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委員會 著
韓偉 譯/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
本文件是歐委會競爭總司委托的“《相關市場界定通告》評估項目支撐性研究”的最終報告。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提煉相關市場界定的原則和最佳實踐,這些原則及最佳實踐可以為委員會目前正在進行的《相關市場界定通告》(以下簡稱MDN)評估提供有益信息。本調研的最終成果梳理了相關原則與最佳實踐,報告結構基于本研究重點關注的四個主題:數字化、創新、地域市場界定以及定量技術。本報告撰寫過程中,專家團隊根據相關經濟與法律文獻,針對MDN中的關鍵問題,按主題進行了分析。研究團隊參考和梳理了歐洲經濟區內外競爭執法部門的系列執法指南、案例以及法院判決。
在線平臺通常在多邊市場中運營,適用競爭法時必須考慮其性質和維度。然而,針對雙邊或多邊平臺進行市場界定,并沒有普遍接受或有效的標準,執法實踐也沒有確立何種平臺類型可以作為市場界定的決定性標準,平臺各邊相互依賴的關鍵是直接與間接網絡效應。當用戶獲得的產品/服務價值隨著產品/服務用戶數量的變化而變化時,就會出現直接網絡效應。當一個平臺或服務依賴于兩個或多個用戶群的互動時(比如生產者和消費者、買家和賣家、用戶與開發者等),就會產生間接網絡效應。直接網絡效應在相關市場界定的執法實踐中較少被討論,通常在競爭評估環節被提及。對于間接網絡效應,不同轄區之間目前還沒有一致和通用的方法去衡量其對市場界定的影響。一些國家的競爭執法部門,僅在競爭評估環節考慮間接網絡效應,另一些國家則認為間接網絡效應與市場界定相關。
在界定多邊平臺相關市場時,由于多邊平臺的特點,使用SSNIP 測試可能具有挑戰性。一些專家認為,SSNIP測試無法準確把握多邊市場的復雜性。然而,從執法實踐來看,一些國家的競爭執法部門將SSNIP與其他類型的定性證據(例如對競爭對手和消費者的調查)合并使用。
一些國家的執法部門承認在低價或零價情形下,仍存在相關市場。一些專家則強調,在這些情形下不必過分關注市場界定。如果特定國家的競爭執法部門依據法律要求必須進行市場界定,則可以依賴定性工具而非SSNIP測試。
用戶除了使用某平臺的產品或服務外,還同時使用至少另一家平臺提供的可比產品或服務,為多歸屬;如果用戶(平臺各邊)只使用某平臺的服務或產品,則為單歸屬。在文獻中,可以發現單歸屬及多歸屬,取決于替代方的定價策略以及服務或產品之間的差異化程度。從本次調研所梳理的案例來看,對多歸屬/單歸屬情形的確認,并不總被視為市場界定的決定性考量因素。
數字生態系統(Digital Ecosystems)是指,多個企業共同努力創造一個新市場,并生產對消費者有價值的商品和服務。開放系統設置了一個接口,除系統所有者自身外,其他組件制造商或者系統開發商也可以訪問該接口;在封閉系統中,每個組件只能與選定的組件協同工作。文獻與實踐表明,生態系統越封閉,從單一生態系統層面去界定相關市場就越合理。在開放或中間生態系統中,互操作性起著重要作用?;ゲ僮餍栽綇娡ǔе路稚ⅹ毩⒌氖袌鼋缍ǚ桨福ǜ_放的系統),更低的互操作性則可能導致單一生態系統層面的市場界定方案(更封閉的系統)。
當交易互補性使得消費者不會將分拆性產品作為捆綁產品的合適替代方案時,就存在集群市場(Cluster Market)。就市場界定而言,在這些集群市場中,要確定某生態系統具體包含哪些產品,哪些產品又該被排除出去,具有挑戰性。因此,多市場(Multiple Markets)與系統市場(System Markets)是界定數字生態系統相關市場的適當方法。前者是將初始產品(Primary Products)界定為一個獨立市場,每個初始產品市場確定相應的獨立售后市場(Aftermarkets);后者則是將初始產品市場與售后市場統一界定為同一個市場。這兩種方法均符合MDN的思路。
