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鳳榮

2021年4月7日,烏克蘭軍人在盧甘斯克地區工作。(新華社圖片)
近一段時期以來,俄烏邊境沖突不斷升級。歐盟擔心俄羅斯對烏克蘭用兵,俄羅斯則明確反對北約東擴到烏克蘭。在俄歐因烏克蘭問題發生沖突的背景下,雙方開始“斗氣”,俄羅斯以停止向歐洲供應天然氣相威脅,試圖迫使德國加快批準“北溪-2”運行,但德國并無讓步之意,歐盟民眾只好忍受天然氣供應不足和氣價不斷上漲之苦。無論是俄烏沖突還是俄歐爭端,其背后都是大國的地緣政治博弈。
2014年以來,烏克蘭問題成為影響俄歐關系的重要因素。在烏克蘭問題上,俄歐的利益難以調和。在歐盟看來,烏克蘭是獨立主權國家,有權選擇自己的政策,但在俄羅斯看來,俄烏具有特殊的歷史聯系,其政策選擇關系到俄羅斯的現實利益。澤連斯基擔任烏克蘭總統之初,俄烏關系一度出現緩和,但在2021年初,兩國又重回劍拔弩張的對抗狀態,此后危機不斷。時至年終歲末,烏克蘭東部形勢再度緊張,俄烏對抗烈度持續上升。
烏克蘭對俄強硬的背后是美國和歐盟的支持。在美國拜登政府加大對烏克蘭支持的背景下,澤連斯基奉行更加激進的對俄政策。烏克蘭政府增加了與烏克蘭東部地區武裝對峙的軍隊,烏軍超過一半的兵力部署在該地區。2021年12月6日,澤連斯基親臨東部前線,檢閱駐扎在當地的精銳部隊,宣稱烏軍有能力挫敗俄羅斯的“入侵”計劃。俄羅斯也大量向俄烏邊境地區調兵,雙方的軍事對峙升級。俄羅斯不可能放棄烏克蘭東部地區,歐盟也難以認同俄方的做法,俄歐在烏克蘭問題上存在難以跨越的障礙。當然,歐盟也不會承認俄方對克里米亞的歸并,仍在延續因該問題對俄羅斯的經濟制裁。
現在烏克蘭問題的焦點,不只是關系到克里米亞和烏克蘭東部地區,更重要的是烏克蘭欲加入北約。烏克蘭無法與俄羅斯抗衡,希望通過加入北約增強自身的安全保障,美國則希望以此作為遏制俄羅斯的手段。美國總統拜登與俄羅斯總統普京的三次會談,主題都沒有離開烏克蘭。在烏克蘭問題上,歐盟更傾向于支持美國的立場,與俄羅斯之間的矛盾難以調和,這一問題還將長期影響俄歐關系。
俄羅斯是歐洲能源的主要供應者。2019年,歐洲從俄羅斯進口的天然氣達到其天然氣消費總量的40%。由于德國要放棄核能以及減少碳排放,增加從俄羅斯進口天然氣是其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正是在這一背景下,俄德商定修建“北溪-2”天然氣管道,俄羅斯將通過這一管道每年向德國提供550億立方米的天然氣。2021年9月,歷經波折的“北溪-2”項目終于完工,但原定于年底輸氣的計劃并未實現。德國在2021年11月暫停對“北溪-2”的認證工作后,尚未有重啟的跡象,預計2022年上半年該管道都無法投入正式運營。俄羅斯為修建“北溪-2”天然氣管道花費了110億美元,德國的行為令俄羅斯大為惱火。此外,俄羅斯通過途經白俄羅斯和波蘭的“亞馬爾—歐洲”管道向歐洲供應的天然氣又被反向供應給了對俄不友好的摩爾多瓦、烏克蘭等國家。為保障自身權益,2021年12月21日,俄羅斯停止向“亞馬爾—歐洲”天然氣管道供氣,導致歐洲天然氣價格進一步上升。
俄歐“斗氣”各有各的算盤。從俄羅斯方面看,如果不趁著冬季天然氣需求量大解決“北溪-2”的通氣問題,以后隨著美歐關系的不斷深化,這一問題將更難解決。而對德國新政府來說,政治考量顯然高于經濟需要。德國新任外長、綠黨領袖貝爾伯克明確表示,“北溪-2”不符合《歐洲能源法》。同時,德國也想利用“北溪-2”,迫使俄羅斯在烏克蘭問題上讓步。貝爾伯克表示,如果俄羅斯膽敢對烏克蘭動武,德國將立即叫停“北溪-2”項目的運作。
“北溪-2”項目對俄歐是互利的。俄羅斯總統普京和德國前總理默克爾大費周折才化解了美國的壓力,使美國解除了對該項目的制裁并最終完工。“北溪-2”如果順利供氣,俄羅斯對歐洲天然氣的供應將占到歐洲天然氣消費總量的60%,從而將使歐洲減少對美國的天然氣需求。天然氣背后既有俄美的大國博弈,更有俄歐的價值觀競爭。2021年12月15日,德國柏林法院判處俄羅斯人克拉西科夫終身監禁,后者被控于2019年8月在柏林蒂爾加滕公園射殺了格魯吉亞籍男子漢戈什維利。柏林法院認為,這是一起受到俄羅斯相關部門指使的謀殺案,德國因此驅逐了兩名俄羅斯駐德外交官。俄羅斯外交部認為柏林法院的判決出于政治動機,也驅逐了兩名德國外交官。此前歐盟還因為納瓦利內事件對俄羅斯進行了政治制裁。這些都突顯了雙方價值觀的沖突。
烏克蘭不加入北約是俄羅斯的底線,西方不可觸碰。2021年12月21日,普京在俄羅斯國防部擴大會議上強調,俄羅斯將對來自西方的任何侵略行徑予以堅決回應。12月23日,普京又重申,“絕不接受北約繼續東擴”,“如果我們的西方同行繼續采取明顯咄咄逼人的立場,我們將采取適當的報復性軍事技術措施”。俄羅斯還提出了與北約談判的具體方案。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稱,準備與俄羅斯進行有意義的對話,計劃在新年到來以后盡快召集北約—俄羅斯理事會會議;但又表示,烏克蘭加入北約的問題不會列入與俄羅斯會談的議程。斯托爾滕貝格表示,“北約從未承諾不擴大。首先,在《北大西洋公約》中規定,每個歐洲國家都可以加入聯盟。其次,20世紀70年代和90年代簽署的文件以及許多其他條約都明確指出,每個國家都有權自主決定本國的命運”。
烏克蘭加入北約不具有現實性。鑒于俄烏存在領土爭端,北約不會貿然接納烏克蘭,但會從各方面支持烏克蘭,特別是增強烏克蘭的軍事力量。俄羅斯利用烏克蘭危機向西部地區增兵,也是向西方施壓的手段,迫使西方與其談判解決俄歐邊境地區的安全問題。俄烏兩國都從危機中得到了其想要的東西,因此,俄羅斯開始從西部撤出部分軍隊,俄美兩國總統于12月30日舉行了電話會談,局勢有所緩和。
無論是俄歐,還是俄羅斯與北約,當下都不會輕易發生武裝沖突,而是會從自身利益出發進行博弈,合作、競爭與對抗將是其相處的方式,至于哪方面比重更大一些,更多取決于大國領導人的智慧和選擇。
作者系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國際戰略研究院國際政治研究所所長、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