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志,王山虎,阿布都艾尼,張曉暉,蔡 濤,齊士發
(新疆農業職業技術學院,新疆昌吉 831100)
評估5%調環酸鈣泡騰粒對春小麥各項生長指標的影響,掌握當地最佳使用方法和劑量,為小麥增產和品質提升提供技術支撐。
春小麥;品種:新春44號;驗證對象:控旺、增產效果。
博樂市小營盤鎮貝德布拉格村。
試驗地前茬為玉米,是具有代表性的中肥力條田,平坦、整齊,肥力均勻一致,水源條件較好。土壤有機質含量17.9 g/kg,速效氮79.2 mg/kg,速效磷114 mg/kg,速效鉀214.7 mg/kg,pH7.7。春小麥于2022年3月17日播種,播種量26 kg/667m2,采用滴灌栽培技術。5月7日,試驗田使用無人機噴施75%苯磺隆2 g/667m2,碧護2 g/667m2,硫酸鋅50 g/667m2。其他按照常規田間管理進行。
試驗共設2個處理,1個藥劑處理區,1個常規對照處理區,試驗未設重復(藥劑見表1)。

表1 藥劑(單位:g、ml/667m2;kg/667m2)
3.2.1試驗處理:本試驗設A、B兩個處理,處理A為5%調環酸鈣泡騰粒+25%甲哌鎓水劑,處理B為當地常規植物生長調節劑50%矮壯素水劑,不設重復。處理A為6hm2,處理B為6 666.67m2。
3.2.2藥劑用量:嚴格按照農藥二次稀釋的程序配備藥劑,用量如下。
處理A:第一次噴施5%調環酸鈣泡騰粒10 g/667m2+25%甲哌鎓水劑10 g/667m2;第二次噴施5%調環酸鈣泡騰粒12 g/667m2+25%甲哌鎓水劑12 g/667m2。處理B:常規對照區噴施50%矮壯素水劑,100 g/667m2。
3.2.3施藥時間:于2022年5月10日上午,春小麥拔節初期第一次施藥處理。于2022年5月27日上午第二次施藥處理。
3.2.4施藥方法:采用植保無人機進行噴霧,飛行高度2.2 m,飛行速度平均4.5 m/s,噴灑農藥寬度約5 m,噴施藥液量2.0 L/667m2,將藥液均勻噴霧在小麥莖葉。
4.1.1春小麥施藥后3天、6天、9天、12天、15天觀察,記錄春小麥有無萎蔫、褪綠、畸形等癥狀。
4.1.2測量麥穗長度,對比麥穗發育情況。春小麥收獲前,各處理隨機三點取樣,每點10株調查穗長、株高和最大直徑,計算對株高的矮化效果。各處理隨機三點取樣,每點0.667 m2,調查每個樣點穗數、穗粒數、千粒重,計算理論畝產量。

觀察春小麥的長勢,詳細描述癥狀,評價藥劑的安全性。
從表2可以看出,施用5%調環酸鈣+25%甲哌鎓對小麥伸長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藥劑處理的平均株高為71.64 cm,常規對照75.47 cm,與藥劑處理相比,株高降低3.85 cm,矮化率達5.37%。從對小麥節間的調控作用來看,5%調環酸鈣+25%甲哌鎓對小麥株高控制效果較好,尤其對穗莖節的伸長抑制作用比較明顯。藥劑處理的穗莖節長度為 21.01 cm,常規對照23.25 cm,與藥劑處理相比,穗莖節長度降低2.24 cm,矮化率達10.66%。從小麥莖稈直徑(莖粗)的調控作用來看,5%調環酸鈣+25%甲哌鎓對小麥莖粗的增長有促進作用,藥劑處理的平均莖稈直徑為3.63 mm,常規對照處理平均莖稈直徑為3.44 mm,與對照相比,莖稈直徑降低0.19 mm,增幅達 5.52%。

表2 小麥株高、節長、直徑的調控作用(單位:cm;%;mm)
從表3表4可以看出,施用5%調環酸鈣+25%甲哌鎓可以有效增加小麥穗長和產量。藥劑處理的小麥穗長為7.02 cm,常規處理小麥穗長為6.64 cm,與常規對照相比,穗長增加0.38 cm,增幅達 6.02%;藥劑處理的小麥平均有效穗數為39.97萬穗,常規處理小麥平均有效穗數為39.67萬穗,有效穗數增加0.30萬穗,增幅達0.76%。藥劑處理的小麥平均穗粒數為39.43粒,常規處理小麥平均穗粒數37.10粒,平均穗粒數增加2.33粒,增幅達6.28%。藥劑處理和常規處理區的小麥千粒重基本相當,均為45g。藥劑處理的小麥平均產量為602.83 kg/667m2,常規處理區的小麥平均產量為562.90 kg/667m2,較對照區平均產量增加39.93 kg/667m2,增幅達7.09%,增產效果較為顯著。

表3 小麥穗粒數和產量的調控作用(單位:cm;%;萬穗;kg;粒)

表4 產量調查結果表(單位:穗/667cm2;個/穗;g;kg;cm)
施用5%調環酸鈣+25%甲哌鎓后未發現藥害現象。施藥后3天、6天、9天、12天、15天觀察,施藥對小麥正常生長未產生不良影響,一切正常。并且小麥表現為苗期植株矮壯、葉色濃綠、根系發達,表明使用植保無人機低空噴霧5%調環酸鈣泡騰粒+25%甲哌鎓水劑高濃度藥液對小麥生長發育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