在數字生態系統的背景下,由于轉換成本高,消費者不太可能轉向替代性平臺或系統。用戶端的高轉換成本,加上生態系統服務中網絡外部性的增加,導致了鎖定效應。各國競爭執法部門分析數字生態系統中的轉換成本的案例并不多見,但在那些有過相關分析的案件中,可以發現它們在市場界定中發揮著關鍵作用。
數字市場的特點是企業收集大量個人數據。數據的核心價值基于從數據中獲得的信息量及其使用環境。用戶數據在數字生態系統中的重要作用及其對競爭產生的影響,提出了是否應該界定獨立的數據市場的問題。當不存在數據交易時,目前的文獻普遍認為無法界定這樣的獨立市場。相反,執法實踐并未區分存在數據交易的市場和不交易數據的市場,兩種情況下均可能存在獨立的數據市場。
電子商務的發展增加了可供消費者選擇的替代供應商的數量,不再局限于消費者一定距離范圍內保有實體店鋪的零售商。具體案件中界定相關市場時,對于線上和線下零售細分市場,是應該界定為不同市場還是同一市場,可能具有挑戰性。
各國競爭執法部門并沒有因為電子商務的發展,將網絡銷售相關商品市場與線下銷售市場相區分這一思路簡單拋棄掉:定價模式、客戶體驗的差異、服務質量以及產品性質都可能導致更窄的商品市場界定方案。市場界定有時可能取決于某個特定因素的權衡,比如價格維度。價格趨同的證據出現在執法實踐中,作為可能導致商品市場同時包含線上和線下渠道的一種考量因素。
沒有證據表明電子商務導致更寬的地域市場。事實上,即使是與線下細分市場區分的線上商品市場,地域市場也可能限于國別市場甚至更窄的國內地方性市場。
在創新發揮重要作用的情形下,各國執法實踐和軟法越來越傾向于在界定相關市場和更準確地評估競爭影響時,考慮企業的創新努力(Innovation Efforts)。
基于現有產品去界定市場,適用于研發工作直接針對特定產品的情形,研發工作與現有產品的聯系很明確,并且創新產品與現有產品之間的替代性可能很高。上市時間因素可能因行業而異,因此傾向于個案評估。此外,在漸進式創新(Incremental Innovation)環境中,將新產品與現有商品市場聯系起來可能更容易。不使用靜態的定價測試,而是觀察關鍵的產品性能變化,可能會更好地了解替代性。最后,外部專家可能會幫助確定未來/創新產品與現有產品之間的聯系,以幫助執法部門去分析可替代性。
然而,在研發努力表現出“不確定性特征”,且創新努力與未來產品存在關聯,與現有產品則關聯性很弱的情形下,運用涉及其他概念的方法可能更為合適。
未來市場(Future Markets)可用于描述直接針對特定未來產品的可觀察研發努力,這些未來產品可能可以相互替代,但這些產品與現有產品存在顯著差異,比如新一代產品或全新的產品類型。此類市場的界定,可能取決于研發活動成功將新產品推向市場的可能性。執法部門評估時,未來市場中的可能競爭對手無需在任何現有市場中競爭,即使現有優勢(比如企業在既有產品開發方面的經驗、能力、專有技術)可能在相關市場界定中發揮作用。盡管未來產品的參數不確定,但可以參考現有市場特征,比如客戶對現有產品的體驗、現有交叉彈性、所適用的監管要求,或者市場參與者過去的表現等指標。
通過已經被交易的技術(通常是知識產權)可以更準確地界定技術市場(Technology Market)。然而,市場界定也可能適用于那些只是在未來有可能被使用以及可能被交易的技術,或者那些對反壟斷執法而言必不可少的非交易類技術(比如在拒絕供應類案件中)。
各國執法部門界定技術市場的方法與界定其他相關市場的方法一樣(比如在SSNIP測試法幫助下確定近似替代品)。困難在于,需要尋找合理的替代性技術或商品。在難以計算技術的市場份額時,可以將利用每種技術生產的下游產品的市場份額,作為替代性指標。如果市場份額或者市場參與者對技術市場各方重要性的看法無法獲取,且不同技術之間顯示具有可比性,則市場各主體可能被視為擁有相同市場份額。將技術市場與下游產品市場分別界定,可能有助于更準確地評估各供應鏈層面對技術使用的反競爭性限制。
