據存儲是區塊鏈技術潛在的重要應用領域,區塊鏈與電子數據存儲的結合可以降低電子數據存儲的成本,便于電子數據證據的識別,提高各政法部門的證據存儲能力。
電子證據或數字化的案件材料,最大的問題在于電子數據容易被篡改,無論是文檔、圖片或者音視頻,修改都是非常容易的事情,這是通常情況下,線下到司法鑒定、公證等相關機構開具電子數據的有關證明文書的情況下,公證或司法鑒定機構一般都要求提供原件證明的根本原因。
數據易丟失難取證,按照傳統方式,通常在發生法律糾紛時才會去調取電子數據,但很多時候,原有數據會出現丟失而無法獲取的情況。如微信聊天記錄,特別是微信中的圖片,時間一長經常會無法獲取;再如微信群、QQ群被踢出群后也無法再獲得群中原有的聊天記錄;如果是存在第三方平臺上或是存儲介質(光盤、U盤、硬盤)的數據,都會由于租用存儲空間到期清理、介質損壞,或者手動誤刪等造成數據丟失。數據遷移、轉存、他人誤操作等也很容易造成數據篡改。
部分先進公檢法司相關單位建立的傳統數據共享平臺,均使用中心化的特殊數據的存儲方式,沒有辦法防止外部或內部因素對已有數據的篡改,使得跨部門提交的司法數據可信度存疑。另外,中心化的存儲方式由于目標明確很容易成為黑客攻擊的目標,難以保證數據安全。部門條塊分割,使得系統重復建設現象嚴重。而且,保證安全性的前提下單獨保存每個系統的數據,其需要投入巨大硬件和軟件,隨著入侵檢測等系統防護的加入,成本增加的同時加大了操作難度。
信息共享缺乏信任,司法部門之間不愿意共享。目前,國內研究區塊鏈存證的平臺有天平鏈、華宇鏈、廣州網通法鏈、長三角司法鏈等,當前司法應用的區塊鏈主要由第三方公司開發,系統相對獨立,業務協同難,存證舉證本身是需要政法多部門協作的過程。
傳統的司法系統建設均按照各自部門相應政策標準進行建設,在數字信息層面上缺乏步調一致的協調部署,導致部門之間執行事務容易出現沖突,另外政務系統雖然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工作效率,即使條件滿足,仍然依靠人工處理大量的事務性工作,沒有辦法自動執行業務從而提升效率。系統重復建設、數據重復錄入也導致信息共享通道連接困難,各部門各系統采用獨立的數據庫,整合難;系統跨市、跨省、跨部門,匯聚難;由于中心化存儲的是海量信息,檢索難度更大。
比如人口信息系統、身份證信息系統、違法犯罪人員信息系統、在逃人員信息系統、禁毒信息系統等,要求信息必須準確,并且能夠作為司法依據,但是目前身份信息錯誤、一個人存在多重身份、案底信息不準確等問題廣泛存在, 由于人為或失誤導致了信息錯誤幾乎不可避免,另外,老百姓的一些個人身份信息在公安部門采集存儲后,并沒有共享給其他部門,或者是沒有及時更新存儲,導致老百姓在相關部門辦理業務時還是需要出具各種證明,使得電子數據的準確性、實時性、一致性差。
要解決上述問題,現階段也是存在一些解決辦法的,比如提前開具證明文書是一種有效的解決數據無法及時獲取的辦法,但在實際案件偵辦或者鑒定過程中這種方法的可行性非常低,其主要原因是在全部電子數據存儲中,有糾紛的情況畢竟是少數,提前預判保證全部數據開具證明文書的成本太高,且證明文書需要前往公證處或司法鑒定機構開具,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另外,原件證明仍然需要提供,如需第三方平臺開具,其開具難度并沒有降低。
