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謙,陳永剛
(泰州市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江蘇泰州 225300)
受土地使用緊張、環境資源要求、飼料價格上漲、市場行情等因素影響,國內奶牛養殖存欄量出現下降。2018年12月,經國務院同意,農業農村部、發展改革委、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商務部等9部門聯合印發《關于進一步促進奶業振興的若干意見》。《意見》提出,要以實現奶業全面振興為目標,優化奶業生產布局,創新奶業發展方式,建立完善以奶農規模化養殖為基礎的生產經營體系,密切產業鏈各環節利益聯結,提振乳制品消費信心,力爭到2025年全國奶類產量達到4 500萬t,提升我國奶業發展質量、效益和競爭力。
泰州市位于江蘇中部,是優質奶牛養殖的傳統區域之一。目前,奶牛養殖業面臨著飼養成本高、環保壓力大、引種困難等問題,泰州奶牛養殖存欄水平和原料奶產量在江蘇地區總體有所下滑。面對現代奶業的發展趨勢,泰州市加強工作舉措,推進奶牛產業高質量發展,要求規模化奶牛養殖場加強精細化管理、糞污資源化利用工作,加快企業機械化、智能化、信息化的融合發展。
在政策扶持、人才引進、技術創新的條件下,泰州規模化奶牛養殖水平得以提升,奶牛規模化養殖量趨于穩定,奶牛年單產水平有所增長。據統計部門數據,2021年底,泰州市存欄奶牛13 860頭,生鮮乳年產量達67 510 t(表1)。
華夏畜牧興化有限公司位于泰州市興化市千垛鎮,是2014年興化市重點招商引資項目,2019年成功創建農業農村部畜禽養殖標準化示范場。本文以該公司糞污干濕分離循環利用模式作為案例,對奶牛場糞污處理、利用以及效益進行分析,為江蘇乃至國內規模化奶牛場管理提供參考。
公司占地446.47 hm2,其中養殖區48.47 hm2,現有標準化泌乳牛舍6棟、青年牛舍5棟、犢牛舍4棟,設計存欄9 300頭奶牛。配套設施有現代化擠奶廳1座,占地4 913 m2,可容納100頭奶牛同時擠奶;飼料庫5座,青貯窖7個(6.3萬m3),飼料壓片車間1個。養殖區現存欄進口荷斯坦奶牛5 300多頭,其中泌乳牛3 300頭,平均1頭奶牛1天排泄糞便20 kg、尿10 kg,一天共可產生糞污約160 t。
華夏興化畜牧發展有限公司奶牛養殖糞污處理工藝流程(圖1)。

圖1 糞污處理工藝流程
機械智能刮糞系統:糞尿排泄物經機械智能刮板干清至牛舍兩端糞溝,再采取循環水沖糞溝的方式收集至提升池內。機械刮板清糞系統能按設置的時間自動刮糞,并配有轉速檢測反饋環節,遇到阻礙后自行停止,從而保障使用安全。
固液分離系統:當提升池內的糞污達到一定液位后,由攪拌輸送泵輸往固液分離車間,分別經孔徑1.5 mm和0.75 mm的鏡面擠壓機壓榨分離后固體含水率約80%。分離后的固體經氣囊擠壓機擠壓后含水率約60%。
固體糞污處理利用:固液分離后的干糞進行覆膜好氧發酵堆肥,每座條垛發酵堆均安置通風管,堆肥周期為25~30天,堆體內溫度最高可達85℃,能充分殺死其中的病原菌、寄生蟲卵及雜草種子等,蛔蟲卵死亡率95%~100%。經數次翻拋后,溫度不再升高而維持在30~35℃,并達腐熟程度,均質后裝袋運輸至果園、菌種培養基地、農田等地。
液體糞污處理利用:分離后的污水進入污水站調節池,進行微氣浮沉淀,經生化智能控制系統(EBIS)進行生化處理和MBR膜過濾。過濾后進入消毒脫色裝置,檢測達標后進入蓮藕塘,通過吸附、微生物同化分解和植物吸附等途徑去除廢水中的有機物、氮、磷等,達到農田灌溉標準。
奶牛產生的糞污,一部分經過管道輸送至固液分離系統進行壓榨,其中固體部分80%用于回填牛舍臥床、其余20%委托畜禽糞污第三方處理企業生產有機肥外銷,液體部分經處理后生物降解、還田灌溉利用。另一部分糞污經管道輸送至畜禽糞污第三方處理企業生產沼氣。
牧場建設總投資4.6億元,其中環保類投資近3 250萬元,主要用于購置進口智能刮糞系統、固液干濕分離機、污水處理系統、分子膜系統。委托畜禽糞污第三方處理企業年處理糞污和污水費用、循環利用臥床回填墊料、糞便污水檢測費等。
該模式可做到日產日清、零排放,減少牧場內部糞污堆積,解決場區近200人就業。年收儲青貯秸稈飼料4萬余t,帶動周邊5 333.33 hm2農田種植秸稈類作物利用,減少了秸稈處理成本,實現糞污清潔回用和能源化、肥料化利用。
運用糞污干濕分離循環利用模式,采用糞污收集、固液分離、好氧發酵、固糞墊料回用、有機肥加工、液體農田灌溉等方式,實現牛糞清潔處理循環利用,促進養殖主體與第三方糞污處理單位合作共贏。
在發展理念方面,企業主要以發展奶牛健康養殖產業為目標,按照奶牛良種化、養殖設施化、生產規范化、防疫制度化、糞污無害化要求,積極實施種養結合、循環農業,深入開展標準化養殖示范創建,全面推進奶牛養殖標準化生產,以良種引進、糞污處理為切入點,推行“養殖-有機肥加工-種植”有效對接的生態循環模式。
在關鍵技術方面,企業將發展規劃和環境保護規劃同步實施,在規劃建設時,就按照環境保護相關法律法規要求,完善環保手續。生產過程中注重標準化、規范化,講究生態效益,切實保證生態環境不被破壞,大力實施高效、生態種養方式,采用TMR飼喂、GEA糞污收集等養殖污染治理新技術,不斷加強并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強化奶牛飼養的管理規范,循環利用生產出的糞便,將其作為農業肥料,最終實現糞肥還田利用。
在管理模式方面,積極把握當前畜牧業深化試點和產業轉型升級的關鍵機遇期,加強組織領導。立足生產實際,充分考慮企業對種植、養殖廢棄物的自我循環利用能力,以種定養,種養結合,保護生態環境,扎實提升產品質量,推進企業由畜牧業養殖大戶向畜牧業養殖強戶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