可以通過界定創新市場(Innovation Markets m)來保護創新競爭。當需要特定的研發能力,或者在研發能力是競爭的一項基本參數的研發密集型行業,或者當相關市場主要由持續的創新競爭驅動,或者至少案件一方當事人可被視為重大創新者,或者當創新過程的結果和創新產品的潛在應用存在不確定性從而無法根據當前產品市場評估案件時,可以界定創新市場。
嚴格來說,創新市場不必被視為“市場”。要分析特定行為或交易對創新競爭的影響,可以在“創新空間”(Innovation Spaces)、未來市場、技術市場或產品市場的框架內進行考量,也可以在競爭分析的其他環節予以考慮。“創新空間”使得執法部門可以從更寬泛的視角去看待創新競爭,可能針對不同產品群,有助于關注早期研發努力,并且可能有助于促進研發的縱向分解與外包??梢酝ㄟ^識別用于創新活動的特定資產(例如研發實驗室或專業人員),或使用“小而顯著的非臨時性創新努力降低”,來確定圍繞研發的競爭者群體。如果這些方法不可用,查看企業以往的研發管線、研究目標或在其他市場的地位,可能會提供信息。
在MDN中,相關地域市場是指“相關經營者參與產品或服務供求的區域,該區域的競爭條件足夠同質,并且可以與鄰近區域區分開來,因為那些區域的競爭條件明顯不同”。
歐盟各成員國的指南與程序中,使用了類似的標準。事實上,歐洲經濟區成員國層面的判例法已經確定,“充分同質的競爭條件”似乎是被最廣泛使用的地域市場界定標準,其中包含可替代性和可適用性的概念,在某些情況下還可以借助SSNIP測試法。與MDN相比,非歐洲經濟區的指南,在其地域市場界定方法中,并不總是明確其采用了何種實質性標準。HMT和SSNIP測試被多個轄區執法部門(英國、加拿大、韓國)用作界定相關市場的基礎性框架。其他非歐洲經濟區執法部門,則根據合并方(澳大利亞和日本)所服務區域的地理重疊情況,來界定地域市場。美國《橫向合并指南》中的地域市場界定,是基于需求方的可替代性,沒有提及同質競爭條件。一些指南(包括美國和一些歐洲經濟區國家)明確,地域市場界定將考慮供應商能否在特定市場中基于客戶位置實施價格歧視。如果基于消費者位置的價格歧視不可行,則地域市場的核心區域就是供應商所處位置。如果可行,則地域市場可以與消費者所處位置聯系起來。在MDN中則找不到這樣的區分。
MDN介紹了歐委會認為可能對地域市場界定非常重要的考量因素。同樣,歐洲經濟區和非歐洲經濟區的相關指南中提到的各種因素,可能也與地域市場的界定有關。這些因素之間并沒有明確的層次結構。所有指南都指出,一般而言,在個案中獲取所有要素信息是不必要或不可行的。
客戶/消費者偏好、所購買產品的特征/購買過程的特點以及價格差異/價格套利的可行性,這些是歐洲經濟區指南最常引用的因素。在非歐洲經濟區指南中,與運輸、價格差異和貿易壁壘相關的因素,被引用的最多。價格差異和進口也是歐洲經濟區指南經常被引用的因素。特定市場的大比例產品進口,并不會自動導致更大范圍的地域市場。如果貿易流量并非由價格差異驅動,國內價格上漲可能無法通過增加進口來應對。最后,在地域市場界定中發揮作用的其他因素往往與運輸相關:事實上,外國供應商的距離不僅可能增加進口產品的成本,而且還可能限制供應本身的可用性以及市場的地理范圍。歐洲經濟區和非歐洲經濟區的案例,體現了一些行業特定的考慮因素。一些行業具有市場范圍更廣的特點(比如一些技術產品面對全球市場),而另一些行業的特點是地域市場較窄,即在國家層面,甚至在一國范圍內的地方層面(比如醫院和一些專業活動,以及那些相對交易價值而言運輸成本很高的市場)。
MDN確定了界定地域市場的相關證據類型。此外,部分專家還提及一些特定類型的證據,尤其是那些確定客戶與消費者偏好的證據。具體而言,四個歐洲經濟區成員國的競爭執法部門以及幾乎所有非歐洲經濟區的執法部門,都在其指南中表示他們會對消費者進行調查。歐洲經濟區和非歐洲經濟區的競爭執法部門在其指南和執法中,也提及對貿易流量、供應商數據以及采購模式相關的數據進行分析。盡管如此,競爭執法部門普遍清楚,貿易流量證據本身不能作為地域市場界定的決定性因素。特別是,如果供應商能夠進行價格歧視,那么供應商可以跨多個地理區域進行銷售,并且同時向每個區域的客戶提供截然不同的交易條件。因此,即使觀察到大額貿易流量,可能也無法得出兩個地域競爭條件相似的信息。數據要求與數據可得性被競爭執法部門視為相關問題,因為一國競爭執法部門可能無權要求超越國界/管轄范圍的信息。為解決該問題,正在開發一些對數據需求有限的地域市場界定新方法,或者以其他方式解決該問題,例如使用自然實驗法或事件研究法。
