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溪遙
(作者單位:洛陽師范學院)
以互聯網為代表的新媒體蓬勃發展,催生出諸多新的媒介形式與節目作品,并在短時間內吸引了大量新媒體受眾的視線,給電視媒體的生存和發展帶來了嚴重的沖擊。廣播電視媒體的改革與媒體融合的積極“突圍”已成為大勢所趨。主持人作為電視媒體的傳播主體,在媒體生態環境轉變過程中,只有撥云見日地抓住機遇、明確危機,積極進行創新,才能實現自我生存與發展。
傳統媒體環境下,電視、廣播等媒體居于主導地位,能夠創作和提供的節目數量有限,主持人往往被固定在某一特定節目中,客觀上能夠選擇的主持工作十分有限,一些主持人甚至數十年如一日地主持某一節目。這固然提升了主持人的專業性,但也限制了其發展空間,無法豐富個人主持業務的經歷,也無法提高其個人業務水平。新媒體時代,新興媒體平臺的涌現為電視主持人提供了更多的職業選擇,帶來了更多的發展機遇。其一表現在各個電視媒體借助數字信息技術、互聯網技術,大大拓展了頻道資源,并且每一個電視頻道都策劃和創作了許多優秀電視節目,這都需要優秀主持人的加盟,為電視主持人提供了良好的機遇,其可以積極參與各類節目,拓展自己的主持業務。其二表現在電視媒體積極開展“媒體融合”工作,加強與網絡媒體之間的合作,并與其聯合策劃、制作優秀節目,如河南衛視與愛奇藝聯合推出的節目《漢字英雄》,這就為電視主持人提供了新的主持業務,使其有了更多參與主持活動的機會[1]。其三表現在大量的新媒體公司積極制作綜藝、文化、體育等節目,為優秀主持人提供了更多的工作機會。
除此之外,近年來電視媒體內部催生出大量新的節目形式,諸如近年來廣受歡迎的相親節目、歌唱競賽節目、室內與室外真人秀節目、脫口秀節目等。電視主持人既可以憑借“主持人”的角色來參與節目制作,也可以憑借“明星”“演員”“嘉賓”的角色來參與節目制作。其不僅在長期節目主持工作中形成了龐大的“明星光環”,自帶粉絲和流量,而且熟悉電視節目制作與傳播的流程和特征,可以快速進入節目創作狀態。因此,一些網絡綜藝節目普遍邀請主持人參加,這為主持人提供了豐富的職業選擇,增強了主持人的職業轉型與可持續發展能力[2]。
新媒體時代加劇了行業競爭,推動了媒體技術、傳播內容和傳播渠道等方面的創新,為電視主持人開展主持工作、打造新的職業路徑提供了有利條件。一是電視媒體為了推送優質節目作品,不斷地提高節目策劃與制作能力,加強對電視臺內部組織結構與管理方式的創新,其中最突出的特征便是為主持人提供了更靈活的工作環境。主持人掌握了更大的主動權,為節目的策劃和制作提供更多的建議,更好地實現了電視主持人的職業價值,也有效地鍛煉了電視主持人的職業能力,促使電視主持人更好地成長與發展。二是電視媒體為了提高節目質量,一方面會積極創新節目運作模式,如部分電視臺采用“責任制”,由編導和主持人負責整個節目的策劃和制作,將個人利益與節目收視率綁定,主持人作為節目制作的一個負責人,需要參與整個節目的策劃、采編、處理與傳播過程,這有助于主持人提升自己的職業能力;另一方面會積極購進新的設備和資源,身處其中的主持人可以不斷地學習和使用這些設備與資源,這也潛移默化地促進了電視主持人自身的發展。三是電視媒體積極開展媒體融合工作,大力創新媒體形式、整合媒體資源,如部分電視臺采取的“中央廚房”式的工作方式,為電視主持人提高個人能力,強化職業素養提供了有利條件。
新媒體時代的最大特征是新媒體平臺極大地“分流”了電視媒體觀眾群。新媒體給電視媒體帶來了極大的沖擊,電視觀眾不斷流失,主要表現在開機率、收視率持續下降。智研咨詢發布的數據顯示:2012年電視開機率是70%,2016年電視開機率是40%,2019年電視開機率是20%,而2021年電視開機率則不到15%。這清晰地反映了電視開機率持續下滑的態勢,體現了電視觀眾群的流失[3]。主持人就職于電視媒體,從其個人發展來說,直接來自電視節目的收視率情況;從職業發展來說,主持人知名度和職業前途與電視媒體影響力息息相關。
