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灣水電站位于云南省大理州南澗縣與臨滄市鳳慶縣交界的瀾滄江中游河段,是瀾滄江中下游河段的龍頭水庫,是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西電東送”戰略的標志性工程。總庫容150億立方米,裝有6臺單機700兆瓦的混流式水輪發電機組,多年平均發電量190億千瓦時,建成后使下游三個梯級電站枯水期的保證出力增加約110萬千瓦、具有巨大的發電補償效益。
截至2022年11月20日,小灣電廠投產至今累計電量2221.217億千瓦時,累計安全生產4826天。小灣電廠4號機組于2010年4月25日投運,運行狀況優良,實現了機組的長期安全穩定運行,4號機組被命名為“全國水電裝機突破二億千瓦標志性機組”及“電力行業標桿水電機組”稱號。
規范日常管理,提升運維效率。小灣電廠制定了5大區域可視化巡檢規程、32類可視化定期維護作業卡、35類定期維護工單,確保運維管理工作的標準化、規范化、可視化。以“零非停”為目標,利用工業互聯網平臺深入分析各類機電設備設施的薄弱環節,及時發現和消除設備隱患。定期總結無人值班及機電設備運行維護工作經驗,開展無人值班運行操作技能培訓及應急處置演練,不斷強化制度執行能力、應急處置能力、安全保障能力。小灣電廠4號機組已連續10年未發生非計劃停運,“零非停”指標管控優秀。
為推升檢修管理智能化水平,小灣電廠開發了依托華能集團SAP平臺的檢修標準化管理系統,統一和規范了機組修前、修中、修后業務流程,強化檢修全業務閉環流程管理,實現了檢修數據的智能驗收,顯著提升電廠檢修標準化、規范化、信息化水平。檢修標準化系統相關成果已獲得華能集團管理創新二等獎,授權1項實用新型專利、1項軟件著作權,4號機組修后均自評為“全優”機組。
小灣電廠完成華能集團設備狀態檢修軟科學研究,制定了巨型水電廠的設備設施狀態維護策略,實現了由預防性維護到狀態維護的轉變;系統的建立了巨型水電廠設備設施狀態檢修策略,創建了巨型水電廠設備狀態評估模型。結合現場實際,高質量開展機組狀態評價,科學評判機組檢修工期、級別、項目,有效降低電廠檢修成本。相關成果已獲得華能集團軟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二等獎。
1.穩定運行關鍵技術研究
率先在高水頭、高轉速、大容量水輪機上開展了轉輪真機動應力測試,對水輪機轉輪葉片修型,科學劃分機組運行區域,提出機組軟開機方法,解決了水輪機轉輪裂紋問題,提高了水輪機轉輪運行壽命;在國際上首次對700MW水輪發電機的定子線棒繞組采取改接線、定子線棒和端箍更換、改進定子端部安裝工藝等措施,徹底解決水輪發電機定子線棒電暈問題。相關成果已獲得中國電力創新二等獎、水力發電科學技術二等獎等獎項。
2.無人值班關鍵技術研究
開發了智能監盤系統,具備智能監盤、自動預警、自動趨勢分析等功能,實現了智能監盤;開發水輪機室智能巡檢機器人,對重要部位進行自動巡視、火災自動報警、自動分析統計,實現了智能巡檢等功能;實現全廠廠用電失電后的一鍵恢復,提升應急處置效率。小灣電廠已于2019年11月實現無人值班,相關成果獲得全國電力行業設備管理創新成果獎一等獎,授權1項發明專利、1項實用新型專利。
3.孤島運行關鍵技術研究
研究用于孤島模式下的水輪發電機組調速系統的控制方法,開發了孤島運行專用裝置,填補了國內水輪發電機組調速系統孤島控制策略的空白。相關成果獲得華能集團科技進步二等獎,授權1項發明專利。

小灣電廠4號機組被授予“全國水電裝機2億千瓦標志性機組”及“電力行業標桿水電機組”稱號

小灣電廠水庫大壩下游
小灣電廠高度重視自主創新,積極營造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創新氛圍,形成了“時時可創新、處處可創新、人人可創新”的小灣創新文化。
為解決水電計算機監控系統軟硬件長期依賴進口的“卡脖子”難題,小灣電廠2021年進行了全國產水電計算機監控系統重大科技攻關。基于100%國產化軟硬件平臺的首臺(套)700MW全國產水電計算機監控系統已于2021年8月6日成功投運,運行至今系統安全穩定,調節更精準、響應更快速、維護更簡易、智能輔助功能更高效,標志著我國高水頭、大容量水力發電領域核心監控系統實現自主可控。2021年8月,小灣電廠被認定為中國華能集團有限公司700MW水電機組全國產計算機監控系統首臺(套)示范基地;2022年5月,以小灣電廠為依托的水電站自主可控計算機監控系統成功入選國家能源局“2021年度能源領域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項目)”名單。
投運至今,電廠共獲得華能集團科技單項獎2次,發明專利11項,實用新型專利59項,軟件著作權31項,國家級管理創新獎2項,省部(集團)級科技獎25項、管理創新獎18項;已受理34項發明專利、15項實用新型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