MDN非常重視需求替代。然而,在某些條件下,供給替代也可能是影響地域市場界定的市場內約束因素。特別是,要影響市場界定,供給替代必須能夠迅速回應漲價,這涉及“非約定市場進入”(Uncommitted Entry),即以低成本且不會產生不可逆投資的方式進入市場,且對市場進入前的價格產生明確的重大競爭約束。
歐洲經濟區傾向于將需求替代性作為界定地域市場的主要因素,但也考慮了供給替代性,其中供給側影響可用于證明對特定地域供應商的行為施加有效競爭約束。美國和加拿大在地域市場界定階段沒有考慮供給替代,而是在競爭效果評估階段考慮這些因素。與MDN類似,日本和英國在市場界定階段(僅在某些條件下)考慮供給替代,而韓國和澳大利亞的競爭執法部門根據其指南,市場界定階段可能會考慮需求替代和供給替代。供給側約束與市場界定的相關性存在爭議:一些專家認為,供給替代的次要性導致市場界定過窄;另一些專家則建議,在采用較窄地域市場界定方案時,應將供給替代作為競爭評估環節的競爭約束。
假定壟斷者測試(HMT)被普遍視為評估需求替代以及界定相關市場的合理分析框架。該分析框架已在各國競爭執法部門的實踐中被采納。它通常具體表現為SSNIP測試。SSNIP測試中的初始市場選擇,通?;诰唧w案件中的核心涉案產品,與核心涉案產品最接近的替代品集合,便通過需求的自身以及交叉價格彈性來評估。通常適用5-10% 的SSNIP;不過,具體百分比也可能因市場屬性而異(不同指南在這方面有所趨同)。如果企業能夠實施價格歧視,則可能有必要區分每個客戶群,并對每個客戶群單獨適用SSNIP測試。如果假定壟斷者在初始備選市場之外銷售產品,且如果對這些產品的需求與初始產品存在相關性(替代品或補充品),則可能還需要考慮這種相互作用。
臨界損失分析(CLA)是一種落實SSNIP測試的具體方法。它涉及評估確保漲價有利可圖的最大銷售損失(臨界損失),并將臨界損失與由特定漲價導致的銷售“實際損失”進行比較。如果臨界損失大于實際損失,則SSNIP有利可圖,市場不會在當前產品范圍外進行擴張。
這種方法被各國競爭執法部門使用,并且在文獻中也被廣泛討論。一些國家的競爭執法部門提供了這種方法運用的指引,以及存在的潛在問題。該方法在MDN中則沒有被明確提及。早期文獻指出了這種方法適用的潛在問題,特別是當合并交易方運用CLA分析時,可能會主張小的臨界損失以及大的預估損失,進而界定一個范圍很大的相關市場。出現這一問題是因為CLA分析的兩個方面不是相互獨立的:低臨界損失意味著高利潤率,而高實際損失則意味著高需求彈性。對這一問題的認識,導致了對CLA分析的改進,新方法有時被稱為“現代 CLA”。新方法中的一個新元素是對分流比(Diversion Ratios)的計算。然而,文獻中提出的標準公式,傾向于圍繞線性需求和固定邊際成本做出嚴格假設,如果假設在特定情況下不太可能成立,則不應使用這些假設。最后,雖然很明顯需要正確考量固定成本和可變成本,但各國競爭執法部門的指南或MDN中,幾乎沒有關于這方面的指引。
當具有適當特性(突發、外生、能明確識別)的自然事件發生,并且可以收集其所產生影響的數據時,對其進行分析可以為需求彈性和需求替代性提供有力的直接證據。在實踐中,由于缺乏可觀察到的沖擊事件以及此類沖擊的數據,使用自然實驗法的案例相對較少。MDN提及了自然實驗法:這與一些成員國的指南對技術細節的有限關注存在一致性。通告將“以往新產品的推出”作為適合分析的沖擊事件類型,還有其他幾類沖擊事已經在執法中被使用或者在部分國家的指南中被提及。
