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鋒
引言:目前,我國人們的生產、生活和學習都離不開木制品,森林為人們提供了木材、食品等等各種資源,而且也為工業發展提供生產活動的基礎材料。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我國對于森林制品的需求量也越來越大,但是傳統的模式已經對我國的生態活動造成了巨大的破壞,比如說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等等,因此為了滿足社會發展的需求,一定要改進創新生產模式,這樣也可以幫助保護生態環境,推進我國森林工業的健康發展,滿足國民生產、生活和學習的需求。
現階段,我國的營林生產主要是以東北林區、西南林區以及南方林區為主要生產地區,但是三大地區具有一定的差異性,氣候條件和生態環境存在一定不同,因此在進行營林生產過程中,需要根據該地區的實際情況進行生產活動,需要考慮到地域的氣候、土壤、水分、生態環境等等情況,在進行營林生產工作過程中堅持因地制宜的原則,這樣才能保證該地區的各項因素都滿足苗木的生長種植需求,這樣也能保證苗木的成活率,保證森林工業儲備情況。比如說,東北地區相比于其他兩個地區而言溫度更低氣候寒冷,有效積溫相對來說比較低,而且四季分明但是冬季的時間較長,因此以及因地制宜的原則,在苗木的選擇上需要選擇更耐寒、抗凍的、抗風雪的苗木,比如雪松、紅松、白樺樹等等品種,這類樹木在冬季來臨的時候也可以增長生長,不會受到氣溫的影響;而南方林區氣候較為溫度、濕度較大,雨水和積溫充足,因此以及因地制宜的原則,在苗木的選擇上可以選擇諸如樟樹、杉樹這類品種,這類樹木的主要特點為生長速度較快、成材率較高,有效地提升了營林生產的工作質量和工作效率。
從目前階段來看,現階段營林生產的工作重點主要是進行補種工作,如果想實現森林工業可持續發展的目標,那么就需要對已經被砍伐了樹木的區域進行苗木補種工作,這樣才能保證高地區內的林木資源的持續穩定發展,而且補種也可以有效的防治生態環境被破壞,很大程度上地改善了生態環境,避免了嚴重的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的情況發生。補種工作一般是砍伐一棵樹木就需要補種一棵苗木,在補種的過程中需要根據該地區的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苗木種類,這樣也在很大程度上保證了苗木的成活概率。
在傳統的營林生產工作中有許多問題,比如說工作粗放、簡單、技術水平落后,生產經營模式無法滿足新時代的需求,這種狀況導致了營林生產無法達到應用的經濟效益,同時無法滿足生態平衡,而且現在更重視經濟效益,這也造成了濫砍濫伐、過度砍伐的情況發生,導致生態環境遭到了嚴重的破壞。因此在新時代發展背景的影響下,國家政府也越來越重視生態環境的保護,而且中營林生產的起重工的重要,因此進行營林生產的過程中要建議以可持續發展為基本原則,依靠先進的科學技術開展生產工作,保證經濟效益的同時,也可以保證生態環境不被破壞,同時也促進了森林工業的可持續發展。
隨著我國工業的不斷發展,我國開始大量的對森林中的樹木進行采伐,這也對森林發展造成了一定的影響,比如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等等,針對這一情況,政府部門會進行適當的資金投資、或者采購樹苗等進行營林補種,這種方式也被叫做營造林,也是森林補種的主要方式。但是在進行森林補種的過程中也存在的各種各樣的問題和困難,比如說采購的苗木質量不合格、苗木栽種之后的成活率較低、管理不到位等等問題,這些情況也造成了營造林林木稀疏的問題,進而導致我國我國大部分營造林的補種質量較低,嚴重阻礙了營造林生產工作的開展,影響了我國森林牧業的穩定發展,嚴重的還造成了生態環境質量下降等問題發生概率加劇的問題。
想要保證森林工業的可持續發展,那么在進行工作的過程中需要依靠先進的生產理念,并以此為基礎開展工作,但是從目前的工作狀態來看,大部分的工作人員是地方選拔或者是部隊轉業而來的,他們沒有經過專業的知識培訓,缺乏理論知識的支持,最重要的是他們缺少營林生產意識,沒有意識到營林生產工作的重要性,這種情況為營林生產工作帶來了各式各樣的問題,比如說營林生產工作落后、補種質量較低等等,嚴重影響了生態環境的保護,造成土地沙漠化或者是水土流失等生態問題。
