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 旎
(作者單位:湖南衛視節目制作中心)
婚戀節目具有很強的社會屬性,征婚交友符合適齡青年們的切實需求,他們可以報名節目參與其中,也可以通過節目進行話題探討,甚至學習到戀愛的技巧,從而引起大眾對婚戀觀的思考。但是,這一切的前提是婚戀節目能給觀眾帶來真實感,讓他們能感同身受、產生共鳴,引起他們的討論,這也是婚戀節目最難的地方。眾所周知,戀愛、婚姻是很私人的問題,特別是中國民眾普遍更偏向保守的表達方式。在電視藝術的熒幕中,如何讓嘉賓表達真實的情感,展現和保有他們最真實的狀態,是婚戀節目創作者不得不面對的難題。《怦然再心動》由擅長原創的徐晴工作室制作,節目聚焦了5位不同年齡階段的單身(離異)女藝人們的婚戀交友需求和交友現狀,引發了電視和網絡觀眾們的熱烈討論,社會反響度很高。節目播出連續12期收視第一,芒果TV單平臺網絡播放量超過10億次,節目主話題閱讀量達34.9億次,全平臺熱搜話題超過700個,特別是王子文和吳永恩這一對甜蜜CP(Couple,配對)成功“奔現”,獲得網友的強烈支持,甚至在節目播出后,只要他們同臺,都會成為網絡熱度話題。
2020年之前,國內的婚戀真人秀節目大多塑造的是“浪漫主義”的青春戀愛,而《怦然再心動》則大膽創新,聚焦5位不同年齡層的離異女性(除了王子文是未婚單親母親),打破婚戀節目“偶像劇”的慣常思維,以她們的情感和人生經歷為依托,表達她們的情感態度,以及再次期待愛情的美好愿景。5位女嘉賓覆蓋了從20~50歲的不同年齡階段,每位渴望愛情、期待美好的女性觀眾們都可以在中間找到自己,形成強烈的共鳴。在節目中有50歲左右離異女性代表王琳,她渴望愛情又充滿焦慮,面對感情濃烈如紅酒,又有“再婚不是生離而是死別”的決絕。正如所有的50歲左右的女性一樣,她也渴望年輕,像個小女生一樣在出發前不斷挑選著約會的服裝,又如所有的單親媽媽一樣,顧慮著孩子的看法。現實的種種,讓其在突如其來的愛情面前容易害怕退縮、輾轉反側。節目還有活出自我、勇敢出擊、大膽表達的新女性代表王子文,“我確實有個兒子”的坦誠成為爆點,與吳永恩的甜蜜戀愛更是圈粉無數。此外,還有保守、內斂,最后卻敢于突破的白冰;擺脫失敗婚姻、勇敢追愛的黃奕;青春活潑,面臨事業和愛情抉擇的蔡卓宜。嘉賓們真實的自我表達和曲折感人的情感線,切中女性情感的現實話題,擊中了觀眾的心,觀眾跟隨她們感受到悲歡離合,內心起起伏伏。
節目中的女嘉賓能放下“明星包袱”,大膽又真實地將自己最私人的情感展現在大眾面前,得益于節目組一切以真實為前提的出發點。其一,真實的嘉賓需求。因為是國內首檔關注熟齡女性的婚戀節目,所以愿意來這檔節目的女明星并不多,她們不僅有情感的焦慮,更有將自己形象和情感展露在觀眾面前會引起大眾爭議的擔憂[1]。所以,最后確定下來5位參加節目的女嘉賓后,制片人徐晴在拍攝前期都和她們進行了長時間的談心,打消了她們的顧慮,知曉她們真實的情感故事,也確認了她們的真實情感需求,于是節目組以此為線索尋找和她們匹配的男嘉賓,真誠的態度也讓嘉賓們進一步感受到這是一場真實的征愛,而不僅僅是一檔真人秀。其二,真實的選擇。女嘉賓在節目中會根據情感階段的發展而面臨多次的選擇,從最開始的看簡歷到二選一的抉擇,再到是否繼續約會等,每個選擇階段的決定權都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直面內心最真實的想法。選擇的結果也許是開心的,也許是遺憾的,但都是自己的選擇,在增加節目懸念和戲劇感的同時,也將真實感貫穿始終。其三,嘉賓和導演組在錄制中建立起了足夠的信任關系。《怦然再心動》將嘉賓對節目組的信任作為前提,注重正向的展現和價值觀的傳達。開拍前,每位嘉賓導演都會提前和嘉賓見面,了解她們的個性和想法,在錄制中,其既是工作伙伴也是朋友,悉心傾聽嘉賓的煩惱,積極幫助她們解決困擾。在每天的拍攝結束后,導演組都會集體開會,根據嘉賓的真實想法,調整第二天的拍攝內容。在節目的呈現上,注意展現嘉賓正面向上的面貌,不管是曾有過很大離婚爭議的黃奕、反復糾結的王琳,還是不愿太早進入另一段婚姻的蔡卓宜,節目并不回避她們的過往,但更多的是呈現她們內心的感悟和思考,探討的是女性在經歷過離婚或者感情失敗之后,如何擺脫年齡焦慮,重拾相愛的勇氣,所以嘉賓能在錄制中放心地表達。
