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勇



2021年11月28日,中共中央宣傳部、中央文明辦、全國婦聯召開了“加強家庭家教家風建設工作推進會”,現場揭曉2021年全國“最美家庭”,遼寧省33戶家庭上榜。在這些全國“最美家庭”中,有一個平凡又特別的石油之家入選,就是遼河油田的關長軍家庭。記者為此聯系了遼河油田工會副主席王迎旭,在其幫助下,記者對關長軍進行了采訪。
夫唱婦隨
關長軍和妻子肖偉是同學,1995年畢業后,兩人一同分配到遼河油田下屬單位錦州采油廠工作。據關長軍回憶,錦州采油廠是一個獨立的礦區大院,距離盤錦市約70公里,坐落在一片荒原中,他和妻子在這里工作和生活了26年。他們既是同學又是同事,對彼此的工作環境和性格特點都比較了解,所以相互之間也容易溝通,兩人從相識、相知到相愛,最后組建家庭。婚后,夫妻倆夫唱婦隨,和諧美滿,工作中經常一起學習,交流專業技術,令周圍的許多人非常羨慕。關長軍作為家里的頂梁柱,從一名普普通通的技術干部,一步一個腳印地成長為一名黨員領導干部,現擔任遼河油田燃氣集團公司黨委副書記、工會主席。肖偉也逐漸成長為一名技術骨干,先后榮獲多項科技創新獎,并發明1項專利。
有人說,家庭生活就像一杯清茶,雖沒有美酒的濃郁、咖啡的香醇,但它卻能散發出淡淡的清香,沁人心脾,回味無窮。關長軍說,我們三口之家沒有太突出的事跡,就是普通的石油家庭,很平淡,我和妻子思想觀念和生活理念比較接近,有著共同的人生態度,有著共同的“石油夢”。
在關長軍眼中,妻子肖偉是典型的賢妻良母。多年來,夫妻倆一團和氣,生活過得節省,但也因為一些小事慪過氣。關長軍回憶,妻子肖偉的舊手機已經用了4年多,很破舊,有時候打電話都能卡得關機,但她卻不舍得換。關長軍就自作主張買了一款手機送給了她,結果拿到新手機,肖偉卻生氣了,埋怨關長軍亂花錢。當然,這件小事絲毫沒有影響夫妻的感情。
當看到周圍的同學都升職的時候,關長軍問妻子:“別人都當官了,你沒想過進步嗎?”肖偉回答:“我從來沒想到過自己要當官,我就把自己工作做好,把你們都照顧好,把家庭照顧好。”關長軍說:“妻子就是這樣樸實,沒有過高的要求,更平淡一些。但俗話說得好,‘家有賢妻,男人在外不做橫事’。我這些年工作和與人相處這些事情都得益于妻子。”
關長軍工作比較忙,時常會感到虧欠妻子,但肖偉理解他,“單位需要老關,就像我們的小家需要我,愛他就要支持他。”
孝字當先
百善孝為先。關長軍從小隨母親改嫁到盤錦。肖偉雖然對自己很“摳門”,但對待老人,她從不吝嗇。為了支持丈夫工作,肖偉主動承擔起了照顧雙親的責任。肖偉對關長軍的母親和繼父付出了更多,把他們當做自己親生父母來孝順。老人生病住院需要照顧的時候,都是肖偉做飯、送飯、護理等。婆婆常說,這輩子最大的福氣就是有一個好兒媳。
2007年的那場大雪讓人印象深刻,關長軍更是難忘。在那一年,遠在黑龍江的生父得了腦血栓。父母離異后,父親十幾年都沒有和他們聯系過,在關長軍的心里,老爺子活得比較自我,一直也沒有管過他,他也不是很理解父親。但不理解歸不理解,夫妻倆商量后,關長軍還是把父親接到身邊照顧。這個過程關長軍覺得媳婦應該需要調整適應,而肖偉表現得更好,不論是花錢還是照顧都很到位,從來沒有抱怨過,反倒總勸關長軍,“父親做的多不好都是他的事,畢竟是親生父親,有血緣關系,一定盡心盡力,孝字當先。”肖偉雖然從未受到這位老人的關愛,卻細心照料了公公六年,直到后來他去世。生父去世后,關長軍回老家,平時從不喝酒的姨夫敬了他一杯酒,說:“沒想到你父親這么多年沒管過你,而你卻能管他。”在這些親屬的心里,老人以前的做法很對不起他,他們認為關長軍是不會管他生父的。
