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秀薇
(作者單位:延邊大學出版社)
信息時代,隨著以互聯網為代表的信息技術的應用與普及,推動了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大大提升了用戶的滿意度。眾所周知,在我國以往出版社編輯工作中主要采用生產組織的模式,包括選題策劃、組稿、稿件審查、加工等許多繁雜的編輯環節,同時在編輯過程中高度重視編輯內容的政治屬性、革命屬性與思想覺悟[1]。近年來,“互聯網+”模式被廣泛應用于出版社編輯工作中,不僅有利于促進出版社編輯工作實現社會化量產,而且有利于促進出版編輯職業能力與內容的轉型升級,促使出版社緊跟時代的發展步伐。
隨著以互聯網為代表的信息技術的深入發展,產生了更多以網絡出版物為代表的新型出版資源,其最大的特征就是出版資源信息化。因此,在網絡出版物快速發展背景下,用戶的營銷觀念和閱讀人群的閱讀習慣逐漸發生改變,由此給“互聯網+”時代的出版社編輯工作帶來了巨大的沖擊。在出版社實際編輯工作中,需要積累已有的出版資源,積極推動其數字化轉變,構建多層次、大數據的多媒體出版資源數據庫,能夠將相關作者版權、知識產權歸納到出版資源數據庫的動態索引信息中,真正保證“互聯網+”時代出版社編輯工作能夠滿足作家和讀者的雙重需求,真正實現出版社版權資源的經營便捷化和利益最大化[2]。
對于出版社而言,讀者是衡量其發展水平的重要標準之一,要想不斷擴大讀者數量、促進出版社穩定的發展,就應該促進出版社編輯工作與“互聯網+”模式的有機結合。一方面,有利于創新并優化以微信、微博為代表的在線閱讀體驗,以及以網上書店為代表的在線購書渠道,促使出版社編輯人員及時、準確地了解讀者的想法和需求,并與作者共同進行工作指導和輿論宣傳,從而增強出版社內容的真實性、實用性與時效性,拉近作者與讀者之間的距離:另一方面,通過利用互聯網技術,出版社能更好地開展產品的開發和讀者的營銷活動,拉近出版社與相關合作企業的親密度,有效地提升出版社的核心競爭力,實現其經濟效益最大化目標[3]。
在“互聯網+”時代發展背景下,出版社編輯工作的發展空間變得更加寬廣,為實現出版社編輯工作可持續發展的戰略目標奠定扎實的基礎。出版社的編輯工作內容主要是對出版內容進行審核、篩選、加工、排版,以及制定營銷上的策略等。出版社編輯人員需要把控好信息的篩選以及做好內容的策劃工作,將宏觀的工作與微觀的工作進行有效的整合[4]。同時,“互聯網+”時代的出版社出版內容更加具有多樣性,而被大眾所需求的數量也在不斷增加,這都給出版社的編輯工作帶來較大壓力,同時也帶來巨大的發展空間。在這種時代背景下,出版社編輯工作在編輯內容和營銷方式上更加豐富,傳播的形式也變得多樣化。
出版社傳統編輯與網絡編輯存在一定的差異性,為了促使傳統編輯能夠滿足新時代的發展要求,出版社對其未來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互聯網+”時代發展背景下,不僅要求出版社編輯具有較高的政治素質與文化素質,更要具備較高的出版水平與編輯能力。此外,更要具有先進的網絡思維,具體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第一,要注重開放性與協同性,是指編輯人員應該充分認識到網絡的重要性,并利用其對外開放的特征,充分發揮集體合作的優勢,建立協同工作體系;第二,科學合理地運用互聯網技術,根據讀者的需求與想法不斷調整并優化編輯內容,提升讀者的滿意度;第三,依靠互聯網技術加大對讀者的吸引力,擴大讀者群體;第四,實時、精準地掌握互聯網數據信息,獲取更加全面的出版社編輯工作信息,促進出版社編輯工作的優化與完善,從而提高出版社的服務質量;第五,要注重相關性和多方向性。