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旭鋒 葉京取
(作者單位:浙江省諸暨市融媒體中心)
傳媒技術的升級與媒體之間的不斷融合,使得我國的媒體傳播格局發生巨大轉變。傳統主流媒體如何才能適應新的信息傳播環境,切實增強自身的公信力、傳播力,已然成為眾多媒體從業者關注和研究的熱點[1]。創新重大主題報道,增強其傳播力,與新聞輿論陣地的建設密切相關,也是基層傳統主流媒體充分發揮自身輿論引導功能的最佳方式。就某種程度上而言,重大主題報道的傳播力,也是基層傳統主流媒體社會影響力的體現。
筆者所在諸暨市融媒體中心旗下的廣播、電視、報刊、新媒體四大平臺,每年要推出1000多篇廣播電視重大主題報道。筆者作為諸暨市融媒體中心的記者,在深度參與采編實踐的過程中,對于如何增強重大主題報道的傳播力有一定的認識。在筆者看來,要想厘清這個問題,首先就要從理解新時期重大主題報道的價值開始。
重大主題報道也即圍繞某個特定主題,或者針對某一新聞事件所展開的報道活動。新聞的主題是報道的核心和關鍵,所有的內容都必須以主旨為中心,集中反映存在的問題,傳播相應的價值觀念,是新聞報道中重要的一類題材。縱觀各大媒體的重大主題報道,具有下述3個典型的特征:一是主題客觀性和傳播觀念之間相互統一;二是新聞主題需要在以事實為依據的前提下有所升華;三是新聞主題既要高度集中,又要體現出相應的豐富性。對于廣播電視媒體而言,重大主題報道是其重要的一種新聞報道形式。與此同時,重大主題報道也是展示媒體新聞節目制作水平,且影響范圍較廣的新聞報道形式之一。具有較強傳播力、公信力的重大主題報道,能夠充分發揮信息傳播橋梁的功能,反映民眾當下最為關注的問題,從而促進整個社會的發展。優質的重大主題報道可以顯著地增強廣播電視媒體的影響力,在宣傳國家政策、社會主流價值觀方面有著重要的意義。總而言之,重大主題報道對基層傳統主流媒體的發展有著極大的促進作用,基層傳統主流媒體要注重對主題報道的創新,為受眾提供最優質的內容,如此才能吸引更多受眾,在媒體與受眾之間建立起良好的信賴關系。
諸暨市融媒體中心每月都有一次針對重大主題報道的深度策劃,圍繞諸暨市委、市政府的當前工作重點,聚焦經濟社會發展各領域的成果,同時考慮到報刊、廣播、電視、新媒體的特性,在采編實踐中特別注重通過現場畫面、現場音效等來突顯主題,讓各平臺重大主題報道的優勢得到充分的發揮。
對于重大主題報道而言,選題是其核心所在。重大主題報道是否具有價值,要看選題是否能夠體現時代精神,是否能夠反映社會變化,傳達正向能量,促進社會發展[2]。新聞工作者在確定選題時,首先要具備極強的前瞻意識,要從時代發展的角度去看待問題,要認清時代發展的規律;其次要具備清晰的創作意圖,在開展與主題相關的采訪活動時,要從相應的立場或者觀念著手,注意緊扣主題。在具體操作時,可細分為以下3個層次:其一,回答當前受眾最為關注的問題,只有敏銳地抓住受眾需求,才能把握時代動向,成功引起受眾的關注;其二,要反映社會現實問題,唯有深層次地揭示社會問題,才能更好地吸引受眾;其三,要充分反映群眾意愿,解決群眾迫切的問題,從而反映時代精神。報道主題越是貼近民眾的生活,現實指導意義就越強,所發揮的作用就越大,傳播力就越強。
在實踐過程中,諸暨市融媒體中心由編委會牽頭,每月根據諸暨市委、市政府的階段性中心工作召開一次各鄉鎮、部門特約記者參與的報題會,根據他們報的選題再進行歸納。同時圍繞重點工作成立選題專班,如推進數字化改革是2021年度諸暨市委、市政府的一項重點工作,為此諸暨市融媒體中心成立了數字化報道選題專班,下沉到諸暨市委改革辦排摸選題,從中排摸出了很多符合主題要求又鮮活的重大主題報道選題。
新聞策劃是做好重大主題報道的前提條件。尤其是在各個媒體相互融合的情況下,報道策劃不再是針對某一個媒體,而是需要同時達到所有媒體的傳播要求,具體包括電視報道、廣播報道、新媒體報道等。新媒體報道具體又可分為客戶端、微博、抖音等不同平臺的報道[3],所以,記者在進行策劃時,應改變傳統的思維方式,從大的角度出發,確保重大主題報道可以通過多個平臺同步發力,從而達到立體化傳播的效果。