對待關長軍的繼父,關長軍夫妻更是上心。繼父是遼河油田的一名普通工人。在關長軍的心里,繼父沒有說教,給了他太多實實在在的東西。1991年上高中的時候,關長軍在班里參與了打群架,惹禍后,繼父二話沒說,拿出當時家里所有的積蓄來賠給人家,才保證他沒有被學校開除。關長軍說:“這件事對我影響很大,從心里很感恩,如果繼父不那么做,我將面臨輟學,他的舉動改變了我的一生。”繼父得病住院需要拿主意的時候,關長軍讓繼父的親兒子拿主意,沒有血緣關系的弟弟說:“你是老大,你和親兒子沒啥不一樣,甚至比親的更親。”弟弟被醫院診斷小腦萎縮時,他非常害怕,第一時間打電話給關長軍,讓關長軍陪著去沈陽復診。關長軍說:“兄弟之間沒有血緣關系卻更親,根本沒有不是親兄弟的感覺,我母親有病弟弟也同樣上心,我因為工作忙,弟弟照顧的更多一些。后組成家庭能相處成這樣,我已經非常知足了。”
同事眼中的“關哥”
在談到負責組織工作的時候,關長軍說:“在錦州采油廠不管是當組織干事還是當部長時,我一直有一個觀點,就是每個人對職業生涯里入職的第一個單位印象最深刻。”單位每年都接收幾十名大學生,都由關長軍帶車到盤錦市總部接回來安置,這些大學生來到單位后最先見到和認識的就是他,“為他們負責,幫助他們成長”成了關長軍牢牢記在心里的使命。關長軍也給很多大學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現在很多人回憶起來還記憶猶新。
關長軍兢兢業業的付出,為他贏得了很多口碑,也收獲了很多年輕黨員干部的信任和喜歡。關長軍說:“這些年無意中會觸動一些人內心比較柔軟的地方。”他向記者講述了兩件小事——
他當組織部副部長時,曾借調了兩個新入職的大學生幫忙,年底企業發福利,大學生老家是山東的,這邊又沒成家,發的魚沒處送,當時便執意送給他。他一看推不掉,便想到了一個辦法,和愛人一起在網上買了兩個電腦桌,送到他們宿舍,正好也是他們需要的。
還有一次,關長軍莫名其妙地收到一個刮胡刀,媳婦問他家里有刮胡刀,怎么又買?他說不是買的,不知道是誰送的。過了好長時間,一個以前考研離職的同事在QQ留言:關哥,我研究生畢業后,到新單位掙的第一個月工資,給你買了個刮胡刀,感謝關哥以前的照顧。第一個月工資一般都是給至親買東西,這件事令關長軍非常感動。他感覺這些孩子很有心,當初和“關哥”相處的經歷讓他們記憶很深刻,在離開后還能想到“關哥”更是不容易。在這些孩子心里,“關哥”真的是好大哥!
2017年6月的一天,關長軍帶著一群年輕的黨員干部加班,為一場隆重的典型推介會和表彰大會做準備。突然,一陣陣吉他聲打破了深夜的寂靜。關長軍走出辦公室,發現走廊的燈不知何時關了。聽到吉他聲,他以為是哪個年輕人加班累了在想辦法放松。順著聲音走到樓梯口,等來的卻是一群年輕人點著蠟燭,捧著一個做成黨旗形狀的生日蛋糕,“關哥!生日快樂!”簡單的幾個字,讓這個四十歲的中年人瞬間紅了眼圈,這個生日也成了他此生最難忘的一次。
當關長軍升職離開錦州采油廠的時候,同事們精心設計了一個送別場面:把他在采油廠的照片精心整理,編輯成一個相冊。關長軍說,場面非常感人,我也非常感動,真心換真心,我真心地為他們成長考慮,嚴厲的時候把他們說哭,有的時候工作沒處理好,也發過脾氣,但沒有一個人記恨我,他們也知道,在關鍵的成長期都是為他們好,幫助他們成長。
缺一“點”不成方圓
從走上領導崗位起,關長軍就經常提醒自己,必須牢記黨旗下的莊嚴承諾,保持靈魂深處的純潔干凈,努力把“清正廉潔、一身正氣”八個字貫徹到日常工作中。他經常說:“一個領導干部,能力可以有高低,但在遵規守紀上不能有差距,在對同事、群眾的感情上不能淡漠。”生活中,他關心、體貼、愛護身邊的同事,用一身正氣、兩袖清風來引導和感染身邊的每一個人;工作中,他堅持原則,率先垂范,用自己的行動影響著身邊的同志。
