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 瑤
自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后,疫情倒逼數字經濟快速發展,促使我國建立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促進的新格局。其中“數據內循環”將成為打造未來發展的新優勢,大宗商品產業作為中國國民經濟發展的主體,在公路貨運的市場份額中,生產型商品即大宗商品是貨運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其運輸中運費的市場空間約為2.2 萬億元。大宗商貿行業是“數據內循環”的關鍵主體,有著廣闊的發展機遇。國家提供良好的平臺,大宗商品貿易行業也應加強內部財務管理及相關體系建設,積極防空財務風險,建立完善且有效的財富風險預警體系,以保證大宗商品貿易行業的持續穩健運行。
對于鋼鐵等部分大宗商品,若價格波動明顯,便會增加相關貿易企業套期保值的要求。以鋼鐵貿易行業為例,當價格上漲,沒有進行套期保值操作的商品在運輸過程中,易受到退貨棄貨的風險,而一旦退貨棄貨,會使該企業面臨資金不足、資金鏈斷裂等風險,進而使得行業上下游企業的正常經營活動受到困擾。總的來說,大宗商品貿易行業面臨著巨大的經營風險。
2021 年下半年,盡管大宗商品貿易行業受整體政策調控的影響,但仍存在周期大宗商品上漲,以此引發通貨膨脹的風險,該模式對絕大多數的股票投資是利空的。因為在該模式下,既會造成行業上下游增加成本,且難以向消費者轉化,從而使得企業利潤增速放緩,造成一定的財務風險。而且,通貨膨脹會使得長債利率上行。若長債利率不斷上行,合理估值將不斷下行,大多數公司股價都將承壓。
2021 年,隨著全球經濟復蘇,人民幣的匯率整體進入雙邊波動格局。對涉外的大宗商品貿易行業的大企業來說,人民幣匯率波動使出口額較大、出口占比較高的大宗商品貿易企業遭受匯兌損失。誘使部分大宗商貿企業在外匯市場上單邊押注,給自身財務穩健性帶來風險。同時,企業匯兌方面,會面臨更多的不確定性,資產負債管理難度加大,財務風險加劇。
大宗商品貿易行業受宏觀環境影響較大,企業經營具有較大的不確定性,財務風險較大,企業對財務風險的防控有迫切需求。建立符合大宗商品貿易行業特征的財務風險預警體系,設立關鍵財務指標標準值,及時對比財務數據,快速發現財務數據異常值,識別財務風險,從而迅速做出反應,減低財務風險。
在財務管理過程中,企業經常通過財務風險控制系統發現并識別財務風險,反饋給財務信息使用者,及時查漏補缺,減低財務風險。財務風險預警管理體系能有效進行全方位的經營財務監督,是財務風險控制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大宗商品貿易行業通過建立財務風險預警管理體系,對財務異常信息進行輕警、中警、重警分級,并分別做出不同的應對措施,降低企業財務風險。
大宗商品貿易行業屬于資金密集型企業,且多為大宗商品交易,對國家經濟發展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能夠提振受疫情影響下的經濟,同時穩定就業,增加GDP。此外,資金密集型企業對資金的需求是持續且密集的,對財務風險的防控有著天然的需求。一旦放松對大宗商貿企業的資金監管,將導致資金鏈斷裂,直接影響企業的生存發展。因此,建立符合大宗商貿行業特點的財務風險預警管理體系有助于避免部分財務風險,對部分財務風險及時做出應對措施,有助于大宗商貿行業持續健康發展,進而提高市場競爭力。
自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后,疫情倒逼數字經濟快速發展,促使我國建立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促進的新格局。大宗商貿行業是“數據內循環”的關鍵主體,是未來發展的新優勢、新趨勢。因此,在數字化、信息化時代下,財務風險預警工作勢在必行。對財務風險預警體系的建立及應用,關鍵在人,即企業的管理人員。大宗商貿企業的財務管理人員應充分認識財務風險預警體系對當代企業的重要作用,關注企業財務風險預警體系的建設。
2021 年,人民幣的匯率整體進入雙邊波動格局。大宗商貿企業屬于資金密集型行業,人民幣匯率波動使出口額較大以及出口占比較高的企業遭受匯兌損失。當價格上漲,若沒有進行套期保值操作,大宗商品在運輸過程中,易受到退貨棄貨的風險,進而使該企業面臨資金不足、資金鏈斷裂等風險,影響企業經營。因此,通過對大宗商品進行套期保值處理,是一種較為保險的交易活動,并輔助財務風險預警管理系統建設,進一步保障企業規避可能發生的財務風險。
大宗商貿行業建立和完善財務風險控制系統,及時發現并識別財務風險,反饋給財務信息使用者,及時查漏補缺,減低財務風險。首先要完備風險控制程序;其次建立科學的財務風險管理制度,從制度層面防止盲目決策,降低財務風險。
大宗商貿行業要有風險防控意識,制定符合大宗商貿行業特點的預警指標。首先要確定符合行業特點的指標,對指標進行初步選取;其次,對指標進行權重的衡量,進一步精簡并篩選指標;再次,對標準值進行確定,并對其預警結果劃分等級;最后檢驗預警結果。通過構建符合大宗商貿行業特點的預警指標,為此后行業預警及財務風險防控提供參考,促進行業穩健發展。
大宗商品貿易行業屬于資金密集型企業,且在當前宏觀環境的影響下,匯率變動頻繁,亟須采取措施降低企業財務風險。構建財務風險預警管理體系能有效促進行業防范風險,降低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