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慶娜 曹馨予
西咸新區是我國第七個國家級新區,地處陜西省西安市和咸陽市城建區之間,區域范圍涉及西安、咸陽兩市所轄7 縣(區)23 個鄉鎮和街道辦事處,是關中—天水經濟區的核心區域,區位優勢明顯、經濟基礎良好、教育科技人才匯集、歷史文化底蘊深厚、自然生態環境較好,具備加快發展的條件和實力。目前,區域內匯集金融、能源、貿易等大中小型企業,西部大開發戰略為西咸新區賦予了發展機遇,而中小企業也得到了發展契機。
2019 年6 月20 日,西咸新區官網發布“關于印發《西咸新區產業發展規劃(2019—2025 年)》及重點任務分工的通知”,明確指出西咸新區將大力發展新興產業、先進制造業及金融服務業等,形成產業集群,而產業所涉及的企業中有90%是中小型企業,因此,需要發展中小企業。與其他地區中小企業發展狀況相似,該區域內的中小企業發展面臨資金籌集困難的問題。本文分析西咸新區中小企業融資發展現狀,充分發揮中小企業特色功能,構建一套完整的融資機制,適應整體經濟發展建設。
西咸新區涵蓋金融、商貿、制造業、服務業等中小企業,其中最突出的是高新技術產業集群和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具有發展潛力大、市場轉型快等優勢,但資金需要量相對較多。相比于發達沿海地區,其發展水平較低,大部分企業甚至長期處于高負債經營狀態,亟須資金進行周轉。
通過查閱“陜西省科技信息網”“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等資料,發現目前新區內的中小企業融資方式主要為權益性融資中大量的內部積累、少量的股權融資和負債性融資中大額的短期借款、極小額的長期借款,但兩者的融資比例相差很大,極少數發展較好的中小企業能充分利用財務杠桿,基本維持權益性融資和股權性融資處在均衡水平,而絕大多數發展較差的中小企業融資水平低,導致籌集資金難度大。
西咸新區內的中小企業規模普遍不大甚至較小,一般是一個人或者幾個獨立自然人共同出資成立。在成立初時資金不足,在開展業務上很難與大型企業競爭,難以獲得各種融資。不同于國有企業,中小企業的軟硬件設施相對較少,由于缺乏足夠的資金,自身購買能力較差,很難發展成為大型公司。
內部控制機制強調,任何企業在經營過程中,必須具備風險識別意識及應對機制,而新區內仍然有大多數中小企業認為自身規模小就不需要加強內部控制,使其缺乏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如2020年初爆發的新冠肺炎疫情,給西咸新區的經濟運行帶來很大沖擊,大量中小企業收入銳減,非生產性支出增加、現金流緊張,復工面臨“有心無力”的處境,其資金流難以維持正常運轉,因此,通過內部留存所取得的融資資金呈現負值狀態。
區域內大部分中小企業在融資過程中,銀行提出的條件較為苛刻。中小企業除了貸款利息之外,還要支付多項融資相關費用,如公證費、審計費、工商查詢費、登記費、評估費以及擔保費等。而通常情況下中小企業辦理銀行貸款所需耗費的時間精力也比較多。此外,據有關數據統計得知,目前西咸新區中小企業融資成本與大型企業相比偏高了4.2%~5.8%。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市場經濟大幅低迷的雙重影響,銀行在向這類公司發放貸款時更加謹慎,且抬高了貸款門檻,這種現象對于中小企業來說無疑是噩耗,相等的融資金額之下要付出的成本費用明顯加大,嚴重影響企業的正常經營。
近些年來,國家不斷頒布融資政策來扶持中小企業,并且各省市地區針對中小企業也出臺了相應的融資對策和制度,指導中小企業規范發展,但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并沒有起到良好的效果。尤其是疫情期間,為了減少中小企業經濟壓力,省政府頒布了許多針對西咸新區內中小企業的幫扶措施,但實施效果并不好,仍有超過1/2的中小企業并未享受到優惠補貼。因此,政策落實不到位而導致中小企業融資面臨多重障礙。
企業在融資過程中應注重發展自身的能力,針對西咸新區內中小企業經營規模較小且成長緩慢問題的解決對策可以從兩方面改進。一方面,中小企業要規范行為準則,制定完善、合理、科學的企業管理制度,吸引核心技術人才,提高企業經營效率,提升經營業績;另一方面,企業在建設初期時要先對市場做充分的調研,不要盲目融資,可以選擇多種途徑的融資方式,合理降低融資風險。
內部控制與企業運行好壞直接相關,因此可以通過內部控制機制調整來提高區域內中小企業內部留存收益。首先,企業內部應定期開展企業文化宣傳工作,讓員工從思想上重視內部控制制度;其次,加強業務培訓技能,對資金、成本、生產、利潤等環節嚴格把關,及時發現并解決在實現目標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再次,企業領導層要有風險識別意識,并能根據企業實際情況組織職能部門制定風險防范機制,以應對突發事件;最后,中小企業還需增強企業創新,適時調整企業的產業結構和經營方式,與西咸新區整體規劃步調一致,實現區域內產業集群效應。從自身建設出發,只有強化自身發展能力,才能取得更有效的外源融資。
相比于大型企業,中小企業一般難以獲得國家商業銀行的正規渠道貸款。西咸新區及陜西省政府應深入考查新區內中小企業,合理優化融資環境,提升融資能力。首先,政府應當繼續完善信用體系,構建中小企業信用網絡,促進中小企業能獲取以信用為基礎的互聯網融資,提升融資速度與效率,實現中小企業健康發展;其次,政府應引導地方商業銀行規范中小企業融資程序,督促銀行適當加快對中小企業融資的審批流程和審批速度,提高審批效率,減免不必要的審批程序,為中小企業的融資提供支持。最后,在政府和銀行的雙重作用下,中小企業應積極配合銀行完成融資流程。
由政府為中小企業貸款做政策性擔保,如稅前扣除代償損失等,與商業性擔保互補,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共同發揮對中小企業融資的促進作用。此外,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后,國家工業化和信息化部印發《關于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幫助中小企業復工復產共渡難關有關工作的通知》,明確金融機構要進一步加強對中小企業的金融扶持等措施,幫助其堅定信心,強化措施,實現有序復工復產,渡過難關。為了維持中小企業的正常運營,需要解決融資難的問題,在不違背政策的情況下,可以適當降低中小型銀行的成立條件,專門服務于中小企業,為其提供更合適的貸款業務和金融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