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興龍,王麗芳,陳華興,丁潔,熊云龍,李國昌
(1.石林彝族自治縣經濟作物站,云南,652200;2.云南昆明石林臺灣農民創業園管理委員會)
人參果(Solanum muricatumAiton)又名香艷茄等,為茄科茄屬中多年生草本植物,是蔬菜和水果兩用型作物。原產南美洲安第斯山附近的智利、秘魯、厄瓜多爾地區。20世紀80年代初,由華南植物研究所引種栽培[1,2],廣州、北京、云南、四川、浙江等地分別從巴西、新西蘭作為一種新型蔬菜引入試種。由于對人參果特性沒有充分了解,以往吃過人參果的都說不好吃,其味不鮮也不甜,果汁也少味道,如老黃瓜[1],或栽培歷史短,多數人不習慣其濃厚的生茄味,使得人參果不能成為大眾化水果[2]等,出現這些問題,主要是沒有對人參果生物學特性進行系統研究,根據常規作物生產理論并且一味追求高產量栽培得出的結論,沒有注重栽培技術模式對內在品質的影響。傳統種植模式自然匍匐栽培產量低,果實內在品質優;現代種植模式搭架引蔓栽培產量是傳統種植的3~4倍,但果實內在品質差。近年來,石林縣人參果產業得到了較快發展,種植面積達1.127萬hm2,一般3~4月種植,7~12月采收上市。為解決內在品質差的問題,促進人參果產業健康發展,經過多年種植研究,通過對人參果進行現代種植模式搭架引蔓栽培,總結了果實內在品質提升、適口性狀改善的關鍵技術。
人參果為草本植物,二倍體(2n=24),其基因組為高復雜基因組[3,4]。生產過程中,人參果的葉、莖、花、花系、花色、果形、果色、根系、內在品質、產量等易受自然環境、栽培技術措施的影響。如無性繁殖和種子繁殖的幼苗,苗期可能出現單葉和復葉同株的現象,搭架引蔓栽培單葉面積是傳統栽培的3~4倍;花穗蝎尾狀,由8~14朵花組成,搭架引蔓栽培時可能會出現圓錐式聚傘花穗,部分花穗上能抽生新的枝梢并能開花結果;不同時期結果穗果形可能不同,以圓果形為主的品種,可能會出現橢圓形果,以橢圓形為主的品種,也可能出現圓形果;前期結的果沒有種子或種子數少,后期結的果種子數多;當光照不足、空氣濕度較大時,有的果面表現為淡綠色等。栽培模式與內在品質形成密切相關。
人參果為無限生長型,只要環境條件適宜,技術措施到位,就會保持生長并不斷開花結果。植株側枝分生能力極強,根系發達,莖干在適宜環境條件中極易生根。莖干直立性差,長到一定高度和結果后呈自然倒伏狀生長[5]。為了使人參果主蔓保持直立生長,采用人工搭架引蔓栽培,在每株植株上方相應位置,用繩子將主蔓牽引到架面上,隨著植株生長,將主蔓纏繞在繩子上,以保持植株向上直立生長,及時進行抹芽、整枝、引蔓等植株管理,集中養分,調節植株營養生長與生殖生長的關系,可以成倍提高產量。
①提早結果 可以提早上市,解決不結果的問題。通過搭架引蔓栽培,改變人參果植株生長勢,單葉面積是傳統栽培的3~4倍,及時抹芽、去除側枝,有利于營養集中,并保持每4片葉1臺花穗的生長特性且每臺花穗都能結果[6],可以提早結果,大幅提高產量。

傳統自然匍匐栽培模式
②減少病蟲害 搭架引蔓栽培,改變人參果植株生長群體結構的生態環境,使之通風透光,降低田間濕度,以減少病蟲害的發生。
③提高商品率 搭架引蔓栽培,光照充足,果實著色均勻,果實不附著泥土,果面光滑亮麗,品相好,果大,商品率高。
①口感較差 搭架引蔓栽培,產出的果實大多內在品質較差,成熟果味淡,或果實風味不足,肉質硬,果肉發面等。
②易造成肥力不足 搭架引蔓栽培,坐果率高,需提供充足的肥水,才能滿足果實生長需求,肥水不足果實長不大,植株瘦弱。頻繁施用肥水,導致土壤板結,通透性差,根系生長受阻,地上部分與地下部分生長不協調。到生長中后期,根系老化,營養吸收能力下降,新根系生長慢,易出現肥力不足現象。
③營養物質轉化不暢 搭架引蔓栽培,由于只留1~4個主枝,改變了種植田間的小環境。導致植株根系生長量較少,無法吸收營養供給地上部分生長需要,地上部分光合產物無法向根部輸送,只能大量積累在果實中,造成營養物質轉化不暢。
④除側枝及抹芽不及時 搭架引蔓栽培,只有及時去除側枝、抹芽等才能促進營養集中,保障花芽質量,促進結果,而除側枝及抹芽不及時會導致不結果或結果少的矛盾。由于去除了側枝,枝葉量相對減少,會導致光合產物減少,而引起果實內在品質下降的問題。

現代搭架引蔓栽培模式
①選擇適宜的氣候環境 人參果適宜生長溫度10~30℃,最適溫度15~28℃,結果期夜間溫度不宜低于10℃,白天溫度不宜高于30℃。
②選擇適合土壤 選擇排灌方便、透氣性好、有機質含量高、質地疏松、澆水后不易結塊的土壤,人參果根系發達,主要分布在0~30 cm土層內,培養良好的根系,是提高人參果果實品質的關鍵。疏松的土壤有利于根系持續生長。
③選擇可控水肥地塊 選擇在可控制水肥的地塊,如大棚設施內,或降雨量在800~1000 mm的地區,并錯開雨季采收。采收前10~15 d不澆水施肥。

傳統栽培模式側枝著生大量根系狀

現代搭架引蔓栽培模式側枝無生根狀
搭架引蔓栽培,引蔓后,下部莖稈外露,沒有枝葉遮擋,溫度較低,導致不易產生須根,通過及時培土,將根莖基部暴露于地上10~15 cm的莖稈用疏松透氣的基質土或透氣性好的腐質土覆蓋,促進莖稈生長大量須根,協調地上部與地下部生長,有利于提高果實品質。
栽培時選擇土壤疏松的地塊,或用疏松且透氣性好的基質種植,并在生長過程中用基質將根莖基部暴露于地上10~15 cm的莖稈覆蓋,使莖稈大量生根,促進地下部與地上部協調生長。
植株生長過程中,根據生長情況,在第一果采收后,逐步將莖稈放入土壤中,保持底臺果不與土壤接觸,使莖稈盡快長出大量根系。
現代種植模式搭架引蔓栽培,過度管理地上部,而缺乏對地下部的管理。在坐穩2~3臺果后,適當減少去除側枝和抹芽的頻次,以保持通風透光為宜,培養部分側枝葉,促進地下部與地上部協調生長。
人參果一般每花穗開花10朵以上,通過搭架引蔓栽培,集中養分,每花穗可開花20朵以上,先花先果,可以在前面2~4臺果坐穩后,及時去除多余的花。對保留的果中,及時疏除病蟲果及扭曲果、皺縮果、僵果等畸形果。
人參果植株只要養分集中,肥水充足,氣候環境條件適宜,無病蟲為害,就能一直保持開花結果狀態,每條主枝可結10臺果以上。因此,控制產量也是提高果實內在品質的關鍵,每條主枝保留4~6臺果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