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志祥
(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海南海口 571101)
農業建設項目屬于固定資產投資項目范疇,通常是指在農業、農村領域,為達到某項具體目標,在確定的地點,投入一定量的建設資金,經過必要程序開展謀劃、決策、實施等管理活動,形成固定資產的一次性建設任務[1]。農業建設項目主要由政府投入,體現了政府在農業方面的意志。一是加強宏觀調控,優化調整產業結構。主要是引導生產要素向農業傾斜,優化產業布局,加快結構調整,彌補市場調節不足的直接作用,對促進農業農村經濟發展、實現國家宏觀調控目標具有重要作用。二是強化基礎建設,推進現代農業產業升級。各級政府立足我國基本國情和農業發展階段,積極謀劃和建設了一大批農業建設項目,全面提高了農業土地產出率、資源利用率和勞動生產率。三是提高綜合生產能力,增強農業發展后勁。大量農業項目建成并投入使用,使得農業基礎設施不斷加強,主要農產品供給保障能力大幅度提高,民生和生態建設成效顯著,服務體系建設加快推進,農業生產力水平顯著提升,農業發展后勁明顯增強。本文通過農業政策的分析,重點針對重大農業建設項目謀劃的思路及方法進行探討,得出具體的謀劃方法。
從2004年以來,每年的中央1號文件都是關于三農工作的。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尤其重視三農工作。在2020年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立足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深刻闡述了一系列事關新發展階段農業農村改革發展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釋放了新發展階段持續重農強農的明確信號。2021年《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發展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意見》中明確指出要“強化現代農業科技和物質裝備支撐”。
進入新發展階段,我國農業科技正處于從量變到質變的飛躍,農業現代化是我國“四化”的短板。農業發展正面臨資源和市場的雙重約束、經濟增長與生態保護的雙重壓力、農民增收與糧食安全的雙重挑戰。面對新發展階段農業科技創新的新形勢新要求,農業科技創新自立自強必須擺上更加突出位置,堅持科技引領、創新驅動,加快農業科技創新步伐,發揮好科技創新這一關鍵變量作用,才能確保“中國人的飯碗任何時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
農業科研單位是國家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農業科技自主創新的主陣地、關鍵核心技術供給的主渠道、現代農業科技的主力軍,一定程度上是國家農業科技創新發展的主要依靠力量。各個農業科研單位在具體研究領域各不相同,但目標都是加快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全力搶占制高點。
農業科研單位要想在科技創新領域取得長足發展,取得一批原創性理論規律、機理機制和工具方法的重大突破,必須加強農業科技基礎研究及前瞻布局,緊緊抓住科技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實施契機,把握農業科技創新能力條件建設的前瞻性,謀劃和建設一批彰顯農業科技創新能力的標志性重大工程,集中精力、集中資源、集中力量,開展聯合攻關;同時,要強化農業科研基礎條件,爭取有關部門支持,建設重大農業基本建設項目,為農業科技創新厚積薄發打下基礎。
SWOT分析法,即優勢(Strengths)、劣勢(Weakness)、機會(Opportunities)、和威脅(Threats)分析,也稱態勢分析法(如圖1),由哈佛商學院K.J.安德魯斯教授于1971年在其《公司戰略概論》一書中首次提出的。就是將與研究對象密切相關的各種主要內部優勢、劣勢和外部的機會和威脅等,通過調查列舉出來,并依照矩陣形式排列,然后用系統分析的思想,把各種因素相互匹配起來加以分析,從中得出一系列相應的結論,而結論通常帶有一定的決策性,廣泛用于企業戰略研究于競爭分析,成為戰略管理和競爭情報的重要分析工具。目前,除應用于企業戰略制定之外,還在政策制定、項目評價、規劃編制等方面得到廣泛應用。本文以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為例,通過分析單位內部條件、外部環境,構造出SWOT矩陣,從而得出戰略選擇。

