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新勤
(河南財政金融學院 鄭州 451464)
在新興技術和互聯網不斷發展的背景下,大數據、數字人文等技術相繼出現,數據成為重要資源,特別是科學數據(science data),對圖書館在內的各行業都產生了巨大影響。隨著E-science、開放存取運動、開放科學等領域的深入發展,科學數據已成為信息化時代推動科技發展、社會進步的重要戰略資源。科學數據是在科研人員從事科學活動過程中產生的各種原始或衍生數據。圖書館是科學數據的集散地,而數據館員 (data librarian)承擔著科學數據管理的任務,在數據采集與整理、數據存儲與分析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當前學界對國外數據館員的相關研究多以招聘信息為研究對象,從知識技能要求、崗位職責、崗位能力、任職條件、工作內容、人格特征以及能力需求與職業教育、職業發展等方面進行探討[1-8]。上述研究主要從崗位招聘需求的角度對數據館員的相關問題展開分析,只有個別學者從文獻調研的角度,對崗位職責與任職能力進行研究,但缺少相應的實證研究[9]。也有學者論述了國外數據館員培訓[10]、組織管理特點與服務內容[11],但忽視了國外高校圖書館數據館員管理服務的整體性、綜合性,相關研究較為薄弱。因此,本文以數據館員為導向,運用文獻調查法、網絡調查法和內容分析法,全面、系統地分析國外高校圖書館數據館員管理的現狀,對于推進我國高校圖書館數據館員職業發展具有重要參考價值。
近年來,科學數據服務得到了快速發展,數據館員方面的研究成果頗豐,國內外學者由于研究角度不同,對數據館員的定義表述各異。國外如J . Liscouski(1997)[12]認為,數據館員是指能夠針對實驗室數據提供存儲、檢索、搜索和記錄訪問等服務的圖書館員。J. Read(2007)[13]認為數據館員是提供數據服務的圖書館員。英國聯合信息系統委員會 (Joint Information Systems Committee,JISC)(2011)[14]提出參與數據策管一系列活動的工作人員可分為數據創造者、科學家、管理者、館員四種角色,其中,數據館員是指原有的圖書館員經過相關培訓轉為專業的數據內容管理、保存和歸檔的館員。北美研究圖書館協會(Association of Research Libraries,ARL)(2016)等[15]指出,數據館員應有數據意識,并具備提供數據訪問、數據管理、數據集管理服務的能力。國內如孟祥保、錢鵬(2013)[16]認為,數據館員是通過系統專門訓練具有數據采集、組織、處理、分析、存儲、重用等能力,且取得行業資質的人員。顧立平(2016)[17]指出數據館員是圖書館員職業生涯的一個發展方向,多指運用圖書館工作原理,具備科學數據管理知識技能,開展科研數據管理服務的數據管理從業人員。曾建勛(2017)[18]認為,數據館員是指提供數據收集、組織、管理和服務的圖書館員。諶愛容(2018)[19]認為,數據館員是指大數據時代開展與數據相關活動的館員。張曉陽、施雨(2020)[20]則認為,數據館員是指從事各種科學數據獲取、管理、挖掘、分析,數據平臺開發與管理,數據服務等工作的館員。許鑫、張月(2021)[4]認為,數據館員是經過一系列的數據素養培訓,具備數據管理、存儲、監管等數據處理方面的專業技能,并能夠為用戶提供專業化數據服務的圖書館員。胡元元(2021)[21]認為,數據館員可以從狹義和廣義兩個角度進行界定。從狹義上講,數據館員是指提供科學數據管理與共享服務的圖書館員;從廣義上講,數據館員是指提供一切與數據相關服務或利用圖書館一切數據為讀者提供服務的圖書館員,而不僅僅限定于科學數據。
