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 洋
(中國鐵路呼和浩特局集團有限公司 審計部,內蒙古 呼和浩特 010000)
2013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湘西考察時首次提出了“精準扶貧”的概念,作為脫貧攻堅戰的重要成員,鐵路企業積極承擔社會責任,堅持做好扶貧工作。在此大環境下,鐵路審計人員為貫徹落實黨和國家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相關要求,積極開展鐵路扶貧資金專項審計。筆者以N村的扶貧資金專項審計作為案例進行分析,就鐵路系統如何開展扶貧審計做一簡要探討。
N村位于內蒙古自治區興安盟,戶籍總數200戶,戶籍人口653人。其中常住戶108戶,309人,精準扶貧62戶,175人。人均年收入低于2 896元。其中,貧困主要原因包括:①自然條件惡劣,常年干旱少雨,地下水資源匱乏,農作物生長期短,產量低且品種單一;②牛羊成活率低,牛棚破爛不堪,凍死率高達15%,影響家庭養殖收入;③勞動力缺乏,精壯勞力外出務工者眾,剩余勞力多為年齡大、文化低、體質差的老弱群體,只能從事簡單的生產生活勞動。
2011年—2020年,已累計投入資金XXXX萬元。主要實施架設電力電纜、更新修繕集體經濟廠房、機械等硬件基礎設備設施、實施基礎母牛養殖業、建設羊舍、牛棚、建設井房、打深水井及灌溉井、購買水泵、危房改造、金秋助學等項目。識別建檔立卡貧困戶62戶175人,目前已全部脫貧。
通過與集團公司扶貧工作辦公室溝通聯系,取得了扶貧工作的相關制度、工作流程、機構設置、資金流轉和扶貧效果等方面的詳細資料,使審計人員對扶貧工作有了全面、系統、具象化的了解。在前期調查中,審計人員結合年度扶貧工作方案和年度扶貧任務分工,重點關注了扶貧工作組織、扶貧政策落實、扶貧項目的建設及效益發揮、扶貧資金的管理和使用等方面,不斷推動鐵路扶貧工作深化發展。
根據審前調研情況,審計人員重點關注扶貧工作組織、扶貧政策落實、扶貧項目的建設及效益發揮、扶貧資金的管理和使用等方面,制定了極具指導意義的總體審計方案,主要查證了扶貧工作辦公室的工作制度、年度安排、工作總結、相關會議記錄、財務憑證,全部扶貧對象的管理制度、購銷合同(協議)、資金撥付、項目審計報告、嘎查(村)委議事記錄等資料,精準卡控扶貧審計關鍵點,為鐵路扶貧審計工作打下堅實基礎。
實施過程中,審計人員緊盯精準扶貧資金的使用情況及扶貧項目的落實,對扶貧資金、扶貧項目有重點、有步驟地實施審計。主要查證了扶貧工作辦公室的工作制度、年度安排、工作總結、會議記錄、財務憑證及N嘎查全部扶貧對象的管理制度、購銷合同(協議)、資金撥付、項目審計報告、嘎查(村)委議事記錄、財務憑證等資料,并深入嘎查(村)實地查看扶貧項目完成進度、資金使用情況、幫扶效果等。
3.3.1 從扶貧項目入手,助力精準實施扶貧政策
3.3.1.1 重點審查項目計劃與制度建設。結合內蒙古自治區扶貧辦相關文件與XX局年度扶貧工作方案,審計人員重點檢查年度項目的計劃、申報、審批等程序。檢查是否依據總公司的要求建立健全扶貧工作管理制度,是否建立扶貧資金使用監督機制;各項制度是否得到有效執行。
3.3.1.2 重點審查項目管理與實施。加強對項目實施中各個環節的審計,進一步審查核實項目運營和取得的經濟效益,根據行業數據分析項目未來收益,保證扶貧資金正常使用及發揮效益。
如在2019年審計N嘎查擴建綜合飼料加工廠、打飲水井、扶持庭院養殖等扶貧項目的過程中,審計人員實地走訪了兩個行政嘎查村,采用面對面詢問農戶的方式,以求證扶貧招標制度執行情況,核實扶貧物資發放真實性,檢查自來水入戶情況;實地察看了飼料加工廠和養殖場,清點兩個項目的設備設施,監盤了飼料廠存放的青儲料、成品飼料顆粒和養殖場購置飼養的綿羊、新進繁殖的羊羔;之后又對照養殖場的《竣工驗收報告》丈量土地、比對重要設施(如:房屋、圍欄、圍墻等)實際建設情況是否符合設計標準。