圖1 SWOT分析圖
2.1.1分析環境因素(以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為例)。通過運用各種調查研究方法,系統分析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的內部條件與外部環境。內部條件主要分析管理、組織、財務、人力資源等不同方面;外部環境主要分析經濟、政策、技術、競爭等方面。通過分析得出,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是全國綜合性熱帶農業科學研究最高學術機構,始建于20世紀50年代初,現擁有科研試驗基地4 533.33 hm2,博士450多人,建有國家重要熱帶作物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海南儋州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國家熱帶植物種質資源庫等國家級和省部級科技平臺95個。現已建立學科齊全、功能完備、特色鮮明的熱帶農業科技創新體系,但同時也面臨著缺乏重大原創性科研成果、重大科學裝置及平臺、領軍科技人才(如院士)等問題。習近平總書記在海南建省30周年大會上強調“打造國家熱帶農業科學中心”“做強做優熱帶特色高效農業,打造國家熱帶現代農業基地”為熱帶農業指明了方向,通過60多年的發展,該院在中國熱帶地區乃至世界熱區均享有盛譽。但隨著全國各地農業科研單位的發展,目前在部分領域的科研成果已超過該院。
2.1.2構造SWOT矩陣(以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為例)。將上一節調查得出的各種因素根據輕重緩急或影響程度進行排序,構造SWOT矩陣如圖2。

圖2 SWOT矩陣
2.1.3制定行動計劃。通過分析,確定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應采取S-O戰略,即利用該院自身在學科布局、人力資源、試驗基地等方面的優勢,積極爭取國家政策,通過建設重大裝置,培養熱帶農業科技領域領軍人才,產出重大原創性農業科技成果,掌握在熱帶農業領域的話語權,不斷提升熱帶農業科技創新能力。
在確定需要建設重大農業基本建設項目的前提下就要開始重大項目的具體謀劃工作。謀劃項目的主要方法是通過運用6W1H標準化決策模型開展。6W1H標準化決策模型是以價值為導向的標準化思維流程[2]。通過對7方面內容的問與答,工作主體選擇性價比最高方法和最優路徑實現預定目標。結合農業建設項目自身特點,6W1H主要內容及含義為Which(建什么)、Why(為什么建)、What(為什么建)、Where(建在什么地方)、When(什么時間建)、Who(為誰建)、How(怎么建)。具體決策程序如圖3。

圖3 項目謀劃流程決策樹
需要說明的是,問題1~3通過前面的SWOT分析時已經進行了充分分析研究,在此階段主要的工作是開展問題4~5的研究,重點在于完善不同階段的具體要求和指標。
根據上述研究分析,筆者建議農業科研單位在開展重大農業項目謀劃工作中重點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國家在制定宏觀政策時,每一個階段都有一個方向,要根據國家政策去謀劃項目,審時度勢,掌握好國家出臺了什么政策,鼓勵什么樣的項目,把單位想要發展的科技領域和國家政策結合起來,深入研究,提出思路,找到出路。“吃透”政策精神[3],明確中央投資方向,超前謀劃一批具有前瞻性,對單位發展全局具有重大引領作用的大項目。
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全球高科技產業格局正在結束調整,世界科技創新正在孕育新的突破,世界各國都在爭先恐后爭搶關鍵核心技術制高點。當前,我國農業科技面臨的重點是“種子”和“耕地”兩個要害。農業科研單位必須瞄準這兩個卡脖子問題進行謀劃單位科技發展布局,切實圍繞需求,以工藝路線或工藝流程為基本依據,謀劃有助于在該領域取得重大突破的重大農業項目。
重大農業基本建設項目謀劃是在已有資源、資金等約束條件下,圍繞促進農業科技創新發展目標,挖掘建設需求,進行項目論證的系統過程。項目建議書包含項目選址、建設內容、建設方案、功能定位、工藝技術方案、環境影響投資估算等多方面內容。項目單位應提前做好責任分工,充分發揮科技、推廣、工程、工藝、經濟、財務等各方人員專業優勢,系統研究項目需求,保證建設項目在評審環節中說得通,工藝技術上行得通,工程實施中靠得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