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安委會辦公室日前印發的通知,要求有關企業要切實落實安全生產主體責任,加強隱患自查自改,確保油氣儲罐區防雷、防靜電措施和消防設施落實配備到位。地方各級安委會要組織相關部門對本地區危險化學品、礦山、冶金等重點行業領域的安全狀況進行集中會商研判,開展檢查督導,舉一反三消除各類風險隱患。
8 月25 日,國家能源局綜合司印發的《國家能源局2022 年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重點任務分工方案》指出,推動油氣管網基礎設施公平開放,指導督促油氣管網設施運營企業依法依規向符合開放條件的用戶提供油氣輸送、存儲、氣化、裝卸、轉運等服務,公開油氣管網設施基礎信息、剩余能力、服務條件、技術標準、價格標準、申請和受理流程、用戶需提交的書面材料目錄、保密要求等,簡化辦理環節、壓縮辦理時間,提高開放服務受理效率。
8 月16 日,中國石化上海石化首套大絲束碳纖維生產線實現中交,意味著項目設備安裝全部完成,為下階段試生產邁出關鍵一步。上海石化是國內第一家、全球第四家掌握大絲束碳纖維生產技術的企業,此次中交的一階段工程實現全部設備國產化。
8 月25 日,中國海油所屬中聯煤層氣有限責任公司表示,近日該公司在山西省呂梁市臨興區塊煤層氣田成功實施了中國海油首口超大規模深層煤層氣水平井壓裂施工作業,實現了中國海油陸上首口煤儲層埋藏最深、液量最大、砂量最多、排量最高的水平井大規模壓裂,此舉對推動中國煤層氣行業高質量發展和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義。
8 月15 日,國家石油天然氣管網集團有限公司與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在京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根據協議內容,雙方將圍繞信息技術、衛星應用、智慧管網、新能源、高端裝備等方面,開展深度合作。
8 月29 日,中國石化宣布,我國最大的碳捕集利用與封存全產業鏈示范基地、國內首個百萬噸級CCUS 項目——“齊魯石化-勝利油田百萬噸級CCUS 項目”正式注氣運行,標志著我國CCUS 產業開始進入技術示范中后段——成熟的商業化運營。該項目每年可減排二氧化碳100 萬噸,相當于植樹近900 萬棵,對搭建“人工碳循環”模式具有重要意義,將為我國大規模開展CCUS 項目建設提供更豐富的工程實踐經驗和技術數據,有效助力我國實現“雙碳”目標。
高等教育評價機構軟科8 月15日在上海發布“2022 世界大學學術排名”和“2022 世界一流學科排名”。中國三所石油高校入選“世界大學學術排名”榜單。更令人振奮的是,在“世界一流學科排名”榜單中,中國石油大學(華東)有14 項學科,排名最高的是船舶與海洋工程,世界第39;中國石油大學(北京)有11 項學科,排名最高的是化學工程,世界第23;西南石油大學有3 項學科,排名最高的是船舶與海洋工程,世界第23。
8 月11 日,我國自主研制的甲烷化催化劑在新疆慶華大型煤制天然氣項目中一次性開車成功,標志著我國自主研制的大型煤制天然氣甲烷化技術取得突破。由中國海油與西南化工研究設計院聯合研制的甲烷化催化劑,在新疆慶華大型煤制天然氣項目中,首次在超過裝置設計負荷10%的苛刻工況下平穩運行,獲得的甲烷濃度為61.7%,高于國外引進技術近3 個百分點。