編輯人員對內容的關注要從傳統的單個聚焦向以內容為核心的數字化轉變,要想實現這一目標,就需要編輯人員對數字出版技術及細節具有全面、深入的了解,更要充分認識到數字資源在版權保護和內容方面的局限性,從不同之處探索出一條屬于自己的發展道路[5]。在“互聯網+”大數據時代發展背景下,媒體或出版機構所獲取的信息資源會越來越多樣、復雜,因此出版社應該確保所編輯的數字內容符合發行媒體的出版標準,促使其有效轉化為出版社的數據庫資源。
近年來,促進出版社編輯工作的轉型升級,既是出版社發展的必然選擇,也是“互聯網+”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然而,如何更好地實現出版社編輯工作的轉型升級成為當前出版社編輯人員面臨的難題。隨著互聯網時代的深入發展,要想不斷提升出版社編輯工作的效率與質量,就需要出版社編輯人員具備較高的編輯能力與豐富的知識儲備,同時還要具有正確的工作態度與思想意識。總而言之,“互聯網+”時代對出版社編輯人員的職業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第一,在工作靈活性方面,以往的編輯工作比較刻板,所編輯的內容也過于嚴肅莊重,缺少煙火氣息,而互聯網時代的出版社編輯工作更加生動,所編輯的內容更貼近讀者的生活,能夠有效地引起大眾讀者的共鳴[6]。第二,在工作創新性方面,出版社編輯人員能夠利用互聯網技術獲取大量的素材和數據信息,從而增強編輯內容的豐富性與準確性,滿足新時期讀者的閱讀需求。第三,在工作嚴肅性方面,需要出版社編輯人員具有嚴肅且端正的工作態度,能夠正確認識并使用互聯網技術,并不斷優化互聯網技術的使用方法,使其更好地應用于出版社編輯工作中;同時,要有批判性地使用網絡素材,保證編輯內容的質量。
傳統的出版社編輯工作需要大量的人力資源作為支持。例如,在進行內容校對時,需要編輯人員逐字逐句進行檢查,對于互聯網等先進技術的利用率較低。同時,在進行內容策劃時也多采用人工調查的方式,極少應用現代科學技術。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要想促進我國出版社編輯工作高效優質的發展,就需要改進傳統出版社編輯工作的阻礙,與時俱進,改進編輯工作的作風及方法,積極學習運用并合理利用互聯網平臺、互聯網技術及互聯網資源,有效地提升編輯工作水平。對于校對人員來說,也應該充分掌握互聯網技術,利用該技術對稿件及其重點內容進行初步的審閱,做到“宏觀掌控,細節把握,重點科學平衡”,最大限度提升稿件的校對效率與質量[7]。同時,應該利用互聯網技術對稿件作者的所有作品、寫作風格及筆法文風等內容進行深入的了解,有效掌握作者的特點,從而提升出版社編輯工作與作者的匹配度,提高編輯內容質量。
除此之外,還應該利用互聯網技術對稿件內容進行橫向和縱向的對比分析。通過橫向對比,不僅能夠為后續的校對與審閱提供有利的參考,而且對于調整稿件框架結構、校對字句錯誤、豐富稿件內容、擴大稿件深度等工作具有一定的支撐作用[8]。需要注意的是,稿件類型不同,其審稿與校對的重點也具有一定的差異性,出版社編輯人員在這個過程中應該科學合理地利用互聯網技術,使編輯工作順利進行,從而促進我國出版社編輯工作與時代發展相契合。
