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雅琪
(作者單位:中國人民大學)
新媒體時代,人們的信息獲取方式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人們更喜歡通過新媒體獲取新聞,這對傳統新聞傳播工作的開展造成了很大的沖擊。為了更好地滿足人們的新聞需求,確保新聞傳播工作達到高質、高效開展的目的,新聞行業(yè)就需要深刻認識新媒體時代對新聞傳播的影響,結合新聞傳播現狀及要求積極探索新媒體時代新聞傳播的新路徑,這也是其實現競爭力提升和長效發(fā)展的必要途徑。
新媒體時代,新聞傳播呈現出顯著的特點。隨著無線移動技術和新媒體技術的迅速發(fā)展,人們能夠借助移動終端實現信息的接收、查找和閱讀,這也將人們只能從固定時間和空間接收信息的限制中解放了出來。新媒體時代的新聞傳播更加符合人們對新聞的動態(tài)化需求,人們借助新媒體或者移動終端實現了對新聞的便捷獲取[1]。
借助新媒體的互動性功能,新聞傳播也呈現出互動性的特點。傳統媒體新聞傳播的方式呈現出單向性特點,傳播者借助傳統媒介單向對受眾進行新聞傳播,而受眾往往只能被動接收新聞,而且缺乏反饋的渠道。新媒體改變了傳統媒體的新聞傳播方式,新媒體環(huán)境下受眾不只是能被動接收新聞,也能夠對所接收到的新聞提出自己的意見,受眾之間還能夠針對意見進行交流與討論,新聞媒體也能夠及時了解受眾的反饋和意見,并參與到和受眾的討論中,這樣就實現了信息的多向交流與互動。同時,新媒體時代新聞媒體能夠更好地為受眾提供個性化服務,新聞內容可以根據受眾的需求制作,以“點對點”“多對多”等方式進行新聞傳播,滿足不同群體的新聞需求。而新聞受眾可以按照自己的愛好、需求等,選擇或者定制個性化的新聞服務[2]。
新媒體背景下,新聞的傳輸速率持續(xù)加快,火災、地震等重要災害事件都可以精確到發(fā)生的分秒,剛發(fā)生的事件,后一分鐘可能已經人盡皆知。隨著網絡技術的迅速發(fā)展,5G網絡逐步覆蓋和普及,信息的傳輸速率持續(xù)加快,人們使用智能設備就能隨時隨地接收新聞,并發(fā)布新聞。
新媒體時代的到來,對新聞媒體行業(yè)的發(fā)展產生了很大的沖擊,新聞媒體想要持續(xù)穩(wěn)定發(fā)展,就需要結合新媒體時代發(fā)展趨勢和人們的新聞需求,做好新聞傳播途徑的創(chuàng)新。盡管目前新聞媒體在傳播新聞過程中已經積極引入了新媒體理念,但從目前實踐情況來看,新聞傳播中仍然存在著諸多問題。
首先,雖然新聞媒體在傳播新聞過程中已經對新媒體技術有了一定的應用,但其技術水平還需要進一步提升。新聞媒體主要是使用新媒體進行新聞傳播,集中在文字、圖片、表格、小視頻等方面,應用虛擬現實(Virtual Reality,VR)技術、動畫技術、大數據技術等,但實踐中并沒有積極引入和創(chuàng)新應用[3]。其次,由于新媒體環(huán)境具有開放的特點,很多新聞呈現出娛樂化特點,一些新聞媒體為了獲取人們的注意力,標題或者內容會出現和事件事實偏離的情況,而這與新聞傳播的本質發(fā)生了背離。再次,人們對新聞內容的閱讀需求不斷提升,更加關注新聞事件的持續(xù)發(fā)展情況,而非新聞事件的簡單報道,但目前很多新聞媒體在新聞傳播過程中,并沒有注重新聞內容的深度拓展,這也將影響其對人們的吸引力。最后,新媒體時代每天都有海量信息,由于人們都具有信息的傳播權,一些人可能會出于一定目的進行新聞的傳播,還有一些新聞工作者缺乏一定的職業(yè)操守,所以就傳播一些虛假或者低俗新聞,甚至某些團體會為了獲取某種利益,就借助微博、網絡或者手機等進行虛假信息的傳播,這都對媒介環(huán)境的良性發(fā)展造成了很大的影響。
