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湖南省國資委
截至8月末,湖南國資國企實現資產總額1.6萬億元,營收3654.6億元,利潤總額172.8億元,經濟運行平穩。
2020年9月,在湖南省考察時,習近平總書記為湖南改革發展擘畫了打造“三個高地”、踐行“四新”使命的宏偉藍圖。
在實施國企改革三年行動中,湖南省國資國企牢牢把握“三高四新”戰略定位,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不斷增強國有經濟的競爭力、創新力、控制力、影響力和抗風險能力。
目前,湖南省屬國企黨的領導全面加強,重組整合與結構調整取得突破性進展,歷史遺留問題逐步全面清零,很多關鍵難點問題已經破題,一批改革的經驗正在形成。
在實施國企改革三年行動中,湖南國資國企堅持把黨的領導融入公司治理各環節,把企業黨組織內嵌到公司治理結構之中,不斷筑牢“根”與“魂”。
2021年8月,省國資委制定出臺了《關于省屬企業在完善公司治理中加強黨的領導的若干措施》,全面落實完善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的各項改革措施要求。省屬國有企業集團和56戶重要子企業全部制定了黨委前置研究討論重大經營管理事項清單,一級企業和232戶子企業全部實現董事會應建盡建、外部董事占多數,重要子企業分類分批落實董事會職權,一級企業和各級子企業全面建立董事會向經理層授權管理制度,“權責法定、權責透明、協調運轉、有效制衡”的公司治理機制正加快形成。
近兩年,湖南省持續抓好抓實“國企千名書記聯項目”“國企萬名黨員先鋒行”等活動,創建了一大批在全國有影響力的特色黨建品牌,大力推進省屬監管企業黨支部“五化”建設提質升級,全面推動企業黨建工作與生產經營深度融合。
2021年,湖南省屬監管企業資產總額達1.55萬億元,同比增長10%;全年實現凈利潤249.3億元,同比增長27.8%;上交稅費223.6億元,同比增長25.6%。
針對長期存在的規模總體不大、產業引領作用不強的問題,湖南國資國企以做強產業為重點,堅持主業歸位、產業歸核、資產歸集,大刀闊斧地推進國有經濟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
2021年3月,制定出臺了《省屬國有資本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實施方案》,2021年6月,制訂了《湖南省國資國企“十四五”發展規劃》。
2022年7月,湖南國資國企進行了全省史上規模最大、速度最快、影響最深的重組整合,將10戶大型省屬國有企業合并重組為5家,涉及整合資產總額3730億元、營業收入2000億元,分別占到省屬監管企業總資產的24%、總營收的35%。
通過進一步提升資源集中度,全面推動了國有企業在湖南“3+3+2”產業體系和“20個工業新興優勢產業鏈”中加快布局,在提升產業鏈供應鏈水平上發揮引領作用。其中,湖南建投集團、農發集團等企業在“建設投資、有色產業、旅游產業、基礎產業及投融資產業”方面成為鏈主企業。
湖南省國資委還以重組整合為契機,突出主責主業,持續推進企業瘦身健體、提質增效工作。2022年,省國資委對監管企業再次部署全面深化改革任務,要求進一步壓縮管理層級、減少法人戶數30%以上,確保將法人總戶數控制在1000戶以內,加快剝離清退“兩資兩非”,使省屬國企方陣在改革發展的路上進一步輕裝前行。
今年7月,湖南省實施了史上規模最大、速度最快、影響最深的重組整合:將10戶大型省屬國有企業合并重組為5家,涉及整合資產總額3730億元、營業收入2000億元,分別占到省屬監管企業總資產的24%、總營收的35%。
“創新決定未來”。湖南國企改革三年行動,始終把科技創新作為重要任務,力爭國有企業在創新引領上發揮更大作用。
省國資委制定了《關于進一步推進省屬監管企業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省屬國有企業數字化轉型三年行動方案》,明確了研發投入強度、創新平臺創建、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數字化轉型等一系列任務目標。大力實施“人才強企”戰略,推出了《湖南省推進省屬國有企業人才發展若干工作措施》,打造“英培計劃”、評選“百名工匠”,著力吸引人才、培養人才,進行大膽充分激勵,促進企業在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科研成果轉化應用等方面更大作為。目前省屬國有企業擁有國家級創新平臺37個,國家高新技術企業177家,自主創新能力加快提升。
湖南博云新材股份有限公司專業從事航空機輪剎車系統及剎車材料、航天用炭/炭復合材料、高性能硬質合金和稀有金屬分體材料等產品的研發,在國產大飛機C919的研發過程中,成為國內同類型公司中第一家完成完整的新型號客機研發機輪和剎車系統從論證、研發、試制到適航認證全流程的企業,公司現有發明專利42項,實用專利31項;湖南中創股份公司緊盯航空航天、軌道交通、民用汽車、特種裝備等領域,重點研發生產國家急需的高端航空航天鋁合金材料與超大型構件,解決國家重點型號任務的“卡脖子”問題;華菱線纜作為國內領先的特種專用電纜生產企業之一,產品廣泛應用于航空航天。
國有企業要成為有核心競爭力的市場主體,建立健全市場化經營機制是關鍵。“三項制度改革”是市場化經營機制轉換的核心要義。
湖南省國資委2018年發布了關于深化省屬監管企業勞動用工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建立了“三能四效”評估機制,在國企改革三年行動中,三項制度改革進一步走深走實,省屬國有企業員工公開招聘、管理人員競爭上崗、末等調整和不勝任退出比例一直走在全國前列。堅持緊緊抓經理層成員任期制和契約化管理這項的“牛鼻子”工程,強化剛性考核約束,突出黨建引領、價值創造,2021年重新構建了省屬國有企業“3520”考核體系,充分發揮考核“指揮棒”的作用,進一步激發了企業的活力和效率。
2021年實現扭虧為贏的湖南高速集團,在2017年移交省國資委后,開始市場化改革,通過“三年行動”,公司制改革不僅在形式上實現過渡,更在實質上得到深化,實現了經營機制的高效轉換。
湖南輕鹽集團全面推行全員績效考核、競爭上崗,積極開展中長期激勵,快速實現了從“坐商”到“行商”的跨越、從傳統企業向現代化企業的成功轉型,2021年集團綜合實力已穩居國內行業前三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