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媛
(作者單位:陜西廣電融媒體集團(臺))
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極大地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尤其是媒體行業受到的影響更為深遠。當前,我國已經步入融媒體時代,報紙、廣播等傳統媒體的核心地位逐漸式微,微博、微信、抖音等新型媒體形式方興未艾,呈現出新舊媒體融合發展的全新態勢[1]。環境的變化必然會給媒體從業者帶來新的機遇與挑戰,新聞節目主持人作為傳統媒體行業的核心角色,也面臨著相同的境遇。對于新聞節目主持人而言,其風格會影響著自身的發展,這就要求新聞節目主持人要在立足于專業的基礎上,結合實際發展環境,勇于創新主持風格,打造出富有個性化和特色的新聞節目,以更好地滿足觀眾的多樣化需求,形成自身的競爭優勢。
在傳統媒體時代,人們獲取新聞資訊的方式主要是報紙、電視、廣播等,可以說彼時受眾對于新聞信息的選擇是相對單一的,對于新聞資訊和新聞節目主持人,受眾處于被動的接收狀態。新聞節目主持人的風格對于其自身發展的影響并未像融媒體時代那樣突出,很多時候,新聞節目主持人只需要按部就班將既定的工作任務完成,將適時發生的新聞信息以一種固定的方式播報給廣大受眾即可。進入融媒體時代后,因為移動互聯網技術的普及和各類新媒體的不斷出現與創新,人們獲取新聞資訊的方式較之以往變得更加多元化。除了傳統的媒體之外,各類新聞App、微信公眾平臺、微博等都可以成為人們獲取新聞資訊的渠道,而且是常用的渠道[2]。人們從以往新聞信息的被動接收者轉變為主動者,擁有了依據自己的喜好和個性選擇信息接收方式的條件,這給傳統的媒體帶來了較大的沖擊,新聞節目主持人按照過去的做法已無法滿足受眾的需求,也會使得自己的發展受到較大的限制。因此,面對全新的形勢變化,新聞節目主持人需要考慮如何對自己的風格進行創新和改進,從而吸引更多的受眾,在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
在傳統媒體主導的時代,新聞節目主持人無論是在專業學習過程中,還是在職業發展歷程中,大都會形成一種固定的、大同小異的主持風格。比如,一提到新聞節目主持人,人們腦海中就會浮現主持人身穿正裝、表情嚴肅、播報新聞認真謹慎、一絲不茍的畫面。可以說,除卻長相和音色方面的差別,人們無法辨識出新聞主持人的風格特點,出現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主持人個性的缺失。但這樣的主持風格“穩字當先”,不容易出現錯誤,因此,上至國家的中央電視臺,下至地方電視臺,這樣的風格一直很完整地延續下來。但是,進入融媒體時代后,飛快的生活節奏讓受眾對于這樣的主持風格興趣索然,受眾更加青睞具備歡快有趣主持風格的新聞節目,以期在輕松的氛圍里獲得新聞資訊。歡快、有趣的主持方式符合社會大眾對于新鮮事物的追求,而傳統的、個性不足的主持風格難以適應融媒體時代的要求,若不思變創新,不僅會難以吸引社會大眾的注意力,新聞節目主持人也會與刻板畫上等號,不利于實現更好發展。
在傳統媒體時代,互聯網并未普及,人們對于新聞資訊信息的獲取,只能依靠看電視、聽廣播,電視新聞節目擁有絕對的話語權,是各類新聞資訊傳播的主要方式。進入融媒體時代后,傳統媒體的話語權被眾多媒體分散,人們獲取新聞資訊的渠道大大增多,新聞播音已經不占優勢[3],這樣的生態給新聞節目主持人帶來的挑戰無疑是巨大的。另外,在人人都是媒體的融媒體時代,各類新聞鋪天蓋地向受眾襲來,很多都是為了吸引人們眼球,獲取流量的“假新聞”。鑒于此,新聞節目主持人需要充分發揮自身優勢,時刻關注受眾的思想動態,以受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傳播新聞信息,并注重提升新聞的真實性、影響力,讓電視新聞節目更具權威性,不斷增強人們對電視新聞節目主持人的關注度和信任感,從而使得新聞節目主持人在融媒體時代激烈的競爭中占有一席之地。