社交網站在互聯網技術迅速發(fā)展過程中逐漸興起,并不斷擴大覆蓋范圍,越來越多人開始在社交網站上發(fā)布信息,并利用各類社交網站獲取自己所需的信息,給人們生活帶來了極大便利,使人們的新聞獲取方式發(fā)生了巨大變化。社交網站是基于人和人之間的關系實現新聞傳播,各大媒體機構也非常注重通過社交網站發(fā)布與傳播熱門新聞,他們通過在社交網站上發(fā)布新聞,獲得較多熱評,積累大量粉絲。在社交網站上,人人都可以轉帖傳播新聞,并對新聞進行評價,持續(xù)關注新聞動態(tài)等[4]。例如,國內的社交網站——豆瓣網,其日活躍用戶數量約700萬,其中不乏大量行內精英、意見領袖,人們通過評論、留言等方式,在交流互動的同時,也實現了書籍、電影、音樂等各類信息的及時傳遞,為新聞傳播提供了良好途徑。再以Twitter為例,作為國外較受歡迎的社交網站之一,Twitter匯集了政治、體育、生活、娛樂等各類新聞資訊,用戶可通過該網站發(fā)布實時信息,可在新聞發(fā)生的第一時間將其發(fā)布到網站上,進而實現新聞傳播。
網絡論壇涉及多個方面,類型多樣、主題眾多,其中包括游戲、音樂、動漫、教學等,這些論壇主題體現出較強的專題性。人們利用網絡在論壇中進行互動和交流,可以獲得相對全面的信息資料,滿足自身多元化的信息需求,同時節(jié)約信息獲取時間。比較常用的網絡論壇有百度貼吧、天涯論壇、搜狐論壇、網易社區(qū)等,這些論壇內有很多專題模塊便于新聞傳播。以天涯論壇為例,在論壇中有著各種各樣的熱帖,并在不斷更新,而且它們在論壇內的熱度也是一直不減。在網絡論壇中,人們能夠了解相關的內容,不僅在較短時間內獲取所需信息,還能自由地圍繞新聞展開交流討論,表達個人看法,并跟蹤了解新聞動態(tài),掌握新聞事件全過程和各種詳細信息。另外,人們還可以通過個人主頁,瀏覽和編輯信息,從多個窗口了解信息傳播過程,加快信息傳播速度[5]。
隨著科技的發(fā)展,越來越多的先進移動設備被人們使用,如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這些移動設備具有攜帶方便、使用簡單等特點,為新聞的傳播提供了良好的條件。新聞發(fā)布者可以借助移動設備進行新聞的傳播,人們還可以借助移動設備高效、便捷獲取新聞,積極了解各類新聞。例如,人們可以借助新聞類的手機軟件直接閱讀近期的熱點新聞,還可以通過訂閱微信公眾號等,動態(tài)了解各類新聞,同步實現新聞轉發(fā),加快新聞傳播速度。另外,人們通過移動設備對新聞事件的最新發(fā)展情況進行及時掌握時,還能及時評論新聞,此過程也能夠促進新聞的廣泛傳播。同時,移動設備中的各類軟件具備新聞彈窗的功能,借助彈窗功能能夠更加迅速地進行新聞的傳播,使人們更迅速、及時地了解最新新聞事件。
在新聞傳播過程中,新聞媒體要想改變傳統新聞傳播方式,就要積極引進新技術,更好地滿足人們對新時期新聞傳播的需求。首先,可以借助數字動畫技術,對新聞事件進行模擬重現,增強新聞報道的真實感,提升新聞傳播效果。以往新聞媒體都是在新聞發(fā)生后通過文字、圖片等資料進行新聞報道,很難真正還原新聞事件發(fā)生的全過程。而現在采用數字動畫技術,可通過計算機創(chuàng)設虛擬空間,模擬新聞事件的來龍去脈,并以動畫形式呈現出來,再結合文字、圖片等新聞資料進行報道,確保了新聞的真實性,使新聞傳播更具有說服力和可信度。其次,可積極運用人工智能技術,實現新聞傳播的創(chuàng)新。具體來講,在呈現新聞資訊時,可借助人工智能技術對海量信息進行篩選,挖掘其新聞價值,并依托大數據技術分析受眾群體,實現新聞資訊推送的精準性,增強用戶黏性和新聞傳播的有效性。并且,還可以應用人工智能技術打造虛擬主播形象,吸引大眾注意力,以達到更為理想的新聞傳播效果。例如,2022年冬奧會期間,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推出了手語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主播,在對冬奧會新聞進行同步報道的同時,還可以手語直播的形式進行傳播,便于聽障人士獲取最新的新聞,提高新聞傳播效率。
