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玉強
(作者單位:濱州電視臺)
當前互聯網行業飛速發展,視頻博客(Video Blog或Video Log,簡稱Vlog)作為一種新媒介形態進入人們視野,以日常化、個性化表達方式獲得更多受眾的認可,擁有強大的市場發展潛力。近年來,Vlog逐漸進入我國市場,并受到主流媒體的青睞,“Vlog+新聞”模式從形式方面逐漸變為要素方面的融合,為新聞領域創新發展帶來更多活力。同時,Vlog新聞傳播具有個性化、碎片化等優勢,可為觀眾帶來沉浸式體驗,增強代入感,以差異化作品滿足用戶多元需求,新聞傳播效果大大提升。
當前媒介環境發生巨大改變,受眾角色也隨之而變,開始擁有更多的話語權,不再滿足于單一傳播模式,更加追求平等、零距離的媒介互動。Vlog是在短視頻基礎上創新而成,在新聞傳播方面擁有極高價值,可有效改變以往說教傳播形式,以更加多元的視角、豐富的題材吸引受眾,消除距離感,使受眾獲得沉浸式體驗。
Vlog新聞生產過程中,記者作為受眾與新聞現場的紐帶,以“第一人稱視角”拍攝視頻博客,將自己與觀眾的不同時空合并,消除不同情境界限,使觀眾能透過鏡頭進入新聞現場,獲得沉浸式體驗。在Vlog新聞現場,受眾與記者處于同一視角,記者一邊用鏡頭記錄新聞現場的動態,一邊為受眾講解和答疑。通過此種方式,受眾與記者的所見、所聞實現同步,受眾的代入感與專注度得以增強,仿佛自己也是“在場者”。例如,在《跟著全國政委去開會》中,記者將自己從賓館出發到進入會場的全過程進行記錄,兩分鐘內鏡頭不斷切換,為受眾真實展現自己參會途中的各個場景,如采訪氛圍、領導干部入場經過等,使受眾產生身臨其境之感。再如,中國網以“開箱”為切入點,以進京代表為對象,對代表們皮箱內的物品進行展示,并制作出《不一樣的開箱!》主題Vlog,滿足了受眾對代表們箱內物品的好奇心,以及受眾“親臨現場”的心理需求。
從本質上看,Vlog的作用在于用視頻記錄人們的真實生活,并在創造方面展現個性化特點。以往的新聞多用嚴肅的話語進行事件報道,新聞事件的內容與風格差異較小,特別是時政新聞風格不夠活潑,年輕受眾關注度不高。引入Vlog新聞模式后,原本嚴肅單一的傳播形式發生了變化,記者能夠擺脫固有框架的限制,無須嚴格按照“5W”模板進行報道,可站在個性化、生活化角度,通過鏡頭將新聞事件傳遞給受眾,使受眾從多個角度了解新聞信息,滿足差異化需求。例如,中國日報社以“兩會”新人記者的視角對自身日常工作狀態進行報道,包括臺前和幕后等多個視角,最終制作出《‘兩會’夜歸人》Vlog。此外,Vlog新聞后期剪輯十分重要,創作者可結合主題與自身需求,利用蒙太奇手法進行鏡頭拼接,再加上趣味表情包等,整個作品更加生動靈活,呈現出濃厚的個性化特點,與傳統新聞作品存在較大差異[1]。
當前人們生活節奏不斷加快,碎片化閱讀成為信息獲取的主流趨勢。Vlog新聞一改以往刻板的傳播方式,采用生活化的語言進行記錄,并以受眾喜聞樂見的方式傳播出來,充分符合多元需求。通常此類新聞時長在1~5分鐘,將文字、聲音、圖片巧妙地融合起來,觀眾利用碎片化時間也能獲得更多新聞信息。例如,在“兩會”期間,許多主流媒體推出Vlog新聞,將會上精華內容匯總成2分鐘左右的視頻,短小精悍,切中要害,觀眾能在最短時間內直接獲取信息。據調查,新興媒介中青年用戶比重最高,在信息獲取方面追求直接、真實、有趣味。而Vlog新聞的產生剛好符合該群體的閱讀需求,能夠將新聞內容以故事化的方式展現出來。例如,在《小姐姐的兩會體驗》Vlog中,記者將自己第一次參加“兩會”時的緊張感記錄下來,并加入了采訪被拒的故事化情節,新聞要點與故事相結合,不僅能夠引發受眾產生情感共鳴,還能與青年群體進行情感互動,新聞傳播效果自然得到顯著提升[2]。
