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梅,盧紅偉,亓春梅,陳雪燕,張榮亭*
(1.濟南市農業科學研究院,山東濟南 250316;2.山東省農業科學院,山東濟南 250100)
山東是我國小麥生產第二大省,小麥種植面積和總產量分別占全國的14%和18%以上,多年來山東省小麥單產位居全國前列,并保持著全國冬小麥高產紀錄[1]。2010—2019年,山東省小麥種植面積呈逐漸增加趨勢,由2010年的356.19萬hm2增加到2019年的400.2萬hm2,年平均增幅為1.30%[2]。2020年山東糧食總產5 447萬t,占全國8%以上[3];據2020年10月28日下午省糧食和儲備局召開新聞發布會上獲悉,其中2020年全省小麥總產量256.92億kg,比上年增加1.59億kg,增0.6%;單產435.23 kg/667m2,比上年增加9.97 kg/667m2,增2.3%。山東省小麥產業發展直接關系到國家糧食安全和社會穩定,小麥產業的發展一直受到國家和各級政府的高度重視。
根據對山東省小麥產業發展的現狀調查及政治(Political)、經濟(Economic)、社會文化(Sociocultural)、技術(Technological)、環境(Environmental)和法律(Legal)的分析(PESTEL分析),確定優勢因子5項、劣勢因子7項、機會因子5項、挑戰因子6項。
分析確定山東省小麥產業發展優勢因子如下:(1)地理位置區位優勢;(2)技術優勢;(3)品種資源優勢;(4)產品質量優勢;(5)生產加工優勢。
分析確定山東省小麥產業發展劣勢因子如下:(1)提高小麥單產難度增大;(2)實現大面積均衡增產難;(3)產業化水平低;(4)淡水資源貧乏;(5)肥料利用率低;(6)從業人員科技素質相對偏低;(7)勞動力成本升高。
分析確定山東省小麥產業發展機遇因子如下:(1)有利的宏觀政策環境;(2)優質小麥發展的良好時機;(3)良好的經濟發展態勢;(4)特色面粉市場需求日益旺盛;(5)新舊動能轉換的機遇。
根據分析確定山東省小麥產業發展機遇因子如下:(1)投入成本高收益低;(2)自然氣象災害嚴重;(3)病蟲害發生種類增加;(4)國內外市場沖擊加大;(5)農業社會化體系不健全。
根據PESTEL分析確定的優勢因子(Si)、劣勢因子(Wj)、機會因子(Ok)和威脅因子(Tl),設計山東省小麥產業戰略研究SWOT定量分析模型調查問卷。在山東省農業農村廳、山東省農業科學院等單位選定行業內專家,發放調查問卷,根據問卷中專家賦值進行統計分析。按照公式對調查問卷中S、W、O、T各個因素的權重值和評價分值相乘,得到各因素的加權分數。計算公式如下:
第i 因素的優勢力度S i=權重平均值×評價得分(公式1)
第j 因素的劣勢力度W j=權重平均值×評價得分(公式2)
第k 因素的機遇力度Q k=權重平均值×評價得分(公式3)
第l 因素的威脅力度T l=權重平均值×評價得分(公式4)
根據各調查樣本的賦分值,分別計算各樣本的Si的加權得分,記作Si′,再求Si′的平均值,記作Si′=∑Si′÷樣本總數。Si=Si′,總優勢力度S=∑Si=∑Si′。
從表1得到總優勢力度S=∑Si=141.18,各優勢因素加權得分值從大到小為:S3>S2>S4>S1>S5。

表1 S因素加權得分表
根據各調查樣本的賦分值,分別計算各樣本的Wj的加權得分,記作Wj′,再求Wj′的平均值,記作Wj′=∑Wj′÷樣本總數。Wj=Wj′,總優勢力度W=∑Wj=∑Wj′。
從表2得出總劣勢力度W=∑Wj=134.5,劣勢因素對小麥產業影響程度的大小排序為W7>W1=W2>W4>W3>W5>W8>W6。

