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天勛
音樂劇是綜合性的舞臺藝術,自19世紀產生以來已經成為廣受歡迎的戲劇模式。它將音樂、舞蹈、故事、戲劇融為一爐,讓人們在多元化的藝術享受中感受表現主義的藝術境界。音樂是音樂劇的靈魂,由聲樂演唱和樂曲構成。音樂劇的唱法是這種藝術形式最有魅力的表演方式,聲樂表演既可以是美聲唱法、民族唱法,也可以是流行唱法。20世紀80年代,音樂劇傳入中國后逐漸發展起來,很多本土原創的音樂劇開始展現獨特的魅力。演唱方式不拘于形式,美聲流行可以混搭,民族流行也可以混搭,也有將美聲、民族、流行融為一體的。音樂劇的聲樂表演方式和風格的多樣化,豐富了音樂劇的內涵和風格。
(一)真實性。音樂劇聲樂表演的真實性指表演者準確把握和理解原作的內容和思想。演唱者在排演時就是對原劇本、樂譜、唱詞、對白的二次創作,要如實地表現出一度創作者的創作意圖,憑借自己的藝術理解力、感悟力和審美力解讀和表現各種風格的音樂劇作品。聲樂表演傳達的內容和情感必須是真實的,表演者的情真意切才能打動觀眾,這在聲音、氣息,甚至眼神、舉手投足間都能傳遞出來。這些表演的細節都考驗著藝術家對整個音樂作品的投入程度,摻不得一絲虛假。因此,往往越經典的音樂劇,演員的表演越真摯樸實,原汁原味地傳達出創作意圖。
(二)創造性。在尊重真實性的基礎上,聲樂表演者還要富于創造性,在一度創作的基礎上,根據自己的藝術能力和審美水平在樂曲中注入個性化的理解。同樣的音樂劇樂段不同的人演唱,即使是同一唱法也各不相同。表演藝術家要發揮主觀能動性,既要完成作品的再創造,深化作品的內涵和主題,又要實現情感的升華和審美效果的提高。聲樂表演的創造性是表演者人性化的體現。音樂劇風格多樣,有的還需要表演者邊舞邊唱,往往有爵士、搖滾等流行元素的加入,要調動全部的藝術經驗和綜合性的能力才能賦予作品更深的理解,實現真實性和創造性的和諧統一。比如音樂劇《金沙》的主人公沙由沙寶亮飾演,在他傾情演繹下將沙的情感刻畫得自然、生動、深邃,把作曲、導演三寶的創作意圖發揮出來并創造性地傳遞出來,尤其主題曲《總有一天》時而深情,時而磅礴,展現出主演的情感表現能力和藝術再造能力。而隨后又有幾版演繹,表演雖不同也是各具特色,足見創作者的個性解讀。
(三)通俗性。音樂劇因為通俗性而受到觀眾追捧,它的藝術語言、戲劇內容和舞臺表現也都在通俗易懂的基礎上各自發展,音樂劇的聲樂也不例外。在聲樂唱法上,通俗唱法為主,多采用觀眾喜聞樂見的方式去演唱。當然也有美聲和民族,但是不像歌劇那樣嚴謹有規范。在音樂創作上,簡潔通俗、優美動聽的大眾風格是音樂劇的基本音樂取向。因為音樂劇要符合更多人的審美取向,必然會舍棄曲高和寡的“陽春白雪”,以通俗音樂為主流,決定了其聲樂通俗性的藝術風格。比如西方優秀音樂劇《貓》中的經典唱段《回憶》已經成為當時的流行歌曲,很多明星比如多明戈、芭芭拉?史翠珊等都進行了翻唱。音樂劇在音樂創作時音域范圍也會考慮到常人的水平,以便于傳唱。
(四)時代性。藝術作品是時代的產物。不同的歷史時代,藝術作品都會呈現出時代特點和風格。音樂劇也不例外,它的唱腔唱法、舞蹈、表演的風格和技巧也體現著時代性。音樂劇本身也是特定歷史時代發展的產物,沒有歌劇、輕歌劇奠定的基礎,就沒有音樂和獨白相結合的表演模式,就沒有音樂劇產生的根基。可見音樂劇是舞臺藝術發展到一定階段必然的藝術模式,是與時俱進的表演藝術。其中的聲樂表演也是隨著時代的發展演變,呈現出各個歷史階段的特性。聲樂表演的內容和主題也是時代的縮影,表演者要分析作品所呈現的那個時代的流派、風格,表現出當時的審美理念和音樂形式,充分體現出歷史風格。還要對時代背景有所把握,更好地展現出音樂劇故事的主線、情節和人物性格等,在恰當的時間維度里創新。