各國競爭執法部門通常使用消費者調查來評估相關市場界定中的需求替代問題,特別是在HMT/SSNIP框架內,進行一項SSNIP測試時,一般將消費者調查作為一種評估自身及交叉價格需求彈性的方法。消費者調查也可用于實施CLA分析,比如用于估計總分流比。在并購控制的緊迫期限內,對代表性消費者進行調查所面臨的困難是眾所周知的。需要足夠大的樣本以確保調查結果穩健且具有統計學意義。抽樣方法尤其應注意挑選邊際消費者(那些最有可能對SSNIP做出反應的人)。實踐中,調查通常會詢問消費者對產品無法獲得的反應,而非他們對5-10% SSNIP的反應。在MDN中,調查被稱為市場界定的證據工具,但并沒有對調查的具體方法進行指引。
需求估計的計量經濟學方法,可用于估計自身及交叉價格需求彈性。這些估計可用作替代性的一種直接指標,或用于SSNIP測試,或用于臨界損失分析。需求估計具有挑戰性,經常需要使用計量經濟學技術(比如工具變量法)來區分供給側和需求側因素。因此,要進行穩健的分析,需要足夠的數據、資源和時間。在本研究梳理的各國案例中,市場界定中并不經常使用需求估計的計量經濟學技術。各國的指南中也沒有明確提及使用這些技術的具體指引。這可能反映了這類模型的復雜性,這些模型的估計耗時、需要大量數據,并且可能無法被非計量經濟學家很好的理解。MDN有提及“評估彈性和交叉價格彈性的各種計量經濟學方法和統計方法”,各國指南中也有類似的簡單提及。
另一類定量方法側重于分析價格的時間序列數據。這些技術(比如價格相關性、平穩性檢驗、協整檢驗、格蘭杰因果關系檢驗)不依賴于對自身和交叉價格彈性的估計,而是將產品分組到相關市場,以使它們的價格能夠實現某種意義的“聯動”。價格時間序列分析很常見,因為它們需要的數據量有限,并且側重于價格數據,而價格數據通常是任何給定市場中最有可能觀察到的變量。
眾所周知,不同產品即使不屬于同一市場,價格也可能有顯著的聯動,比如由于共同的成本要素或受到類似的宏觀環境沖擊。從這個意義上說,價格聯動測試在排除兩種產品屬于同一市場方面,比在確認它們屬于同一市場方面更為可靠。價格相關性測試也受到依賴于任意確定的臨界相關性水平的影響,高于該水平的產品將被視為在同一相關市場中。有關市場界定的價格時間序列分析的文獻非常多。為了回應對簡單相關性研究的批評,計量經濟學文獻發展了一系列可實現更好統計特性的替代性時間序列技術。特別是,變量之間長期均衡關系的研究,在市場界定文獻中受到了極大的關注,并且關注將價格測試用于調查價格趨同。各國競爭執法部門的指南中,以不同的詳細程度提到了價格聯動技術。MDN則提及“基于價格隨時間變化的相似性、價格序列之間因果關系的分析以及價格水平的相似性和/或它們的收斂性測試”,但沒有進一步解釋,只是指出任何這類方法必須經得起“嚴格的審查”。一些國家的競爭執法部門在其指南中更具體地討論了這些方法,但只有極少數國家詳細介紹了這些方法。
在本研究梳理的各國競爭執法部門的案例中,經常發現地域市場界定中使用集水區(Catchment Areas)方法。在涉及實體零售商的案例中,集水區的使用尤為突出,這類案件中位置和運輸成本是消費者行為的重要考慮因素。當目標區域的地理和道路網絡特征可能導致兩種測量之間存在顯著差異時,應該基于等時線(通常結合行駛時間判斷)而非距離測量來劃定集水區。即使可以劃定地方性集水區,也不一定意味著相關市場是地方性而非區域性或國家級的。要基于集水區界定地方性市場,當地需要配置重要的競爭要素,并且供應商有動力根據當地的競爭條件調整其零售報價。即使價格是在全國范圍內制定的,界定地方性市場也可能是合適的,因為除了價格,還有其他因素會影響當地的競爭和消費者的選擇。
過去數年,隨著消費者數據的可獲得性日益提升,一些國家的競爭執法部門已開始基于從供應商那里購買產品的客戶的實際所處區域,對集水區方法進行了改進。少數國家的執法部門提供了有關使用集水區方法進行市場界定的指引,而MDN未提及集水區方法。雖然被認為是一種界定地域市場的實用方法,但集水區方法也受到批評,特別是相關閾值(比如80%的“最緊密”客戶)缺乏理論基礎,也無法與SSNIP 測試的實施進行有效銜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