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文強
(唐山師范學院 圖書館,河北 唐山 063000)
2020年初,在全國高校剛進入寒假階段,突如其來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簡稱“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國,擾亂了國家和人民群眾的工作、學習和生活秩序,高校圖書館同樣受到了嚴重影響。唐山師范學院圖書館(以下簡稱“圖書館”)黨總支書記、館長、副館長積極響應學校號召,成立了“唐山師范學院圖書館線上服務工作組”,主動與各教學單位聯系,宣傳新冠肺炎疫情環境下圖書館的應對策略及線上服務內容。按照“停課不停教、停課不停學”的原則,積極為師生服務,確保教學和科研工作有條不紊地進行。
筆者以唐山師范學院圖書館疫情下的應對策略和新型服務為例進行研究,旨在為我國圖書館疫情期間做好防控措施和線上服務提供參考。
1.1.1 閉館。隨著新冠肺炎疫情的迅速擴散,河北省進入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狀態,學校實行封校管理,圖書館線下服務全部取消,杜絕一切人員非特殊情況訪問。防疫閉館期間,圖書館利用“互聯網+”的優勢向全校師生提供數字文獻資源檢索服務,以“閉館不停服務”的原則保障師生科研、教學工作的順利進行,同時延長還書期限,消除讀者顧慮。對公共場所、設備進行定期消毒,防止病毒傳播,確保開學后能順利開館,同時也為師生創造一個安全衛生的學習環境。
1.1.2 人員管控。上至學校、下至圖書館,均建議教職工非特殊情況不進校門、不入圖書館,所有學生禁止提前返校。對于特殊情況需要入館的人員,需得到上級領導許可,自行隔離14d后,經校方體檢合格后方可入校。另外,在圖書館入口閘機處安裝了遠紅外體溫測量儀,確保入館人員體溫正常。
圖書館每日安排專人值班,隨時應對突發事件,其他工作人員均實行居家辦公、每日打卡報到,及時統計工作人員健康情況。圖書館線上服務工作組成員時刻關注各服務渠道的讀者信息,當讀者咨詢問題或反饋異常時,工作人員及時解決并給予反饋,確保閉館期間圖書館服務不打折。
在“互聯網+”技術發展的大背景下,圖書館自2013年就開始利用信息通信技術和互聯網平臺與傳統圖書館服務業務進行融合,充分發揮互聯網在圖書館業務資源配置中的優勢。此次疫情對圖書館數字資源建設和線上服務工作也是一次考驗,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2.1 數字資源遠程服務。隨著網絡化和信息化的發展,讀者通過網絡訪問專業數據庫、電子書和學術網站等途徑獲取信息資源進行學習和科學研究已成為當前最主流的方式之一。圖書館采購數字資源一般是在校園IP范圍內可直接訪問,校外訪問受限。圖書館利用VPN+漫游賬號的方式為師生提供了遠程數字資源訪問,并與中國知網合作為師生提供知網認證賬號遠程登錄訪問。
除了已購買的數據庫資源外,圖書館還積極與多家試用數據庫資源提供商進行協商,在疫情期間免費為師生開通遠程訪問權限。對師生反映較好的、點擊率較高的試用資源在開學后正式采購。
疫情期間,數字資源的遠程訪問方式體現得尤為重要,為師生的教學和科學研究提供了極大的便利和幫助。
1.2.2 即時線上咨詢服務。高校圖書館是高校最核心的信息服務部門,是為廣大師生讀者提供信息資源和科學研究的重要場所,只有認真做好讀者服務才能體現圖書館服務水平的高低。圖書館自2016年就開始建設線上咨詢服務:①重新整合圖書館網站的數字資源和圖書館服務,讀者不僅可以在圖書館網站上獲取專業數據庫資源、電子書、學習視頻、音頻資源等,還可以通過網站了解圖書館業務、進行留言、提問、郵箱咨詢和讀者薦書,同時,圖書館還可以向讀者發布閱讀推廣和調查問卷以不斷改善圖書館的服務質量;②采用即時溝通工具創建信息資源服務群,圖書館陸續在QQ和微信中開通了多個“盈科-唐師教師服務群”和“wordlib唐師文獻服務群”,為教師延長服務時間,每日提供8∶00-22∶00即時文獻檢索服務,保障教師線上資源獲取時效,并創建“數字資源使用咨詢”群,全校每班級邀請兩名學生代表加入服務群,每日為學生提供全天候咨詢服務,確保學生問題及時解決。