在進行營林生產的過程中,需要具備大量的專業知識的工作人員,需要有專業的技術人員作為支撐,才能順利進行營林生產工作,但是現階段大部分的基層工作人員普遍教育水平較低、文化水平較低、專業知識匱乏不足以支撐營林生產工作的順利進行,而且目前在基層人員進行工作的過程中,一般采用傳統的營林生產工作模式和方法,按照傳統的經驗進行,除此之外大部分的營林生產工作的地域都是在較為偏遠的山區,這也造成工作時缺少先進的科學技術。由于在偏遠的山區進行工作,因此生活條件較差,福利制度無法滿足人才的需求,因此大部分的人才或者是年輕人不會選擇此項工作,也導致了基層工作人員匱乏、更新較慢,無法引進專業知識較強的人才和年輕力量,阻礙了營林生產的穩定發展。
營林生產開展的基礎保障是科學化的制度規范,在進行營林生產工作的過程中,一定要遵守其規章制度,這樣才能保證生產活動有章可循、有跡可依,保證營林生產工作的規范性和合理性。在目前森林工業的發展中,我國政府已經制定了部分法律法規對營林生產進行約束和監督,基層工作人員在開展營林生產工作時可以以此為工作依據,但是這其中也存在一定的問題,比如說細節處理不完善、不規范,這種情況也造成了各個地區的營林生產單位各自為政。而且現在的發展過程中,對于監督和管控工作沒有統一性、規范性的制度為工作依據進行約束,這也造成了大部分的營林生產工作出現了隨意性和人為性的工作特點,嚴重的還出現貪污腐敗、弄虛作假等情況,嚴重影響了營林生產的經濟效益,也影響了營林生產的工作質量和效率。
隨著越來越多的先進的、新思維的技術開展普及到營林生產工作中,并且也得到了政府部門的大力支持,先進技術的應用有效地提升了我國營林生產的工作質量和工作效率。但是目前的情況是,部分營林生產地區偏遠,信息網絡沒有得到普及和應用,導致該地區依然沿用傳統的工作模式和工作觀念,這種工作方式缺乏一定的創新性,嚴重地影響了營林生產工作的發展,而且部分林業單位沒有引進先進的技術和設備,這也不能滿足新時代的發展和進步,造成了營林生產技術落后的情況,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工作質量和工作效率,抑制了我國森林工業的穩定可持續發展。
在進行營林生產工作過程中,最重要的就是苗木品種的選擇,但是在選擇上面依然面臨著各種問題。從目前階段的工作來看,現在工作人員在選擇苗木的品種是,沒有提前了解近年來市場中對于木材的需要,大多數工作人員在進行選擇苗木品種時只是根據自身的培育經驗和歷年來選苗經驗進行選擇,因此也無法滿足現在的市場需求,而這種情況造成了供給與需求不相符的情況。而且現在的工作人員在進行選擇苗木時,選擇的品種缺少多樣化,品種過于簡單,而現在的市場競爭較為激烈,而且對于木材種類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單一的品種已經無法適應激烈的市場競爭模式。除此之外,受到政府資金的影響,苗木的數量較少,產出量過低,而且當下的良種林木基地的建設也存在一定的問題,多種因素直接影響了產量,造成了供不應求的情況發生,除此之外,已經選擇好的苗木質量沒有達到國家的標準要求。
我國現階段開展營林生產的地區一般是比較偏遠的山區,而由于經濟和科技的落后,相關部門對于這些地區的監督管理比較薄弱,而且監管質量較低,而且基層的營林生產在進行工作的過程中存在隨意性大、人情面較強的工作特點,這也導致該區域內的監督管理工作不能貫徹落實、流于表面、形式大于操作,這也不利于營造林生產的發展,無法達到補種的目的,也就無法保證今后開展工業活動,而且也無法實現森林工業儲備的目的。因此,相關部門一定要意識到對營造林工作開展監督管理的重要性,加強對營林生產工作的監督管理工作,這樣才能保證營林生產的質量。隨著我國科技水平的不斷優化進步,在進行監督管理工作的過程中,可以采用先進的技術手段輔助完成工作,比如說采用航拍技術開展監督,或者是利用遙感等遠程設備進行監督,其主要特點是速度較快、精準度更高、方便進行數據分析等等,可以全面落實監督管理工作,保證了營林生產的工作質量和工作效率。
進行營林生產的工作,主要還是依靠基層林業工作人員,因此相關部門一定要意識到對工作人員進行培訓的重要性,這樣才能保證其具備充足的理論知識,培養其營林生產意識,使其擁有較高的思想認知,幫助調動工作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和工作熱情,才能保證營林生產的順利進行和發展。在現階段的營林生產中,最大的問題還是工作人員缺乏營林生產意識以及專業知識,工作的過程中經常出現消極怠工、應付工作的情況,導致營林生產工作停滯不前。因此相關部門需要定期對基層工作人員開展培訓,樹立工作人員的營林生產意識,增強營林生產知識儲備,充分調動工作人員的工作熱情和積極性,這樣才能保證營林生產質量和工作效率,推動森林工業的可持續發展。
