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紅英
(作者單位:山西省運城市稷山縣融媒體中心)
人工智能這一技術理念最早形成于20世紀中期,該技術理念被提出后,相關科研人員在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方面展開了大量研究和實踐。特別是近年來,人工智能技術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并且在諸多行業領域得到了廣泛應用。影視傳媒作為當前我國廣播電視領域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保證自身在行業市場中的競爭力,應緊跟時代發展潮流,結合自身發展實際有效應用人工智能技術,提高影視作品的制作質量,從而更好地滿足當代受眾對影視作品的個性化需求,并進一步推進我國影視傳媒行業的長效、健康、高質量發展。
作為一種新型的技術手段,人工智能技術主要是借助特定算法對人類智能進行模擬,在互聯網技術普及后依靠海量用戶數據獲得了快速發展。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不斷優化,其在更多領域獲得了較好的應用,并且在與其他專業技術的融合中形成了很多新型的綜合技術。目前,人工智能在人們的工作、生活與學習環境中無處不在,也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人們的某些行為方式[1]。但是,由于我國在人工智能技術方面的研究起步較晚,因此在該技術應用下所能達到的智能行為水平依然有限,未來的技術發展仍存在很大空間。
影視傳媒屬于新興產業,伴隨著信息技術不斷升級,該行業獲得了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就當前我國影視傳媒業實際發展情況來看,網絡電視等已經逐步發展成為我國影視傳媒作品的重要傳播媒介,影視傳媒作品對大眾的生活和工作所產生的影響也更加顯著。觀眾在觀賞影視作品的過程中往往會融入自身情感,而由于個體的情感積累和生活閱歷不同,對于影視作品的綜合觀賞體驗存在一定差距,這也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以人類情感作為基礎的影視傳媒作品的制作與發展方向。近年來,隨著人工智能技術在各行業領域中滲透程度的加深,該技術已經逐步應用到我國影視傳媒作品創作領域,并推進了我國影視傳媒行業的進一步發展。
近年來,人工智能技術日漸完善,并且在影視傳媒領域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目前來看,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主要集中在影視傳媒作品的繪畫、作曲、作詞及節目的譯制等方面,而在實際運作中主要是憑借人工智能算法對各項工作活動進行行為模仿和內容編輯等,最終實現影視傳媒作品制作效率的大幅度提升。在影視傳媒作品的作詞環節,人工智能系統通過學習海量詩詞文章進行文字分析和組合,繼而為作品配置合適的“語言”,這種方式與網絡上流行的“詩詞生成器”原理相同[2]。在作曲環節,人工智能系統主要憑借特定算法對大量的音樂作品進行學習、分析后展開模仿,并以此為基礎開展曲子編輯工作,最后生產人工智能歌曲。總的來說,目前人工智能技術在我國影視傳媒領域的應用尚處于探索階段,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不斷升級與優化,其在影視傳媒領域中的滲透程度會逐步加深,能夠更好地促進我國傳媒業發展。
在制作影視傳媒作品的過程中,制作人員應用人工智能技術可以實現作品內容中詞與曲之間更加有效的結合。在傳統模式下,工作人員通常是通過專家系統與遺傳算法的聯合應用完成影視傳媒作品的制作,近年來,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升級與完善,其在影視傳媒作品中獲得了廣泛應用,進而實現了影視傳媒作品中作詞與作曲的智能化。例如,Google Brain做的在線交互鋼琴就是典型案例,人們不需要將大量的音符彈奏出來,只要對樂曲的相符度進行有效結合即可完成音樂的自動彈奏。再如,在自動作曲AI-Amper Music中,操作者可以結合自身不同的興趣偏好和作品編制需求等進行不同風格的選擇,并在智能作曲程序初步完成之后,對音樂的節拍、速度及創作風格等進行適當調整,從而完成曲子的二次加工[3]。在傳統、固化的影視傳媒作品創作模式下,作曲風格一般會顯得比較生硬,而如今工作人員通過人工智能技術實現了影視傳媒作品作曲和作詞方面的自動化生成,也從整體上促進了影視傳媒領域的創新和發展。
在創作影視傳媒作品的過程中,工作人員可以利用人工智能技術對整個作品的圖像內容進行分解,并使其轉換成具有多元化風格的圖像元素。與此同時,也可將神經網絡技術作為通用圖像分析器,借此對作品圖像進行優化與創新。早在2015年,谷歌公司發表過一篇講述神經網絡如何完成視覺分類的文章,吸引了很多藝術家的注意力,并在藝術作品的創作過程中得到廣泛應用。隨后,DeepMind研發了具備繪畫功能的人工智能程序,在制作影視傳媒作品的過程中,應用這一程序不僅可以對各種專業的繪圖軟件功能進行模擬,借此完成作品繪畫處理,還具備一定的獎勵回饋機制功能,能夠吸引更多人員參與到學習和應用過程中,進一步優化程序的功能。