重大主題報道在通過傳統媒體進行呈現時,要充分體現報道的深度、高度和溫度,以及傳統媒體在報道中的公信力和權威性。通過新興媒體呈現重大主題報道時,要注意突破時空的局限,充分體現時效性強、形式新穎等特征,從而成功地消解媒體與受眾之間的界限。同時可借助動畫、文字、二維碼、短視頻等全新的形式,通過滾動、立體的方式呈現重大主題報道,從而最大限度地提高重大主題報道的傳播力。
在重大主題報道的策劃環節,得益于縣級融媒體中心改革帶來的媒體融合效應,報刊、廣播、電視、新媒體的采編力量聯動策劃成為基層主流媒體的常態。諸暨市融媒體中心每一次的重大主題報道都是中心編委會牽頭,由總編室落實廣播、電視、報刊、新媒體各平臺根據自身的媒體特色,提交相關的策劃方案,然后再由編委會根據匯總的方案進行統一部署,其中會有各平臺采編人員的聯動采訪,也有各自組織的單獨采訪。例如,2021年諸暨市獲得全國社會綜合治理榮譽“平安鼎”,圍繞這一內容,諸暨市融媒體中心策劃了全平臺的重大主題報道,首先由新媒體平臺刊播獲獎的快訊,然后由電視平臺和新媒體平臺聯合推出系列短視頻,接著再是全平臺推送深度報道。因為策劃到位,整個報道有聲勢、有深度,獲得了很好的傳播效應。
“選材”是重大主題報道獲得成功較為關鍵的一環。確定新聞主題只解決了宣傳方向的問題,要想通過報道引起社會反響,還需要深入群眾,去捕捉和發現能夠體現主題的事實,即挑選報道的素材。重大主題報道同樣也是一種新聞,最主要的功能在于對新近發生的事件進行報道[4]。時間越近的事件,報道的價值就越高,因此時效性是重大主題報道“選材”的首要標準。但部分主題報道僅僅停留在總結材料的層面,如傳達國家的某項重大決策,某某地方召開會議,成立專家組等,然后就會接著報道該項舉措或者活動的成效,獲得大眾的一致好評等。此類報道雖然也具有相應的新聞價值,但內容枯燥乏味,也不能反映群眾迫切的需求,說服力明顯不足。從某種程度上講,此類新聞本身所包含的信息比較豐富,反映的也都是當下的熱點,但報道的效果卻不盡如人意。究其原因就在于報道的“選材”上:其一,報道者沒有認清新聞事實的重要性,不懂得通過新鮮事物增強新聞的吸引力;其二,報道者沒有深入地了解生活,分析問題時僅停留在淺層面,沒有深入挖掘與新聞相關的事實;其三,報道者已經習慣講套話、空話,脫離實際情況,對民眾也沒有積極的引導作用。這種類型的報道語氣較為強硬,畫面缺乏活力,表達方式不接地氣,容易引起受眾的反感,甚至會導致出現負面影響。所以,要想真正創作出既新穎有趣,又具有啟示意義的重大主題報道作品,新聞工作者應增強自身“選材”的能力,要能夠從龐大的信息海洋中篩選出既貼近現實,又能夠清晰反映報道主題的素材。
事實上,這關乎記者的新聞敏感性,也關乎記者的業務能力。在實踐中,諸暨市融媒體中心通過每月一次的業務沙龍來提升一線新聞采編人員的“選材”能力。而在具體的采編實踐中,筆者認為記者一定要立足新聞現場來抓取矛盾沖突,從而圍繞主題來深化報道。例如,筆者在每年召開的諸暨市經濟工作會議報道中,挖掘出其中的關鍵詞進行報道,如《數字安防產業成為發展新引擎》《兩手抓、兩手硬的諸暨實踐》等,吸引了不少受眾。
對于重大主題報道而言,如何挑選報道對象同樣極其重要。人物是報道作品的靈魂,只有講好與人物相關的事,才能增強主題報道的可看性。大多數情況下,重大主題報道會選擇一個或者多個人物,作為報道的重點目標,這樣既可以展現個體的精神面貌,又符合社會發展的趨勢,從而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社會生活是進行主題報道創作的基礎,而“人”則是報道的載體。重大主題報道能否體現自身價值,在受眾心目當中留下深刻印象,其根本就在于所選擇的人是否典型。所以,在創作重大主題報道時,新聞工作者還要掌握“選人”的方法和技巧,尤其要懂得如何才能講好與“人”相關的故事。除達到以細節塑造人物形象的基本要求之外,還要敏銳地捕捉人物身上的閃光點,如此才能將受眾熟悉的生活、鮮活的場景,以及既符合情理又令人意外的細節,通過報道原汁原味地呈現給受眾,讓受眾更加輕松地理解報道的主題,從而最大限度增強新聞報道的傳播力。