如果說女藝人嘉賓的生活還和觀眾有一定的距離感,素人男嘉賓的出現,就拉近了熒幕和現實的距離,讓觀眾能在這些普通人中尋找到真實的存在。通過對素人嘉賓的塑造,能讓他們也產生“明星光環”[2]。《怦然再心動》節目中的男嘉賓,他們有真實的姓名、職業、家庭背景以及步入婚姻的真實需求,這些優質的男嘉賓對于觀眾而言,不再是虛幻的偶像劇角色,而是身邊真實存在的人。因此,對于素人嘉賓的甄選,節目組有嚴格的規則,這也是前期籌備最主要的內容。
不同于其他的純素人的戀愛節目,這是一檔為女藝人嘉賓征婚的節目,所以對于男嘉賓的要求都比其他婚戀節目嚴格。男嘉賓不僅要有好的職業背景,還需要符合女嘉賓對于另一半年齡、外在條件、性格及家庭背景的要求,所以在尋找素人嘉賓時困難重重。節目組通過網絡海搜、平臺推薦、親朋好友熟人圈的介紹及北上廣深四地地面搜索等多種渠道,挖掘優質的嘉賓,建立了一個超過50人的男嘉賓庫。為了更好地了解嘉賓,不僅會對他們的職業、身份、家庭進行了解,導演組還對他們每個人都進行了2~3次的詳盡提前采訪。總導演吳浩宇這樣要求:前采導演要像為自己找對象一樣,嚴格把關,深入挖掘男嘉賓的情感經歷以及他們真實的性格。
婚戀交友類節目,其目的還是要增加異性之間的吸引力與迸發出愛情火花的可能性,滿足觀眾對美好愛情的期待。因此,素人嘉賓的塑造是否成功,直接決定了節目播出效果。優秀的婚戀節目不僅可以激發男女嘉賓之間的感情,也讓觀眾對這些素人嘉賓產生好感,成為大眾欣賞的對象。節目組對素人嘉賓的塑造不僅注重普適的外在形象的審美,也注重其個人亮點的挖掘和社會關系的刻畫,讓嘉賓之間的情感發展既有必然性的因素,也有戲劇的偶然性[3]。例如,一直為觀眾津津樂道的王子文、吳永恩組合,吳永恩的出現具有足夠的戲劇性,剛回國不久的他在去參加朋友聚會的路上被導演組發掘,然后對王子文明星身份一無所知的他就這樣開始了一段奇妙的緣分。這種“戲劇感的偶然性”讓觀眾對他們的關系發展賦予了一種“命中注定”的含義,再加上符合大眾審美的帥氣外表、陽光溫和的個性以及對王子文的浪漫表達等,都滿足了大眾對完美伴侶的想象。除此之外,節目組還特別注意突出吳永恩的個人亮點,在約會中展現其特長,比如,穿著黑西裝邊彈鋼琴邊唱歌表白,讓王子公主的形象深入人心。在談吐中也突出嘉賓的學歷和家庭背景:美國著名大學碩士畢業,曾經在谷歌工作,還有需要幫忙管理的家族企業。這些真實的身份,不僅增加了他的個人魅力,也拉近了觀眾和素人嘉賓的心理距離,讓觀眾在潛移默化中對真實存在的“優質男嘉賓”產生崇拜和憧憬,使素人嘉賓也擁有了“明星光環”,成為節目吸引收視的“新偶像”。
節目在嘉賓的塑造上也注意差異化的打造,以吸引不同的受眾群體。有學霸光環的北大高材生崔偉;有藝術氣息的知名設計師方磊;有年紀輕輕就已經擁有美妝品牌的成功創業者陳越;還有擁有好嗓音的配音演員李元韜……這些差異體現了節目的真實感。在嘉賓的塑造上,也特別為他們定制了不同的方式。例如,崔偉在與朋友聚餐時,營造出“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感覺;對陳越是工作狀態的展現,體現他決策果斷,能力很強……這些不同的展現方式,也滿足了不同的觀眾群體對優質嘉賓的想象,將真實與塑造相結合,構建起浪漫和現實的橋梁[4]。
《怦然再心動》以5位女嘉賓的真實“征愛”過程為主線,展開21天沉浸式的征愛之旅。真實的環境、貫穿始終的人物情感線以及懸念感的劇情,讓觀眾感受到沉浸式“追劇”的快感,加之嘉賓的真實表達,引起觀眾強烈的共情。