數據館員在科學數據管理服務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隨著圖書館科學數據管理和數據服務不斷發展,數據館員的定義與內涵逐漸豐富與完善。當前學界引用、認可程度較高的是JISC的定義,如曾建勛、諶愛容、許鑫、張月等圍繞這一定義從不同角度展開論述,使數據館員的定義內涵更加充實與深刻。數據館員是區別于傳統圖書館員的特定稱謂,實質上是將圖書館學原理、經驗和技能用于數據資源上,工作內容分散于不同數據生命周期流程管理與服務階段。因此,數據館員是指圍繞科學數據生命周期一般過程,主要劃分為數據產生與獲取、描述與組織、處理與分析、保存與存儲、出版與共享五個階段,任務對象明確、任務劃分清晰,開展科學數據管理服務的圖書館員[22]。多數由學科館員、參考咨詢館員通過相關數據知識與技能的培訓后從事數據采集、管理等工作。數據時代,人們對數據價值的認知水平逐漸提高,數據需求增強,促使數據管理服務內容不斷更新,這就要求對數據館員的組織結構與制度、崗位職責、任職能力、管理服務內容、教育培訓等方面進行相應的調整,以適應數據時代用戶多樣性、個性化、人性化的需求。
筆者首先采用文獻調研方法,探索現有數據館員相關研究文獻;其次采取網絡調查法,針對IASSIST、ALA JobLIST、Glassdoor、ARL Job Announcements等國外網站上發布的數據館員招聘信息以及綜合考慮2021年U.S.News美國綜合性大學排名[23]進行分析。研究通過對兩類文獻的分析,對國外部分高校圖書館進行探索性預調研,最終選取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英國、德國等地域范圍內的29所圖書館為對象,最后綜合利用內容分析法,調研國外高校圖書館數據館員管理服務實踐。調查時間為2021年6月1日至6月30日,調查內容包含各高校圖書館科學數據政策與組織運營、崗位管理、管理服務等。這29所高校圖書館分別來自:美國的普林斯頓大學、哈佛大學、哥倫比亞大學、麻省理工學院、耶魯大學、賓夕法尼亞大學、杜克大學、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達特茅斯學院、布朗大學、康奈爾大學、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紐約大學、伊利諾伊大學厄巴納-香檳分校、華盛頓大學、普渡大學、格里菲斯大學;加拿大的多倫多大學、西蒙弗雷澤大學;澳大利亞的墨爾本大學;英國的牛津大學、劍橋大學、倫敦大學、愛丁堡大學、布里斯托大學;德國的海德堡大學、亞琛工業大學、卡爾斯魯厄理工學院、馬爾堡大學。
科學數據管理涵蓋科學生命周期中各個階段如數據捕獲與發現、采集與創建、存儲、安全、共享、重用,也涉及相關技術、倫理道德、法律、監護等內容。科學數據管理政策是科學數據管理的基本保障,也是高校圖書館科學數據管理服務發展的基礎條件。英國數據監護中心(Digital Curation Centre, DCC)根據對74所高校科學數據政策大綱和內容的調研,制定了一份政策注意事項,分為“一般政策框架”與“數據生命周期模型”。其內容包含科學數據生命周期全過程,形成數據產生、獲取和使用,評估和選擇,存儲、歸檔、長期保存,公開和再利用等環節在內的經典數據監護框架,明確圖書館、數據館員等利益相關者的權責聲明及政策規范。