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超 賀孜孜 趙天凇
摘要:農業對于我國這樣一個具有14億人口的大國來說,一直都處于舉足輕重的地位。當下隨著習近平同志對于鄉村振興政策的提出,讓特色農業逐漸成為農業經濟的主力軍。本文主要通過SWOT模型方法對廣西特色農產品的銷售進行分析,找到最佳營銷戰略。解決廣西特色農產品的銷售問題,有利于實現國家共同富裕的大目標,并且廣西坐擁多個港口城市,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廣西對外出口特色農產品有利于逆轉我國國際貿易逆差形勢。
關鍵詞:特色;銷售;農產品;國際貿易
1.引言
農業作為我國第一產業,同時農業經濟作為我國國民經濟基礎。農業的發展關系到我國最底層人民的生活質量和辛福感。改革開放以來,廣西經濟飛速發展,但是廣西農業經濟相對其他產業經濟來相對落后,產業化不完整,農產品國際貿易難等一系列問題。
隨著2010年,將南寧定為東盟——自由貿易區中心,廣西的特色農產品經濟市場被東南亞大國以低價沖擊市場,導致特色農產品的相對價格下降。廣西的港口城市發展不完善,北海,防城港,欽州這樣的港口城市每年的貿易量總和都不及深圳。廣西種植農作物的條件得天獨厚,地處亞熱帶,年降水量與光照時間充足,特色農產品產量逐年增加。但是,廣西特色農業產業化不足,出口的產品以初級產品為主,產品附加值少。
本文采用SWOT,實證分析,規范分析等方法,全面分析了廣西特色農產品的產業鏈,再分析到銷售問題,根據所分析的銷售問題,提出對應解決方法與建議,為特色農產品的銷售提供最佳銷售戰略,同時為更加深入研究廣西特色農產品銷售的學者提供可靠的現狀分析。
2.廣西特色農產品銷售現狀
2.1廣西農產品總體概況
由廣西的農業總產值在近三十年內呈現出逐年增加的趨勢。1990年農業總產值占比為59.3,1995年為55.0,2000年為50.6,2005年為49.1,總體呈下降趨勢;而從2010年為49.2,2015年為51.1,2019年為56.4,總產值占比逐漸提高。也就是說,廣西農業總產值是呈穩步上升趨勢的。而總產值占比可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1990-2005,廣西現代農業發展水平低下,主要原因是因為產業化水平不夠完善生產方式落后,出口的特色農產品大都是初級產品;第二階段:2005-2019年,廣西農業總產值快速提升,總產值占比逐步提高,從2005年開始,國家和區政府發布一系列政策來拉動農業現代化發展,對現代農業發展給予多方面的政策支持,再加上廣西開通農產品綠色通道,從而提高農產品價格,間接提高了農民的積極性,使得產品質量更加優良,多個方面促進了廣西農業經濟的發展,使廣西農業總產值不斷提高。
2.2廣西特色農業發展現狀
廣西壯族自治區位于我國西南沿海亞熱帶地區,常年光照充足,降水量豐富,流經其河流眾多,并且具有豐富的生物資源。地理位置的優勢,為廣西特色農業的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條件。此外,廣西的GDP在全國相對落后,農業作為國民第一產業,其發展對于廣西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就全國水果比例來看,廣西的水果種類和產量一直位于全國首位,常見的特色水果有:甘蔗、芒果、皇帝柑、菠蘿蜜、柚子等等,都是常年生產。然而目前來看,雖然,廣西的特色農產品種類和數量位居全國第一,出口的卻都是產值落后于其他省市,因為廣西的特色農產品產業鏈不夠完善,產業化水平不足,大部分產品都是原始產品,未進行加工,導致其附加值低。
2.3廣西特色農產品銷售趨勢
【廣西作為中國的農業大省之一,物產豐富,農產品資源種類多樣,甘蔗、桑蠶、香蕉、芒果、木薯等特色農產品產量排在全國前列。且廣西地處沿海地區,和東盟及周邊其他國家的農產品具有較高程度的互補性。自改革開放以來,廣西特色農產品以自身的優勢在進出口貿易方面活躍。】2但是國家改革開放的重點并未放在廣西,廣西長期以來屬于地廣人稀的狀態,山多且險,河多且急,對農產品的運輸這一塊形成了巨大的影響。有些村落分布在山腰,甚至山頂上,他們種植的農產品往往都是人力搬運下來,效率緩慢。
農產品銷售這一塊很大依靠電商平臺,廣西特色農產品在各大電商的平臺影響力相對較小,并且地區偏遠導致物流成本較高,電子商務的人才缺乏致使,農產品在網絡銷售這一苦塊運營不穩定,時而銷量暴增,時而暴跌,導致農民的收入也不穩定。
自2001年來,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后,參與的國際貿易越來越多,然而發達國家為限制我國的發展,對我國形成多種貿易壁壘,我國作為發展中國家,相比發達國家的稅收少12%左右。廣西的特色農產品加工后進行出口往往受到發達國家的綠色壁壘限制,廣西的生產技術還是相對落后,與國際市場的水平脫軌。