3.3.1.3 重點審查項目效益。扶貧項目的效益最終體現在對貧困人口的幫扶上。審計人員在現場審計過程中,充分采集各類扶貧項目受惠的人口信息,與建檔立卡人口信息做比對,同時深入嘎查委員會與好腰蘇木鎮派駐的扶貧干部了解了情況,確保扶貧資金使用情況真實到位。
在審計N嘎查扶貧項目中,N嘎查處于草原腹地,占地面積極大,住戶分散,進村之后,審計人員采取沿途走訪的方式拜訪農戶,詢問求證建立養殖小區、房屋亮化、“金秋助學”等扶貧項目的真實性和實際效果。查看了養殖小區,清點了建筑、設備、大型機具和養殖的肉牛(包括新繁殖的小牛),檢查了養殖小區的各類臺賬、管理制度。先后拜訪了房屋亮化受益的農戶、擴建房屋的貧困戶和“金秋助學”幫扶的大學生。最后,到嘎查委員會與好腰蘇木鎮派駐的扶貧干部了解了情況,確保扶貧資金使用情況真實到位。
3.3.2 從扶貧資金入手,助力扶貧資金高效使用
審計人員緊扣扶貧資金運作鏈條,重點審計扶貧資金審批、撥付、使用、管理等各個環節,關注資金的分配縱向、橫向銜接關系,形成資金監控鏈條,做到“資金到哪,審計監督到哪”,從資金源頭到資金發揮效益的末端,確保每一分錢真正發揮貧困戶“救命錢”的重大作用,防止挪用、滯留、轉移、虛列、隱匿、貪污扶貧專項資金。在審計過程中披露了“扶貧資金在地方財政滯留,影響資金使用效率”及“購羊余款未及時收回,影響扶貧資金的安全性”兩個資金管理、使用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3.3.3 從扶貧政策入手,助力扶貧攻堅體系圓滿
關注政策的縱向關聯性即政策實施的延續性,在N村的審計過程中發現,自2020年以來,N嘎查前期的扶貧工作已經取得重大成效,因此,到達嘎查以后,審計人員將審計重點放在了核查各項目的可持續性方面,以確保扶貧項目穩定發揮作用。先后查看了集體果園、5口扶貧井和援建的村委會、活動室、圖書角、村民廣場。不僅當面詢問了牛羊的養殖、銷售情況、土地承包人扶貧井的使用情況、農作物銷售情況、雇傭村民計費方式等問題,還進入田地查看了果林長勢,對于扶貧項目的實際成效有了更直觀的認識。
實踐發現,扶貧審計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鐵路資金管理制度與事業單位管理制度難融合。審計人員在具體審計過程中發現,各盟市扶貧資金使用管理相關制度與鐵路資金相關管理規定不一致,易造成資金使用風險,扶貧工作隊與地方財政機關溝通不暢,工作銜接存在難度。
從幫扶專項資金分配、使用管理及資金的目標實現等方面入手,對利用專項幫扶資金的經濟性、效率性、效果性進行全面評價,重點審查實際用于幫扶資金發揮效益的比率,例如通過幫扶有多少貧困人口脫貧、增加多少農民收入等,有力加強幫扶資金投入與使用的監管力度,嚴格監控幫扶資金使用投向和支出范圍;切實提高資金使用效益。
尤其應關注產業扶貧項目的可持續性,關注集體經濟的融合發展并延伸產業鏈,重點關注扶貧工作隊是否建立返貧監測和幫扶機制,對容易返貧和可能致貧的,是否把事前的預防和事中的幫扶做起來;切實做到扶貧工作摘帽不摘責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幫扶、摘帽不摘監管,全力做好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
審計人員應不斷學習相關政策知識,積極參加培訓,利用各種渠道及時充電,拓寬審計的廣度,提高審計工作質量和效率。同時,應大力拓寬、加深審計結果公開的寬度和深度,使得更多的人從“資金流”“項目流”了解鐵路系統扶貧項目的真實性和效益性,有助于加強社會公眾對扶貧資金使用的監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