通過上述分析可以得出一個結論,即進入融媒體時代后,新聞節目主持人面臨的環境是復雜多變的,不能繼續故步自封,應當順應時代的發展,創新和改變主持風格,避免被淘汰出局。另外,在融媒體時代,新聞節目主持人想要繼續保持傳統媒體時代的核心地位,必須要進行創新,尤其是要進行主持風格的創新,使得自己的風格更加符合時代的背景、時代的需要,充分地滿足融媒體時代受眾的需求,通過風格的不斷創新,推動自身持續的發展[4]。對于新聞節目主持人而言,創新求變的時間越早,就越能夠掌握主動權,從而能夠在不斷的挑戰中尋找到適合自己發展的機遇,把握準融媒體時代的脈搏,最終形成符合時代特色的主持風格。
此外,相對其他媒體節目而言,新聞節目還有一個重要的社會職能,那就是引導輿論導向,引導大眾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在融媒體時代,新聞傳播途徑呈現多元化態勢,各類軟件的應用使得越來越多的人加入新聞制作以及傳播的隊伍中來,這樣就避免不了魚龍混雜的局面。正因如此,新聞節目主持人需要通過風格的創新吸引受眾的注意,同時需要將自己的專業優勢發揮到最大化,讓受眾得到最為權威的信息,實現引導輿論方向的作用,避免大眾被社會上不良媒體錯誤引導,吸收甚至傳遞負面、虛假的新聞和價值觀念[5]。與此同時,從社會責任擔當方面來看,新聞節目主持人進行風格創新、為大眾創造良好的新聞環境勢在必行。
思想是行動的指南,只有在理念正確的引領下,行動才能不盲目、有針對性,主持人才能真正確立自己的主持風格,并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融媒體時代,面對新聞環境發生的新變化,新聞節目主持人應緊跟時代潮流,強化融媒體發展理念,確立主持原則,以融媒體傳播特點和新聞人使命責任為出發點,著眼未來發展規劃,積極創新主持風格。首先,新聞節目主持人要強化政治意識,肩負起傳遞社會正能量、引導民眾積極向上的重任,要將新聞內容準確傳遞給全社會。同時,新聞節目主持人對于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要有相應的解讀能力,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正確地傳遞給受眾群體。其次,新聞節目主持人要有受眾意識,要從受眾的立場出發,考慮受眾的感受,以受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傳播信息,并為其提供發表觀點的空間和機會,提高受眾體驗。
對于新聞節目主持人而言,語言是其向受眾傳播新聞資訊的主要方式,語言的風格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主持的風格[6]。傳統媒體時代,新聞節目主持人為適合彼時需求,形成了較為嚴肅的語言風格,但是對于受眾而言,這樣的風格其實缺乏趣味性,并不利于新聞的傳播。進入融媒體時代后,受眾可選擇的新聞信息獲取方式越來越多,當遇到自己不感興趣的新聞傳播方式時,就會選擇另一種方式,這樣就給傳統的新聞節目主持人帶來挑戰。因此,對于新聞節目主持人而言,風格創新首要的一步就是實現語言風格的創新,且必須以受眾的個性化需求為導向。
首先,新聞節目主持人在實踐中要深刻理解融媒體時代信息傳播“碎片化”的特點,以受眾的個性化需求為導向,從自身做起,改變自己在新聞播報中的語態。播報的過程中要盡量使用簡短的句子,將新聞事件簡明扼要地傳達給受眾。在報道一些節慶活動以及突發事件時,應學會參與現場連線,提升應變能力。值得注意的是,在進行這樣的工作時,新聞節目主持人需要提前對有關背景進行深入了解,了解受眾的需求,確定自己的播報內容和語態風格,確保能夠以最快的速度進入狀態,將受眾想要得到的新聞信息第一時間播報出來。
