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麗娟
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紅色文化是人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鮮活教材,將紅色文化有效融入高職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充分發揮紅色文化鑄魂育人功能,有助于實現培養德才兼備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的目標。
大學生對紅色文化的認知情況
紅色文化是在馬克思主義的指導下,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群眾在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革命與建設、改革的實踐中形成的物質和精神財富的總和。紅色文化反映了中國共產黨人對遠大理想和堅定信念的不懈追求,飽含了對祖國的濃烈摯愛之情,體現了高尚的品德和偉大的情操,是人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鮮活教材。
當前社會受到多元文化和一些不良思想的沖擊,年輕人的主流價值觀出現諸多偏失,將紅色文化有效融入高職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充分發揮紅色文化鑄魂育人功能,有助于實現培養德才兼備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的目標。
筆者通過發放問卷的形式,以大學生對紅色文化的認知情況為題展開調查,共回收有效問卷730份,問卷分析結果如下:
在對紅色文化的認知方面,同學們對紅色文化的了解度不高。55%的同學對紅色文化的了解程度比較低,有3.2%的同學對紅色文化并不了解,6.4%的同學甚至不了解家鄉周邊的紅色景點。對紅色文化及精神的認同度高。99.7%的同學覺得紅色精神對自己的學習和生活有幫助。94.3%的同學認為在外來文化的沖擊下,紅色文化必須存在,并且應該進行傳承,有較強的存在意義。
在紅色文化的實踐方面,同學們對紅色文化學習意愿大,希望通過浸入式學習方法了解紅色傳統。有88%的同學會主動去學習和了解紅色革命事跡。87.1%的同學對紅色旅游比較認同,認為發展紅色旅游具有較強現實意義,并且愿意通過參觀、考察、旅游等方式了解紅色文化。紅色文化融入思政教育的基礎好,但形式和內容需要創新。大部分同學對紅色文化興趣濃厚,在推廣和傳播紅色文化方面,96.7%的學生愿意參加紅色話劇、紅色演講等紅色文化宣傳活動。
同學們認為紅色經典不能吸引自己的原因主要是形式過于單一;歷史久遠與自己的日常生活關系不大;缺乏親身體驗、無法切實感受、難以形成共鳴。同學們最感興趣的紅色文化學習方式有:參觀考察等實踐活動(73.42%),演出、話劇等情景還原的方式(68.49%),虛擬仿真館等情景體驗(60.27%)。
可供學習的紅色文化資源豐富
成都有著光榮的革命傳統,擁有豐富的紅色資源和厚重的紅色文化。結合調查結果,為將紅色文化更好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紅色教育的生動課堂,立足成都,更可放眼全川,遍布全川的革命舊址、遺址以及紅色文物資源,記錄了一代又一代中國共產黨人的逐夢史,是我黨百年奮斗歷程的有力見證。
四川紅色文化時間跨度長,按照主題特征大概可以分為:紅軍長征、川陜蘇區、抗日救亡、四川解放、偉人故里、川藏公路建設、兩彈一星、三線建設、抗震救災及災后重建、脫貧攻堅10類。目前四川登記的不可移動文物1900余處,經國家文物局認定的全國重點革命文物保護單位22處,館藏國有可移動革命文物5萬余件(套),其中不可移動長征文物在紅軍長征途經全國15個省(區、市)中位列第一。
四川的紅色文化資源按其存在的形式可以分為:非物質形態和物質形態兩種紅色文化資源。
非物質形態的紅色資源主要有兩類:第一類表現為精神文化,如長征精神、兩彈一星精神、三線精神等;第二類為獨特的紅色制度文化,主要表現為黨在革命、建設時期所制定和創立的政策、法令等。如:在川陜蘇區,川陜省第一次工農兵代表大會通過的《川陜省蘇維埃組織法》,川陜省蘇維埃政府發布的《川陜省蘇維埃政府關于土地改革的布告》、《川陜省革命法庭條例(草案)》等。
物質形態的紅色文化資源表現為紅色的遺址遺跡、紀念建筑與設施、歷史文物等物質載體。四川物質形態的紅色文化資源豐富多樣、種類齊全,共有紅色旅游資源點3238個。截至2020年底,四川省共有4A級及以上紅色旅游景區43個,其中國家級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19個。2021年認定四川省中小學紅色教育研學實踐基地111個,豐富的紅色資源為川內各地高校開展紅色教育提供了豐富的資源支撐和實踐方式。
紅色文化的思政價值
將紅色文化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實現紅色文化價值的內在要求,也是高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豐富教學內容,拓展實踐形式,提升育人效果,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現實需要。將紅色文化融入思政教育具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價值:
有利于豐富課程教學內容,增強課程感染力,提高教學實效性。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為思想政治課教學和其他類型課程的思政建設提供了豐富的教學內容和實踐形式。將紅色故事融入課堂教學,將抽象而空洞的理論和說教,變成生動的故事分享與啟發,能增加學生的參與度,起到更好的教學效果。豐富的紅色旅游資源和紅色教育研學實踐基地給高校學生提供了更多的考察方向和實踐主題,能更好地滿足各個層面的教學與實踐要求,增加理論內容的真實性,從而提升教學效果。
幫助學生更全面地認識中國的革命歷史,自覺抵制歷史虛無主義思潮,增強社會認同,要充分發揮主流媒體的正面宣傳和教師在課堂上的引導作用,將實物形態的紅色文化資源作為最為真實的例證,正本清源,幫助學生正確認識歷史,以史為鑒,珍惜現在,堅定“四個自信”,增強社會認同。
激勵大學生自覺投身于區域建設。將四川紅色文化融入高職院校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學生更能夠感同身受,有利于學生了解本地區發展歷史、增強區域認同感和區域建設責任感。有利于幫助學生堅定理想信念,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形成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價值觀和文化觀,培養德才兼備高素質的技能型人才,推進治蜀興川目標的實現。(作者系四川財經職業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