8 月19 日,國家能源局發布《中國天然氣發展報告(2022)》。《報告》分析并展望了2022 年國內天然氣發展趨勢。今年上半年,國內天然氣產量為1120 億立方米,同比增長7.9%,天然氣進口量為741 億立方米,同比下降8.9%,天然氣消費量與上年同期基本持平。下半年,天然氣需求將受到今冬明春氣候不確定性、國際能源市場價格大幅波動不確定性雙重影響。預計2022 年全國天然氣產量為2200 億立方米左右,天然氣進口量穩中有降,LNG 進口可能出現近年來首次負增長,天然氣表觀消費量為3750 億至3800 億立方米。
8 月24 日,國家石油天然氣基礎設施重點項目——董東原油管道成功投產,這是“十四五”期間我國投產的首條1500 萬噸輸量級輸油管道。該管道年設計輸油能力1500 萬噸,全長365 公里,主要輸送從青島市董家口港上岸的進口原油,在東營站與東臨復線(東營-臨邑)連接,輸往魯寧管道(臨邑-儀征),服務山東省及長江沿線煉油煉化企業,對滿足山東省、長江中下游地區經濟發展能源需要、優化我國中東部地區供能結構具有重要意義。
日前,中國石化和沙特阿美就在沙特的一攬子合作簽署合作備忘錄,合作范圍覆蓋石油石化項目投資、石油和煉化工程服務、物資供應、裝備制造、碳補集、氫能等領域。該備忘錄的簽署,為進一步鞏固和擴大雙方的長期戰略合作奠定了基礎。
日前,中國石油首臺井口光電一體化加熱爐在塔里木油田輪南39-2 井一次試運成功,光電貢獻率達100%。該臺井口光電一體化加熱爐的應用,年均可減少碳排放113 噸,相當于在沙漠地帶種植6200 棵樹木。
日前,重達18880 噸的恩平15-1 中心平臺上部組塊在南海東部海域完成整體浮托安裝,標志著我國超大型海洋油氣生產設施設計建造和安裝能力達到世界先進水平。恩平15-1 中心平臺是目前亞洲重量最重、設備最多的海上石油生產平臺。
8 月20 日,由中海石油氣電集團牽頭自主研發的我國首套橇裝天然氣制氫裝置在佛燃能源明城綜合能源站正式投用,該套裝置滿負荷條件下4.8 標方天然氣可制取約11 標方氫氣,制氫純度達到99.999%,單位產品消耗、裝置緊湊度等指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填補了國內行業空白。
8 月22 日,海南省人民政府印發《海南省碳達峰實施方案》,方案提出到2030 年,全島全面禁止銷售燃油汽車。新能源汽車占比超過45%,各市縣基本建成一個機動車零排放區。據悉,海南是全國首個提出所有細分領域車輛清潔能源化目標和路線圖的地區,也是率先提出2030 年“禁售燃油車”時間表的省份。
日前,中國海油中長期FOB(離岸交付)資源配套LNG 運輸項目首艘大型LNG 運輸船在上海開建。此次新建的LNG 運輸船單船最大裝載量為17.4 萬立方米,汽化后將達1.08 億立方米天然氣,可供北京全市居民生活用氣約16 天。截至目前,中國海油已累計建成10 艘國產大型LNG 運輸船,擁有1 艘3 萬立方米LNG 運輸船,在建1 艘1.2 萬立方米LNG 運輸加注船。
8 月26 日,中國石化勝利濟陽陸相斷陷湖盆頁巖油國家級示范區揭牌,有助于以重點產區試點示范推動大突破、大發展,進一步加快我國陸相頁巖油勘探開發理論創新、技術創新和管理創新,引領我國陸相斷陷盆地頁巖油高質量發展。預計到“十四五”末,該示范區將實現頁巖油探明地質儲量1 億噸,新建產能100 萬噸,年產頁巖油當量50 萬噸。
8 月27 日,國家燃料電池技術創新中心正式掛牌運營。該中心以濰柴動力為主體,聯合清華大學、中科院大化所、中國重汽、陜西重汽等資源,打造形成“以我為主、鏈合創新”的產學研用技術創新體系。該中心以燃料電池關鍵技術研發為核心,重點面向交通運輸、工程機械、儲能、發電等領域,聚焦燃料電池共性關鍵技術研究、應用開發技術研究、測試評價技術研究和相關研發平臺建設,推動重大研究成果產業化。