電視觀眾的持續流失使電視主持人也面臨著嚴重的生存危機,一方面表現在觀看電視的人越來越少,意味著電視節目的影響力不斷下降,節目價值持續走低,電視主持人逐步失去了工作平臺,無形中影響到了其職業前途;另一方面則是表現在電視觀眾的流失造成了電視媒體直接取消了部分電視節目的制作與傳播,主持人失去了依靠的平臺,需要積極謀求新的工作機會甚至是轉入新媒體平臺,而適應新的環境和工作對于電視主持人無疑是一個重大挑戰。
機遇與挑戰往往是相互依存、相互轉化的。新媒體的發展倒逼電視媒體積極創新組織結構、管理方式與工作條件,從而為電視主持人提供了增強個人能力和素質的機遇,但同時也給電視主持人帶來了諸多挑戰。電視主持人往往只需要負責“節目主持”工作,按照編導設計的內容完成出鏡任務即可,前期的策劃工作與后期的處理活動都是由其他人員來負責。而新媒體時代,主持人需要全程參與節目策劃、制作和傳播工作,其不僅要能夠進行節目主持,而且要能夠與編導一起來策劃節目,與攝像一起來錄制節目,后期還需要參與節目的剪輯與處理工作。這顯然突破了電視主持人的業務范圍,甚至是超出了其能力范圍,對其個人主持業務理念轉變、工作創新、能力提升都提出了巨大的挑戰,部分電視主持人因為無法適應這樣的工作變化而不得不進入其他工作領域,從事其他行業工作。這雖然也是電視主持人拓展個人職業內容的重要方式,但單純脫離其主持人職業導向與核心能力而從事其他方面工作,顯然也不利于其未來的發展。另外,部分電視臺也積極引入了高端設備,電視主持人也需要在短時間內學習和掌握相關設備的使用方式,這也對電視主持人提出了另一突出挑戰。
新媒體時代的到來,大大增加了電視主持人的行業競爭壓力,使各個主持人時刻面臨著被取代的危機。首先,近年來我國高等教育播音主持專業持續擴大招生規模,不斷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每年都有一大批播音主持專業的畢業生進入到媒體行業,這大大加劇了主持人領域的競爭。意味著如果主持人個人不能夠積極創新、提高個人能力,就有可能被更年輕、思維更活躍、能力更強的人所取代。其次,新媒體時代帶來了大量新的媒介,推動了電視新聞、體育、文化等節目的創新與變革。很多節目并非僅需要主持人具備良好的形象和扎實的專業素養,可能還需要主持人擁有某一行業、某一領域的專業知識或對其有獨到的見解。這使得大量擁有各行各業專業知識的人進入播音主持行業。如廣大藝人、歌手、相聲演員、脫口秀演員,甚至是高校學者普遍“跨界”進入到主持人行業,并憑借其專業優勢制作出優秀的節目作品。最后,近年來持續發展的AI技術促使“AI主持人”慢慢進入一線,進行播音主持工作,進一步加劇了廣大主持人的行業競爭壓力。
新媒體時代給電視主持人帶來了巨大的生存危機,在激烈的競爭環境中,電視主持人的首要工作便是提高個人綜合業務能力。首先,電視主持人無論擁有什么樣的專業背景與職業經歷,從事什么類型的主持工作,都必須加強基本功的訓練,包括字正腔圓的發音、專業的評論、順暢的溝通與交流能力等,滿足不同情境下的主持工作需求,為獲得更好的職業發展奠定基礎。其次,廣大電視主持人需要加強文化學習。深入分析發現,很多文化類、體育類、新聞類節目主持人之所以表現得十分出色,不僅僅在于其擁有很高的專業素養,還在于其擁有良好的文化修養。如《圓桌派》中的竇文濤本是武漢大學新聞專業畢業,擁有扎實的文學功底,《文化大觀園》中的王魯湘是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與博導,也是北京鳳凰嶺書院院長,同樣擁有良好的文學修養,因此其在主持對話節目中,可以提出自己的觀點和看法,能夠獲得嘉賓的認可并與其進行深度溝通和交流,從而使節目內容更有價值。因此,良好的文化素質有助于主持人在節目中更好地開展主持工作,在提高節目質量的同時獲得觀眾的認可,為自己塑造出一個更好的主持人形象。第三,廣大電視主持人需要加強對新技術與新設備的學習與訓練活動。當前,電視媒體的創新與融合,新媒體的升級與發展,均是在新技術、新設備基礎之上完成的,主持人必須盡快掌握新技術和新設備,才能更好地適應這樣的環境,與采、編、播環節密切合作,提高節目質量。