如牛津大學圖書館出臺的《牛津大學圖書館科研數據、記錄管理與保存政策》中明確了圖書館數據存儲、數據素養培訓(如 ORA-Data服務培訓)等具體職責[24]。數據引用服務也關注有關指南、準則和規范的制定,如麻省理工學院圖書館出臺的《引用樣式指南》中有數據資源引用的相關參考標準。數據評估與驗證服務方面,如約翰斯 ·霍普金斯大學圖書館的數據信任委員會發布數據共享政策,并與本校組建的機構審查委員會、數據信任委員會等組織合作評估,審查科學數據的倫理道德規范。耶魯大學圖書館發布《臨床科研數據集中的數據質量評估框架》,具體制定相關指南與標準,保證數據質量的完整性、有效性和準確性等。劍橋大學圖書館、耶魯大學圖書館注重科學數據驗證的培訓等,重視數據存檔復查,倡導圖書館、數據館員參與驗證科學數據的全過程。科學數據管理服務形式上,如哥倫比亞大學圖書館制定實施《科研數據服務咨詢準則》。2011年愛丁堡大學圖書館制定科學數據管理政策,提供培訓、支持、建議及適當的指引和模板,其中支持表現為存儲數據集的公開發現,科學數據資產的管理、存儲、備份、注冊、保管和維護的機制與服務[25]。高校圖書館科學數據管理政策將數據的共享、收集辦法等細則與責任激勵放在一起。如亞琛工業大學圖書館科學數據管理政策指出高校有責任圍繞科學數據生命周期提供科學數據管理的支撐服務,而科研人員有義務執行良好的科研規范;同時,學校的研究信息基礎設施和IT中心有責任為科研人員提供(內部或外部)數據保存/歸檔服務,并提供全程培訓,無相關的獎勵措施。馬爾堡大學圖書館組建戰略管理機構研究和責任委員會,強調科研過程的每個階段均應體現所有參與人員的責任感與使命感,明確科學數據生命周期中的相關責任人和主要階段或部分的實施辦法,沒有獎勵措施。科學數據管理服務通常由多個機構共同開展,不同機構在科學數據管理中扮演不同角色,職責不同,如康奈爾大學科學數據管理服務由圖書館、高級計算中心CAC、康奈爾社會與經濟研究所CISER、康奈爾信息技術部CIT等部門共同開展;海德堡大學科學數據管理服務團隊由中心圖書館、計算中心組成;卡爾斯魯厄理工學院KIT科學數據管理服務團隊為圖書館、計算中心、研究基金會聯絡處、檔案館;亞琛工業大學科學數據管理團隊為數據管理部門、圖書館、計算中心;馬爾堡大學為科學數據管理部門、圖書館、計算中心。德國高校大都建有專門的科學數據管理服務機構,基本以圖書館和計算中心為組成核心。部分高校具有數據監管專業教育認證資質,如伊利諾伊大學厄巴納-香檳分校圖書情報學院的數據監管教育項目。也有國外高校圖書館在圖書館發展規劃中具體細化了科學數據管理相關內容,如《哥倫比亞大學圖書館2010—2013年戰略規劃》中指出通過學科館員職業發展項目來實現研究、計劃和部署跨區域、跨國家的數據管理與服務的目標。
國外高校圖書館普遍設有數據館員崗位,如康奈爾大學、普渡大學等,以促進科學數據管理服務工作順利開展。數據館員是圖書館適應數據時代發展趨勢而產生的新的崗位類別,彰顯出圖書館對科學數據管理服務的重視程度,其崗位職責與任職能力被賦予具體的要求。但是數據館員崗位名稱的表述多樣化,還未形成規范化的崗位名稱。如愛丁堡大學圖書館稱為數據館員,華盛頓大學圖書館稱為數據服務協調員,普渡大學圖書館稱為數據研究科學家,紐約大學圖書館稱為數據服務館員,約翰斯 ·霍普金斯大學圖書館稱為數據服務經理,杜克大學圖書館稱為數據可視化館員,普林斯頓大學圖書館稱為學術交流館員。此外,紐約大學圖書館還有數據服務與公共政策館員、數據服務館員等,甚至以學科服務的形式運行,由學科館員負責數據服務[26]。
