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君麗,陳 葉
(1.北京起重運輸機械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 100007,2.中國天利航空科技實業公司,北京 100141)
隨著全球貿易保護主義的抬頭,除提升關稅外,技術性政策對國際貿易的影響越來越大。目前,WTO/TBT-SPS通報量已從2001年的1 100多件逐步上升至2021年的5 300多件,反映了技術性政策在國際貿易中的廣泛影響。鑒于上述情況,如何針對世界上主要國際貿易國,利用國外先進標準消除貿易技術壁壘影響,十分必要。
國外先進標準是指世界上主要經濟發達國家的國家標準和國際公認的行業團體標準及先進標準,如歐洲標準化委員會(CEN)制定的區域性標準、美國國家標準學會(ANSI)、德國標準化學會(DIN)等制定的標準。了解國外先進國家標準化技術組織與標準系統建設情況,有利于深入分析該國標準化工作的組織運行機制及標準系統建設特點,從而為我國相關企業及社會各方提供參考,推動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
歐洲標準化委員會(CEN):
歐洲標準由歐盟標準化機構統一管理;成員國國家標準由各自國家標準化機構自行管理,但受歐盟標準化政策約束。
歐洲標準化委員會是由34個國家標準化機構組成的協會,包括27個歐盟國家、英國、北馬其頓共和國、塞爾維亞、土耳其以及歐洲自由貿易聯盟(冰島、挪威和瑞士)。歐洲標準化委員會經歐洲聯盟和歐洲自由貿易聯盟正式認證,負責制定歐洲一級的標準。歐洲標準化委員會于1961年成立于法國巴黎,1975年總部遷移至比利時布魯塞爾,是以西歐國家為主體、由各國國家標準化機構組成的非營利性標準化機構,宗旨在于促進成員國之間的標準化協作,截至2022年年初,擁有2 163個(活躍)技術機構以及20多萬技術專家。截至2021年12月底,歐洲標準化委員會(CEN)現行有效文件為18 003個,包括16 209個歐洲標準(ENs)、10個歐洲暫行標準(ENVs)、580個技術規范(TSs)、36個CEN報告(CRs)、639個技術報告(TRs)、486個CEN工作協議(CWAs)與43個CEN 工作導則(CGs)。
歐洲標準制定遵循協商一致、公開、透明、國家承諾和技術一致性的原則,并按以下幾個步驟執行:提案、批準、起草、問詢(公開評論和加權投票)、加權正式投票、出版、復審。
英國國家標準學會(BSI):
英國國家標準學會(BSI)是英國政府承認并支持的非營利性民間團體,是世界上首個全國性標準化機構。1901年,英國國家標準學會標準的前身英國工程標準委員會(ESC)成立,后更名為英國工程標準協會(BESA)。1929年,英國工程標準協會被授予《皇家特許狀》,后更名為英國國家標準學會。
英國國家標準學會目前共有委員會會員12 200多個。截至目前,已制定發布了3萬多個標準,其中包括英國標準(BS)、可公開提供的規范(PAS)與發布文件(PD)等。
法國標準化協會(AFNOR):
法國標準化協會(AFNOR)成立于1926年,截至2020年底共有1 480名會員,68%為企業會員,其中55%為中小企業會員。
法國標準化協會代表法國于1947年加入國際標準化組織(ISO),是國際標準化組織的重要成員國之一。2020年,基于技術委員會秘書處及分技術委員會秘書處數量,法國位列國際標準化組織最具國際性國家第三名。截至2022年初,共有現行法國國家標準(NF)37 075個,其中包括轉化采用的國際標準(ISO)及歐洲標準(EN)。
德國標準化學會(DIN):
德國標準化學會是德國最大、具有廣泛代表性的公益性標準化民間機構,成立于1917年,總部設在柏林。德國標準化學會通過與有關方面的共同協作,制定和發布德國標準及其他標準化工作成果并促進其應用。目前大約85%的德國國家標準項目采用國際標準(ISO)及歐洲標準(EN)。
德國標準化學會目前有36 000多名專家,主要制定德國標準與德國規范。德國標準為推薦性標準,目前共有34 000份德國標準文件,幾乎覆蓋了日常生活中的一切領域。德國規范與德國標準不同的是,德國規范不需要所有利益相關方的充分共識和參與,是將研究成果轉化為市場產品的快捷途徑。
美國國家標準學會(ANSI):
美國國家標準學會(ANSI)負責管理和協調美國自愿標準化系統和質量合格評估系統。該學會成立于1918年,前身為美國材料試驗協會(ASTM)、與美國機械工程師協會(ASME)、美國礦業與冶金工程師協會(ASMME)、美國土木工程師協會(ASCE)、美國電氣工程師協會(AIEE)等組織組成的美國工程標準委員會,辦事處設在紐約,總部設在華盛頓特區,為民間非營利性質標準化組織。該協會幾乎覆蓋美國所有行業,輻射超過27萬家公司或組織,聚集全世界3 000多萬名行業專家。
美國國家標準學會本身不制定標準。標準化團體、技術團體、行業協會自愿將標準送交至美國國家標準學會所審批認證的組織機構來制定,美國國家標準學會審批標準范圍主要包括自愿共識標準與美國國家標準。該學會目前是審批認證美國自愿共識標準制定組織機構的唯一機構。截至2022年3月,超過217個標準制定組織機構、13 800項美國國家標準獲得美國國家標準學會認證。
