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丹
(重慶圖書館 讀者服務中心,重慶 400037)
2020年1月3日,中央財經委員會召開第六次會議,研究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在西部形成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這是中央第一次明確提出要建設“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并被定位為國家重大戰略。2020年10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審議《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習近平總書記主持會議[1]。這一宏大經濟戰略的提出與規劃有利于成渝地區形成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區域經濟布局,是推動川渝地區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縱深發展、合作雙贏的重要機遇,也是開啟川渝公共圖書館一體化建設、體系化服務的根本前提。
當今時代,文化旅游融合發展已經成為時代潮流,文化是旅游的深刻靈魂和厚重底蘊,旅游是文化的傳承載體和傳播方式。國家高屋建瓴擘畫“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其中就包含成渝地區文化旅游融合發展這一重要內容。習近平總書記在審議《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時,特別提出要“支持重慶、成都共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因此,川渝兩地文化旅游主管部門主動以文化旅游融合發展為契機和抓手,“緊緊圍繞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牢固樹立一盤棋思想和一體化發展理念,將協同打造巴蜀文化旅游走廊作為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的一次生動實踐”[2]。
目前,川渝兩地省級文旅主管部門已經簽署《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戰略合作協議》,其中就有諸多關于完善川渝兩地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促進川渝公共圖書館一體化建設、加強巴蜀特藏文獻保護研究的重要內容。另外,國家有關部門正在編制《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設規劃》[3],相信不久之后即可正式出臺,從而為促進巴蜀區域文化和旅游健康快速發展提供高水準頂層設計。正是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和“巴蜀文化旅游走廊”規劃的重要背景和歷史機遇之下,川渝公共圖書館一體化建設即將邁入全新高速的發展平臺。
2021年1月4日,四川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和重慶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共同印發《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便捷生活行動方案》,通過實施“六大便捷行動”提高川渝兩地人民群眾便捷生活水平。該《行動方案》第四項內容是實施教育文化便捷行動,具體包括“率先在重慶圖書館、四川省圖書館、成都市公共圖書館實現讀者信息館際互認和圖書通借通還,并逐步推廣到川渝兩地其他公共圖書館,市民憑個人社保卡或身份證在兩地公共圖書館享受閱讀服務”[4]。這是推動川渝公共圖書館實施一體化服務的具體政策指引。
2020年6月22日,在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設推進工作會上,重慶圖書館、四川省圖書館和成都圖書館共同簽署《建立成渝地區公共圖書館聯盟的框架協議》,正式成立成渝地區公共圖書館聯盟[5]。該公共圖書館聯盟的正式成立是推動川渝公共圖書館一體化建設的關鍵性步驟,從而以創新模式探索公共圖書館跨省合作,切實推動成渝地區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一體化建設與發展。具體而言,成渝公共圖書館聯盟將在文獻資源建設、圖書通借通還、閱讀推廣活動及館員業務培訓交流等方面展開廣泛密切合作與交流。
