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健羽
企業的分工可理解為建立在企業內部門分工和供需關系基礎上,越來越多的基本生產操作從生產活動整體中被剝離,企業的某個生產過程被分離。在全球生產網絡中,同一個產品的生產工序(研發、設計、生產、組裝、營銷等)被配置到不同的國家(地區),從而將這些國家(地區)鏈接到特定產品的生產鏈條上,形成了垂直的專業化生產體系。
成本是企業專業化的重要形成原因。交易費用經濟學從交易成本角度進行理論分析;而不完全契約理論從合約成本角度進行了分析。如果交易合約成本下降,將跟有利于企業開展合作分工,反之,企業便熱衷于提升垂直一體化水平。企業進行專業化是為了試圖平衡集團面臨的總體交易成本和組織特定成本,以提高集團績效。
此外,貿易成本已成為近年來是影響我國企業進行生產專業化的關鍵技術因素之一,而專業化生產有利于社會經濟環境績效的提升。貿易成本引起的區域金融市場劃分對貿易渠道產生阻礙,最終影響企業的垂直專業化分工,降低貿易成本,消除中間產品流通阻礙,可對企業的生產專業化產生積極影響。
首先是市場類型的影響,通過與消費品市場進行對比,對工業品市場進行整合,對企業專業化具有更為顯著的促進作用。其次是市場規模的影響,市場規模極大影響企業的垂直專業化水平,規模越大,專業化程度越高。最后是市場所處地區的影響,地理集中度與垂直分工之間存在正相關關系。例如中國的東、中、西部省份產業的專業化水平發展呈現先上升后下降的趨勢,這正是受到消費需求、制造業體系多樣化以及技術發展進步的影響的結果。
外國資本參與的企業的垂直專業化受市場整合的影響最為明顯,而國有中小企業型企業受市場整合的影響較小。就經濟體本身而言,其專業化水平受經濟規模、技術創新影響,并與上述因素成反方向變化。同時,技術復雜程度越高的行業垂直專業化程度越高。此外,企業組織機構運轉良好,效率較高,供應商執行合同能力可信,這就會使國際外包相對于國際直接投資更容易發生。
南方國家好的組織架構會更容易簽訂合同承接外包,但是相對于國際外包外國直接投資可能會降低。企業組織架構的質量尤其會決定外包發生地,組織架構質量越好的企業越不會發生投資不足的現象,進而會降低生產定制化中間產品的成本。
發達國家的制度環境是其企業專業化高比例的主要原因。對發展中國家而言,一方面,其受改革開放政策、龐大的內需市場影響、區位優勢和全球分工等外部因素影響;另一方面,其內部的營商環境、供應鏈管理等因素,使得企業選擇專業戰略。
前人對司法質量及基礎設施質量對企業間專業化程度的影響進行了研究,研究結果指出,總體上,司法工作質量的提升,對該地區的企業間專業化分工程度將起到促進作用;在沿海省份城市,由于其與國際金融市場交流更為密切,司法服務質量可以提升對分工的促進效應將更加明顯。提升司法質量對本地工業企業分工水平有顯著正向影響;在沿海發達省份,司法質量對企業分工的影響效應更大。在硬件設施建設方面,地區基礎設施的建設質量對垂直專業化程度有正向影響。
此外,金融發展程度及關稅等外部因素也被認為是企業專業化的影響因素。
企業增加對信息技術的投資會顯著增加企業參與垂直專業化分工的程度。社會技術進步是專業化的重要影響因素。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企業專業化生產水平提升,促進了企業網絡的形成。信息技術的發展還使得消費者展現出個性化的商品需求,在信息時代性下,新的生產組織方式——企業價值鏈垂直分解的專業化生產也應運而生。信息技術也使得產品多樣化生產的成本大大降低,更有利于企業進行專業化生產。對于消費者而言,信息技術革命,使得人們需求的個性化特征被凸顯出來,從而滿足消費者的不同需求,提升了產品的產量。
影響企業專業化經營的綜合驅動因素包括成本上升、生產要素匱乏、內外經濟政策影響這三大壓力因素;政府支持、投資支持和人才支持這三大支持因素。上述因素共同對企業的專業化水平產生影響。隨著企業專業化經營的開展,相當一部分制造業企業由原來自給自足提供生產性服務管理變為對外進行經營該業務,收入也相應增加。對于中國的企業,自改革開放以來,一些服務業公司的收入大幅增長,表明它們從工業企業承接了更多的外包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