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自從改革開放以來,鋼鐵行業對我國經濟迅速發展貢獻巨大,但行業卻帶來越來越嚴重的環境污染問題,企業不合理的排放、資源利用率低、廢棄物處理不當直接危害著環境,不斷惡化的環境阻礙著經濟向前發展。近年來,國家各部門政府日益關注有關環境管理成效,不斷向社會傳達環境保護有關中心思想,總書記指出,生態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是辯證統一,相輔相成的,建設生態文明、推動綠色低碳環保循環發展,不僅可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而且可以推動實現更高質量的發展。我國學者關于環境會計信息披露規范發展鉆研開始較晚,我國企業對于環境會計信息披露規范性水平較低。因此,本文的研究將有利于促進環境會計信息披露規范制訂與改善。
關鍵詞:鋼鐵企業;上市公司;環境會計;信息披露;披露規范
引言
鋼鐵行業對資源高需求、高污染,這使其對于企業外部環境依賴性很強,其環境績效與財務績效緊密相連1。環境績效對于企業價值的影響地位也日益突出。上市公司在行業中往往有著代表性,是一個行業的風向標,對其的研究往往是各方學者關注的重點。細觀最新出臺的導則,建議財務報告模式引入企業環境報告之中,兩者作出結合。
1.相關理論
1.1環境會計
環境會計是以貨幣為主要計量單位,由環境經濟學以及管理會計學相關會計學科分支結合。綜合可持續發展理論、社會責任理論、信息不對稱理論以及委托代理理論,目的是將會計學與環境經濟學相結合,通過有效的價值管理,合理計量環保資產、環保負債、環保收入等信息,為管理者做出決定以及外部投資者提供更充分的信息2。最終達到協調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的目的3。
1.2環境會計披露內容
在傳統的會計信息中,認為只有企業有財產控制權的、并且能可靠計量價格的,才能在企業財務報告中得到準確的反映4。而自然物資,如空氣、海洋、土壤,這些與生命、與人類息息相關的生存物資,卻并不要求準確反映在企業報表中,企業對這些人類生存物資的使用和損害并不記入企業自身的經營成本,但未來為此付出代價依然是全體人類5。一定程度上這是犧牲全社會的利益而虛增的收入,因此應當要求將這部分內容計入報告。
2.鋼鐵業上市公司環境會計信息披露規范的現狀
2.1規范概況
目前,我國設置了三個主要部門,對上市公司的環境會計信息披露有監督和管理的責任,分別是環保部門、財政部門和證券監管部門。
其中,就證券監管部門相關規范來看,證券監管部門直接監督管理著上市公司,對于上市公司環境會計信息披露規范要求也明顯具體于前兩個部門,公布的規范要求也更多。但對于環境會計信息披露方面并沒有唯一權威的規范,就這一點來說,要求最為嚴格的是香港交易所。其2020年發布的《邁向良好的企業管治及ESG管理》中強調,企業管治與ESG。企業管治,即為上市公司內部控制程序與管理模式。而ESG指的是,環境、社會及管治事宜,這里突出認為上市公司的可持續發展,以及是否對營運環境、整體社會產生的不良影響,是上市公司進行管治的重要責任。
2.2行業披露現狀
(1)鋼鐵業上市公司在編寫社會責任報告時,所依據的準則并不統一,甚至需要采納多項指南的指導,其中不乏有部分企業沒有參照任何標準,自主不規范的編寫。我國缺乏統一的指導準則來規范指引上市公司正確、全面的編寫報告,鋼鐵行業上市公司需要一個權威合理的唯一準則進行規范和引導。
(2)鋼鐵業上市公司年報披露狀況中,公開發布過五種報告類型:社會責任報告、環境報告書、可持續發展報告、(可轉換)債券募集說明書、股票招股說明書。
3.鋼鐵業上市公司環境會計信息披露存在的問題
3.1環境會計信息披露方式不統一
不同的企業關于環境會計信息認知存在差異,幾乎沒有披露方式完全相同的兩家企業。在年報中,大部分企業選擇披露的位置在年報前半部分,但是企業選擇披露的具體位置各有差異,這樣不利于社會公眾快速找到想要了解的鋼鐵行業環境會計披露信息。在年報中直接寫出少量環境會計信息是幾乎所有企業的選擇,其中,小部分企業愿意使用單獨社會責任報告的形式,但只在報告中設置一個與環境相關的小章節來反映。
3.2環境會計披露的不完整
我國已有指南對于鋼鐵行業上市公司的引導作用并不顯著,很多企業在環境報告披露過程中只是借鑒指南內容,多數企業通常依據自身理解來編寫報告,這也是直接導致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的實用性不高的原因。