無論是什么行業和領域,想要進行穩定、可持續的發展都需要充足的人才儲備,人才是一個企業發展的基礎,也是重要的組成部分。現階段我國營林生產工作的主要特點是工作強度較大、工作環境較差等等,也是年輕人和專業人才不愿意從事此項行業的主要原因,即使是參加了此項工作,但是也會比較抗拒加入到營林生產工作一線之中,這也是營林生產行業專業人才缺失的原因之一。
因此為了保證營林生產專業人才儲備充足,避免出現斷檔的情況,需要從兩個方面入手,一個是培養人才,另一個就是引進人才,第一種方法就是對基層的工作人員進行專業知識的培訓,使其掌握專業營林生產技能,滿足當前生產發展的需求;另一種方法就是加強對專業人才的引進,想要引進人才,首先要做到福利待遇良好,這樣才能吸引人才的注意力,增強營林生產隊伍的規模。將培養人才和引進人才相結合,相輔相成的進行工作,這樣才能保證營林生產的人才儲備情況,也保證了營林生產的穩定發展。
想要保證營林生產的順利進行和開展,需要制定規范性、科學性、合理化的規章制度,這樣才能保證營林生產的規模性,并且加速營林生產的進程,讓基層工作人員在進行工作時有章可循、有理可依,開展工作時也更有信心和底氣,但是目前的規章制度的制訂中,存在的最大的問題是缺乏對細節的針對性,這也造成了嚴重的弄虛作假的情況。因此,想要保證營林生產的質量和效率,需要以時代進步為基礎,根據地域的實際情況制定適合該地區發展的科學化、規范性的規章制度,完善健全制度體系,這樣也可以保證進度管理工作的順利開展,保證監督管理工作的實效性,也有效地避免出現貪污腐敗等政治問題,這樣才能保證營林生產工作的綠色健康發展,推動我國經濟社會的進步。
科技是當前社會發展的基礎,也是第一生產力,無論是什么行業什么領域,先進的科技水平是必不可少的。在傳統的營林生產工作職工主要是靠人力勞動和基層工作人員的手工進行工作,但是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和優化,我國已經研制了大量先進的設備,比如說刨坑機、填埋機等機械設備,輔助人工開展營林生產工作,營林生產工作引用這些先進的機械設備,可以有效地節約人力資源,將傳統的人工模式轉變為機械模式進行工作,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工作效率,而且機械設備的使用也有效的提升了苗木的成活率,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水土流失等生態問題的出現。
在進行選擇選種的過程中,需要以市場需求為標準,選擇合理的苗木品種,這樣也可以保證營林生產的生產產量。在進行苗木種植之前,基層工作人員需對現階段市場對木材種類的需求進行充分調研,并根據近幾年的市場需求進行合理的推測,推測今后的發展趨勢,進而迎合市場的需求,選擇更合理的苗木品種。而且,現在絕大多數的營林生產企業依然在沿用一代或者是二代的林木良種培育基地,但是現階段已經有許多的發達國家已經進入到了第三代階段,我國在這方面已經落后于他們。而這些陳舊落后的培育基地所培育的樹木的質量較低,無法滿足市場的需求,這種情況也造成了各種各樣的林木問題發生,這樣不僅不能保證企業自身的經濟利益,還會對其他林區造成一定的問題,同時也對生態環境造成了嚴重的影響,無法保證營林生產的穩定發展。因此,營林生產一定要完善健全林木良種基地的建設,保證培育的樹木質量達到標準,滿足市場需求。
在進行營林生產的過程中,加強活苗圃的運行,并且進行全面的普及并走向市場大眾,實行競爭和多種運行體系,同時也要科學利用承包和私人經營的模式,真正推進活苗圃運營,并推動活苗圃運營的發展。以保證營林生產工作質量為基礎,降低企業的成本,保證造林的總體質量,同時也可以幫助推動我國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結語:綜上所述,營林生產的發展,影響著我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并且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和作用。但是現階段的發展來看,營林生產工作過程中依然存在著大量的問題,國家部門需要根據實際情況制定科學化的解決措施,在樹種選擇上需要迎合市場的需求;引進先進的種植技術,提升種植效率;定期對基層人員展開培訓,保證其技術水平;同時也需要加強監督管理,并且完善相應的規章制度,保證營林生產的規劃性;這樣才能保證營林生產質量和效率,促進我國森林工業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