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康保平
成都的初秋,艷陽高照,日光依舊強烈,將大地照耀得格外光亮。
西南油氣田地質中心實驗室的院子里,高聳直立的香樟樹,俊秀飄逸,在艷陽高照下蒼翠挺拔。風兒吹來,樹葉“沙沙”作響,如同美妙的樂聲。
“這是我種的香樟樹,讓我抱抱……”“時間過得真快啊,種樹那會我們還很年輕啊。”“是啊,西南局1965 年奉命從吉林長春入川,1970年轉戰重慶,1982 年遷至成都,蓋實驗樓,種香樟樹,時光如流水,現在想起來就像做夢似的……”
你一言我一語,一群地質實驗所退休的老干部、老專家、老同志,他們或擁抱或撫摸或仰望親手種下的香樟樹。老朋友久別重逢,個個笑得像個孩子,燦爛而迷人。
聽這些前輩講,1982 年建設辦公樓和實驗樓那會,他們都是風華正茂的小青年。懷著對公司未來的美好期望,他們搬磚石、和水泥,歷經千辛萬苦,親手建起了這棟呈“U”字形的5 層高樓。
實驗樓建成后,他們積極地開展巖石、石油、天然氣、地層水等樣品分析測試及研究,領域涵蓋西南油氣田分公司的每個探區,足跡遍布孝泉、新場、大邑、元壩、彭州、中江等區域,實驗內容涉及探區的每個區塊、每個層系。在他們的辛勤努力下,相繼發現了穿孔槽、粗結構泥巖孔隙,首次識別出微晶白云巖儲層,拓展研究火成巖儲層……
40 年風雨兼程,40 載崢嶸歲月。當初的小香樟樹伴隨著實驗室一個個成果的落地已長成參天大樹。
一陣秋風吹來,幾片不經風吹的葉子像小傘似的飄然落下,聽著風起搖曳的“沙沙”聲,仿佛訴說著歷春經夏的滄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