當組織部長時,特別是“定崗”時期,也有不少同事打著各種旗號到關長軍家溝通送禮,沒辦法他只能躲到朋友家里,讓妻子在家當“擋箭牌”。妻子肖偉堅持把好家門,不管什么理由、什么禮物都一概拒之。她說:“我不能為了小利影響了關長軍的工作。”肖偉曾送給關長軍一個少了一點的“廉”字,寓意廉潔,缺一“點”不成方圓,少一人不以為家。夫妻二人經常相互提醒、相互勉勵,尤其在處理“家事”和“公事”的問題上約法三章:一是影響公正辦事的請客送禮堅決不收;二是有損家庭形象的事情堅決不做;三是不是自己勞動所得的錢財絕不眼紅伸手。為了更好地支持丈夫的工作,妻子肖偉還特意繡了一幅“清正廉潔存正氣”的十字繡作為生日禮物送給關長軍,讓他時刻都能穩得住心神,管得住身手,頂得住誘惑,經得起考驗。
在妻子的助力下,關長軍說到了,也做到了。由于他要求嚴格、工作規范、廉潔執紀,采油廠連續兩年被評為油田公司黨風廉政和反腐倡廉先進單位,他多次獲得采油廠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倡廉先進個人。2016年,關長軍家庭被遼寧省婦女聯合會評為“十大廉潔家庭”。“兢兢業業工作,實實在在做人,問心無愧,知足常樂。”這就是關長軍家庭的初心,也是他們一直踐行的人生準則。
2019年,遼寧省“勤廉家庭”故事分享會上,講述者用聲情并茂的語言,講述了關長軍“勤廉家庭”感人故事,引起了現場觀眾的強烈共鳴。
家庭是真正的港灣
當記者問是否有家訓時,關長軍說母親常說一句話:但行好事,莫問前程。母親一直強調在工作中不能做對不起企業的事。自身的成長環境,讓關長軍和妻子懂得“家庭是一個人真正的港灣,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兒子出生后,夫妻倆為其取名為“博天”,在精心呵護的同時,用言傳身教來教育兒子。關博天不但有石油后代與生俱來的吃苦耐勞精神,而且志向遠大、品學兼優,以優異成績考取了南京師范大學,并立志成為像父親一樣對別人有影響的人。
在兒子的印象中,父母是“又紅又專”。2018年10月,關博天在完成大學社會實踐課題的時候,曾發信息問過父親關長軍八個問題,最后一個問題是:“就您的工作而言,您最喜歡什么,最不喜歡什么?”面對兒子的提問,關長軍陷入了沉思,十分鐘后給出了這樣一段答案:“我最喜歡懷著一種情懷去投入工作,以黨建工作為例,連續幾年不斷探索完善典型選樹的方式方法,讓全公司黨員從先進典型身上看到閃光點,引導大家向先進學習,向先進看齊。我不求轟轟烈烈、驚天動地,但求默默奉獻、久久為功,堅持去做,努力去做,盡力去做。”回答兒子的是關長軍的心聲,也是他的作為。
關長軍的同事、遼河油田燃氣集團工會副主席劉洪洋給記者發來了一張照片,上面的石頭上寫著“歲月失語,惟石能言”,是著名作家馮驥才的題詞,也正是這個家庭的寫照。照片是關長軍夫妻在游覽賀蘭山時拍的。“歲月失語,惟石能言”,歲月總是不聲不響地流過我們每一個生命的瞬間,直到生命的盡頭,并不能留下什么。唯獨石頭能深深地體會到歲月的流逝,為此深深地留下印痕,并訴說著歷史見證下的真言,這些看似是印痕的東西,卻好似言語般讓我們感知他的偉大。
現在關長軍雖然霜染青絲,但初心依舊。如果說信仰有顏色,那一定是中國紅,如果家庭有顏色,那一定是心中的那抹石油紅。關長軍一家,是遼河油田千萬個家庭的典型代表,這個家庭的故事或許談不上發人深省,感人至深。但卻會在你我身邊的很多家庭中經常能夠看到、聽到、感受到。正是這樣看似普通的廉潔家庭,才得以構成了我們無數個廉潔家庭的優良風氣,更為整個社會的廉潔風尚構筑了最堅強的堤壩。兩人相濡以沫、風雨同舟,用真誠、善良和孝心換來了家庭的美滿幸福,他們用實際行動詮釋了“最美家庭”的深刻內涵。
編輯/宋凌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