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永勝
(作者單位:晉中廣播電視臺)
公信力是媒體所具有的贏得公眾信賴的職業品質與能力,是衡量媒體權威性、信譽度的重要標尺,也是新聞輿論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存在的基礎。然而在新形勢下,主流媒體的市場被不斷壓縮,引導力也相應弱化,話語權逐漸減少,公信力不斷降低。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體學習時強調,主流新聞媒體要根據形勢的變化,加快推動媒體融合發展,使主流媒體具有強大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因此,在新形勢下主流媒體應該不斷創新,提升自身的公信力[1]。
主流媒體作為意識形態領域宣傳主旋律的重要陣地、社會主流意識和先進文化傳播的主要平臺,必須堅持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自身的行動指南,將社會主義思想宣傳工作作為自己的首要任務,履行好其職責與使命。隨著科技的發展,社會的進步,傳播途徑網絡化,深刻改變著信息傳播方式、媒體格局和輿論生態,為新聞輿論工作帶來了巨大挑戰。在這種背景下,主流媒體應該積極發揮自身優勢,強化責任擔當,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重視新聞事實和重大信息的發布,還原新聞現場,通過正確的傳播途徑進行輿論引導。同時,主流媒體要在黨的領導下尊重新聞傳播規律,站穩政治立場,以正面報道為主,不斷擴大新聞報道的影響范圍和領域,不僅要緊扣重大活動和重要節點,展現新形勢下的新氣象,多角度報道各地在新時代的偉大實踐及其引發的社會反響,還應該全面反映重大部署和重要舉措,展現我國積極向上、奮發有為的新局面。例如,2018年正值改革開放40周年,山西省晉中廣播電視臺精心策劃和創新,以新聞節目為主平臺,以常規節目、公益廣告為次級宣傳平臺,全方位、多平臺推出一系列品類豐富、制作精良的獻禮改革開放40周年的電視節目,全方位展現晉中市改革開放40年的偉大建設成就,彰顯了主流媒體的責任擔當。晉中廣播電視臺在《晉中新聞聯播》和《晉中零距離》欄目中開設新聞專欄《壯闊東方潮奮進新時代——慶祝改革開放40年》,該節目由點到面,以講故事的形式展示了山西省晉中市在改革開放40年里,尤其是在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過程中取得的巨大成就和發生的重大變化。同時,晉中廣播電視臺還在綜合頻道、公共頻道和網站播出了有關改革開放40周年的短視頻、公益廣告和宣傳標語,反映了晉中改革開放40年來的新變化、新成果,營造了濃烈的輿論氛圍。
此外,主流媒體還應深入挖掘典型故事和典型人物,以此來充分展現社會新風貌。主流媒體可以精心組織以愛國奮斗精神、建功立業新時代為主題的宣傳活動,對我國新時代先進典型和感人事跡進行大力宣傳,通過對各行各業的奮斗者所蘊含的精神和品質進行挖掘,傳播社會正能量,正確地引導輿論走向[2]。
“四力”即腳力、眼力、腦力、筆力。習近平總書記在2018年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指出,要想做好宣傳工作,就要不斷吐故納新,積極提高自身素質,學習新知識、新本領,加強調查研究,不斷增強腳力、眼力、腦力、筆力,努力打造一支政治過硬、本領高強、求真務實的宣傳思想工作隊伍。各級宣傳部門必須夯實“四力”,固本強基、錘煉隊伍,更好地承擔新時代賦予的使命,這是主流媒體打造精品佳作的重要途徑,也是其提升公信力的關鍵。主流媒體要“眼睛向下”“身子下沉”“勁往下使”,要善于從老百姓的立場策劃新聞,從老百姓的視角報道新聞,用老百姓最樸實的語言采寫新聞,將黨的主張與反映百姓心聲相統一。