表2 W因素加權得分表
根據各調查樣本的賦分值,分別計算各樣本的Ok的加權得分,記作Ok′,再求Ok′的平均值,記作Ok′=∑Ok′÷樣本總數。Ok=Ok′,總優勢力度O=∑Ok=∑Ok′。
從表3得出總機遇力度O=∑Ok=129.34,機遇因素對小麥產業影響程度的大小排序為:O1>O2>O5>O4>O3>O6。

表3 O因素加權得分
根據各調查樣本的賦分值,分別計算各樣本的Tl的加權得分,記作Tl′,再求Tl′的平均值,記作Tl′=∑Tl′÷樣本總數。Tl=Tl′,總優勢力度T=∑Tl=∑Tl′。
從表4得出總機遇力度T=∑Tl=119,挑戰因素對小麥產業影響程度的大小排序為:T1>T3>T6>T2>T4>T5。

表4 T因素加權得分
按照P(x,y)=(∑xi/4,∑yj/4)(公式5)計算戰略方位角坐標。

重心P 坐標為(1.67,2.585);根據公式tgθ=y÷x=2.585÷1.67≈1.55。從三角函數對照表,查得θ≈57°θ≈0.16π,θ位于0~π/4(圖1)。

圖1 山東省小麥產業SWOT戰略分析坐標
根據計算得出的戰略方位角數值,對照表5查出產業發展戰略類型。

表5 戰略類型方位角與戰略類型的對應關系
θ值在0~π/4,這說明小麥產業發展戰略類型屬于開拓性戰略區內的實力型戰略。
根據公式2,U=S1×O1=22×34.17=751.74,根據公式3,V=W1×T1=21.67×42.33=917.29。
根據公式4,戰略強度系數ρ=U÷(U+V)=751.74÷(751.74+917.29)=0.45。
結論:從計算結果得出,小麥產業發展戰略系數ρ=0.45<0.5,山東省小麥產業應采取保守型的發展戰略。從戰略方位角θ與戰略系數ρ的計算結果,綜合分析,小麥產業發展戰略應采取開拓性戰略區內的保守型的實力型戰略類型。
據預測小麥產量每年遞增1.7%才能滿足到2050年全球需求的增長,而目前的增長率僅為1.1%。隨著我國工業化、城鎮化的發展,耕地逐年減少,而人口仍在增加,糧食需求將呈剛性增長,我國糧食的供需將長期處于緊平衡狀態。因此,提高單產、增加總產、保障供給是山東省小麥生產及產業發展的長期任務。
近年來國產優質強筋小麥總量估計在350萬~450萬t,而市場需求量在600萬~800萬t,供給側結構性矛盾大多體現在優質小麥上。從市場消費結構來看,隨著國內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轉變,消費結構升級使得居民由以往地注重“數量”轉變為更注重“質量”,市場對優質小麥的需求不斷增加。但是,目前山東省優質專用小麥的生產遠遠不能滿足市場的需求,發達國家優質專用小麥占小麥總產量的80%,而山東省只占15%,優質專用小麥的市場前景非常廣闊。另外,農產品質量安全與糧食安全一樣已經上升到國家安全層面,麥田有害生物的治理不僅要保障小麥高產穩產,還要減少化學農藥的使用,提高小麥質量,保護生態環境,促進小麥生產的可持續發展。
近年來小麥生產化肥投入大量增加,卻難以達到增產目標,增肥不增產現象凸顯,肥料利用效率低是主要原因[3]。小麥生產的水肥資源利用率較低,既浪費了水肥資源,又增加了生產成本,降低了種糧收益。提高水肥利用率和小麥生產收益也是山東省小麥生產發展的迫切要求,需要通過多種技術途徑大幅度提高水肥等資源生產效率,減少化肥農藥用量,降低小麥生產成本,實現高產優質與高效環保的協調統一,全面提高山東省小麥產業競爭力。
國外小麥生產經營方式多是家庭農場、農業合作社等形式,生產規模大,機械化水平高。山東省當前的農業生產經營組織形式主要是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農戶經營面積小,小農戶經營已經不適應我國小麥產業發展的需要。國土地經營的規模化、集約化發展,為小麥種植模式、種植技術和農機農藝結合等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課題,成為山東省小麥產業的發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