由于經濟相對落后,廣西在農產品的衍生品研發與打造方面投入很少,對農產品的加工過少,運輸保護方面嚴重不足。此廣西大多出口的都是勞動密集型農產品,出口的大部分都是初級農產品,附加值少,農民投入大,回饋與投入不成正比,再加上廣西的人才外流,缺少國際貿易型人才,廣西大部分電商都是未經過專業化培訓,對國際市場的不了解以及外貿知識的匱乏,導致廣西農產品外貿逆差日益擴大。
3.廣西特色農產品SWOT分析
3.1優勢分析
廣西擁有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和氣候優勢和豐富的生物資源,亞熱帶氣候以及豐富的降雨量使得這里的農產品產量和質量都高于大部分國內其他地區。無論是在植物種植還是種養的成本都具備國內其他大多數地方所不具備的的成本優勢,有利于市場競爭。
根據廣西政府公布的2020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初步核算,全年廣西全區生產總值(GDP)20000多億元,總的比去年上升3.7%,其中第一產業上升5%,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總和上升6%, 根據以上數據,可以看出第一產業的的增長速度快于其他產業,其中第一產業對拉動廣西的GDP起著決定性作用。
廣西是我國大西南出海最直接、最便捷的通道,有利于農產品的出口。隨著2010年,將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中心定在首府南寧,也將南寧提升至我國的西南貿易都市,促進廣西與東南亞國家之間的農業科技交流合作以及產品的流通渠道。更進一步的打開了廣西的對外開放水平,使得廣西的農業生產按照優質、高效、衛生、安全和標準化生產。
地區的發展也離不開黨政策的支持。黨的農村政策和宏觀環境將廣西的的農業發展又推向熱點。黨組織高度重視我國落后地區的發展,中發【2020】1號文件強調,黨的要以鄉村振興為主戰略來主要抓,堅持農村深化改革,持續發力,抓好“三農”。黨的政策對廣西的的農業起到決定性作用,將廣西特色農產品推向全國甚至全世界,是鄉村振興的最好辦法,因為廣西在特色農產品產業具有良好的產業基礎。
3.2劣勢分析
農業的發展基礎仍然是不牢固。各種的基礎老化,導致其生產效率慢。建設滯后,以及自然災害和病害對農業的穩步發展仍然是不可忽視的。廣西對于農業的各種設施是不完面、不成熟的。對于農產品的加工廠也是非常少的,沒有考慮將農產品以多種形式去銷售。
廣西同其他省份來比較,農業產業化水平還是相對落后的,放眼全球的農業市場,廣西的特色農業競爭力明顯不足,農業效益慢,農民增收的環節少。根據市場調研結果顯示,廣西特色農產品主要都是出口給東南亞一些國家,出口給東南亞國家基本都是初級未加工的農產品。
從整個銷往地區態勢分析,廣西銷售的途徑雖然覆蓋廣,但其中的運輸成本過大,導致其銷量減少。最后會有一半是廣西本地內部消化從而造成一種“經濟死循環”模式。
3.3機會分析
廣西作為我國西南沿海大省,與東南亞多個國家接壤,同時也享有對外開放的優惠政策。廣西擁有北海、欽州、防城港這樣的沿海且具有發展潛力的港口城市,這讓廣西在對外貿易上具有良好的交通基礎。
國家對于自治區具有多種優惠政策。國家近年主要方針圍繞“鄉村振興”、“三農”問題提出一系列拉動經濟方案,抓住十四五契機,有望拉動大力提升廣西經濟。
2010年,廣西首府南寧被定位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中心,截至目前(2021年)東盟是世界最大的貿易組織,國家這一措施,無疑是對于廣西經濟的發展起著一個關鍵作用,廣西特色農業借助這個機會可以大幅度的開發國外市場,參與國外市場競爭,并且引進新的技術,借鑒國外更加先進的產業化模式以及管理方法。
3.4威脅分析
東盟自貿區的建立是廣西特色農產品的一個機會,同時也是一個威脅,廣西作為東盟國家最直接的貿易口岸,其市場必定受到來自國內外沖擊。相比之下,廣西的產業尚不完全成熟,周邊的云南,貴州,廣東對特色農產品的日益重視,廣西特色農產品必定會受到一個大的沖擊。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然而廣西的科學技術水平仍然是一個不理想狀態,要想實現農業產業化,規模化必須發展科學技術水平。【特色農產品沒有品牌就會在市場上沒有競爭力,沒有競爭力也就不能賣出好價錢,商標是農產品的無形資產,對提升農產品的品牌效益和產品附加值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4.對于廣西特色農產品銷售問題的解決對策和建議