標準執行理事會(EXSC)和標準審查委員會(BSR)是美國國家標準學會審批認證標準制定組織、審批美國國家標準過程中最為關鍵的部門。標準執行理事會負責制定、維護與美國國家標準相關的規范與程序;標準審查委員會依據《ANSI基本要求:美國國家標準的正當程序要求》,批準或廢止美國國家標準。
日本工業標準調查會(JISC):
日本工業標準調查會(JISC)是根據日本工業標準化法建立的全國性標準化管理機構,成立于1949年,總部設在東京。日本工業標準調查會的主要任務是組織制定和審議日本工業標準(JIS);調查和審議 JIS標志指定產品和技術項目。日本國家標準須根據《產業標準化法》(1949年法律第185號)制定。
日本工業標準調查會(JISC)組織制定和審議的日本工業標準,涉及土木建筑、一般機械、電子儀器及電器機械等20項專業領域。截至2022年3月底,共有現行日本工業標準(JIS)10 912個。
談到歐盟與英國、德國、法國標準系統建設特點,首先要簡要介紹下國際標準化組織(ISO)與歐洲標準化委員會(CEN)技術合作協議(維也納協議)。1991年6月27日,國際標準化組織(ISO)與歐洲標準化委員會(CEN)在維也納正式通過了技術合作協議,也簡稱為維也納協議。維也納協議闡明了雙方不同層面上的技術合作方式,主要包括:
(1)CEN管理中心(CMC)和ISO中央秘書處(ISO/CS)定期交換信息,如目錄、工作計劃、決議、(草案)標準;(2)采用現有的國際標準作為歐洲標準;(3)相互知會推進各項工作;(4)相互派出代表出席技術實體會議;(5)如果ISO和CEN同意啟動平行起草程序推動相同標準范圍的工作項目,就項目起草牽頭負責人人選達成共識(ISO項目由CEN決定人選;CEN項目由ISO決定人選)。
根據維也納協議,國際標準得以迅速轉化為歐洲標準,且轉化的國際標準在歐洲標準占有重要地位。與此同時,歐洲標準化委員會規定,出版的歐洲標準必須在歐洲標準化委員會所有成員國中具有國家標準的地位,成員國有義務撤回與之相沖突的國家標準,從而有效提高了國際標準在歐盟各成員國的轉化速率。值得一提的是,雖然2020年1月30日歐盟正式批準了英國脫歐,但英國目前仍然是歐洲標準化委員會的成員國。綜上,英國、德國、法國等先進國外標準體系中,國際標準占有首要地位,其次是歐洲標準,各自國家單獨制定的國家標準則多數成為國際標準與歐洲標準體系外的補充。
美國標準系統建設的原則是自愿采用。美國認為,強制性標準可能限制生產率的提高。衡量美國自愿共識標準系統實力的最好指標之一是政府廣泛依賴和使用民間自愿共識標準。目前,美國國家政府、地方政府及官方機構已正式采用了數千項自愿共識標準。
美國國家標準學會與國際標準化組織之間目前尚無同步制定國際標準和美國標準的正式官方協議,國際標準轉化率比較低。美國標準系統主要包括美國國家標準學會審批的自愿共識標準Voluntary Consensus Standard (VCS)與美國國家標準American National Standard(ANS)。其中,美國國家標準是以“美國國家標準正當程序要求”為準繩而制定的自愿共識標準(VCS),本質上是特殊的自愿共識標準。
日本產業規格(JIS)是以促進日本產業標準化為目的,根據產業標準化法(1949年法律第185號)制定的國家標準。日本產業規格基于法律手續,由主管大臣決定制定或修改。
日本產業規格草案由相關部委委托的工業協會編寫或由其他相關方編寫。草案提交相關部長,之后日本工業標準調查會(JISC)開始審議。經各方協商后,向相關部長作草案研究報告,決定是否成為正式的日本產業規格草案。
為了加快日本產業規格起草,根據2019年7月1日生效的《工業標準法》的修訂內容,經有關相關部長認證過的專業民間協會所提出的草案,可以跳過日本工業標準調查會的審議。因日本產業規格起草審批流程繁瑣,國際標準轉化率比較低、轉化周期比較長。
2022年,全球仍然面臨嚴重的疫情態勢,要實現中國“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就要處理好“后疫情世界”的挑戰,利用好標準這一世界商貿“通用語言”。
面對國際和國內經濟發展對標準化發展提出的新挑戰,中國國家領導人始終高度重視標準化工作。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國家標準化發展綱要》,明確指出標準是經濟活動和社會發展的技術支撐,是國家基礎性制度的重要方面,標準化工作成為在國家層面整體謀劃的重要組成部分。了解國外先進國家標準化技術組織與標準系統建設特點,有利于我國了解國外先進國家最新經濟與標準化工作方向,從而精準我國標準化戰略定位與方針。
標準是經濟活動和社會發展的主導技術支撐因素。標準化促進高質量,推動高質量發展,基礎在于制定高標準,進而推動生產實踐。標準事關生產技術更新升級,事關企業的生存與發展,了解國外先進國家標準化技術組織與標準系統建設特點有利于促進關鍵技術“對標”,從而促進企業的技術改造和經營管理持續升級。
全球化經濟日益發展,各國經濟不斷融入全球產業鏈、價值鏈,中國市場環境發生顯著變化,一方面國內市場不再局限于國內同行業間的競爭,世界各國企業同臺競技;另一方面中國企業走出國門,打入國際市場。如果作為組織生產、商品交換依據的標準內容發生了變化,企業不能及時做出調整,必然會為市場所淘汰。因此,了解國外先進國家標準,抓好標準化信息工作,才能及時把握市場新動向,從而助力企業拓展國內、外兩個市場,提高企業產品市場占有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