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家書屋是黨中央、國務院實施的公共文化五大惠民工程之一。2019 年,中宣部等十部門印發《農家書屋深化改革創新提升服務效能實施方案》,自此農家書屋工程進入加快推進實施階段。為“農家書屋”賦能,以文化扶貧扶智,推動農家書屋提質增效,形成上下聯動、齊抓共管的農家書屋工作新格局,對進一步推進脫貧攻堅和助力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新時代農家書屋如何更好地助力鄉村振興戰略?筆者從建平縣農家書屋建設的實際出發,總結其取得的經驗,分析目前存在的問題,提出助力鄉村振興戰略的發展路徑,以期為業界同仁提供一定的借鑒。
習近平總書記說:“人在哪兒,宣傳思想工作的重點就在哪兒。”利用農家書屋的引導力、傳播力,強化農村思想文化陣地建設,增強農民自我管理、明辨是非以及自我約束能力,農家書屋將成為傳播黨的聲音的“宣傳堡壘”和推動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暖心惠民的“精神驛站”,為鄉村振興提供精神動力。
鄉村振興需要一大批有知識有文化的新型農民。農家書屋是貼近農民群眾的文獻信息交流服務中心,也是農業科技培訓的重要平臺,建設好農家書屋有利于因地制宜開展多層次、全方位、多類型的農技閱讀推廣活動,有利于將科技知識轉化為生產力,有利于普及科學文化知識,提高農民群眾的科學文化素養,從而為農業、農村的可持續、高質量發展夯實基礎。
漢代劉向說:“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愚。”農家書屋是鄉村文化建設的重要陣地,具有“啟智扶志”的功能。廣大農民群眾通過參與農家書屋開展的閱讀推廣、科技培訓等系列文化活動,既可以陶冶情操、增加智慧,也可以引導其拓展視野,增長志氣。農家書屋是新思維、新觀念、新技術宣傳普及的園地,通過一系列的文化活動,可以引導農民轉變觀念,用科學文化知識豐富他們的精神世界,用文化+為他們賦能。
農家書屋以農為本、以服務農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建設目標,是黨和政府深入實施文化惠民工程、豐富鄉村文化生活的具體實踐。通過不斷完善軟、硬文化環境,穩定服務供給,提升服務效能,可有效增強農民群眾的文化獲得感和幸福感。
建平縣共計260個行政村,每個村都建有農家書屋,實現了行政村100%全覆蓋。每個農家書屋配備圖書1500 冊、書櫥3 個。2015—2019 年,持續對260個農家書屋的文獻資源進行補充更新,每個農家書屋新增圖書800 余冊,現已達到2000 多冊、1600余種,年借閱量達5 萬人次,滿足了農村群眾的基本閱讀需求。
在建平縣圖書館義務幫扶指導下,農家書屋建立了規范、標準、統一的業務管理體系。每個農家書屋均設立專職圖書管理員,按照富有鄉村特色的圖書分類體系(政經類、科技類、生活類、文化類、少兒類、綜合類等)進行入檔登記、分類排架、流通借閱。據統計,每個書屋年均借閱書刊雜志達200余冊,涵蓋養殖、種植、醫療保健和日常生活等方方面面,小書屋發揮大作用,真正實現了農家書屋文化惠民、圖書興農的目的。
伴隨著農家書屋發展壯大,個體書屋大戶、中心書屋異軍突起,作用日趨凸顯。據統計,建平縣現有藏書大戶、中心書屋40 余家,累計藏書50 余萬冊、圖書種類異常豐富,《中圖法》所列22個大類一應俱全。其中有的藏書大戶存書兩萬余冊,農業科技種類、醫藥衛生保健圖書居多。書屋遍及鄉村各個角落,有的在居民活動中心,有的在居民家中,有的在農村商貿集聚區。中心書屋已成為農家書屋的有益補充,在助力鄉村振興和高質量發展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脫貧攻堅取得階段性勝利,農家書屋在其發展進程中,充分發揮了文化引領作用,成為百姓學經驗、找方法、解難題的“百寶箱”。據統計,建平縣依托農家書屋引領農民閱讀學習,通過多種形式的培訓發展新型職業農民、農業職業經理人、農民技術員、青年農場主等農村實用型人才850 人;培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管理人才、農村實用人才、農民技術員和農村電商人才1800 人。通過農業科學技術普及,發展設施農業新增2300畝以上,總面積達到3.5萬畝;雜糧面積達到100萬畝,特色種植業面積達到15 萬畝,打造千畝谷子、酒高粱、甜菜、烤煙等種植基地100 個。引進了新希望、億達、華寶等國內大型畜禽養殖、飼料生產及畜產品精深加工企業,主要畜產品加工率達到80%。促進溫氏、正邦、牧原三大集團百萬頭生豬養殖項目增產增效,年飼養生豬量達到200萬頭。通過果農讀書、閱讀,建設了50 畝以上果園(干鮮果)50 個。農家書屋真正成為了村民“啟智扶志”、脫貧致富的“加油站”。