隨著網絡技術的不斷創新發展,新舊媒體間的融合日益緊密,主流新聞內容與新媒體傳播渠道實現優勢互補,以Vlog新聞為代表的新型新聞報道形式誕生。此種新型新聞傳播方式不但使受眾耳目一新,充分激發了觀看與討論的熱情,還在提高受眾關注度、提高新聞傳播效果、維護社會秩序等方面,展現出強大的發展優勢。
以《新聞聯播》節目為例,主持人以“播報”形式闡述新聞事件,脈絡清晰、字正腔圓,在節目中的康輝十分沉穩。但在康輝的Vlog中,他牢牢把握Vlog特點,轉變了語言表達方式,將原本“官方體”變成生活化、接地氣的語言,并利用自拍設備與觀眾聊天,使人感到十分“有趣”,充分發揮出了語言表達方面的優勢,獲得了廣大群眾的關注與喜愛。并且,在每期的Vlog中,康輝都會留下有話題度的“梗”,吸引觀眾進行討論與二次傳播。例如,在《公務護照》Vlog中,他提到自己的化妝包是“秘密武器”,吸引了觀眾的興趣;在第二期中,他詢問網友“Vlog”發音對不對?這些看似不經意的舉動卻話題感十足,不但拉近了與觀眾間的距離,還激發了觀眾的參與熱情,觀眾的參與度、關注度大大提升。
Vlog新聞的核心在于內容展示。與以往視頻與文字播報相結合的形式相比,康輝在Vlog中插入的有趣背景音樂成為點睛之筆,再加上圖片、視頻的輔助作用,將政務類、工作類、幕后場景融入進來,畫面場景更加新奇且豐富,觀眾更易理解所要表達的意思,有利于實現傳播效果的提升。
融入政務類場景。部分Vlog的功能并不單純是娛樂,還與國家政務息息相關。例如,對習近平總書記訪問希臘、巴西的行程進行拍攝,展現外交活動的歡迎儀式、貿易區發展現狀等,能夠將我國的大國形象與責任感更好地展現出來,不僅能夠吸引更多國內外受眾觀看,還有助于提升傳播效果。
融入媒體人工作場景。通過錄入新聞背后媒體人的工作場景,可拉進觀眾與媒體的距離,使其對主流媒體產生更多的信任感,彌補傳統新聞報告在“臨場感”方面的缺失,獲得更好的傳播效果。Vlog新聞以多元化場景滿足受眾期待,在傳播中與周圍環境有機結合起來,在敘述期間展現多元場景,使終端隨著人走,信息圍著人轉,能夠為觀眾展現更加豐富的傳播內容,讓受眾的感知更加形象立體。例如,在“兩會”期間,環球網發布的“‘兩會’記者的一天”Vlog展現出了記者“圍堵”委員、擠地鐵、賽跑等多元化場景,改變了以往循規蹈矩的敘事方式,使觀眾耳目一新,傳播效果大大提升。
融入幕后場景。一些熟悉的場景容易引發觀眾的情感共鳴,而未知的場景易激發觀眾的好奇心,取得更佳的傳播效果。例如,康輝的Vlog中《中央廣電臺竟然是這樣》的視頻獲得9.6萬網民的點贊,視頻中展現出了網民不曾見過的中央廣播電視總臺面貌。同時,康輝還將自己的采訪設備、公務護照等場景細節逐一展現給受眾,將受眾一直好奇的幕后場景一一展現出來,吸引更多人觀看[3],提升了傳播效果。
對于突發事件,受眾渴望從多個角度獲得真相、表達觀點,參與到事件討論中,Vlog的出現使這成為可能。Vlog新聞在幫助破除謠言、消除恐慌方面具有較大優勢,有利于維護社會秩序。例如,一網友發布信息稱今年廣元的橘子在剝皮后的白須上發現小蛆狀的病蟲,“柑橘生蛆事件”讓全國柑橘嚴重滯銷,有商販為了證明自己的橘子無蟲,一天要吃6到7斤“示眾”。對此,專業媒體團隊立即拍攝Vlog“辟謠”視頻,并與企業、個體生產有機結合起來,從種植者、運輸者、商販等多個角度還原真相,及時破除謠言,緩解群眾的焦慮感,橘子市面價格也逐漸平穩,社會秩序逐漸恢復正常。
在未來的發展中,Vlog新聞作為前沿技術支持下的新聞傳播形式,擁有強大的發展優勢。為使Vlog新聞的傳播優勢得到充分發揮,可以加強人才培養、鼓勵優質內容生產、加強網絡平臺監管等,以優質新聞內容吸引觀眾,并與新型傳播方式有機結合起來,拓寬主流話語的敘事模式。