作為黨的新聞工作者,要練就一雙“鐵腳板”并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情,只有把一顆火熱的心奉獻給老百姓和時代,才能不虛不浮、不驕不躁,把工作做好,把好的鏡頭拍到群眾的心里,并將其留在時代進程中。例如,在2020年晉中廣播電視臺“新村走基層”采訪活動中,記者對鐵路焊修工進行了實地采訪。凌晨1點鐘,零下13 ℃,這就是鐵路焊修工在春運期間的工作環境;為了確保作業安全,工人們每天只有兩個小時的上線作業時間;石太線、太中銀線及榆次樞紐地區732千米、832組道岔的打磨工作將全部由8個人完成,這樣一來,在20個車站之間工作成為他們每天要完成的任務……在和這群人經過了一夜的奔波后,記者深深感到這個特殊崗位的艱辛和努力,在體會他們工作的同時才真正認識到,哪有什么歲月靜好,只不過是有人在為你負重前行。而在這樣的新聞報道背后,記者并不只是記錄者和觀察者,他們真正來到了鐵路焊修工的工作崗位上,用手中的攝像機傳遞著春節期間正有這樣一群不知疲倦的人在為全國人民打磨著回家之路。只有感同身受、身心皆入,才能采編出這樣帶著溫度的新聞作品
一線采編人員要想增強自己的眼力,就需要不斷鍛煉自己的觀察力、發現力、判斷力、辨別力,即見人之所見,亦見人之所未見。主流媒體擁有大量經驗豐富的記者,其具有極高的專業素養,可以發現事件中存在的問題,并進行積極思考,從一些偶發的事件中找出規律,反映事件發展的趨勢,判斷事情的走向。作為一名新聞記者,在日常工作中一定要有新聞敏感性,開闊自己的眼界,開拓自己的思路,不斷增強自己的眼力,看問題不僅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只有這樣才能透過現象挖掘到新聞的本質。例如,山西省晉中市榆社縣過去屬于比較落后、貧困的縣域,如何致富成為榆社縣百姓和干部共同面臨的問題。現在,榆社縣的城鄉面貌有了很大的改觀,從投資建廠到移民搬遷,從發展特色養殖業到挖掘鄉村旅游資源,記者看到的是百姓努力致富的激情和勇氣,但想到的是國家普惠政策下人民增收的全新開局。又如,榆社縣北山暈村曾是眾多貧困落后地區中一個極不起眼的小山村,現如今北山暈村百姓的腰包鼓起來了、臉上的笑容揚起來了。一個影視旅游基地成為這里拔除窮根的一把利劍,游客來了,劇組來了,特色鄉風鄉貌有了用武之地;吃喝玩樂游購娛,一個好的旅游開發思路帶領村民過上了致富生活。在采訪中,記者把自己看到、想到、聽到、感受到的匯成了一篇《榆社:特色旅游鋪出脫貧增收路》,報道播出后獲得了觀眾的一致好評,他們通過記者的眼睛感受到了黨和政府脫貧攻堅的具體成效。因此,記者只要加強眼力,不斷思考,從小往大看,從近往遠看,就能立體式呈現新聞事實,生動展現新聞素材。記者之眼即傳播之眼,記者眼力之所達就是節目深度之所達。
新聞記者要想增強自己的腦力,就需要對事件進行全局思考,提升自身的思想高度[3]。新聞記者在獲取素材、積累知識的基礎上,應該善于對事件進行分析和判斷,尤其是要打破某個局限,從大局出發,從而正確地引導輿論。例如,2018年山西省晉中市和順縣的41個貧困村實現集中異地搬遷,這其實是一件非常程式化事件,在拍攝時,記者就一直在思考,如何在這種政府牽頭、組織有序、一切都按部就班的事件中挖掘出可以讓人記憶深刻的新聞素材。在采訪中,記者專門挑選了村民老李進行跟拍,希望從他搬家的過程中發現亮點,但事與愿違,在整個搬遷過程中,從舊家到新家,整個過程都被安排得井井有條。就當記者感覺這將又是一個平鋪直敘的事件報道時,轉機出現了。當天中午,老李的愛人向別人借了一臺電磁灶,在他們新家還空空如也的廚房里蒸了一鍋熱騰騰的饅頭,因為按照當地習俗“搬新家,吃饅頭”,就算是還沒有通煤氣、沒有開灶的條件,這頓饅頭也一定要吃。這就是老李這對農民夫婦在面對喬遷新居這件大喜事時最淳樸的慶祝方式!這個瞬間也成為這條新聞中最吸引人的新聞亮點,也正是因為這個新聞點,讓和順縣41個貧困村集中異地搬遷這個原本平淡的事件性報道成了有血有肉且貼近老百姓生活的好新聞。在這篇新聞的采訪過程中,新聞記者的腦力起了很大作用。原本初次拿到選題時,是41個村的整體搬遷,單看規模就可以成為一條不錯的新聞報道,但他們沒有按部就班,而是開動腦筋,進行有目的的思考,想讓這條新聞成為一個更加貼近百姓生活的故事。事實證明,他們的腦力沒有白費,這條新聞播出后收到了不錯的社會反響,和順人喬遷吃饅頭的細節深入人心。