從影視傳媒行業采編工作人員的角度來講,人工智能技術和手機功能的有機結合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滿足其工作需求。在應用過程中,采編人員需要利用智能手機安裝專用的應用程序(Application,App)并進行話筒功能設置,即可快速生成專訪的業務場景,并且可以對采訪者和被采訪者的語言展開智能化識別,將其生成對應的文字信息。在完成采訪之后,記者即可直接得到整個采訪過程的文字記錄。采編人員應用該技術,不僅可以減少工作量,還可以為自身創造更大的空間與更多的時間進行稿件撰寫,從而提高稿件質量。總之,傳媒行業通過對該技術的有效應用,沖破了多年來人工聽寫方式的桎梏,可以在語音素材生成的同時生成文字[4]。2018年,阿里云曾向大眾發布過與該技術相關的技術產品,實踐證實,該技術不僅能夠對大量斷句進行智能化識別,還具備較高的識別準確率。除此之外,在影視傳媒作品后期制作中應用人工智能技術,可以對作品的語言信息進行快速識別,并且將其直接轉換成字幕,大大降低制作人員的工作強度。但當作品語音被生成智能化字幕之后,工作人員一定要對其進行細致檢查,保證字幕內容的準確性。
在撰寫新聞稿件和開展相關工作中,相關人員應用人工智能技術能夠有效提高新聞內容的生產效率。在具體工作中,工作人員可以利用智能機器人進行稿件撰寫,并借助專項的人工智能程序獲取相關素材,從而完成新聞報道的制作[5]。該工作過程主要是由機器人通過聯合應用自然語言生成器與專項算法,捕捉互聯網中的相關數據信息,再對其進行結構化處理,最終獲得所需內容。與此同時,在影視傳媒的節目譯制環節應用人工智能技術也可以實現其工作的進一步創新。近年來,隨著媒體行業的迅速發展,受眾對于節目的質量要求越來越高,再加上影視節目的跨境傳播已經成為常態化,節目的譯制也就成為節目制作過程中的重要環節。傳統方式下的作品譯制主要是由人工完成,然后再將翻譯出來的文字信息轉換為字幕投放到節目中,這種譯制方式雖然能夠滿足作品的制作需求,但是需要耗費工作人員的大量時間,造成人力成本與時間成本的浪費。而應用人工智能技術,則可以充分發揮機器與智能翻譯技術的多方優勢,工作人員只要按照翻譯需求進行相關屬性的設定即可快速完成作品翻譯。但是,調研發現,采用人工智能技術對通用語言的翻譯準確率雖然較高,但尚未達到100%,還需要進行人工檢查和糾錯。
在影視傳媒節目播放環節,應用人工智能技術可以實現內容的智能播報,工作人員只要按照節目的播放要求,向系統中輸入相應的文字指令,就可實時生成對應的播報形式,以此滿足受眾的個性化需求[6]。就目前來看,人工智能技術雖然在節目播報方面取得了初步的應用,但是仍然不能完全替代真正的主持人,其根本原因主要是機器人播報在情感方面有著明顯的欠缺。在節目內容的推送環節,相關人員應用人工智能技術,可以對用戶數據展開科學分析,在此基礎上實現作品內容的精準化推送,確保節目內容滿足受眾需求。
在制作影視傳媒節目的過程中,工作人員需要對敏感信息進行及時準確的識別、修改和刪除,以確保順利完成節目制作并通過相關部門審查。在審核影視傳媒節目內容的過程中,工作人員可以應用人工智能技術中的人臉識別技術有效識別節目內容中的各種敏感元素,確保節目內容符合我國傳媒行業管理部門的要求,從而起到規范傳媒作品內容的作用[7]。近年來,我國影視傳媒行業發展迅速,媒體資源的類型更加豐富,素材內容更具廣泛性,應用人工智能技術可以有效剔除作品中的不良內容,從而保證作品能夠成功過審,并呈現給廣大受眾。
可以預見,在影視傳媒創作領域,人工智能很有可能會在不遠的將來全面接管包括素材收集、配音合成、特效制作、字幕翻譯等方面工作,甚至可以承擔挖掘受眾觀影規律、判斷作品上映(上線)時機、收集觀眾反饋信息等相關工作,所以應用人工智能技術開展工作,能夠極大提升影視傳媒行業工作效率。但是,人工智能畢竟不是“人”,存在缺乏個性和情感的天然劣勢,而影視傳媒制作過程中的角色扮演、人工配音、劇情演繹、創意剪輯等能夠體現作品真正藝術價值的核心工作,仍需以“人”為主導,所以人工智能的職責主要是輔助創作者完成性質單一、重復性強、缺乏人性情感的機械性工作。毋庸置疑的是,人機協同將成為未來影視傳媒創作的主流模式。
在新媒體時代,增強現實(Augmented Reality,AR)技術和虛擬現實(Virtual Reality,VR)技術在影視傳媒領域已經得到應用。在影視傳媒行業未來發展中,人工智能技術將與AR、VR技術實現更加深入的融合,影視傳媒行業通過對這些技術的交叉應用能夠賦予觀眾更大的作品選擇權和控制權,人們足不出戶就可以自主選擇影視作品的類別,甚至可以改變故事結構和最終結局[8]。在不遠的將來,影視傳媒作品創作人員可以利用人工智能技術與AR、VR技術的深度融合和廣泛應用來完成影視作品的整個創作,并為觀眾提供更為充足的參與空間,甚至可以讓觀眾成為作品的“一部分”,以極大地增強觀眾的體驗感,提高其對整個影視傳媒作品的理解力和感受力。
在影視傳媒領域中,很多工作都可以應用到人工智能技術,包括影視作品的內容剪輯、配音等一系列后期處理工作,應用此技術可以節省制作作品的時間,提高作品制作人員的工作效率。而且,隨著人工智能技術在影視傳媒領域應用程度的加深,人工智能技術在影視傳媒作品劇情構思、角色表演、拍攝及后期編輯等環節的作用也越來越重要,能夠推進影視傳媒行業的進一步發展[9]。
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升級與發展,其在我國各個行業中的滲透程度日益加深。影視傳媒產業作為當前我國數字經濟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創新和發展不僅影響著國家的經濟發展水平,也關系著影視媒體受眾的節目體驗。基于此,影視傳媒行業需結合自身發展實際,加強對人工智能技術的有效應用,充分發揮出其強大的優勢,全面提高影視傳媒節目的制作水平,從而更好地促進我國現代影視傳媒業的健康、可持續、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