數據館員崗位職責分工明確,內容豐富,具體包括:①參與數據管理政策制定與宣傳推廣。②全程跟蹤數據資源管理,并主持或參與數據管理項目規劃與實施。如普渡大學圖書館“數字數據存儲專員”主要負責該館機構庫的管理。③提供數據服務,包含幫助用戶制定數據管理計劃、分析,提供嵌入式數據支持服務(通過參考咨詢、課程嵌入、項目嵌入、學科支持等方式)等。如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圖書館為用戶提供數據管理計劃、培訓、存儲等數據服務。④參與科研項目。如康奈爾大學、麻省理工學院、哥倫比亞大學對數據館員職位的要求之一就是參與研究項目。⑤處理數據資源管理的其他相關問題,如數據版權、數據隱私、數據倫理等。⑥與校園內外學術團體和科研機構進行廣泛、深入的交流與合作,如構建數據共享空間等。崗位職責與任職能力密切相關。由近幾年ASSIST、ALA JobLIST、Glassdoor、ARL Job Announcements等網站上的招聘信息可知,崗位職責范圍不同,能力要求不盡相同,但一般要求數據館員應具有碩士及以上學歷、圖情學科背景、一定的圖書館服務經驗、熟練的計算機操作技能、較強的人際交往能力等。
數據館員的勝任條件主要包括:①多數要求具備不同學科背景的碩士以上學位,或ALA認證的圖書情報碩士學位。有的圖書館要求必須有兩個碩士學位,一個為圖書情報的碩士學位,另一個為相關學科的碩士學位,如紐約大學圖書館。有的要求具備兩類或兩類以上的專業知識,如哈佛大學圖書館。②要求在數據生命周期管理方面具有一定的理論知識及基本技能,如康奈爾大學圖書館要求熟練掌握2種以上計算機語言,如 XSLT、Java等。③要求具備數據服務能力,包含數據咨詢、熟練掌握軟件分析科學數據等,如哥倫比亞大學圖書館明確要求具有使用定量研究工具的能力,如SPSS、Stata等。④要求工作經驗,如哈佛大學圖書館、哥倫比亞大學圖書館等。多數圖書館要求具備數據管理、數據分析和學術圖書館服務經驗,如哈佛大學圖書館要求有2—3年的學術圖書館服務和數據分析等經驗。有的圖書館要求數據館員具有科學數據項目管理和監督經驗,如麻省理工學院圖書館、普林斯頓大學圖書館。有的要求數據館員熟悉版權、開放獲取等業務知識,如布朗大學圖書館。有的要求數據館員具備培訓與教學、數據服務、編程、合作、數據庫開發經驗,如紐約大學圖書館。有的要求具有索引或編目、媒體推廣和編輯經驗,如華盛頓大學圖書館要求2年的索引或編目以及媒體推廣經驗。⑤要求具備團隊合作能力以及良好的溝通與組織能力。如哥倫比亞大學圖書館要求數據館員擅長與圖書館不同部門、學校科研部門、研究機構、校外數據庫公司、圖情協會等相關利益者通力合作[27]。
數據館員服務內容涉及整個科學數據生命周期階段,涵蓋提供科學數據管理技術、基礎設施、數據倫理、法律、監管、安全等相關服務。具體內容包括:①支持數據管理計劃服務。國外高校圖書館成立專門團隊對科研人員數據管理計劃提供支持服務,如牛津大學組成的數據管理咨詢團隊,為用戶提供數據管理計劃等服務。②進行科學數據創建與存儲。如愛丁堡大學圖書館重視在本地創建和部署中央文件存儲;哈佛大學圖書館注重數據采集、存儲與安全,并提供最佳實踐指導和工具支持。③數據館員直接參與研究人員或者師生的科研活動,進行基于數據生命周期的數據管理,或與用戶互動交流。如愛丁堡大學圖書館提供科學數據管理深層次服務,數據館員直接參與學術研究。④提供科學數據咨詢服務。如康奈爾大學圖書館科學數據管理服務組下設了咨詢團隊、培訓與推廣團隊,通過網站、公開咨詢郵箱、開放咨詢柜臺等方式向科研人員提供咨詢、培訓與宣傳等服務。再如多倫多大學圖書館利用新媒體提供咨詢。同時,科學數據服務也需要數據館員與用戶保持良好的合作關系,研究用戶需求與反饋信息,及時調整策略,提供適應性、靈活性和針對性的服務。此外,部分國外高校圖書館也提供特色科學數據管理服務,如劍橋大學圖書館提供數字人文服務,介紹數字人文工具、參考資料和案例。