對于環境會計信息最重要、最有效的其實就是會計賬戶和數據信息,但絕大部分企業并沒有建立這樣的信息體系。管理者們總希望消極的會計信息披露的越少越好,但消極信息往往對投資者、債券者做出決定起很重要的影響。在環境會計信息這方面,幾乎所有上市公司都以自我成就說明為主,有意識回避了消極的環境會計信息。鑒于這樣的情況,不免會讓人對這些報告數據和論述的真實性產生懷疑。企業是否會為了自身形象的樹立而夸大或隱瞞事實?因此還需要更嚴格的制度來對其進行規范。
3.3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缺乏嚴格監管
目前,政府對于環境會計研究還處于起步狀態,從所有已有的法律法規來看更多是出于指導目的,指導方向也不是出于會計角度。環境信息披露的程度主要還是出于上市公司自愿,披露水平完全在于企業的自身對于環境會計理解程度。幾乎每一家上市公司出具的審計報告都沒有觸及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的相關內容,企業出具的環境會計信息有關報告沒有匹配以相應審驗報告。不僅報告真實性令人懷疑,也不利于政府、公眾對企業進行環境責任監督。因此無論是指導還是監管,政府的工作都有待進一步完備,需要盡快發揮其職能作用。
4.完善鋼鐵行業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的建議
4.1統一行業環境會計信息披露方式
首先,統一披露方式。鋼鐵業上市公司需要統一運用同一種報告進行具體披露,同時在其他相關報告中有所涉及。披露的時間應規范為每年一次,每一年的4月前后,與年報同一時間進行披露。其次,統一披露位置。在社會責任報告、可持續發展報告、財務報告與說明書中都應規范鋼鐵業上市公司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的具體位置。報告中涉及環境信息內容的位置應以目錄形式在報告前標明。
4.2規定完整的行業環境會計披露內容
鋼鐵行業上市公司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的內容應制定詳細要求,規范具體項目,規定企業在其出具的環境報告書中完整的體現必須明確的項目。同時,積極鼓勵企業自主公開其余環境信息,以保證環境報告書中保留上市公司自主性。
必須明確積極項目有:企業環境保護方針(目標、理念、原則、方向)、污染處理工程(投資、建設情況、政府有關補貼)、企業環境保護成效(環保技術開發、榮譽、公益事業建設)、資源利用信息(廢棄物利用與處理、各種資源消耗重復利用、節能情況)。
必須明確消極項目有:違法情況(違法記錄、造成損失、環境安全事故)、環境管理(應交及實交的費用、各類部門檢查處理結論、排放污染物狀況)、排放相關信息(排放具體種類、數量、最終去向狀況、節能減排情況)。
4.3完善相關行業監管單位規范
(1)環保部門
首先,明確執法范圍。環保部門主要實地考察企業實際治理情況,每季度隨機到訪測試排放物含量,檢查環保設備、核查公益事業建設情況,審查政府補助使用狀況及資源生產耗用情況。檢查結果和懲罰結果進行公開,形式可采用網絡、新聞、文字公告結合,隨時關注每家上市公司的具體情況。
(2)財政部門及證券監管部門
主要執法范圍在于企業相關報表數據的真實性,每年主要采取審計方式,依據環保部門給出的社會公示,審查企業環境會計信息披露是否合法可信。具體每家上市公司檢查后的結果需要以紙質報告形式告知企業,并采用網絡、電視新聞等形式向社會公示。
參考文獻:
[1]黃雅捷.鋼鐵行業環境會計信息披露影響因素研究[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21,18(10):64-67.
[2]黃銘敏.鋼鐵行業上市公司環境會計信息披露問題研究[J].營銷界,2021(05):125-127.
[3]白賀,呂若男.我國鋼鐵行業上市公司環境報告書發布情況及對策建議[J].吉林工程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20,36(11):66-69.
[4]陳瀚林,戴穎.鋼鐵行業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研究分析[J].山西財政稅務專科學校學報,2021,23(03):31-33+41.
[5]高曉芳,王穎馳.可持續發展理念下鋼鐵企業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研究[J].中國管理信息化,2021,24(23):40-42.
作者簡介:
巫歡(1994-),女,漢族,江蘇鎮江人,江蘇大學京江學院會計教師,會計學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