2020年6月12日,“巴蜀·巴渝”地方文獻建設與研究座談會在重慶巴南區圖書館召開。重慶圖書館、巴南區圖書館、四川省巴中市圖書館等14家川渝公共圖書館共同簽訂《巴蜀·巴渝地方文獻資源共建共享協議書》,通過搭建地方文獻聯合信息查詢平臺,對川渝特色地方文獻進行有效整合、深度挖掘,實現資源共建共享,便于讀者遠程訪問[6]。這是川渝公共圖書館實現文獻資源共建共享走出的實質性步伐,有助于后期搭建內容豐富、技術成熟、服務完善的川渝文獻資源共享平臺。
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設的重要機遇之下,川渝地區公共文化服務一體化建設是其必然內容,而川渝地區公共圖書館的深度合作與一體化建設,則是推動川渝公共服務一體化建設的基本保障。故此,筆者不揣谫陋,茲對川渝地區公共圖書館一體化建設與發展的策略加以探討。
公共圖書館的主要職責即是均等化、無償性提供基礎公共文化服務。川渝公共圖書館應該以成渝深度合作為契機,構建一體化服務體系,努力打造到館借閱一卡通,資源檢索一網通,圖書文獻跨省通借通還,參考咨詢、文獻傳遞跨省提供等服務內容,以優質的公共文化服務推動成渝經濟建設和文化旅游融合發展。目前,川渝兩地公共圖書館已著手以社保卡及社保系統為技術突破點,開通館際讀者認證統一服務平臺,實現川渝兩地公共圖書館閱覽服務一卡通。接下來,兩地公共圖書館還應聯手搭建網絡融合服務平臺,實現館藏資源檢索服務一網通,參考咨詢跨省服務等。
公共圖書館是以提供文獻服務為中心職能,因此圖書館要大力加強文獻資源建設。在當前信息化、全媒體時代下,數字閱讀已經成為大眾獲取知識的主要方式,因此加強數字資源建設成為公共圖書館業務工作的主要方向。川渝公共圖書館數量多達200余家,文獻資源豐富,輻射范圍廣闊,讀者群體眾多,其中四川省圖書館、重慶圖書館、成都圖書館更是國內知名大館。因此,川渝公共圖書館應該加強業務合作,以數字閱讀為主要服務方式,通過搭建川渝公共圖書館文獻資源數據庫,促進兩地數字資源的共建、共享,方便讀者快捷獲取文獻資源,降低用戶使用成本,提升讀者滿意度。
巴蜀文化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長江上游獨具特色的西南地域文化,巴蜀地方文獻則是傳承、弘揚巴蜀文化的重要載體。川渝公共圖書館,尤其是四川省圖書館、重慶圖書館兩大中心館,是巴蜀地方文獻的重要典藏機構。因此川渝公共圖書館要聯合加強對巴蜀地方文獻的整理、保護、研究與開發利用,積極打造巴蜀文獻保護中心,保護、傳承和弘揚巴蜀文化精粹,服務巴蜀經濟、文化與社會建設。
川渝公共圖書館在進行館藏文獻整合、開發之時,還應該將巴蜀地方文獻作為重點開發領域,通過挖掘巴蜀特色文獻的豐厚底蘊與博大內涵,實現巴蜀優秀歷史文化的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的關鍵節點,四川省圖書館、重慶圖書館將以館藏紅色文獻為挖掘對象,聯合舉辦川渝紅色文獻大型特展,這既是對巴蜀特色文獻的深度挖掘,也是向建黨百年重大慶典的隆重獻禮。
當前文旅融合是國家為促進文化、旅游事業繁榮發展的一項重要舉措,公共圖書館作為公共文化服務主體,自然要主動參與其中,順勢而為。閱讀推廣則是當前公共圖書館的主體任務之一,是構建書香城市、全民閱讀服務體系的重要環節。因此,川渝公共圖書館在一體化建設中,應該以文旅融合、閱讀推廣為主要抓手,開展公共圖書館領域的“閱讀+旅游+研學”活動,讓詩意和遠方有機結合,讓學習與休閑相得益彰,讓知識與健康共同陪伴。具體而言,川渝公共圖書館不僅要做好傳統的文獻閱讀陣地服務,還應該從館舍建筑、環境氛圍、休閑配套等方面著手,將公共圖書館打造成新興旅游打卡景點和研學服務重要基地。同時,通過挖掘館藏珍品,提煉文化元素,合作開發特色文創產品,吸引讀者游客消費,拉動旅游市場經濟。總之,川渝公共圖書館需要主動融入文旅市場,積極開展閱讀推廣,提升社會知名度和影響力,聯合打造川渝書香城市,促進全民閱讀,滿足人民對美好精神生活的需求。
川渝公共圖書館應該牢牢把握“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和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設的重要歷史機遇,以主人翁心態積極參與、推動成渝地區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一體化發展建設,發揮公共圖書館在文獻資源建設、公共文化服務、社會大眾教育方面的重要職能。川渝公共圖書館應該順勢而為,大展身手,以全面的服務內容,多元的服務方式,優秀的服務效能,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精神文化的需求,提升人民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為構建書香城市、和諧社會貢獻圖書館人的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