國外高校圖書館科學數據政策對外主要針對用戶,強調科研的規范性,對內主要針對數據館員,強調明確與細化的責任劃分。如海德堡大學、亞琛工業大學、卡爾斯魯厄理工學院、馬爾堡大學4所高校都認為良好的科研規范是各自科學數據管理的戰略指導,而數據館員和用戶均應當承擔各自的基本義務。其中,以圖書館和計算中心為主要組成的科學數據管理機構,依托數據館員為用戶提供良好的數據管理支持,并針對技術、管理問題開展科研項目。相應地,用戶必須遵守科學數據政策,在數據產生、使用、保存等科研過程中保持良好的科研規范。
數據館員主要面向研究人員提供科學數據管理服務,這就要求其自身知識結構應與研究人員相匹配,至少能夠熟悉科學數據相關知識和技能。單一學科知識顯然難以勝任這項工作,具有跨學科知識顯得非常必要與緊迫。美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會與國家科學委員會在對于數據館員的定義中,明確指出其職能體現了圖情信息領域、IT 領域與數據科學領域綜合技能的實踐融合與應用。可見,跨學科屬性是數據館員職業的首要特征,深度融合了圖情學科背景、IT與數據科學技能。如華盛頓大學圖書館學碩士學位在核心課程外還設有諸如數據科學、商業智能、交互信息可視化、用戶體驗等專業課程。具有多元化職責特征表現為崗位工作職責隨著崗位名稱而發生變化,名稱逐漸豐富多樣,職責范圍更廣、專指性更強,如研究數據館員、數字研究館員、數據管理規劃顧問、數據倉儲經理等,進一步完善發展了數據館員縱向職責體系與橫向職責體系,預示數據館員職業無限可能的發展前景。
人才隊伍建設也是高校圖書館科學數據管理服務工作的重點。數據館員主要協助用戶撰寫科學數據計劃、進行數據存儲與組織、開展數據素養教育培訓等,是提供科學數據管理服務的主力軍。部分國外高校圖書館自主研發或基于開源、商業軟件進行技術平臺二次研發,如哈佛大學“Dataverse”項目組。以合作方式從外部獲取科學數據管理能力也是一種可行性選擇。JISC總部設在愛丁堡大學校園內,是愛丁堡大學合作伙伴。愛丁堡大學向JISC倡導成立DCC,在建立英國數字管理合作聯盟方面處于領導地位。國外數據館員具有較強的批判思維和解決問題能力,數據館員培訓日漸系統、成熟。批判思維與解決問題能力在國外數據館員職業勝任能力中尤為重要,是數據館員技能要求內容中最重要的素質,主要通過培育跨學科、組織、區域能力,開闊視野,以“互聯網+”思維等新的科學思維方法為指導,優化整合服務流程來實現。這種批判思維與解決問題能力的培育同樣適用于能力和素養培養[28]。國外高校圖書館數據館員教育培訓的內容頗豐,重視數據的周期性,按照科學數據生命周期開展培訓,在不同的環節或研究項目階段明確數據館員的任務和角色。培訓形式多種多樣,如課程、短期培訓、專題研討會、調查研究項目、常見問題解答、座談會等。
數據時代,我國高校圖書館數據館員管理服務不容樂觀,政策與管理運行、崗位設置、工作職責與任職能力要求、服務內容等不盡如人意,普遍缺少或不完善。北京大學、武漢大學、復旦大學等個別高校的圖書館設有數據館員,主要負責數據素養培訓和數據咨詢,而深層次的數據服務如數據管理計劃制定、采集與發現、創建與存儲、共享與重用、倫理與版權、安全與監護等往往缺失。因此,我國高校圖書館數據館員管理服務仍需持續借鑒與參照國外高校圖書館的經驗,推進數據服務發展。
