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紅
自十九大提出推進現代財政制度建設進程要求以來,財政方面逐步向精細化管理方向發展,政府資金狀況真實反映、隱性債務風險排查預防、政府運行成本準確統計、運行績效如實反饋成為了現代財政建設的關鍵所在。新政府會計制度實施,能夠完善會計核算體系,能為預算執行情況反映、政府財務信息狀況體現提供支持,可為政府管理能力提升提供保障,利于加快現代財政制度建設進程。因此,明確政府會計制度的變化,了解新會計制度對政府機關單位財務工作產生的影響,是針地性做出合理應對、規避財務風險、提高財會管理成效的有益路徑。
舊會計制度模式下,政府機關是以收付實現制作為預決算的核算基礎,并且收支確認時點是根據款項實際收支時點來確定,以此實現對預算收支基礎的反映。新會計制度中在收付實現制基礎上提出了權責發生制,并且強調取得收取款項權利、支付款項義務兩方面,即要確定單位會計期間所獲所有收入及全部支出。雙基礎的實施,利于政府機關單位會計實務收支情況的精準與全面體現。
新會計制度推行后,需要構建兩套會計科目,既要分別設置財務會計及預算會計的科目。財務會計科目體系以單位資產狀況、負債情況反映為主,注重于凈資產及收支情況體現。而預算會計科目體系則主要展現單位預算收支情況、資金結余情況。雙分錄體系使以往于同一會計科目中預算收支以及財務資產負債兩個科目并存的現象得以改善。單位預算管理方面的經濟活動要計入預算會計分錄,并需在財務會計分錄下記錄全部經濟活動,從而實現預算收支、財務狀況的同步體現。
新會計制度的報表分為兩種,一是預算會計報表,二是財務會計報表,預算會計報表中除了預算收支報表外,還有財政撥款預算收支報表、預算結轉結余變動報表等,可對政府單位預算執行情況清晰展示,能夠為政府決策制定提供數據參照。政府財務會計報表則包含報表與附注兩個部分,且報表涵蓋資產負債、收入支出、所有者權益變動等多個類別。政府會計財務報表體系的變革,轉變了報表編制方式,提升了政府預決算的透明性,可實現政府財務狀況的清晰與精準體現。
新會計制度實施后,會計核算內容較之前有所轉變,增設了無形資產攤銷、固定資產折舊等新的內容,科目設置繁瑣度有所增加且賬務處理難度更高,還增加了預計負債、受托代理資產等內容,雖使單位資產管理體現更加精準直觀,然而也使資產核算難度進一步提高。新會計制度對資產及負債計量做出了規定,給出了資產計量及負債計量的具體方法,即二者均可采用歷史成本計量法、現值計量法以及公允價值計量法進行統計,除此之外,資產管理還可利用重置成本法、名義金額法計量。新增計量方式得出的計量結果與事實更相符,但也因此增加了核算的繁瑣度。
(1)科目設置及核算方法調整影響銜接順暢性。
新會計制度頒布前,政府機關是以收付實現制為基礎進行會計核算,而新會計制度在會計核算基礎方面做出了明確的劃分,即預算會計仍利用收付實現制核算,而財務會計的核算基礎則變為新增加的權責發生制。在新舊會計制度中關于會計核算方式做到調整的同時,財務工作者也需同步轉變會計核算觀念,若是財務人員的思維模式未同步轉變、專業素養未與時俱進地提升,必將會限制新舊會計制度的順暢銜接,會因此誘發會計核算風險,會對會計核算結果的精準性產生不利影響。
(2)新舊會計制度的會計報表編制方法并不統一。
在會計報表編制方面,新舊兩個會計制度之間差別也十分顯著。舊會計制度中,會計報表是以預算會計信息為核心,主要是對單位資金利用情況、財務收支狀況進行反映,新會計制度則需分別編制預決算報表與財務報表。報告編制數據分析方面,除要對以往的收支財務數據進行分析之外,還要將單位整體資產負債情況、收支狀況等相關數據均納入分析范疇。在新舊會計制度核算內容大幅調整的基礎上,報表編制方法的不統一也加劇了新舊制度的銜接難度。
在新會計制度頒布與推行之下,政府機關單位要以新會計制度為依據實施財會工作改革,要優化記錄體系,構建一個有所關聯卻相互獨立,分別記錄預算會計信息及財務會計信息的平行記賬體系。但因下述問題的存在,影響了平行記賬模式的完善性:
(1)預算會計與財務會計未合理區分、會計核算更加復雜。