編輯/車玉龍 統籌/李斐
當地時間8 月16 日,涵蓋醫療、氣候和稅改等多個領域的美國《2022 年通脹削減法案》由總統拜登簽字生效,并將于2023 年1 月1 日正式開始實施。《法案》提出,在未來,美國將投資3690 億美元以應對能源安全和氣候變化,這將成為美國有史以來最大的一筆氣候投資。
德國財政部長林德納在近日表示,德國希望免除天然氣附加費的增值稅,但這需要歐盟的批準。眼下,德國政府已致函歐盟委員會請求豁免。此前,德國政府公布將從10 月1 日開始征收天然氣附加費,并于8 月15 日公布了每千瓦時2.419 歐分的具體金額。據報道,此次附加費征收將實行至2023 年4 月1 日。
據英國《金融時報》和彭博社相關報道,鑒于價格愈發高昂的能源賬單,英國政府已經制定了“最壞情況”計劃,以應對可能遭遇天然氣短缺和停電的寒冬。報道顯示,該計劃主要分為兩個步驟,第一階段涉及由網絡運營商管理系統內的天然氣流;第二階段涉及對燃氣發電廠的停供,以及可能觸發的,工業和家庭用戶有計劃的停電。
當地時間8 月16 日,西班牙首相佩德羅·桑切斯宣布將修建一條通過法國的、連接伊比利亞半島和中歐地區的天然氣管道,稱這將有助于減少對俄羅斯天然氣的依賴。據相關報道,此前,一條連接加泰羅尼亞(西班牙東北部)和法國東南部的天然氣管道項目在2013 年便開始動工,但由于包括財務在內的各種原因,于2019 年被棄。
8 月15 日,瑞士能源部長Simonetta Sommaruga 表示,在能源危機迫在眉睫的情況下,瑞士可能在冬季轉向石油發電,以應對緊急情況。據相關報道稱,瑞士并不是歐洲唯一一個這么做的國家;因為天然氣輸送量低的緣故,許多歐洲國家紛紛開始考慮發展煤炭或石油發電,從而達到在冬天前儲存、節約天然氣的目標。
日前,總部位于荷蘭的工程公司Iv-Offshore & Energy 推出了一款最新設計的海上制氫平臺,該平臺能夠利用海上風電每年產出85000 噸綠色氫氣。根據該公司發布的信息,該平臺的容量為500MW,生產能力為每小時10 噸綠色氫氣;平臺在一天內生產的綠色氫氣,可為超過30 萬輛氫燃料汽車提供動力,供其行駛至少100 公里。
隨著歐洲國家爭相尋找俄羅斯能源的替代品,今年以來,南非對歐洲的煤炭出口增長明顯。來自南非主要煤炭出口港理查茲煤炭港務集團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該碼頭煤炭出口量比去年同期增長720%。一家來自約翰內斯堡的知名煤炭出口商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該公司對歐洲的煤炭出口量增加了8 倍,平均出口價格也從去年的每噸75 美元上漲到今年的每噸240 美元。
越南政府日前下發的關于將成品油優惠進口稅率(MFN)從20%降至10%的51 號議定顯示,該國環保稅正在大幅下降,而92 號汽油的稅率約為19.39%,95 號汽油則為21.95%,柴油約為11.05%。越南政府認為,對于進口汽油,現行MFN 稅率較低,因此,在其他條件沒有變化的情況下,下調汽油優惠進口稅率對國家財政收入影響不大。
哥倫比亞國家石油公司日前宣布,該公司和美國殼牌公司在哥倫比亞加勒比超深水COL-5 區塊的Gorgon-2評價井中發現了天然氣。該區域是由Transocean 公司的深水Thalassa 號鉆探船在水深約2400 米的地方發現的,但沒有透露儲量的估計數。
編輯/車玉龍 統籌/陳邦祺
