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艾霖
2017 年3 月,中辦國辦印發《關于深化國有企業和國有資本審計監督的若干意見》,指出要圍繞國有企業、國有資本、境外投資以及企業領導人履行經濟責任情況,做到應審盡審、有審必嚴。內部審計在實現國企國資審計監督全覆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在新常態的時代背景下,經濟大環境發生變化,我國國有企業的規模和數量也在與日俱增,企業的經營管理也變得日益復雜,內部審計也就從中體現出了更高的價值,推進國有企業內部審計監督全覆蓋也顯得愈發重要。在國務院明確提出了“審計全覆蓋”的要求后,推進國有企業內部審計監督全覆蓋就成了全面深化改革部署的重要舉措和必然之路。
在內部審計人員的共同努力下,國有企業的內部審計監督體系日益健全,基本形成了業務監督、綜合監督、責任追究“三位一體”的內部審計閉環。國有企業在內部審計監督的保障下,抗風險能力越來越強,對國有企業以及各級子公司的主體責任也更加明確。但由于內部審計的必要經費也出自企業年度費用預算,在一定程度上內部審計機構的審計活動受到國有企業的制約,同時有些國有企業存在“上緊下松”的現象,例如,在國有企業本部重視內部審計的情況下子公司尚未開展內部審計工作。國有企業內部審計監督還未實現無盲區、全覆蓋,因此還有一部分屢審屢犯的情況,對審計整改不夠重視。
國有企業不僅應當嚴格執行《公司法》《企業國有資產法》等相關法律法規,還需要落實中央和地方制定的規章制度和決策部署。董事會、董事長以及總經理的職責履行情況也是國有企業內部審計的重點監督內容。重點關注國有企業是否承擔相應的經濟責任,相關責任人是否存在在職期間的瀆職問題等。
國有企業的內部控制制度保障了企業日常經營管理的良序,內部審計機構對其進行監督旨在保證企業的各類經濟活動控制程序有效運行,重大項目決策科學合理以及國有資產的安全。對各項內部控制活動進行審計和分析,有效防范經營風險,能夠對存在缺陷的環節做出客觀評價和監督整改。
國有企業的重大建設項目往往有來自政府的投資,對國有企業財務狀況和經濟活動進行內部審計,有利于保證國有資產的安全和有效運行。審查國有企業的資產和負債管理情況,重點關注完工項目的竣工驗收和資產登記、違規的資產擔保和抵押現象、賬外債務以及賬外投資項目,以及合同的規范管理等方面。
“審計全覆蓋”不僅僅是審計對象的全覆蓋,也是審計范圍的全覆蓋。這不是對國有企業不分主次、不顧邏輯的全盤審計,而是立足于總體的情況下,有重點,有偏好的實施審計。重點圍繞國家的方針政策和企業的戰略目標,以維護國家經濟利益和企業效益為目標,做到應審必審,所審必嚴,有錯必究。
堅持黨的領導,強化黨委頂層設計是國有企業內部審計組織體系建立健全的核心。進一步健全內部審計的組織體系,要求在國有企業內部建立黨委或董事會直接領導的內部審計監督體系。黨委或董事會是內部審計機構的最高決策者,負責統籌協調內部審計的制度建設、審計計劃;人員安排、獎懲考核等重要事項。定期和不定期相結合對內部審計機構的工作進行管理和指導。經理層只負責內部審計監督的落實和無條件地積極配合,接受內部審計監督,對內部審計檢查出的問題積極進行整改。同時,加強國有企業各二級子公司對內部審計組織的建設和管理也是必然要求。各二級子公司可以根據自身條件設置專門的內部審計機構或者配備專門的內部審計人員,由企業本部內部審計機構統一管理,定期向企業本部進行工作匯報。
企業還需要根據自身的經營規模和業務特點對審計人員進行選拔和繼續培養,鼓勵審計人員參加相關專業技能的培訓,打造專業過硬的內部審計隊伍。同時,可以定期或不定期加入德才兼備的復合型人才,拓寬內部審計隊伍的發展。
被審計資料的完整性直接影響內部審計機構的審計內容是否能夠全面覆蓋,審計人員必須在掌握充分的信息的前提下,才能發表審計意見,完善審計信息資源整合就勢在必行。在整合審計信息資源時,需要注意審計反饋和記錄的事項要全面,記錄后需要由被審計單位進行簽字確認,對審計方案中的每一個環節都清晰明了,確保已經掌握各種重要信息。
而隨著國有企業規模和業務的不斷壯大,社會大環境和國有企業自身對內部審計提出了更高的期待,簡單地依靠人力審計已經很難滿足國有企業對內部審計的工作要求。國有企業內部審計監督工作技術和方法的創新要求日益劇增,創新審計信息平臺建設就迫在眉睫。為了提高國有企業的內部審計服務水平,國有企業內部審計機構要樹立現代化的審計理念,充分利用大數據時代的便利成果,利用網絡信息的發展成果搭建和創新審計信息平臺。建立與互聯網時代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項目跟蹤審計模式,消除“數據煙囪”“信息孤島”等情況,迫切需要加快推進實施大數據審計、聯網審計和“智慧”審計。
國有企業內部審計工作要圍繞企業效益為中心展開,因此內部審計機構在揭露問題的同時也會重點關注提升企業管理績效和完善管理制度的方面。在“免疫系統論”影響下,國有企業內部審計也應當回到提高國有企業自身的免疫力上來。內部審計監督全覆蓋方案的制定應當聚焦于制約企業改革、轉型和發展的熱點、難點上,統籌審計企業各項經濟業務活動,對各類風險做到嚴格把控,對于專項問題可以整合縱橫對比進行分析建議,確保應審必審。同時,對于各二級子公司的內部審計成果加以檢查和利用,提高審計效率。
在“審計全覆蓋”提出后的近幾年,我國國有企業內部審計工作覆蓋面積有所增加,全過程跟蹤審計的比例有所提高,但僅講求審計監督的覆蓋面積是遠遠不夠的,內部審計最終目標更應該是組織建設、文化建設、人才培養。需要充分發揮內部審計監督作用,制定有效的內部審計監督問題解決措施來提高國有企業的經營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