針對上述分析的電子數據的問題和痛點,結合區塊鏈技術的本質特點,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為解決對電子證據司法鑒定中數據易篡改、丟失的問題,擬提出具有可信執行環境的非對稱加密算法、哈希算法,以降低數據間的冗余性,提高數據的安全。基于SGX可執行環境及常用的K-均值算法,擬推導具有矩陣范數正則化的非對稱加密算法、哈希算法的數學模型,并設計高效的算法來求解對應的安全優化問題。
(2)為解決區塊鏈多源電子證據司法鑒定融合問題,擬提出基于深度神經網絡的多核區塊鏈數據融合近似算法,增強業務系統間互信。基于常用深度學習網絡,擬推導區塊鏈多源電子證據融合算法的數學模型并分析其特性,設計高效的算法來求解對應的系統數據融合優化問題。
(3)為解決基于時空關聯的核矩陣(相似度矩陣)區塊鏈多源電子數據司法鑒定融合的魯棒性問題,擬從理論上闡述核矩陣的時空變化對區塊鏈多源電子數據融合性能的影響,保證模型的實時性、一致性。
構建基于區塊鏈關鍵技術的電子證據司法鑒定模型,以此逐級設計出區塊鏈網絡的電子證據司法鑒定融合系統,保證該系統具有高效、安全、實時、可擴展處理的能力。為了實現解決實際問題的目的,需要系統地分析出區塊鏈網絡環境中電子證據類型要素信息,以司法鑒定的流程為辦案基礎,提出嚴謹的特征選擇手段和方法,研究區塊鏈網絡電子證據司法鑒定時空特性,建立基于時空關聯的多層次多尺度區塊鏈特征電子證據司法鑒定模型。
為保證區塊鏈技術在電子證據司法存證中有效應用,讓現有應用于其他領域的區塊鏈技術手段能夠更適用于司法存證的環節中,具體需要解決的關鍵科學問題如下:
(1)在區塊鏈多源電子數據司法鑒定融合中,如何設計正則化項以使得所選擇的電子數據間具有較小的冗余度和較高的安全性可信執行環境;
(2)當處理區塊鏈多源電子證據司法鑒定融合問題時,如何設計目標函數以使得區塊鏈電子證據能更好地適用于由降采樣數據訓練得到的網絡;
(3)分析具有矩陣范數正則化的區塊鏈多源電子證據司法鑒定融合算法、基于深度神經網絡的區塊鏈多源電子證據司法鑒定融合近似算法所對應優化問題的特性,并設計高效的算法來求解它們;
(4)定義合適的度量以分析電子數據的時空變化對區塊鏈數據融合結果的魯棒性、一致性。
下一步要做的就是結合現有模型的層級關系,以已存在的相關技術為支撐,設計出一套新穎的電子數據間相關性的區塊鏈多源數據融合的高效算法,有效地處理電子數據或電子證據本身孤立、易篡改、一致性差的系列問題。將關鍵科學問題作為細化的實施目標逐個擊破技術壁壘。
在符合摩爾定律的電子數據信息化飛速發展的今天,區塊鏈技術已經融入各行各業,現有的如醫療、金融、人力資源、檔案管理等各個行業領域,反而在證據為王的公檢法司等相關領域卻沒有好好應用。雖然電子證據司法鑒定在理論上或實際應用中有少量研究,但又沒有充分的解決電子證據存在的問題,沒有將區塊鏈技術的技術優勢合理融合到電子證據中。
文章意在分析基于區塊鏈的電子證據司法鑒定的方法,利用諸如非對稱加密和冗余分布存儲實現信息不可篡改,利用鏈式數據結構實現數據信息可溯源,通過分布式數據存儲、點對點傳輸、共識機制、加密算法保證司法鑒定證據可信等現階段較成熟的區塊鏈技術特點,分析區塊鏈技術在解決電子數據司法存證的適用性,研究得出區塊鏈技術融合電子證據能更好地解決業務部門證據互信、防篡改等問題,從而提高司法審判的效率和公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