目前,社會生產力快速發(fā)展,新聞發(fā)布量持續(xù)增加,信息傳播速度也更加迅速,人們可以通過多種途徑接收各類新聞。面對目前人們新聞需求的不斷增加,新聞媒體需要對新聞傳播的路徑進行積極創(chuàng)新。新媒體時代,新聞媒體要從滿足大眾需求的角度出發(fā),及時創(chuàng)新新聞傳播方式,為他們提供個性化的新聞服務。新聞工作者要站在讀者角度,結合受眾閱讀習慣和喜好創(chuàng)新新聞發(fā)布形式,使其和受眾的新聞接收方式相契合[6]。比如,新聞工作者可以在新媒體平臺上建立和受眾的互動版塊,及時掌握他們的閱讀反饋,并結合大數據技術來對受眾新聞閱讀的數據、信息進行綜合分析,對不同的受眾群體進行分類,按照不同受眾群體及其愛好與需求,定期為其進行特色化新聞的推送,這樣不僅能夠滿足他們對新聞的需求,還能夠優(yōu)化他們的信息獲取體驗。
新媒體時代,新聞媒體想要促進新聞更好傳播,提升自身在行業(yè)中的競爭力,就需要借助新媒體功能做好新聞品牌的建設和創(chuàng)新。新聞媒體需要在新聞傳播過程中積極引進新媒體技術,打造屬于自身的新媒體軟件。目前,很多新聞媒體都創(chuàng)建了自己的軟件,如央視頻、芒果TV、騰訊新聞等[7]。新聞媒體在建立軟件平臺的過程中,需要做好技術的整合,讓多元信息主體能夠使用不同軟件訪問此平臺,為新聞傳播提供良好的條件;還需要對平臺閱讀版塊進行創(chuàng)新,能夠向各類受眾實現新聞的推送。對于新聞行業(yè)來講,新媒體時代的到來既是機遇,也是挑戰(zhàn),其只有樹立品牌思維,注重品牌建設,在行業(yè)中獨樹一幟,才能實現新聞傳播的創(chuàng)新。這就需要新聞媒體做好自身定位,區(qū)別市場,焦點經營,塑造特色品牌,根據廣大受眾需求找準市場,增強新聞傳播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形成特定受眾群體。以人民網為例,作為國家重點新聞網站,其要面向廣大人民群眾發(fā)布新聞資訊,傳遞信息,受眾具有廣泛性和大眾性特征,其新聞報道尤為注重多樣性、及時性、權威性及評論性,正是由于這些鮮明特點,其逐漸在廣大人民群眾中樹立了權威形象,有著良好的新聞傳播效果和較強的輿論影響力。由此可見,在新媒體環(huán)境下對新聞傳播進行創(chuàng)新時,應充分認識到品牌效應的重要性,加強品牌建設。
新媒體時代,對新聞傳播提出了更多新要求,人們更加喜歡一些真實、深度且和生活密切相關的新聞內容,內容假、標題空的新聞所具有的吸引力存在持續(xù)性的不足。人們面對一個熱點或者關注的新聞事件時,普遍想要了解新聞事件的后續(xù)發(fā)展情況,因此新聞媒體在新聞傳播中就需要結合人們的需求,增加新聞內容的深度,只有這樣才能夠使所新聞更具有價值。例如,騰訊新聞在新聞報道中,為了增加新聞內容的深度,便于人們實現對新聞內容事件發(fā)展過程的動態(tài)了解,就設置了新聞專題模塊,以專題新聞來對新聞事件的發(fā)展過程實現全面報道,從而滿足了人們對新聞的需求。
在新聞傳播的傳統模式下,新聞媒體使用的語言往往比較官方,定位也主要在于新聞的宣傳作用方面。而在新媒體時代,人們更加喜歡親民、易懂的新聞用語,這對新聞工作者就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他們積極轉變新聞傳播的理念和思路,與時俱進,改變新聞傳播語態(tài)和定位。新聞內容要和受眾的需求相適應,以他們樂于接受和理解的語言實現新聞的平民化傳播。同時,在傳播新聞過程中,新聞工作者還需要改變傳統以宣傳作用為主的定位,要更加關注與受眾的雙向互動和交流,充分利用新媒體平臺或者技術改變新聞傳播的方式,拉近和受眾之間的距離,真正發(fā)揮新聞輿論引導作用。
新媒體時代的新聞傳播呈現出動態(tài)化、互動性、個性化等特點,而人們也相應地對新聞傳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聞媒體想要更好地滿足人們的新聞需求,就要正視新媒體時代新聞傳播過程中常見的問題,全面分析新媒體時代新聞傳播的特點、問題及途徑,并積極探索新媒體時代新聞傳播創(chuàng)新路徑,從而推動自身可持續(xù)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