一些政府機關的財務工作者在預算會計、財務會計了解方面存在偏差,未做到二者核算范圍的清晰界定,核算基礎應用并不合理,常會出現錯用情況,會導致會計核算不夠精準,會制約平行記賬模式的完善建立。同時,由于新會計制度中既有新的預算要素加入,也增添了新的財務要素,會計科目的設置也比之前更多,因而會計核算過程更加復雜,使平行記賬模式的完善面臨著一定困難。
(2)人員能力素質要求更高。
部分單位的財務人員以會計核算、會計監督作為重點,未基于會計處理及報表編制正常開展,未根據單位需求合理設置科目賬與輔助賬,主要是受限于其業務能力不足及管理理念陳舊,這進一步增加了會計核算的難度,會影響到會計核算的效率及精準性,同時也會對平行記賬模式實施產生阻礙。
根據新會計制度規定,政府機關單位在財務工作處理時需要編制兩套報表,要基于財務會計核算編制財務報表,還要在預算會計核算后編制決算報表。引入權責發生制后,資產項目類別及數量都有所調整,且要應用與之相契合的核算方式,因而在報表編制方式方面要求進一步提升。在合并一些報表時,若下屬單位數量多,抵消分錄處理時易產生內部交易處理問題。并且部分單位因資產量多、存在大量負債,未能清晰認定資產及負債。若是單位所發行多種不同的債權債務,且所應用的發行方式各異,融資平臺方面難以理清賬目,也會增大核算難度。此外,由于會計核算基礎不夠全面與準確,會導致報表編制出現數據系統性不高、債務無法清晰確定的問題。加之報表編制人員能力不契合會計制度改革要求,因而會使報表編制困難重重。
受到會計核算方式調整的影響,以往建立的會計信息系統與當前的會計核算要求并不相符,處于不同地區的政府機關單位存在所應用的財務核算軟件不統一的問題,不同單位之間的數據信息共享與互換存在難度,系統銜接不暢影響了信息的高效流動。因不具備自動計提生成折舊憑證等功能,仍需利用手工方式進行賬務處理,不僅處理效率低下,且出錯率較高,會限制會計信息的真實性與準確性。同時,在會計信息系統限制下,財務報表編制存在一定難度,因此,財務人員在報表合并方面會花費更多精力,會影響工作質效。且資產清查、財務清理方面,在認定損益的同時仍存在遺留資產問題。因缺乏與之相匹配的管理制度體系,資產管理未規范開展,采購、利用、報廢等各環節未能嚴謹開展,日常盤點不夠及時,導致單位賬實不相符,出現了會計信息質量低下的問題。
為有效踐行新會計制度,政府機關單位的資產管理工作開展中,要構建一個更加契合政府會計制度的新型管理體系,以此實現體系及制度的合理銜接。為此,政府機關單位應將資產管理體系的構建作為資產管理工作高效開展的重點。
(1)調整資產管理理念、引入新型會計核算方法。
由于新會計制度要求以雙體系取代單體系,因而需要構建雙基礎核算模式,利用平行記賬法保障會計核算的精準性。政府機關單位核算資產的過程中,要做到權責發生制的合理應用,要對本單位會計期間的實際收支狀況進行詳細對比與科學分析,并在此基礎上完成科學化、全面化的資產管理體系構建。與此同時,還要對本單位目前所應用的固定資產績效評價機制進行健全與補充,通過客觀合理的績效評價為資產管理部門掌握本單位資產投入狀況提供保障,使之更加了解單位產出效益等其他情況,以此實現政府機關單位資產會計信息的精準反映,確保本單位資金可得到高效利用并產出更高的資金利用效益。
(2)加強固定資產折舊核算、精準反應會計信息及資產損耗情況。
作為資產管理的重要內容,固定資產折舊的核算要足夠精準,方能實現會計信息情況的精準反映,做到資產損耗情況的準確掌握。核算固定資產折舊時,政府機關單位應根據資產類型的差異合理確定應折舊的年限,選用最為適合的固定資產折舊方法,做到固定資產折舊的按期計提,通過固定資產凈值對本單位的資產狀況進行清晰與如實地展現,以此為資產管理效果的提升提供保障,確保能夠合理配置、及時更新決策資產,確保會計信息精準、全面,統計出質量更高的會計核算結果。
新舊會計制度銜接方面,記賬模式的改革與應用是關鍵所在,需要通過財務人員素質能力提升、財務系統優化保障新記賬模式順利實施,從而確保新舊會計制度能夠順暢銜接。
(1)轉變理念、更新知識、穩固制度銜接人才保障基本。
由于新會計制度新增了會計科目,轉變了會計核算方式,因而不同業務的賬務處理規范性有所提升,且處理內容更加具體,財務工作者要及時建立起契合新會計制度的財務工作理念,及時補充與完善財務知識,通過自身業務素質提升,確保財務工作中新會計制度有效應用,相關準則合理利用,契合政府會計制度要求開展會計核算工作,保障固定資產折舊、無形資產攤銷等各項業務工作的規范性開展。