1.2.3 新媒體運營服務。為了最大限度地滿足師生教學、科研的需求,自2017年圖書館陸續開通了各種新媒體資源,其中包括移動圖書館客戶端、微信公眾號等。疫情期間,移動圖書館客戶端和微信公眾號成了圖書館宣傳和讀者獲取資源的重要途徑。在校師生通過賬號登錄移動圖書館客戶端就可以獲取與校園內同樣的資源,真正實現一個賬號校內外互通的功能;利用微信公眾號,圖書館除了提供館藏查詢、電子書籍、電子期刊、學術視頻、在線課堂、有聲讀物資源外,還進行疫情宣傳、通知公告、服務指南、線上活動,發揮了圖書館在疫情期間的重要作用。
1.3.1 防疫專題。疫情暴發后,圖書館第一時間為普及新冠肺炎疫情知識搜集整理了所有與新冠肺炎相關的資料,涉及新冠肺炎的疫情介紹、病情癥狀、病理病因、鑒別診斷、患者治療、生活常識、預防措施及無癥狀傳播等方面的知識,并不斷更新國內外最新的防控技術,利用圖書館微信公眾號向全校師生進行宣傳,同時在微信公眾號也添加了關鍵字查詢和自動應答功能,為讀者了解新冠肺炎疫情提供了有效幫助,讓讀者不信謠、不傳謠,為疫情防控積極承擔應有的責任,提供全面信息,提升讀者信息素養。
為了加大普及新冠肺炎疫情知識和預防指南,圖書館開展了“預防疾病 健康同行”2019-nCoV預防常識知識問答活動,讓讀者了解預防新型冠狀病毒的基本常識,同時認識到此次病毒是可防可控可治的,消除師生對病毒的恐慌;另外,圖書館還開展了有關新冠肺炎的知識競賽,通過疫情答題搶紅包的形式讓讀者了解疫情防控知識、疫情返校防護、疫情復工復產防護、心理健康防護和飲食養生防護等方面的知識。
1.3.2 線上趣味活動。疫情期間,師生均自行在家隔離。在4月23日世界讀書日來臨之際,圖書館為營造優良校風學風,培養大學生養成閱讀的良好習慣,特舉辦了與疫情相關的線上讀書節系列活動。包括朗讀大賽、閱讀達人、明信片活動,以期不斷提升師生的人文素養和文化品位。
在朗讀大賽中,參賽者利用“書舒愛讀”朗讀平臺進行朗讀、錄音,題材可選取文庫書籍中或原創片段、詩歌作品。因正值疫情防控特殊時期,圖書館鼓勵參賽者朗誦疫情期間的英雄人物和事跡,借此傳遞正能量。
在閱讀達人中,圖書館推薦讀者從圖書館微信公眾號中選取經典書籍或文學名著進行閱讀,通過初賽21天打卡、復賽撰寫讀書心得和決賽在線交流各環節依次選出優勝者;在最美明信片活動中,圖書館將比賽類別分為青春校園類、點滴生活類、感動戰“疫”類,參賽人員可自由在三類中進行選擇,制作讀書明信片,通過線上評比,選出最佳明信片并給予作者獎勵。
疫情期間,唐山師范學院師生不畏疫情、勇敢奮斗在戰“疫”前線,也涌現出了很多英雄人物和感人事跡。圖書館以本次疫情為契合點對線上活動進行精心設計,不但活動過程極具趣味性,而且將疫情時事加入其中,活動內容積極、健康、向上,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讓讀者在比賽過程中思考、學習、體會祖國的偉大和疫情的無情,同時弘揚中國精神。
1.3.3 知識大講堂。疫情席卷全國,各省高校不能如期開學,學生們長期居住家中。為深入貫徹“停課不停學”的理念,圖書館主動聯系了多家數字資源服務商為廣大學子免費提供精彩的學術報告、國學文化、職業培訓等方面的講座,滿足師生對專業知識、人文素養、專業技能等方面的需求。
正值畢業季,唐山師范學院每年均有很大一部分學生選擇考研深造,同時圖書館與幾家知名的培訓輔導機構深度合作,免費為眾多考研學子提供線上輔導課程和備考心理疏導工作,讓廣大師院學子不受疫情干擾,在家安心學習。