其次,新聞節目主持人可以結合新聞信息的具體內容,在加強自身個性化建設的基礎上,對自己語言的運用方式進行優化。如對于一些相對輕松的新聞話題,可以改變過于嚴肅和刻板的說話方式,以更為幽默和趣味的語言向受眾傳達新聞信息,從而達到維護新聞主持人權威性與增強新聞親和力的雙重目的,讓受眾以一個輕松和愉快的心情接收新聞信息,潛移默化地對其樹立正確的價值觀產生影響。
個人魅力是新聞節目主持人形成自身風格時不可忽略的因素。個人魅力是一種綜合素養的體現,是受眾對于一個主持人水平高低感性的判斷。每個新聞節目主持人都需要注重形成自己的個人魅力,得到大眾的認可和喜愛。進入融媒體時代后,人們的眼界變得更加寬廣,個人的審美水平及素質得到了極大的提升,因此新聞節目主持人不能故步自封,應不斷提升自身的綜合素養和個人魅力,給受眾帶來持久的新鮮感。
首先,新聞節目主持人要不斷學習,不斷積累,打牢自身的專業功底,努力實現一專多能,提高自身的個人魅力。具體來說,主持人應該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態度,向同事、領導、老師等學習,在實踐中不斷提升自己的業務水平,并在實踐過程中找到自己的差距和不足,從而實現全面素質與個人魅力的提升。
其次,新聞類節目主持人除卻不斷提升自身政治修養、理論修養之外,還需要對自身形象進行打造,發揮自身優勢,創新主持風格,實現專業化和個性化發展。再次,新聞節目主持人要增強自己的心理素質,不斷提高靈活的現場應變能力和即興發揮能力。加強心理素質的鍛造是提升新聞節目主持人綜合素質的重要方面,主持人針對突發情況要有較強的心理應變能力,要有主意,能出點子,實現對整個節目節奏的把控[7]。
傳統媒體時代,新聞主持人對于各項技術應用要求不高,只需要將自己的本職工作做好即可。但是進入融媒體時代后,對于技術的應用和需求變得越來越多,且風格的創新也離不開技術工具的支持,播音主持工作者需要積極吸收新媒體的各類先進技術,利用各類新媒體的資源,擴大自己信息面,拓寬自己的視野,增強自身感染力,不斷推動自我發展。
首先,新聞節目主持人要熟練使用各類常見的平臺和App。進入融媒體時代后,以微信、微博客戶端為代表的新媒體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青睞,新媒體雖然給新聞節目主持人帶來一定的影響,但同時也給新聞節目主持人提供了一個全新的窗口和工具。利用新媒體的技術,新聞節目主持人可以從更多的渠道獲取信息,讓自己的視角變得更加的全面,這對提升節目質量也大有裨益。例如,新聞節目主持人可通過微博、微信公眾號與眾多網友在線討論和互動,然后整合網友反饋的信息,并在后續節目中進行二次傳播,從而在增強自身影響力的同時,對節目的推廣傳播起到助推作用。其次,在融媒體時代,移動直播逐漸興盛,新聞節目主持人必須具備開展移動直播的能力。不同于傳統電視直播,移動直播是利用手機完成的,沒有傳統直播那樣完備和細化的團隊,因此,主持人應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實現高效協同。與此同時,新聞節目主持人應以推動自我發展為導向,找準適合自身的風格定位,提高節目的互動性和感染力。
進入融媒體時代后,傳統的新聞傳播形式對于大眾的影響力正在逐步下降,可以說,融媒體時代的到來給傳統媒體帶來的沖擊是巨大的。新聞節目主持人若是想在激蕩的融媒體時代保持自己的優勢地位,取得更好的發展,就需要順應時代潮流,不斷學習,不斷改變,創新主持風格,提高綜合素質,還要充分利用先進的信息技術,找準自身風格定位,適應融媒體時代的新要求,從而促進自身實現全面發展,實現作為媒體人的職業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