(2)應用信息技術、更新管理系統、做好制度銜接技術保障。
政府機關單位的財會工作要以財務信息系統作為基礎,而會計制度銜接方面便要以系統優化作為重點,以高超的財務管理水平確保單位不同種類業務活動的賬務處理均與新會計制度要求相契合。目前,一些政府機關單位通過信息技術應用,逐步實現了多重管理系統的引入,通過固定資產管理系統、OA管理系統的研發與利用實現了自身資產管理能力以及資金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可實現對各種財務風險的有效預防,同時也可通過數據庫建立實現大量財務數據的安全與完整存儲,增強了審計工作開展的便利性,利于保障新舊制度的順暢銜接。
自新會計制度推行以來,政府機關單位的財務工作以雙基礎、雙職能的會計模式應用作為核心,需要在準則完善、制度健全的基礎上,確保平行會計模式的科學應用,從而增強會計核算的規范性。
(1)正確區分預算會計與財務會計。
政府機關單位的財務工作者需對預算會計及財務會計之間的差異及關聯有正確了解,實現二者的有效區分,在預算會計核算工作開展中做到收付實現制的合理引入。在財務會計核算時,則要基于權責發生制這一基礎而開展。會計核算人中首先要對會計核算的要求有清晰的了解,要明確預算會計及財務會計各自的核算范圍,從而確保會計核算工作能夠精準、正確的開展,保障核算的完整性,為信息資源共享奠定精準的信息基礎。
(2)加強財務人員素質能力及核算系統建設。
由于雙基礎、雙分錄、雙報表的平行記賬模式應用難度高,核算較為困難,因而政府機關單位應針對財務人員展開系統培訓,使之對新會計制度有更為全面且深層次的了解,通過制度實施要求的全面把握、實施內容的詳細了解,確保平行記賬模式能夠順利推行,以此強化財務管理效果。
(1)做到報表的科學合并。
為保障報表的合理編制,應做到報表的科學合并,對不同類型的報表內容進行細化,做到報表的合理調整與完善,從而實現會計信息的精準與全面體現。如政府機關單位不同層級、不同單位之間產生的交易,需要以交易量、業務內容為依據展開系統性分析,在科學判斷的基礎篩選可抵消操作的業務內容,從而保障報表合并可更加科學與合理。
(2)合理編制報表。
應于資產管理過程中注重于資產分類,做好資產的計提折舊并編制對應性報表。要在單位資金收入、支出情況分析的基礎上,結合資金流動狀況逐步完善會計報告體系,要根據新舊制度之間的不同之處,結合二者銜接的具體要求做到工作制度的合理完善以及工作流程的科學梳理,通過報表形式優化提高會計報表編制質量。
政府機關單位應對本單位的制度改革大力推進,利用電算化手段取代傳統的手工記賬方式,既可保障財務工作質效,也可強化財務管理的整體能力。為保障人員薪資、基礎設施資產等相關內容的精準核算,需要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對資產進行梳理,精準全面地記錄本單位資產價值、資產類型,并在系統模板的支持下自動化進行折舊統計,以此增強工作的高效性。由于核算內容復雜度高、精細化要求高,因而核算工作中需要詳細全面地收集相關資料。為此,要做到財務信息系統的合理對接,通過各類信息收集與整合,實現信息資源共享與互換,為財務核算工作提供充足的信息支持。在信息技術手段支持下,保障資產、預算、財會幾方面管理系統的合理對接,從而進一步提升政府機關單位的資產管理能力。
結語:雙基礎的實施、雙分錄的設立以及雙報表的應用是新會計制度與舊會計制度的主要差別所在,由此導致資產管理難度增加、新會計制度與舊會計制度銜接不暢、平行記賬模式建立與應用不夠完善、報表編制難度有所提升、財務管理方式不契合新會計制度要求。為消除這些影響,政府機關單位應優化核算方法、重視固定資產管理、強化資產管理力度、加強素質建設、優化財務系統、確保新舊制度良好銜接、做好會計區分、推進核算系統建設進程、優化平行記賬體系、科學合并與合理編制報表、提高會計信息精準性、推行電算化、共享信息資源、優化財務核算方式,力求實現業務流程開展中新會計制度的有機融合,從而保障財會工作順暢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