互聯網為人們的生產和生活提供極大的便利,人們足不出戶就可以了解身邊及世界發生的大事小情。這種現象對于出版社而言,既是一種機遇,也是一種挑戰。在進行出版社編輯時,需要面對經濟、政治、文化及科技等各方面的信息,這時就需要編輯人員具有獨立的想法與科學的見解,能夠有效篩選并整合這些信息,從而增強編輯內容的完整性與權威性,提高內容對于讀者的吸引力,擴大讀者規模。在“互聯網+”時代發展背景下,大多數讀者都只對與自身利益相關的信息感興趣,尤其是在當前生活節奏不斷加快、競爭日益激烈的發展背景下,人們對與自身相關信息的關注度更高,并沒有真正認識到出版社編輯內容的重要性。因此,新時期出版社編輯人員不僅要加強編輯內容的準確性,還要準確了解讀者的需求。編輯人員應該對市場發展變化進行全面的了解,有效掌握讀者的閱讀心理,改進工作內容,使其更貼近人們的生活,從而實現出版社編輯工作的網絡轉型。出版社編輯工作轉型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在轉型過程中,出版社編輯要順應時代的發展,并做好應對各種困難的準備。同時,編輯人員要具有專業的職業素養,為出版社編輯工作的轉型升級提供有力的人力支持。
互聯網不僅給傳統出版社帶來了巨大的沖擊,也帶來了一些機遇。在互聯網的影響下,出版社編輯工作的轉型升級成為必然趨勢。編輯要把握信息發展趨勢,及時了解公眾的閱讀需求,結合實際創新編輯工作。一方面,編輯可以充分利用互聯網信息傳播平臺,不再局限于紙質媒體的傳播,而是有效利用數字報紙、手機報紙等新媒體,實現信息傳播的多元化。出版社的網站創建和相關軟件的開發,這是編輯工作創新和發展的重要途徑。另一方面,編輯也需要促進各種資源的整合,實現資源共享。編輯需要將一些有價值的書籍和報紙上傳到互聯網上,既可以實現資源的共享,也可以有效地加深出版商、讀者和作者之間的關系[9]。同時,編輯也需要在讀者和作者之間進行更多的交流,并深入挖掘潛在讀者。編輯在通過互聯網平臺進行資源整合的過程中,可以有效提高編輯水平,實現資源共享,有效滿足公眾讀者的需求。
現階段,傳統出版業發展的矛盾主要體現在出版物與讀者、出版作者與讀者以及出版編輯人員與讀者多方面的信息不對稱上。一直以來,我國出版社編輯工作中的策劃組稿、稿件收集、編輯加工、發稿、校對等工作都處于封閉的工作環境中,從而導致出版社編輯工作陷入“閉門造車”的困境,與市場發展及讀者需求相背離,既不利于增強讀者與作者之間的關聯性,也不利于出版社編輯工作高質量的發展[10]。然而,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傳統出版社的發展難題得到有效的解決。眾所周知,互聯網具有一定的開放性、動態性和實時性,促進出版社編輯工作與互聯網技術的有效融合,有利于出版社編輯工作打破傳統的知識生產格局,促進知識生產的現代化建設,加強出版社編輯工作的時效性。
首先,出版社編輯人員應該合理利用互聯網技術,更加精準、快速地找到有閱讀需求的對象,認真聽取并采納讀者的建議,對于自身的編輯工作進行認真的反思,一旦發現編輯過程中存在不足之處,要及時改正。其次,在“互聯網+”時代發展背景下,應該重新定義出版物,不斷拓寬資源渠道,保證知識生產的可遵循性和版權的明確性,有效保護作者的合法權益和出版物版權的合法性。再次,在進行編輯時,相關工作人員應該科學掌握互聯網技術,對出版數據及用戶需求進行有效整合,并將統計數據及時上傳至出版信息管理系統,結合統計數據科學地調整出版社的發展目標,從而出版符合讀者需求的出版物,提升讀者的滿意度。
“互聯網+”時代,我國出版社編輯工作實現了質的飛躍,但是不能止步于此,還需要不斷提升出版社編輯人員的職業素養,培養其創新思維,借助互聯網技術,促進編輯工作方式、內容的優化與完善,為我國出版行業健康、穩定的發展打下扎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