當前Vlog在國內的應用處于起步階段,在傳播創新方面受到較多制約,可以說,Vlog新聞雖然具有較大的發展空間,但也面臨較多挑戰,在人才培養、信息供給與后期制作等方面需要進行完善升級。對此,相關部門應致力培養出更多原創內容制作者,各大視頻平臺可加大資金扶持,建立健全人才培養體系,將扶持重心轉移到Vlog博主作品生產能力提升方面,開設針對性的體驗課程,培養出更多優秀的Vlog創作者。同時,媒體人也應具備獨立構思腳本的能力,能夠自主設計轉場方式、調整拍攝角度,確保新聞時效性,在拍攝完畢后快速完成剪輯、制作等后期工作。此外,媒體人也應積極轉變思維,要能根據電視新聞方式制作Vlog新聞,真正理解Vlog新聞內涵,創作出更多優秀的Vlog新聞作品,提高此類新聞的社會知曉度與關注度,促進Vlog新聞傳播優勢得以充分發揮[4]。
新媒體平臺與視頻網站應對Vlog新聞產出加強引導與鼓勵,使用戶生成內容朝著專業化、分眾化等方向發展,同時可在全行業內設置專項獎,鼓勵原創用戶生產出更多優質內容,促進Vlog新聞傳播優勢得以發揮。Vlog新聞創作者要牢牢把握主流方向,善于從生活中發掘靈感與創意,傳播與價值觀相符的優質內容。同時,相關部門還應對優質Vlog賬號給予一定的資源扶持,為博主提供更多新穎、廣闊的商業平臺,并做好隱私保護工作,避免用戶信息泄露。例如,微博曾制訂“Vlog博主召集計劃”,能夠在30天內發布超過4條原創Vlog視頻的用戶可被認定為“金牌Vlog博主”身份,且帶有“Vlog”標簽的博文可獲得官博轉發、視頻曝光等扶持獎勵,點擊率排名靠前的Vlog還有機會加入創造者廣告共享計劃,這極大地激發了博主的創作熱情,促使其生產出更多優質的Vlog新聞作品。值得注意的是,在提高新聞作品生產數量的同時,還要加強質量把控,這就要求平臺創建完善的內容推送與篩選機制,篩除虛假信息、謠言、惡意炒作等內容,對傳播不良信息、非法信息的賬號進行封號處理,通過合理運用推送機制,將正能量的積極內容推廣給更多觀眾,以此提升Vlog新聞的質量和數量,促使Vlog的制作與推廣更加規范有序。
在新聞傳播中,內容生產者與傳播者屬于核心,Vlog發展離不開個體參與,但隨著參與人員增加,魚龍混雜,為虛假信息、惡意炒作等提供了生存空間,因此必須加強網絡平臺監管,使網絡環境得以凈化,為Vlog新聞傳播提供干凈和諧的平臺,促進其優勢發揮。具體來說,一方面要不斷提高民眾的網絡媒介素養,使其樹立正確的價值觀,自覺遵守網絡公約,在短視頻爆炸式增長的當代保持理智,不做謠言的助推者。同時,要不斷提高民眾的網絡安全意識,使其在Vlog新聞交流與互動期間自覺尊重他人隱私,為創建健康網絡環境貢獻力量。另一方面,從網絡監管角度上看,Vlog新聞數量不斷增加,給政府與平臺監管帶來了難題,監管主體必須積極轉變理念,設置健全的舉報機制,鼓勵用戶在觀看Vlog新聞的同時對其進行監督。此外,平臺與政府相關部門應創建專門部門負責受理投訴事宜,并且要采納網民建議進行整頓和優化,鼓勵網民參與到內容監管中,創建受眾、平臺與政府三方的長效管理機制,使不法內容傳授受到嚴格管控,為Vlog新聞提供綠色傳播環境[5]。
在全媒體背景下,Vlog新聞作為一種新型信息傳播模式,為主流媒體新聞傳播提供了新路徑。在實際應用中,創作者應牢牢把握Vlog新聞的傳播特點,通過轉變語言風格、豐富傳播內容等方式,拉進新聞與受眾間的距離,使新聞傳播獲得更加顯著的效果。在未來的發展中,Vlog新聞還擁有很大的上升空間,應加強人才培養、資源扶持與網絡監管,使新聞工作者持續創新,推動新聞業實現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