隨著新媒體技術的廣泛應用和智能手機終端的普及,數字閱讀已逐漸成為農村群眾參與閱讀、獲取信息的主要方式。農村群眾需要反映農村生產生活實際、具有農村地區特點的數字資源傳輸平臺。現階段,建平縣農家書屋數字化基礎薄弱,數字化技術應用程度較低,數字化信息服務能力存在明顯短板。在全面實施農村振興戰略和大力倡導城鄉一體化發展的背景下,農家書屋作為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主陣地,必須加強數字化建設,拓展其服務功能。以農家書屋為載體,堅持政府主導、社會扶助等原則,加強數字服務基礎設施建設,提升數字化服務能力,將農家書屋建設成為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普及科學文化知識、豐富百姓精神文化生活的文化信息交流中心,以更好地滿足農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這是農家書屋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然選擇。
3.1.1 全力推進“農家書屋+”模式。在公共文化城鄉一體化建設背景下,各級政府和文化主管部門要充分認識農家書屋在鄉村振興實踐中的重要作用,要制定政策,采取措施,積極推進農家書屋間的共建共享,通過取長補短,優勢互補,實現合作共贏。要加強社會文化資源的整合,鼓勵農家書屋和基層各類文化設施、場所、項目相結合,在特色景區、鄉鎮集市、學校、文化館、企事業單位、村民聚居點等人口相對密集地區設置多種形式的農家書屋延伸服務點,通過共建共享拓展農家書屋的功能,延伸其服務范圍,推動農家書屋建設提質增效,為鄉村振興增添文化動能。
3.1.2 發揮中心館引領協調作用,構建以縣級圖書館為總館的鄉村圖書館總分館服務體系。積極響應國家有關縣級圖書館總分館制建設的倡議,構建以縣級圖書館為總館、鄉鎮圖書館為分館、農家書屋為前沿陣地的總分館協同發展機制,實現總館主導下的統一管理,優質文化資源向農村書屋的輻射和延伸,縮小城鄉文化差距。中心館設立專人定期進行業務指導,規范書屋建設,使農家書屋業務有保障、服務有標準、管理有規范,促進農家書屋的標準化、均等化、規范化建設,形成上下聯動、城鄉互動、協同發展的農家書屋建設新格局,讓農家書屋“活”起來。
積極采取政府主導、社會參與等方式助力農民建設個體書屋,鼓勵個體藏書的鄰里共享,積極開展書香村屯、書香之家、讀書標兵評選活動,有效發揮示范點、示范戶、示范個人的示范引導作用,全面推進鄉村閱讀。要做到村村有書屋、組組有書院,科學布局閱讀設施網絡體系,合理配置文獻信息資源,貼近農村百姓生產生活實際策劃舉辦閱讀推廣活動,切實解決農民看書難、看書貴等瓶頸問題,推動全民閱讀,助力鄉村文化振興。
推進有效閱讀,是農家書屋的基本職責。引入志愿服務,將緩解農家書屋人力資源不足的短板,有利于優化人員知識結構,提升服務效能。志愿服務可招募地方文化名人和專業技術人員做志愿閱讀輔導員,通過與閱讀人員“結對子、種文化、授技術”,通過教、學、幫、帶,有針對性地推送健康常識、文化風尚、農技資訊;可邀請本地村民共同參與挖掘整理當地傳統農耕文明歷史、舉辦民風民俗研討會等,大力弘揚優秀民族文化、地域文化。志愿者將成為補齊農村服務短板,推動農家書屋高質量發展的有力助手。
以農家書屋為依托,通過培訓、講座、展覽等活動形式,打造高質量的公共服務品牌。通過推出文藝演出、藝術培訓、文化講座、視頻展播、展覽展示、讀后感大獎賽、線上知識競答等內容豐富多元的線上線下閱讀推廣活動,鼓勵更多的村民到農家書屋學黨史、學科技、學藝術、學文化,將農家書屋打造成村民終身學習的課堂和“充電樁”。書屋管理人員應創新工作方式,深入村民中間做好閱讀需求和閱讀效果調研工作,記好“閱情日記”,不斷改進和完善服務方式和服務內容,采取因需定制、跟蹤服務的多種形式,強化服務效果和服務質量,著力打造傳播新思想、新理念、新技術的服務品牌,以品牌建設引導農民愛上閱讀,以品牌建設帶動農家書屋高質量發展。
隨著手機、ipad 等智能設備的普及,在線閱讀成為普通百姓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農家書屋雖小,但應樹立大圖書館的理念,依托網絡環境將自身的資源從有限擴大到無限,將自身的功能從有限擴大到無限,將自身的服務從有限擴大到無限。農家書屋數字化建設是公共圖書館事業城鄉一體化發展的重要路徑,是推動鄉村群眾全民閱讀的重要路徑,也是助推鄉村文化振興的重要路徑。各級政府和文化主管部門,包括縣級圖書館,要堅持以人為本,重視農家書屋管理隊伍建設,著力加強對管理人員的數字圖書館基礎業務培訓,提升農家書屋管理人員的數字化信息管理與服務技能;農家書屋應以提升服務能力為主導,努力完善農家書屋數字閱讀軟硬件設施,打造集通借通還、電子書閱讀等功能為一體數字化云閱讀平臺。將城市圖書館的資源與服務通過互聯網延伸到基層、延伸到農家書屋,消除城鄉圖書館之間的壁壘,讓廣大鄉村居民足不出戶就能通過手機閱讀到各種數字化資源,共享圖書館服務,切實滿足鄉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這是助力鄉村文化振興的重要步驟,更是助力鄉村經濟社會全面振興的重要路徑。
伴隨著鄉村振興戰略號角的吹響,農家書屋建設越來越引起各級政府的高度重視和全社會的廣泛關注。為了實現農業現代化,加強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培養新時代社會主義新型農民,必須把農家書屋建設放在突出位置。聚焦農民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以融合發展補齊弱項和短板,以全面發展促進城鄉均衡發展,通過夯實基、更新書、強輔導、育典型、建大戶,讓農家書屋最終成為鄉村振興的助推器和動力源。這需要政府的大力扶持,也需要社會各界的共同參與和協調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