與傳統的重大主題報道單純依靠材料堆砌的操作手法不同,在新的傳播語態下,重大主題報道同樣要見人見事。在實踐過程中,筆者十分注重在新聞現場選擇符合新聞主題的核心人物,將人物置身于報道中。例如,2021年是建黨一百周年,諸暨市融媒體中心推出了系列重大主題報道《我們的奮斗》,重點講述了諸暨各革命老區在黨的領導下展現新風貌的故事,在這一組重大主題報道中,筆者特別注重融入革命年代的親歷者、新時期的傳承者等的個人故事,通過他們的故事以小見大,讓報道更有感染力。
基于互聯網思維的新媒體融合形式,采制重大主題報道時如何才能改變過去程序化的方式,提高新聞策劃水平,以增強報道的傳播力,并在此基礎上借助新媒體平臺強化信息傳播的效果,是傳統主流媒體需要考慮的問題[5]。要解決這一難題,新聞工作者就應不斷改進報道的每一個環節,從最初的策劃到搜集素材、后期制作,再到最終呈現,都需要進行優化與創新,如此才能制作出令人眼前一亮的作品。融媒體背景下,受眾接收信息的習慣已經和過去完全不同,變得更加隨意、自主,只有能激發受眾觀看興趣的報道作品,才具有宣傳的價值。因此,新聞工作者要認真把握受眾的心理,可以選擇在新媒體平臺發布信息,將權威內容作為重點,通過全新的融合發展模式,為受眾提供最優質的視聽服務。同時,要始終保持新聞創作的敏感性、互動性及創新性,要敢于打破常規,走出一條獨特的道路。基于融媒體背景打造質量優異、傳播力強的新聞產品,改變重大主題報道在受眾心中刻板、枯燥的印象,帶給受眾鮮活的、別具一格的全新體驗。在這一點上,諸暨市融媒體中心成立了融媒產品創作部門,圍繞重大主題報道推出創意產品,目前已經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在當前的融媒體背景下,受眾主要通過視覺的方式從外界獲取信息,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受眾大部分時間都沉浸在視覺刺激所帶來的快感之中,對傳統媒體新聞報道的關注度也因此不斷下降,唯有具備較強視覺沖擊力的新聞報道,才有可能引起受眾的重視和轉發。重大主題報道如果想獲得受眾的支持,除合理運用新聞傳播方式、豐富節目內涵之外,還需要不斷創新拍攝的手法,提高新聞畫面的質量,如此才能通過新聞傳播帶給受眾更豐富的視覺體驗。在這種全新理念的引領下,出現了大批畫面優質的新聞大片,此類報道的制作者突破傳統的傳播模式,對報道的內容與形式進行創新,報道的質量也因此獲得顯著提升。為了增強重大主題報道的可視性,新聞工作者在創作重大主題報道時,可適當運用文學手法,讓新聞內容更加溫情,還可以改變傳統報道過于質樸的畫面風格,借鑒影視作品的拍攝技巧,通過虛擬鏡頭、航拍等新的手法,增強新聞畫面的感染力。在專題節目的后期制作中,還需要注意調整新聞報道的節奏,通過綜合運用畫面特效、音效及字幕等,在確保新聞內容真實完整的基礎上,體現以人為本的精神,讓受眾在收看節目的同時,獲得心靈層面的良好體驗。在日常的采編實踐中,諸暨市融媒體中心的重大主題報道尤其注重電視報道和新媒體平臺短視頻的二次編發,為采編團隊配備了單反相機、電影機、航拍器、滑軌等各種設備,力求在畫面上更勝一籌。
重大主題報道從不同角度探討和分析受眾關注的焦點問題,其內容或者與民眾切身利益有關,或者傳達黨和國家的重大方針政策,或者報道當下最熱門的事件,在促進社會發展方面有著重要的意義。因此,新聞工作者在創作重大主題新聞報道的過程中,必須尊重新聞創作的客觀規律,仔細觀察各種社會現象,從不同角度分析問題,不斷創新策劃的思路,探索重大主題報道與地方特色相互結合的有效方式,將黨委、政府發布的政策傳達給受眾,上下齊心,共謀發展,為社會建設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