數據時代,我國高校圖書館科學數據管理工作缺乏有力、具體的政策支持,仍是參照2018年國務院辦公廳發布的《科學數據管理辦法》、2019年中國科學院印發的《中國科學院科學數據管理與開放共享辦法(試行)》等政策文本,沒有出臺我國高校圖書館科學數據管理政策。相對而言,國外高校圖書館如哥倫比亞大學圖書館、麻省理工學院圖書館、耶魯大學圖書館、牛津大學圖書館等結合自身實際情況,頒布了科學數據管理政策制度,科學設置數據館員崗位,制定崗位工作職責,開展科學數據服務。我國高校圖書館可以借鑒國外高校圖書館的實踐經驗,積極設置數據館員崗位,制定符合地方、學校與圖書館實際情況的數據館員制度建設(工作職責、任務、內容、考核等)或科學數據管理政策(包含數據館員相關職業內容、將數據管理計劃納入科學數據管理政策的具體內容等[29]),界定數據管理工作流程,明確其崗位職責和上崗條件(學歷、核心能力等),制定數據館員工作流程與規范文檔等,為用戶提供優質的數據服務。數據館員職業不同于其他的傳統崗位館員,對任職能力要求較高,可以由原來的學科館員、咨詢館員、IT技術部門的工作人員等通過科學數據培訓轉換而來,也可以向社會公開招聘直接引入所需人才,承擔數據管理職責。筆者調研IASSIST等網站上發布的國外高校圖書館數據館員招聘信息,發現多數崗位是與學科館員合作共同負責學科領域內的數據服務,這一點值得我國高校圖書館借鑒。另外,數據館員管理服務需要多個部門協同工作,如牛津大學圖書館、劍橋大學圖書館、倫敦大學圖書館、愛丁堡大學圖書館、布里斯托大學圖書館等選擇雇傭承擔數據管理協調人身份的數據館員,全職負責協調圖書館、IT技術部門或者其他合作單位之間的數據合作[30]。這種數據館員崗位類型的設置以及具體職責的分配也值得我國高校圖書館管理者重視。
我國高校圖書館數據館員職業起步較晚,對這一新職業的認識不夠,重視程度不足,特別是數據館員教育培訓環節較為薄弱。而國外高校圖書館數據館員培訓體系較為成熟、完善,如海德堡大學圖書館為數據館員提供講座、研討課等不同形式的課程培訓;亞琛工業大學圖書館為數據館員提供在線咨詢、研討課、工作坊、E-Learning、專題等形式的培訓;卡爾斯魯厄理工學院圖書館為數據館員提供咨詢和研討課程;馬爾堡大學圖書館為數據館員提供咨詢和研討課,并基于FOKUS項目開發模塊化教學內容;等等。我國高校圖書館可以借鑒國外經驗開展數據館員教育培訓:①提升數據館員數據素養意識。數據素養是數據館員職業發展的核心,在開展數據館員培訓之前,需要培育數據館員數據素養意識,包含數據敏感性、收集能力、分析與處理能力、決策能力、批判性思維,清醒認識到教育培訓的重要性,才能夠保證數據館員教育培訓正常開展。如愛丁堡大學圖書館注重數據館員的繼續教育和在職培訓,鼓勵數據館員直接參加項目等。我國高校圖書館管理者也應重視數據館員意識培養,鼓勵數據館員通過繼續教育、研討會等形式提升數據素養意識。②數據專業知識和技能培訓。自2014起中國圖書館學會專業圖書館分會聯合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知識技術研發中心連續推出一系列中國數據館員培訓班,進行數據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實踐操作與業務交流以及理論、方法、技術、政策等層面的培訓,以期提高數據館員的專業知識和技能。但中國數據館員培訓班參加人數、頻次、覆蓋面等不足,難以達到預期目標。國外高校圖書館數據館員教育培訓門檻較低,圖書館可自行舉辦相關培訓,如普渡大學圖書館從2011年8月開始,每年為館員舉辦數據相關的主題培訓,內容包含數據在學術領域中的重要性、數據描述、數據儲存、數據相關的知識產權等問題。