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書力
(內蒙古黨校 圖書館,內蒙古 呼和浩特 010010)
目前我國人民群眾對于精神文化產品和美好生活的需要與日俱增。貧困地區的公共文化服務仍存在著發展不充分、不平衡的難題。面對我國復雜多樣、層次多元的貧困人口,亟須因地制宜和精準化的文化幫扶工作。數字文化幫扶工作可以利用現代化手段推廣更加科學、精準、現代的幫扶內容和手段,提高貧困地區文化幫扶工作的效率和質量,促進貧困地區圖書館及公共文化服務的數字化和現代化發展。
一個國家和民族可以持續、堅定發展的力量源于文化自信。扶貧工作經歷了對貧困地區采取物質上扶貧,今天的扶貧工作更需要注重文化和思想上的扶貧。轉變人民群眾的社會文化資源,從根源上改變貧困地區的綜合素養和文化生活。在扶貧工作中文化是極其重要的一項內容,對貧困地區人民的精神思想和文化生活開展幫扶工作,提升民眾的綜合文化素質,真正提升民眾脫貧的自主性和積極性。1993年我國正式建立了國家文化扶貧委員會,將文化扶貧工作作為國家發展戰略的重要內容,我國的扶貧工作真正從“物質扶持”轉變為了“文化樹人”。文化扶貧已經得到我國的重視,政府出臺了一系列政策以保障開展文化扶貧工作的有效性。
數字化時代文化扶貧工作朝著更加精準化和高效率的方向發展。數字公共文化是指數字環境中的公共文化內容,將公共文化與數字技術二者融合發展,包括數字化的公共文化傳播渠道和數字化的公共文化服務內容。數字化的傳播手段可以拓寬公共文化服務的傳播渠道,位于貧困地區的人們可以接受更多文化內容和信息。數字化公共文化扶貧有著便捷性、均等性等特征。新時期需要借助數字化和現代化手段開展文化扶貧工作。
數字圖書館推廣工程在開展文化幫扶工作后,需要向財政部門積極上報關于扶貧工作的資金。貧苦地區在建設數字圖書館、網絡資源平臺、服務活動推廣等方面需要資金支持。因此,圖書館需要一筆專門的經費為數字文化幫扶工作提供充足的發展動力。在中央支持資金時增加了貧困地區的圖書館互聯發展項目,需要根據一定比例為基層圖書館提供經費支持,幫助圖書館建立網絡平臺。同時財政部門上調了服務活動的經費,便于圖書館根據自身特色和定位發展數字化服務和文化幫扶工作,為貧困地區的群眾提供高質量的數字文化服務和精神文化產品。
在脫貧攻堅工作中數字技術和互聯網具有重要作用,“互聯網+扶貧”可以有效提升扶貧工作的精準性和高效性。當下數字化時代,“互聯網+文化”“互聯網+教育”已經成為發展趨勢。貧困地區的信息資源與數字技術發展都不充分,數字化文化幫扶工作要加強知識幫扶和信息幫扶,切實緩解貧困地區的數字鴻溝和信息資源缺乏問題。在推廣工程中借助數字化技術和網絡平臺開展幫扶工作,建設數字圖書館的信息資源和文化活動,為基層群眾獲取信息和文化拓寬渠道。
數字圖書館在建設推廣工程前,需要建立和完善推廣工程發展機制,為科學推進工程建設奠定堅實的基礎。在建設數字圖書館的過程中要注重總結和反思,不斷改革和創新圖書館的發展政策和措施。相應主管部門根據因地制宜的理念制定推廣工程的建設規劃和方法,做好數字圖書館幫扶工作的統籌規劃,構建逐級保障、上下聯動的推廣工程機制。借助國家、省級、自治區級、市級和縣級的逐級工作機制開展推廣工程,充分帶動基層領導班子和群眾參與到數字圖書館的建設,通過多方聯合參與,共同促進數字圖書館的文化幫扶工作。
圖書館開展數字文化幫扶工作的前提是能精準識別用戶需求,切實保障文化幫扶工作目標的實現,有效優化資源配置,保證文化幫扶工作的真實性。數字圖書館在開展推廣工程時,要注重用戶的數字化需求和信息需求,根據文化差異和地區發展狀況制定策略。積極運用數字技術對圖書館用戶的年齡、行為、需求等多方面開展識別工作。同時,基層圖書館的管理人員要加強實地調研工作,通過走訪、訪談等形式深度識別用戶對于資源的需求。
數字圖書館在開展幫扶工作時要對貧困人群的特征和需求開展逐級分析和探討,以“需求引導”和“供給創新”兩方面結合推動幫扶工作的持續化發展。“供給創新”是指對于不愿意借助文化脫貧的群眾,包括無意愿無能力和無意愿有能力兩種人群,這些人群由于對于文化幫扶和數字技術的了解度較低,未合理借助數字文化脫貧。“需求引導”則是愿意通過數字文化脫貧的人群,推廣工程應為這類人群提供精準化和個性化的數字文化服務。
推廣工程經過多年的發展和創新,逐漸摸索出一條有效的發展思路,即“共建、共知、共享”。數字圖書館在推廣工程中充分運用這一發展思路,樹立起圖書館互聯合作的發展理念,聯合全國各個圖書館建設、發展數字資源和互聯網,依托貧困地區的圖書館需求,建設相應的網絡資源,建構高效率、個性化的文化幫扶資源體系。推廣工程應該聯合各個地區的圖書館,開展多向交流和交互分享活動,對貧困地區的圖書館共享一批適用于基層群眾的文化服務資源,全方位提高貧困地區數字圖書館的服務能力。
在對貧困地區的用戶需求進行精準化識別后,貧困地區的數字資源和文化資源建設要注重留守兒童、空巢老人、返鄉青壯年等人群,根據不同的人群制定個性化的文化資源服務。面對老人群體可以開展休閑娛樂、修身養性類的文化資源服務;面對兒童群體要積極開展寓教于樂的教育資源服務,定制動畫、音視頻、新媒體等文化資源服務;面對返鄉的青壯年群體要加強各行各業創業知識培訓、技能資源等內容的定制服務。
數字圖書館的推廣工程要充分運用好數字技術及互聯網的發展,建構完備的“互聯網+”文化惠民機制。推廣工程可以建設大數據分析體系,強化對用戶文化需求的識別精準度。建設新媒體文化服務平臺,對貧困地區的群眾的數字文化需要開展常態化收集活動,實時監測群眾對數字圖書館文化服務的滿意度。對圖書館的線上培訓、視聽資源、網絡課堂、信息公告等資源進行整合和歸納,通過建設數字圖書館云平臺、文化服務平臺、資源共享平臺等,對貧困地區的群眾提供開放式和一站式文化資源服務,促進線下文化資源和線上文化資源的融合發展,提升基層群眾享受文化服務、獲取文化資源的便捷性和效率。
大幅度提升服務效能是當前貧困地區文化幫扶工作建設的核心內容。圖書館的效能和服務需要以開展數字資源建設和文化資源服務為抓手。推廣以數字圖書館為依托開展的文化惠民活動,促進我國基層圖書館的文化資源服務與建設實現均等化發展,為貧困地區的群眾提供更加個性化和定制化的數字文化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