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產權保護,一般是指人類智力勞動產生的智力勞動成果所有權。它是依照各國法律賦予符合條件的著作者、發明者或成果擁有者在一定期限內享有的獨占權利,一般認為它包括版權(著作權)和工業產權。版權(著作權)是指創作文學、藝術和科學作品的作者及其他著作權人依法對其作品所享有的人身權利和財產權利的總稱;工業產權則是指包括發明專利、實用新型專利、外觀設計專利、商標、服務標記、廠商名稱、貨源名稱或原產地名稱等在內的權利人享有的獨占性權利。自2008年《國家知識產權戰略綱要的通知》頒布之后,我國陸續出臺了《商標法》《專利法》《技術合同法》《著作權法》和《反不正當競爭法》等法律法規文件。
1.知識產權與反壟斷是互補的。知識產權和反壟斷法有著相同目的,即推動競爭和鼓勵創新,但知識產權和反壟斷法實現上述目的的方式不同:知識產權通過對創新和發明的激勵機制來提高企業效率和增進消費者福利;反壟斷法則通過反對限制競爭來推動競爭。
2.知識產權與反壟斷有潛在的沖突。知識產權的行使不可避免地對市場競爭產生影響,其與一般財產權一樣,因為具有限制競爭的可能,從而不可避免地受到反壟斷法的制約。
知識產權保護對于人類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這些意義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人類的進步和福祉取決于其在技術與文化領域取得新的創造成果的能力,而知識產權制度鼓勵和保護創新的宗旨對于人類發明創造活動的繼續進行具有極其關鍵的作用。
第二,從法律上對這些新的創造成果予以保護,可以鼓勵社會資源的優化配置,鼓勵額外的資源投入到發明創造活動中,從而實現進一步的創新。
第三,保護知識產權可刺激經濟增長,近年來很多新興產業(如信息產業)的發展都是受益于知識產權保護。
知識產權制度的國際化發展是指世界各國知識產權制度在實質內容和申請審批程序上逐步簡化一致和統一,日趨國際化。
知識產權的地域性、無形性和易傳播性,一方面使得本國產生的智力成果在國外不能取得當然的保護;另一方面,由于傳播媒體、通訊工具的迅速發展和國際交流的日益頻繁,大量的智力成果十分容易超過國界而進入他國。如果不對這些智力成果進行有效的國際保護,勢必會影響、阻礙國際貿易及科學技術和文化的正常交流與合作。
知識產權制度的國際化發展,反映了科技和經濟國際化發展的客觀要求。正因為如此,1883年世界各國就在巴黎締結了《保護工業產權巴黎公約》,并于1884年正式生效。我國于1985年3月19日正式加入了《巴黎公約》。此外,我國目前已加入的保護科研部產權的國際性公約還包括:《商標國際注冊馬利德里協定》《保護文學藝術作品伯爾尼公約》《世界版權公約》《專利合作條約》等。
1986年開始的關貿總協定烏拉圭回合談判,將知識產權首次納入議題,形成了協議,這就是《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議》(簡稱Trips)。世界貿易組織(WTO)建立后,Trips協議成為世貿組織內最重要的協議之一,知識產權保護與經濟、貿易的結合得到前所未有的加強,這標志著知識產權制度國際化發展進入了一個嶄新的階段。
如何取得知識產權的國際保護?
1.取得版權國際保護的途徑。版權一般是自動產生的。作品完成后,不必向外國辦理任何手續,就可以根據有關原則獲得有關國家的著作權法保護。
2.取得工業產權國際保護的途徑。工業產權不能自動產生,權利人必須向有關國家或者國際組織辦理申請注冊登記手續,取得有關國家工業產權主管機關頒發的證書,才能依該國法律規定獲得保護。
2021年9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知識產權強國建設綱要(2021-2035年)》,并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綱要》提出,到2025年,知識產權強國建設取得明顯成效,知識產權保護更加嚴格,社會滿意度達到并保持較高水平,知識產權市場價值進一步凸顯,品牌競爭力大幅提升。到2035年,我國知識產權綜合競爭力躋身世界前列,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知識產權強國基本建成。
《綱要》指出,將建設面向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知識產權制度。在構建門類齊全、結構嚴密、內外協調的法律體系的同時,也將構建職責統一、科學規范、服務優良的管理體制和公正合理、評估科學的政策體系,例如:建立知識產權公共政策評估機制。此外還將建立健全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知識產權保護規則。
《綱要》顯示,將建設支撐國際一流營商環境的知識產權保護體系,將從以下三方面著手:一是健全公正高效、管轄科學、權界清晰、系統完備的司法保護體制;二是健全便捷高效、嚴格公正、公開透明的行政保護體系;三是健全統一領導、銜接順暢、快速高效的協同保護格局。
《綱要》提出,將通過完善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的高質量創造機制,健全運行高效順暢、價值充分實現的運用機制以及建立規范有序、充滿活力的市場化運營機制,建設激勵創新發展的知識產權市場運行機制。
此外還將建設便民利民的知識產權公共服務體系和促進知識產權高質量發展的人文社會環境,深度參與全球知識產權治理,構建多邊和雙邊協調聯動的國際合作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