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 陳明芳 李 偉 吳金雷 賴 儉
建設項目批后監管是對城市建設過程和用地項目執行情況的全程管理,嚴格監管對于城市空間資源的有效利用與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一直以來,缺乏精準監管手段是困擾自然資源主管部門開展高效、有序監管的難點、堵點。當前,在數字化改革的背景條件下,衢州智慧新城聚焦實戰實效,充分借助新型測繪地理信息技術,在智慧巡檢助力建設項目批后精準監管方面進行了有力的探索與實踐,為進一步提升城市治理能效貢獻了“智治”方案。
智慧新城是智慧衢州的引領區、智慧產業和創新人才的集聚區、新型城市化的標桿區。當前,智慧新城正處于大建設大發展的階段,重大項目集中開工、集中建設,在建重大項目多達50 余個,建筑面積超300 萬平方米。如火如荼的建設項目,給自然資源主管部門的批后監管帶來了嚴峻挑戰。目前,智慧新城從事規劃批后監管的工作人員就1~2 名,力量不足導致了常規巡查頻率不夠,而且人工巡檢不全面、不精準的現象確實客觀存在。在當前管理力量客觀條件下,無論是監管的頻率還是監管的能效,與智慧新城“三區”高效監管目標的打造相去甚遠。
目前,建設項目監管涉及自然資源、城管、綜合執法、安監等多個部門,各部門職責不同,監管的側重點也不同,如自然資源主管部門主要負責建設項目的“五到場”巡查,綜合執法部門主要負責對違法建設的巡查,安監部門則負責對建筑工地安全隱患的排查等,各部門均需安排專人定期到場巡檢,存在多頭巡查、重復巡查的現象。另外,各部門的數據由于缺乏統一的信息化平臺和實時數據的支撐,信息共享難,容易形成信息孤島,未有效形成監管的合力,導致監管效率不高。
重大項目建設周期長,時間跨度大,監管要求高。在實施過程中,有些項目會出現位置偏移、擅自改變外立面色彩等行為,有些項目因安全措施不到位,施工現場存在較大的安全隱患,有些項目會有“偷面積”、私搭亂建等行為,有些項目因地形、現場環境等原因難以取證。這些違法違規行為一旦既成事實,會給后續帶來諸多的信訪糾紛、安全隱患和負面影響,一定程度增加了部門監管的壓力。
為有效破解建設項目批后監管難點、堵點,智慧新城深入探索推進智慧巡檢助力批后監管的實踐,利用“新型測繪技術+無人機設備”,實現精準管控,形成監管合力,提升管控效能。
建立“空中+地上”聯合巡檢機制,通過無人機高頻巡檢、AI 智能分析等技術優勢與“五到場”巡查制度有機結合,全面提升批后監管的質量和效率,實現“1+1>2”的創新效果。一是建立全天候機巡機制。在智慧新城錦西家園部署1 臺無人機巢,覆蓋方圓約30 平方公里,每天日常巡檢飛行6~8 個架次,每周實現區域全覆蓋,解決了人員不足、頻次不夠、效率不高等問題。二是建立常態化聯管機制。成立以衢州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智慧新城分局、衢州市綜合行政執法局智慧新城分局,建管部、安監部、城管部為巡查主體的聯合監管機制,以每月2 次的巡檢頻率進行聯合巡查,共同參與、機人互動,健全信息共享機制。
通過“無人機智慧巡檢平臺”,對發現的問題及時預警并推送主管部門進行處置,避免了監管盲區,實行“一張圖”管理,實現了監管的專業化。一是推行批后監管“三燈”提示。通過導入審批圖紙,與實際施工進度信息進行比對,重點關注建筑后退、建筑間距、建筑造型,以及是否符合規劃審批要求等內容,給出紅綠燈“三燈”提示。二是實施批后監管“三榜”預警。重大項目均列入進度“紅黑榜”,結合實景三維模型直觀反映建設項目的施工情況,掌握施工進度,發現違法違規行為,及時進行預警提醒,如改變外墻立面色彩、擅自加層、建筑移位等情況,實行“紅黑榜”三榜預警。三是強化批后監管“三享”建設。安監、執法、建設、自然資源等主管部門在“一張圖”上建立監管共享清單,圍繞清單進行精準監管,共享一個監管平臺和一套信息系統,達到合力監管的目的。
實現“業務引領+技術驅動”的全過程自動化,實現監管的智慧化。一是實現從“人工”到“自動”的轉變。將人工傳統巡檢模式轉變為機器自動化巡檢模式,由人找問題轉變為問題推給人,各部門分別找問題轉變為巡檢區域內統一發現和推送問題。二是實現從“線下”到“線上”的轉變。開發“無人機智慧巡檢助手”小程序,轉變了部門內部辦事流程,由“現場辦”轉變為“掌上辦”。三是實現從“單向”到“閉環”的轉變。通過無人機事件巡檢、AI 分析、問題自動報警、現場核實處理,部門后臺處置,及時反饋相關情況,形成事件的管理閉環,真正做到專業監督和信息技術的緊密結合。
建議建立“星-機-地”多網融合、空天地一體化的智慧監測機制,構建空間智慧巡檢網絡,實現立體巡檢、全網監測、全域覆蓋。一是實現高效的日常巡檢。加強無人機巢部署,率先在智慧新城范圍做到全覆蓋,實現項目巡檢的全覆蓋。結合無人機、遙感、定點監控等數據,全面提升日常巡檢的效率,并在試點基礎上,逐步實現智慧巡檢向市區、市域推廣擴面。二是推行精準的訂單巡檢。在“無人機智慧巡檢平臺”推行訂單巡檢服務,結合AI分析,自動報警和推送信息,提升特定巡檢的針對性和精準度。三是支撐決策的應急巡檢。對于工地塌方、安全事故等突發事故,建立應急巡檢體系,構建無人機自動巡檢和人工操作巡檢相結合的應急方案,為指揮決策提供參謀。
統籌自然資源、執法、城管、安監等各部門的信息資源,構建智慧監管的信息共享機制。建議將智慧監管納入全市大綜合一體化行政執法監管平臺,構建“線上+線下”的互動機制,各相關部門按照職責分工,圍繞提升共享信息的獲取實效性和數據準確性,及時解決信息共享不全、不準、不及時的問題,進一步提升監管效能。
緊扣建立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化的智慧監管目標體系,打造數據驅動的空間治理現代化樣板,實現建設項目批后監管的整體智治。堅持空間智慧監測這一根本,建議設計空間智慧監測立體網建設的整體方案,將監測網的感知、理解結果應用于“治理前發現、治理中督促、治理后驗收”等所有環節中,推進空間智慧監測與治理業務的有機融合,助力政府主管部門推動監管的數字化、網絡化和智能化,提升國土空間治理現代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