我國高校圖書館數據館員培訓不僅要鼓勵館員走出去,參加中國數據館員培訓班、專題學術研討會等,而且要每年制定數據館員培訓計劃,開展校內專題培訓、研討、合作學習等,培訓內容包含數據管理計劃撰寫等專業知識培訓,數據管理工具、平臺等技能培訓。③優化課程設置。中國數據館員培訓班課程設置分為基礎班和進階班兩種形式,合格館員可獲得由中國圖書館學會專業圖書館分會頒發的證書。相對而言,國外高校圖書館數據館員的相關教育與培訓課程內容務實、豐富,基于數據生命周期設置相關課程。國外高校圖書館為圖書館員量身定制研究數據管理培訓套餐,如2小時面對面培訓課程等由愛丁堡大學圖書館專門為數據館員培訓開發的試點課程。通過對照分析,綜合國內外優點,結合不同高校圖書館的實際情況、館員自身知識背景等因素,國內圖書館可以參考國外現有課程框架,結合國內相關培訓課程,進行課程設計,同時考慮到數據館員崗位職責,重點圍繞著數據生命周期、計量分析、可視化、元數據標準、數據管理計劃、圖書館最佳實踐案例等內容展開培訓[31]。團隊合作課程項目也不容忽視,有利于培養數據館員團隊協作能力。
數據時代,科學數據管理服務不能忽視數據館員的主體性,數據平臺建設和存儲功能實施與數據館員息息相關。國外高校圖書館進行科學數據管理服務時,提供全方位的軟硬件服務,既重視了數據館員為主的管理服務,又兼顧了科學數據相關技術。我國高校圖書館可以借鑒國外經驗,深度整合館藏文獻信息與學術研究相關的開放或者商業資源,依托一站式、共享式、一體化的e科研平臺,開展數據收集、存儲、分析、發布、出版等全生命周期建設,增值科學數據管理服務[32]。數據館員具有跨學科與多元化職責特征,需要多方合作,協調校內相關利益者,形成凝聚力,推進數據管理服務各項工作順利開展。數據館員可以通過參考咨詢、課程嵌入、項目嵌入、學科支持等方式嵌入科研數據生命周期中的某一環節,深度融合數據館員和科研團隊、科研項目的關系,大幅度提升科學數據管理服務創新績效。數據館員圍繞數據生命周期的工作內容包括:①數據發現:輔助制定檢索策略,提供專業領域數據發現平臺、工具與數據庫方面的咨詢;定期提供館藏數據資源更新信息;接受用戶委托形成科研數據查新報告。②數據創建與采集:協助科研人員根據政策制定方要求,準備DMP;協助科研人員(團隊)制定數據采集策略,提供相應工具與技術方法的輔導。③數據處理:輔助科研人員進行數據篩選、清洗與格式轉換。④數據分析:為科研人員推薦、提供數據挖掘、分析工具與平臺,協助其使用,提供相應技能培訓;接受科研團隊委托或協助參與數據分析。⑤數據可視化:協助科研人員使用數據可視化工具;接受科研人員團隊的委托,開展數據可視化工作。⑥數據長期保存:提供、運行、維護數據長期保存的基礎設施;為長期保存數據進行元數據指導或標引。⑦數據發布與開放共享:對科研人員發布的數據進行質量控制(數據集內容、情境、可訪問性控制);為科研人員提供數據發布與開放共享方面知識產權事項的咨詢與培訓;作為聯絡人參與利益相關方對數據權益的協商與政策制定工作。⑧數據使用與重用:基于現有館藏資源,編制分類導航系統;定期主動推送學科、專題數據庫更新情況;對數據重用的知識產權與權益管理事宜提供咨詢。以上數據館員工作內容是圍繞著數據生命周期8個階段展開的,以數據服務內容組織、質量控制與權益管理、素養教育培訓與宣傳推廣、數據管理技術支持建設增值科學數據管理服務4個基點,特別是數據館員從數據資源獲取、數據加工、數據存儲、數據再利用4個階段提供的全方位服務內容[33],實現全生命周期增值科學數據管理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