1.3.4 閱讀推廣服務。除了學習專業知識之外,圖書館還為廣大讀者提供了更多精彩的內容,每日公眾號上會有好書推薦、好片推薦、音樂之聲等深受讀者歡迎的推文傳遞給讀者;針對一些不喜愛看電子書的同學還提供了“懶人聽書”資源,一百多種音頻資源讓同學們大飽耳福;此外,針對畢業班的學生,圖書館也為他們精心準備了“求職篇”資源供其學習。
這些閱讀推廣活動和精準服務內容一定程度上豐富了讀者的業余生活,也豐富了疫情防控期間讀者的精神生活。此外,圖書館為讀者提供的熱門圖書、公開課、職業全能培訓等活動,也為讀者提供了豐富有趣的資源。
在“互聯網+”技術發展的大背景下,唐山師范學院圖書館自2013年就開始利用信息通信技術和互聯網平臺對傳統圖書館服務業務進行融合,充分發揮互聯網在圖書館業務資源配置中的優化,為圖書館數字化轉型尋求新的契機。
目前,圖書館已在網站中打通各大數據庫之間的信息屏障,實現一框式數字資源檢索,并且將圖書館咨詢服務(在線咨詢、郵箱咨詢、讀者反饋、閱讀推廣、讀者薦書、培訓講座等)統一到Web端,為在校師生提供了極大便利。但對于當今多終端異步資源獲取形式,尤其是在移動端日趨盛行的時代,圖書館數字資源的整合還不夠完善,需要狠抓狠干,實現Web端與移動端的權限統一、資源共享,減輕讀者在Web、移動App和微信公眾號間反復切換的囧境,為師生教學、科研提供更多便利。
疫情期間,全國教育行業紛紛采用網絡教育平臺進行教學直播工作(如騰訊課堂、微信直播、釘釘直播、希沃白板等),一時間網絡直播成了當代最流行的行業。各直播平臺的教學效果雖能滿足日常教學任務,但課程資源共享和課后資源重復利用卻受到了平臺的限制,同時課程資源也不能作為本校教學儲備資源供學校和師生使用。
國內高校圖書館在線上教學方面的支持還比較欠缺,只有幾家高校圖書館針對線上教學的支持工作在不斷探索前進,比如廈門大學圖書館建設的“i學堂”線上教學,疫情期間不但滿足了校內師生的正常教學工作,圖書館教師還推出了深受讀者歡迎的信息素養課程。這些珍貴教學資源可以作為學校的永久資源存儲在圖書館中,逐漸積累形成學校獨有的特色資源,像數字資源和書籍一樣供師生隨時借閱、學習使用。
為確保有效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全國高校圖書館均于1月下旬起相繼閉館,并建議讀者通過Web和移動端獲取資源,以確保正常的教學、科研工作。雖說圖書館目前采購的數字資源數量龐大、內容豐富,涵蓋了學校開設的所有專業的資源,還采購了大量的社會科學類期刊,但有時仍然不能滿足讀者的特殊需要。
針對此類情況,國內某些高校圖書館就推出了自己的特色服務。例如:北京大學圖書館研判疫情防控形勢,結合讀者需求與圖書館實際情況,及時調整服務方式,創新推出“送書到樓”服務;廈門大學圖書館根據師生需要,開通網上“預約借書”服務,讀者通過郵件告知圖書館老師所需借閱的書籍信息,由圖書館老師找到相應書籍,然后通過郵件的形式告知讀者取書地點和時間,從而滿足讀者的借書需求,也有效地避開了讀者聚集現象。這些創新的想法和服務理念既滿足了疫情防控的需要也保證讀者線下借閱服務的暢通,讓讀者切實感受到“疫情無情、圖書館有情”的借閱服務。
我國新冠肺炎戰“疫”工作取得了階段性勝利,縱觀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的國際形勢日趨嚴峻,因此我們對疫情防控工作仍不能掉以輕心,高校圖書館作為人員密集場所更需做好疫情防控應對工作。此次疫情的暴發對圖書館的發展提出了嚴峻的考驗,當今圖書館的發展正在從資源驅動走向服務主導的新時代,圖書館要以服務為根本,以服務能力為抓點,以用戶需求為遷移,并以深度的學科服務、情報服務、數據服務和智慧服務等新型服務延伸和拓展,實現圖書館的重大轉型和變革,增強圖書館服務功能與服務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