新媒體時代,節目形式越來越多樣,節目作品越來越豐富,為電視主持人帶來了諸多發展機遇,然而要想在競爭激烈的行業之中站穩腳跟,實現可持續性發展,電視主持人必須擁有獨特的競爭優勢,打造獨一無二的職業特色。這要求電視主持人必須進一步明確職業向定位。一是需要定位個人主持風格,即通過深入分析個人專業能力、文化修養、興趣愛好、性格特征以及主持人行業發展走向,確定個人的主持方向,或者是主持娛樂節目,或者是主持體育節目,或者是主持文化類節目等。繼而更進一步打造明確的主持風格特色,或是輕松幽默,或是靈活多變,或是深沉由內涵。如汪涵確定了幽默、睿智的主持風格,他不是簡單追求娛樂搞笑、無厘頭的形象,也展現出睿智、成熟的形象,使受眾在欣賞幽默、趣味、娛樂節目的過程中,也能夠感受到一絲生活體悟、人生哲學等,由此提高了大眾對于汪涵的認可度。二是電視主持人需要加強個人形象的定位,即是依據主持風格,確定個人服飾裝扮、語言表達等特征,甚至還需要加強個人在大眾宣傳過程中的形象包裝活動,獲得目標觀眾的理解、接受和認可,給觀眾留下深刻的印象。這能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主持人的競爭優勢,強化電視主持人的“光環效應”[5]。
新媒體時代改變了媒體生態,也推動了各類媒體平臺節目策劃和運作模式的創新,潛移默化中賦予了電視主持人以新的角色,對主持人提出了新的職業要求。當前,電視主持人需要率先從思想上認識到新媒體時代對節目策劃和運作模式所帶來的改變,感受到其對于個人職業發展的重要影響,從而加強對電視節目模式現狀與轉型特征的研究和學習[6]。其中,最突出的一點便是電視主持人需要認識到個人工作方式已經從以往專注于主持人角色轉變成了參與全流程、全環節、全業務的角色,因此,需要加強團隊合作,增強與節目組成員之間的溝通和交流,努力參與整個節目策劃與制作工作。主持人要積極參與節目前期策劃工作,了解目標觀眾特征、節目內容風格、傳播定位特點等,也要主動參與后期編輯與傳播工作,掌握節目處理方式、呈現效果、傳播價值等,據此來設計個人主持風格和方法,靈活調整個人工作狀態。這既有利于提高個人主持的節目質量,同時也能夠提升主持人綜合素質,強化其綜合能力,為將來更好地從事多樣化、多門類主持工作奠定基礎。當前,電視媒體積極謀求媒體形式、節目形態、工作方式的轉型,加強與新媒體之間的媒介融合與業務合作,進一步改變了電視節目創作的整個模式乃至于工作環境。電視主持人也需要積極參與電視媒體的轉型和融合工作,努力培養與此相適應的工作方法和能力素質,掌握其內在的工作規律和機制,潛移默化中改變個人單一節目、單一媒體的工作方式,朝著跨節目、跨媒介的方向發展。從而進一步強化電視媒體人員對于新媒體時代的適應能力。
總體來說,新媒體時代改變了傳統媒體生態,也改變了電視主持人工作環境。其給電視主持人帶來的機遇表現在為主持人提供了更多的主持業務,帶來了更多的職業選擇,創造了更好的發展條件,但同時也對電視主持人提出了諸多挑戰,包括電視觀眾流失嚴重、綜合能力要求更高、面臨著更大的行業競爭壓力,從而給電視主持人帶來了較大的生存危機。對此,電視主持人需要不斷地提高個人綜合業務能力,加強個人職業的定位,積極轉型職業工作方式,從而更好地適應新媒體時代環境下電視平臺的轉型與融合工作,逐步拓展個人職業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