4.1形成品牌效應
【特色農產品沒有品牌就會在市場上沒有競爭力,沒有競爭力也就不能賣出好價錢,商標是農產品的無形資產,對提升農產品的品牌效益和產品附加值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3
提及廣西我們首先可能想到得是柳州螺螄粉,這就是品牌效應,螺螄粉已成為廣西的一種代名詞,然而廣西的其他特色農產品也是具有地區代表性的,像:沃柑、皇帝柑、甘蔗、生芒等等。但是我們都沒有形成一種專門的品牌來進行宣傳,我們應該注意商標的注冊與保護,注冊商標進行大范圍的宣傳,形成品牌效應。
此外品牌效應的建立之后,我們可以多口味化,將農產品開發成多種口味,滿足廣大消費者的需求。
4.2增強市場營銷觀念
我們傳統的營銷是將農產品拿去市場上銷售,這樣沒有考慮到市場的需求來種植農產品,容易出現供應重疊化,最后導致產品滯銷。隨著社會的現代化發展,我們應該去做好市場調研,根據市場的需求以及全國農產業的種植情況來合理化種植相對應的產品,農產品具有一定的保鮮期,這樣可避免農產品的滯銷問題。
4.3參與國際貿易
國際貿易中,我們應該始終堅持“合作共贏”的目標,在當前形勢下,我們應該利用好東盟自貿區帶來的一系列可發展市場。我們應該不僅大量出口最初農產品,還應該要出口更多的衍生品,給農產品加工,對其產生附加值,吸收其中的貿易利潤,得到資本用于產業再循環。
科技化與現代化是現在量產不可避免的趨勢。然而國際化產品的需要我們對農產品的質量更加嚴格把關,我們借鑒歐美國家的農業方式,基本都是采用機械一體化。利用機械將農產品更快更好的加工,增加其中附加值,同時降低人力成本。
【勞動密集型農產品雖然整體上處于一個比較優勢的地位,但是在國外技術貿易壁壘的背景下,整體出口增長還是非常緩慢的。】4因此,我們應該打破技術貿易壁壘,提升科技實力。此外我們應該積極面對發達國家在農產品的綠色貿易壁壘,我們也應該緊跟世界的標準,堅持“既要金山銀山也要綠水青山”的發展理念。
4.4與國內其他產業形成合作共贏發展方式
4.4.1 開發出口城市
根據SWOT模型分析情況,我們可以給出相對應的建議,坐擁我國西南海岸線,應該最大限度的發揮出口這一性能,招商引資,讓產業化水平達到一個成熟的程度,與國內的餐飲業,運輸業,自媒體以及電商平臺等各個領域形成合作,完善特色農產品的產業鏈,使產業一體化,機械化。
4.4.2 與自媒體合作
在這個自媒體領導的時代,網絡社交以及短視頻是最簡單越過中介直接獲取利潤的方式,廣西特色農產品也可以更好的借助網絡來講農產品帶向世界,也可以和國內大型的跨國電商企業合作,將廣西的特色農產品更好的帶出國門,此舉,不僅能夠出口農產品,甚至可能吸引到一大批國外投資者。
4.4.3 降低運輸成本
要想把廣西的特色農產品帶出去,運輸是至關重要的,我們要想辦法將運輸成本最大限度的降低。那我們應該想辦法與快遞合作,在快遞運輸過程中,我們當然也要保證時效性,畢竟農產品屬于生鮮產品,如果時間過長,帶給就客戶的體驗就相對來說會比較差了。
4.4.4 形成國內雙循環
【面對全球貿易體系大變局,我國農業需要提前謀劃,立足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以強化內循環、促進內外暢通、打造外循環為三大方向,重塑參與國際競爭新優勢,實現“在危機中育先機,于變局中開新局”。】5要想更好的發展特色農業,那么我們一定得跟緊國家局勢,在國家的政策下發展是利國利民的大方向選擇。我們要時刻保持警惕,要做到產品既可以外銷,也能內循環
結論
根據廣西特色農產品的銷售現狀,以及SWOT模型分析,我們主要面臨的就是國內外市場沖擊,產業化水平落后,產業鏈的不完善主要問題。要發展特色農產品,最主要的是根據國家政策走向判斷產業的發展情況,與國內大企業聯合發展,利用地理位置優勢為特色農產品創造價值。
參考文獻:
[1]孫慧靜,溫遠豪,羅蘇杰.廣西來賓市現代特色農業發展研究[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9,30(13):171-173.
[2]李卓丹.廣西農產品出口市場策略研究[D].廣西大學,2015.
[3]李曉穎,廣西特色農產品營銷策略.
[4]楊帆,王斌,中國農產品國際貿易失衡現狀及發展策略.
[5]任澤平,范城愷,華炎雪,梁穎,李曉桐.全球最大自貿區RCEP誕生:內容、影響與展望[J].發展研究,2020(12):4-8.
作者簡介:
俞超(2001-),男,漢族,江西上饒,廣西大學行健文理學院本科在讀,國際經濟與貿易方向。
指導老師:韋蘇倢
基金項目:
2021年廣西壯族自治區“幸福驛站”——廣西特色農產品營銷平臺(202113638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