8月17日,中國-芬蘭能源合作示范項目——廣州南沙“多位一體”微能源網示范工程在廣州建成投產;投產當日,中芬兩國能源、外交方面有關人員出席了投產儀式。該項目是中芬能源合作第一個成功投產的示范項目,項目由南方電網廣東廣州供電局與芬蘭企業圍繞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太陽能集熱系統及基巖儲能系統三大領域合作構成,建設了“風、光、巖、燃、熱、儲、荷”多位一體微能源網示范工程,為智慧園區可再生能源高效利用及綜合能源優化提供可復制、可推廣的技術方案和商業應用模式。
日前,中國石油長城鉆探伊拉克哈法亞測試項目順利完成該區塊HF0593-M0593H1 井超長水平井酸化作業。該井水平段長達1500 米,完鉆井深4640米,井斜、狗腿度較大,裸眼水平段長,酸液泵注量大,施工難度大。為確保高效施工,哈法亞測試項目成立現場保障組,組織進行酸化方案討論并制定技術措施,與甲方進行數次溝通后確定最終施工方案,并順利完工。本次超長水平段作業告捷,不僅彰顯了測試項目的技術實力,而且為進一步深化雙方合作,再創伊拉克測試市場新輝煌奠定了良好基礎。
8 月15 日,中國石化西南石油工程公司湖南鉆井分公司科威特項目SP925隊收到科威特國家石油公司賀信,表彰該隊安全生產十周年無事故。SP925 井隊2010 年9 月2 日組隊,同年11 月21 日在科威特西部油區UG 區塊開鉆。該隊足跡遍布科威特西部、北部、南部及邊境油區,在長達10 年的修井作業中,從簡單的檢泵、沖砂、配合抽油桿作業,到復雜的連續油管、篩管、輻射井、雙管井打撈作業,該隊憑借過硬的作風和施工能力,出色地完成了甲方下達的修井任務,現場管理水平得到甲方高度認可和贊揚。
日前,聲幅結果顯示,由中國石油西部鉆探固井公司(固井技術研究中心)海外分公司哈薩克斯坦阿克糾賓項目負責的哈石油油田BY-4 完井固井質量優質,固井質量因子0.801,遠高于哈石油油田固井評價標準。至此,該公司圓滿完成哈石油烏里河套油田今年首口探井固井施工任務。該井各開次固井質量達到了考核指標,得到了油田方的高度贊揚。
近日,中國石化經緯公司華北測控公司接連收到沙特市場各鉆井公司對IDS 參數儀使用的良好反饋。自進入沙特市場以來,IDS 參數儀實時數據遠傳流暢、及時且準確,為保障鉆井高效安全施工發揮了重要作用,獲業主沙特阿美和國際石油工程沙特分公司認可。IDS 參數儀是華北測控研發的集成鉆井參數設備,能夠為鉆井提供實時監控和異常預警,甲方依據現場監控和實時遠傳數據,可隨時指導鉆井施工。目前,華北石油工程、西南石油工程在沙特所有鉆機均使用IDS 參數儀。
當地時間8 月10 日上午,中國石油(阿曼)5 區公司勒克威爾油田第一口油井杜東5 井順利投產,測試產量68.6 立方米/日,成功實現油田首油。這標志著阿曼勒克威爾油田生產順利起步,項目進入回收階段。該項目的成功運作,為中方未來利用5 區成熟高效聯合作業公司平臺擴大阿曼油氣項目合作,提供了有益的商務和運營實踐。
近日,中國石化國際石油工程公司厄瓜多爾子公司與斯倫貝謝公司在基多瑞士酒店召開“深化合作專題研討會”。會上,斯倫貝謝公司宣布中國石化國際工程公司厄瓜多爾子公司中標其控股的SHAYA 公司的1 年期鉆機服務項目、2+1 年期修井機服務項目,以及CSSFD 公司2+1 年期修井服務項目,計劃在8 月底前完成合同簽署工作。
隨著防噴器沖洗清理工具安全出井,中國石化華北石油工程井下作業分公司沙特SP-1901 隊于近日順利完成沙特shaybah 地區SHYB-108井小尺寸井筒清理服務,獲甲方全優評價。該井是沙特shaybah 地區一口老井改造側鉆井,井筒清理施工中膨脹尾管在膨脹到位后與上層套管間隙約1 毫米,對井筒清理的效果要求極高。經過1 個月精細施工,施工隊下入膨脹尾管前共完成6 次井筒清理作業,保障了后續作業一次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