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輝 蓋金東 蔣鵬飛
府谷縣位于陜西省最北端,是陜西的北大門,也是黃河入陜第一縣,2020全國百強縣綜合排名93位。近年來,府谷縣將鄉村振興與做大做強主導產業融為一體,積極探索生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鄉村振興府谷模式。
府谷縣堅持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以踐行推進“雙碳”目標為指引,積極走好綠色低碳轉型發展之路,收到良好的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截至2021年11月,實現地區生產總值500.48億元,財政總收入150.83億元,地方財政收入34.56億元。
府谷縣民營經濟已占縣域經濟總量的三分之二,府谷縣成為陜西省民營經濟實力最強縣域,同時還是最具代表性民營經濟轉型升級試驗區之一。
截至目前,全縣共有規上企業433家,其中民營企業有405家。民營企業創造了全縣65%的生產總值、75%以上的稅收。府谷縣政府積極營造尊商重商的社會環境,重點解決民營企業發展面臨的“錢緊、地少、人才缺”難題,在全社會積極培育創新創造、尊重企業家的土壤,有效激發民營經濟發展活力,全縣民營企業競爭力不斷增強。
府谷縣按照“優化煤、增容電、做強鎂、擴產能”的新發展思路,積極構建產業集群發展載體,以煤為基準點,以電為突破點,以載能工業為側重點,以制造業為延伸點,擴大產業面、延伸產業鏈,打造煤電、鎂鋁、新能源、現代服務業產業集群。
通過推進產業向基地集中、企業向園區集中、生產要素向規模經營集中,進一步夯實全縣產業集群發展基礎。
2021年,府谷縣銜接資金7681.1793萬元,安排產業項目199個,用于面向全縣集體經濟產業打造,讓農村集體經濟由輸血模式向造血模式轉變。距府谷縣城45公里的段寨村,面向消費扶貧、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農村產權制度改革三大課題,依托資源優勢形成獨特的產業鏈,重點打造糧食、蔬菜基地、旅游觀光基地。
2021年,通過“公司+合作社+農戶”的發展模式,入股民富產業公司并與中糧集團合作,通過銷售中糧農產品,實現流通環節和營銷方面利潤分配。段寨村已成為陜西最美東極村,被評為省級集體經濟示范村,宜居型、特色型、品位型集鎮。
西窯溝村地處府谷縣廟溝門鎮,位于三道溝煤礦采空塌陷區,是標準的黃土溝壑地帶。府谷縣按照避險、集聚、提升、公共服務設施均等共享的原則,先后在采空區投資2300余萬元,對2.8萬余畝采空塌陷區進行治理,恢復了原始地貌。
利用礦山地質環境治理恢復與土地復墾基金,投資4000余萬元,在原有采空區治理的基礎上荒山變為人工林區。整理土地1800余畝,按照頂部本土農業、中部瓜果蔬菜、底部特色林果、四周林木防護布局配套相宜產業,打造了千畝生態農業示范區,形成集種植、養殖、農產品加工、休閑、觀光于一體的綠色農業產業鏈,讓村民“望得見山,看得見綠”。
府谷縣強化政策指引、培育管理、示范帶動,走出了一條“建強支部促發展、發展產業助黨建”的集體經濟模式。
府谷縣段寨村現代農業產業衛星影像圖。中科光啟空間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制圖
以“黨建引領、民情走訪、百姓議事、村里說法、民風促動、互聯智助”六法為抓手,府谷縣探索構建“微治理”“大聯動”的新時代鄉村治理模式,打通社會治理“最后一公里”,為提升基層社會治理水平積累了經驗。
府谷縣境內并不出產鎂礦,但連續9年在全國、全球鎂行業保持領頭羊地位。2020年,府谷金屬鎂產銷47.3萬噸,達到歷史最高水平,占全球產量比重50%、全國產量比重60%,供應了全球42%的鎂。府谷抓住先機,加大對原鎂收儲力度,切實增強“府谷鎂”市場話語權。
立足“產品領先、技術領先、品牌領先、標準領先”四大創新理念,做精做強主導產業,制定相關標準,加快鎂冶煉及加工行業技術、裝備開發,推動鎂冶煉生產管理規范,從根本上解決鎂行業準入和生存問題。
近年來,府谷縣規劃了“一岸四川五區一線”生態修復總體戰略布局。目前已累計完成修復治理面積兩萬余畝,受益群眾達3萬余人。府谷先后完成全縣火電、涉蘭炭企業脫硫脫硝、防塵等污染減排環保設施建設,持續加大對“散亂污”工業企業進行綜合整治,為實現綠色、低碳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府谷鄉村振興模式,帶來三方面的啟示。
首先,延伸府谷鎂產業鏈條補齊短板,做大做強龍頭企業。府谷縣出口的鎂絕大部分仍是原材料,近年來受疫情影響,導致產能過剩,全縣金屬鎂產品供需嚴重失衡。冶煉環保水平、深加工產品應用等方面存在短板,產業鏈延伸難已成為制約鎂產業發展的主要瓶頸。
府谷縣需要積極推動產業創新轉型,加大優化產品結構力度,提高產品檔次,拓展鎂應用領域,做大產業規模。加快發展航天航空、軍工、電子信息、汽車零部件等鎂合金深加工產品,提高鎂產業與裝備制造、電子產品、軌道交通等行業的配套能力,引導和鼓勵原鎂生產企業改進冶煉工藝,加快引進和推廣鎂渣、粉煤灰等工業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
其次,能源產業發展必須兼顧固廢綜合利用,做大做強綠色經濟。按照“統一規劃、一礦一策、試點先行”的思路,以園區為單位,通過“低成本、大規模”處置方案,實現對煤質固廢、化工廢渣、金屬廢渣的綜合利用,有效解決增量和存量問題。
建設固廢綜合處置靜脈產業園,通過固體廢棄物無害化和資源化處置,改善城市及農村人居環境,實現經濟和社會效益的優化,助力產業升級轉型。
最后,黃河流域生態保護與高質量發展必須與科技創新融合,做大做強數字經濟。
黃河流域生態保護與高質量發展離不開數字技術的支撐,府谷縣利用“天上看,地上查”的空天地一體化技術手段,構建“全領域、全天候、全天時、全要素、全尺度”的空天地一體化遙感監測體系,將“礦區生態修復、固廢處理監測、環境污染監測、災害應急防御”等作為應用方向,加強對黃河流域固體廢物非法傾倒和轉移等違法犯罪行為的動態監測,保障黃河流域生態環境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