筆力來自真實,也來自平實;來自真情,也來自鮮活。記者在已經脫貧的晉中市昔陽縣采訪時聽到這么一件事,當地的老百姓要舉辦一場自編自導的春節晚會。臨近大年三十,昔陽縣的氣溫在零下十幾攝氏度,然而一群七八十歲的大爺大娘,還有來自各行各業的老百姓卻把這片土地“鬧”得火熱且溫暖。一臺“缺乏星味”的春晚卻吸引了一個小縣城幾十個農村、社區的上千人參與。記者在這群人里面捕捉到了這么一個人——胡喜榮,她的話語巧妙地反映出了脫貧之后自己生活的變化,樸實卻不失風趣,真實又飽含深情。記者以草根春晚為主題采寫了這條新聞,記者用沾滿泥土氣的文字寫出了這個雖然沒有專業演員參與卻唱響幸福生活的春晚,寫出了人間真情。新聞工作者用最樸實的語言采寫新聞往往能起到直擊人心的作用,這一篇篇來自基層、震撼人心的作品,是記者正在不斷練就“四力”,努力講好多姿多彩的晉中故事。
總而言之,主流媒體必須增強新聞采編人員的腳力、眼力、腦力、筆力,打造一批又一批吸引人、打動人、感染人的精品力作,從而壯大主流思想輿論,將“四力”所帶來的強大效應轉化為自身的公信力。
全媒體時代是信息爆炸的時代,隨著科技的日新月異,媒體的格局和傳播方式都在發生深刻的變化,新聞輿論工作面臨著嚴峻挑戰。作為主流媒體,只有堅持守正創新,加快推進媒體融合發展,才能掌握輿論的主導權,讓黨的聲音成為定音鼓、壓艙石,更好地統一思想、凝聚人心。對于主流媒體來說,其守正創新是發展過程中的一種必然選擇,更是自身所肩負的歷史使命。要提高自身的公信力,主流媒體可以從以下幾點入手:第一,主流媒體應該在發揮自身優勢的同時進行創新,不斷做大做強,提高自身的輿論引導力,從而提升自己的公信力;第二,主流媒體應該在自身的機構設置和發展規劃上進行創新,堅持“群眾在哪里,宣傳報道觸角就要伸向哪里”這一原則[4];第三,主流媒體應該著力構建面向不同用戶、滿足不同需求的全新媒體體系,并提升自身的個性化生產能力,為廣大受眾提供更多的短視頻、微動漫等微傳播產品;第四,主流媒體應該將網絡信息前沿的技術充分運用到自身的新聞傳播實踐過程中,應用增強現實(Augmented Reality,AR)、虛擬現實(Virtual Reality,VR)、人工智能技術等技術,從而走在媒體創新的前列。第五,主流媒體還應打造以智能技術為基礎、人機協作為主要特征、提升生產傳播效率為重點的智能化編輯部門,充分引進智能生產技術,有效探索新聞策劃、信息采集、內容編輯和新聞傳播一體化指揮、多個環節相互合作的全新報道形式,從而推動自身行業技術建設和自身發展的深度結合,全面提升自身的公信力[5]。
在推進媒體融合的過程中,山西省晉中市壽陽縣融媒體中心在重構縣級媒體建設與運行機制基礎上,堅持守正創新,深化內部體制機制改革,組建六大職能中心,建立了包含文字、圖片、音頻、視頻、歷史資料、成品稿件等在內的六大多媒體數據庫,改變了之前采、編及技術上存在的不兼容的現象,構建了一個可以統一調度、全媒共享、全員共用的平臺。壽陽縣融媒體中心打造了傳統媒體與新媒體優勢互補的新格局,專門成立了新媒體推廣部門,開發新媒體產品,利用現場云、抖音、快手、微信公眾號和“云上壽陽”應用程序(Application,App)等,實現多平臺直播,有效拓寬了宣傳途徑。壽陽縣融媒體中心還打造了很多服務平臺,如“云上壽陽”App新聞發布平臺、整合各方公眾參與的輿論引導平臺、社會治理體系的綜合信息平臺、貼近用戶的便民服務平臺、產業轉型升級的推動平臺等,給壽陽人民的生活帶來了很多便利。此外,壽陽縣融媒體中心還打造了新媒體直播基地,構建了新媒體直播生態圈,精心策劃了新媒體直播基地,如壽陽文旅品牌輸出、正能量網紅打造、規模化社交電商帶貨、新媒體人才孵化與培養等,這些直播基地充分利用“云上壽陽”App、“壽陽發布”抖音官方賬號、新華社“現場云”官方賬號、“廣電云”官方賬號等,通過業態融合形成新媒體直播生態圈,為助力壽陽城市形象推廣和推動“直播+消費升級”提供有力支撐和有效服務。
在日新月異的互聯網時代,主流媒體必須堅持創新,做好主題宣傳,不斷地優化報道流程,提高自身的輿論影響力,堅持原創,將守正創新作為自身未來的發展方向和重要目標。同時,主流媒體還應該不斷發揮自身的優勢,鍛煉新聞記者編輯的腳力、眼力、腦力和筆力,從而完善新聞報道。此外,主流媒體還應該使用先進的新聞報道技術,全面增強新聞報道的傳播效果,提升自身的公信力,更好地履行自身的職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