節目將固定的室內場景和變化的室外場景結合,營造了居家的輕松氛圍和外出約會的儀式感。
節目設計了一個固定的場景“征愛驛站”,5位女嘉賓和“征愛主理人”倪萍以及“助理小哥”王大陸,一起在這個小屋中居住21天。“征愛驛站”的作用是營造一種“家”的感覺,5位女嘉賓居住在一起,每天都在一起吃飯,成為最親密的“姐妹”,熟悉的環境和“家人”,讓驛站成為女嘉賓們最放松、最自然、敢真實表達的場所。倪萍老師和王大陸也像女嘉賓的“娘家人”一樣,每天送嘉賓們出去約會,然后在家等待他們回來,為她們親自準備晚餐。“征愛驛站”的選址位于上海佘山附近一棟真實的別墅,節目組進行了美化和改造,保證了拍攝所需要的空間和效果,真實存在的場所也更能讓嘉賓有真實代入感。在拍攝技術上,為了減少鏡頭的不適應感,讓嘉賓們更加放松和自在,節目組以隱藏攝像機拍攝和監控拍攝為主,打造一個完全只屬于嘉賓的私人化空間。獨特的設計讓“征愛驛站”出現了多個熱播片段,且金句頻出,成為女嘉賓表達各自的愛情觀和內心感情的最佳場所。驛站中嘉賓們之間的互動,展現出了濃濃的“姐妹情”“家人情”,她們在這里一起掛上心愿瓶,一起唱歌跳舞,相互分享情感困擾,在最后離開時,戀戀不舍擁抱告別,勝似家人的友誼,甚至成為了比約會更吸引人的感動點[5]。
節目每次約會的場景是不同的,輻射更多元的現實話題。節目組根據每個嘉賓的不同特點,在真實的生活場景中,選擇不同的約會地點。例如,在盲選約會中,蔡卓宜的約會地點是一家書店,符合她青春活潑的氣息;王子文是在具有藝術氣息的空間;王琳是在充滿戲劇和故事的電影院,就像她歷經風雨的人生和愛情觀。不同的場景帶給了觀眾新鮮感的同時,也折射出更多元的社會話題,讓節目的內容層次更加豐富。蔡卓宜與陳越的約會選擇去公司團建,約會過程中探討了“事業和愛情”的話題;王琳在電影院的盲選約會中連環追問,反映出她這個年齡段的女性對情感話題更直接的表達方式,以及對安全感的需求;黃奕有一次約會去了兒時學校,在話題中不斷出現了與父親、女兒等家庭關系的討論,也折射出了單身媽媽對于“家庭和愛情”的選擇。
節目以21天的征愛過程為敘事線,環節的設計也完全遵循真實的“征婚”。從第一環節看簡歷開始,就顯示出了不同于市場上其他浪漫青春系的戀愛節目,而是以最現實的方式將“征婚”的形式感強化,然后一步一步深入戀愛的交往關系。從了解興趣愛好開始,接著進一步了解對方工作狀態,再到更私人化的去對方家中,然后女嘉賓帶男嘉賓集體回“娘家”(征愛驛站),再一起出去短途旅行……節目的情節進展遵循著相愛的遞進過程,隨著雙方逐漸加深了解,也直觀地將工作、事業、家庭等真實婚戀中出現的話題呈現在節目中。在每次約會后,男女嘉賓都可以通過“打電話”的方式,按照自己的意愿選擇“繼續”還是“終止”交往,每一次的“打電話”都是懸念的營造。真實出現的反轉劇情、意想不到效果,也讓嘉賓的情感命運線一直牽引著觀眾的心。例如,蔡卓宜去杭州找陳越,卻遭遇陳越不在公司、聯系不上的情況;在準備去集體旅行的前一天,王琳突然提出與方磊分手……“男女嘉賓們到底會不會成功”這個懸念一直要持續到最后一天的最終表白環節才最終揭曉,有王子文、吳永恩的終成眷屬,也有蔡卓宜、陳越的意外拒絕,還有方磊突然的驚喜出現,觀眾或驚喜或惋惜,與這些人物的命運產生了強烈的共鳴。
《怦然再心動》精準關注熟齡女性情感話題,強調現實性和社交屬性,沉浸式的劇情和場景引發觀眾情感共鳴。嘉賓們展現的積極擁抱愛情的價值觀,以及為追求幸福勇敢“征愛”的過程,可以說構成了一份當代女性情感成長圖鑒。綜藝節目的發展與進步,就是要有“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氣和魄力,在追求真實感的過程中,不斷創新,貼近大眾,關照社會,引發觀眾深層思考,在展現新時代對婚戀的新表達的同時,積極引導、傳遞正確的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