聲樂表演是一種藝術形式,在藝術的范疇里進行音樂、舞蹈、表演的創作。在這項藝術創造中,發現生活中的美、表現美、創造美、讓觀眾感受到美是其任務。音樂劇的聲樂表演的審美有如下特質。
(一)音質美。音樂劇聲樂表演風格多樣,因為音樂劇本身就是一種包容性很強、適合各種音樂元素和風格的藝術載體。無論美聲唱法還是流行唱法,都能讓人在音樂的聲音魅力中陶醉。音質美體現在氣息的深淺、音色的豐簡、音量的強弱、音域的寬窄、共鳴的明暗等方面,只有這些完美地搭配在一起,產生適合劇情并讓人愉悅的聽感,才是音質美的體現。無論聲音結實穩健抑或清澈明亮,只要符合人物性格都是美的所在。
(二)韻律美。音樂劇的音樂決定了整劇的風格,音樂的韻律不同,會給人以迥異的美感。韻律原指“詩詞中的平仄格式和押韻規則。引申為音響的節奏規律”。在音樂劇中,不同的韻律節奏營造出的戲劇氛圍也大不一樣。不但音樂有韻律,歌詞中詩歌般的行文也體現出韻律美。比如經典音樂劇《貓》中搖滾貓的唱詞尾韻較多,連續押韻使歌詞朗朗上口,呈現出搖滾的歡樂感和節奏感。中間換韻使演唱跌宕起伏,沖擊觀眾的情緒。個別詞語的重讀也體現了搖滾貓任性的性格特點。可見韻律給觀眾聽覺上的刺激和美感。
(三)唱腔美。唱腔是演唱法的總稱。聲樂表演的唱腔自由度高,但都要聲音優美,富有藝術氣息。聲樂表演的聲腔可以優美,可以婉轉,也可以空靈。無論是美聲、流行,還是民族,都代表當時歷史階段的審美沉淀和音樂特點,傳遞了作品的情感和表演者的個人魅力。古典音樂劇體式、唱腔、音樂完全采用古典歌劇的模式,唱腔采用美聲,借鑒古典歌劇呼吸、共鳴的歌唱模式,具備高雅、端莊、華麗、溫婉的美感。鄉村音樂劇借鑒蘇格蘭民歌、拉丁美洲民歌、黑人靈歌的演唱方式,體現了質樸簡明的美感。可見不同的唱腔展現不同的美感。音樂劇風格多樣,蘊藏著豐富的藝術魅力。
(四)字音美。聲樂表演不僅是演唱和歌舞,其中唱詞也是吸引人的關鍵要素。歌詞的韻律、節奏、重音都體現出無窮的美感。音樂劇《悲慘世界》的重點唱段《讓他回家》歌詞中的重復展現了主人公冉阿讓矛盾的心理,聲音過重會沖淡這種心情,因此在字音“a”和“ai”的咬字時聲音支點要靠前,聲音從頭頂高位置開始,才能體現人物內心深處強烈的求助感。歌詞大多與詩歌相近,韻腳和節奏給人以流暢美和格律美。從某種意義上說,語言的美造就聲樂的美。
(五)情感美。以音敘事、以聲感人是音樂劇的靈魂。敘事的目的還是為了激發觀眾的情感共鳴。越是優秀的音樂劇,越是具備強烈的表現力和感染力。表演者要在了解作品的思想內涵后,根據自身的理解和藝術表現力,通過聲音塑造出獨特的美感,帶動聽眾的情感使之共情。每一句動人的唱詞都是表演者大量時間和精力的凝聚。
音樂劇的聲樂表演是其藝術表現力的重要組成,影響到音樂劇舞臺的成敗。表演者要重視自身審美能力的提高、藝術表現力的提升和感染力的培養。作品豐富的思想內涵、感人細膩的情感、生動形象的人物都依靠表演者呈現,表演者要不斷加強練習,深入作品內部,融合自身審美,提升聲樂藝術的審美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