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瑩潔 祁玉金 包兆鑫

12月4日,來自國網寧夏電力數據顯示,寧夏累計外送電量達到6002億千瓦時。“寧電外送”累計電量突破6000億千瓦時,凸顯了國網寧夏電力全力服務地方能源轉型、助力能源綠色低碳高效利用的實踐成果。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要深入推進能源革命,加快規劃建設新型能源體系。自黨的十八大以來,國網寧夏電力貫徹國家能源戰略部署,先后建成投運寧夏至山東、寧夏至浙江兩條電力外送“大動脈”,堅持內供外送“雙線作戰”,在全力保障寧夏電力可靠供應的同時,將電力通過兩條直流外送大通道送至全國十幾個省份。特別是近年來,國網寧夏電力全力服務“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創新性實施了“風光火”打捆外送,新能源電力外送規模逐年增長,實現了由輸“火”電向輸“綠”電的轉變,把寧夏的清潔能源送向全國,為建設新型能源體系、推動能源高質量發展貢獻“寧夏智慧”和“寧夏方案”。

2003年,隨著寧東基地開發建設,寧夏煤炭年開采量從百萬噸級直接躍至千萬噸級,此時,國家“西電東送”戰略的提出為西部省區發展提供了新的歷史機遇。為進一步提升煤炭的附加值,自治區黨委、政府決定修建跨省“送”電通道,通過將煤轉化成電能,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從而帶動寧夏經濟效益增長。
2011年2月28日,寧東至山東±660千伏直流輸電工程建成投運,輸送功率達到400萬千瓦,由此開啟了寧夏大規模電力外送的新紀元。



2016年8月24日,寧夏靈武至浙江紹興±800千伏靈紹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建成投運,不僅推動了寧夏煤炭資源的經濟轉化,還將風電、光伏等新能源發電、輸送及消納進行協調統一,實現新能源打捆外送,為寧夏創建全國首個新能源示范區打下了堅實基礎。
2021年11月21日,寧夏累計外送電量達到突破5000億千瓦時。
2022年8月,寧夏單月外送電量首次突破100億千瓦時。
10多年間,經過兩次大發展,寧夏已經成為國家“西電東送”戰略的重要送端,累計外送電量突破6000億千瓦時,為保障華北、華東地區電力需求發揮了積極作用,為寧夏當地創造各類經濟效益超1300億元,增加就業崗位5萬多個,華電、魯能、京能等一批企業相繼來寧,更多的產業、人才順著兩條“電力”通道落戶寧夏,加快了寧夏資源優勢向經濟優勢的轉變,為2022年自治區經濟增長保持在全國第一方陣發揮了“頂梁柱”“頂得住”作用,也為踐行“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作出了積極貢獻。寧夏依托全國統一電力市場,外送電范圍由最初的山東、浙江擴展至上海、重慶、湖北等十幾個省份,外送電量連續6年實現百億級階梯式增長。據測算,寧夏累計外送電量相當于就地轉化近2.4億噸標準煤,減排59820萬噸二氧化碳、16320萬噸碳粉塵、900萬噸氮氧化物,環保效益和社會效益非常顯著。

11月17日,國網寧夏電力檢修人員郝文康正在±800千伏特高壓靈州換流站內更換交流濾波器場750千伏斷路器。國網寧夏電力利用自主研制的斷路器多維移動作業平臺,更換重達14噸的750千伏斷路器,實現不陪停母線、不降低外送公里、不增加檢修工期更換斷路器。為確保兩條外送通道高質量安全運行,國網寧夏電力不斷探索創新,10多年間自主開發了戶外單站型巡檢機器人、繼電小室S型軌道機器人、多種類智能機器人,進一步推動管理精益化和管控智能化,實現人工與智能雙重化巡檢,確保了電力外送大動脈長周期、高效率、安全穩定運行。兩條直流通道能量可用率、運行效率均居居全國前列,年利用小時數超過8000小時,居國網前列。
國網寧夏電力抓準設備運維重點,積極推進“兩制兩軍事”、全面落實“設備主人制”、加速推進“全科醫生制”、從嚴開展“運維準軍事”、積極推動“應急準軍事”,將設備隱患消除在萌芽狀態,護航兩條外送通道平穩運行,為服務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提供堅強保障。

用塞北的風和光,點亮東部的燈和景。寧夏風光無限,通過寧夏至山東、寧夏至浙江兩條電力外送通道,不僅將寧夏的資源優勢充分轉換為經濟優勢,而且在保障區內電力可靠供應的同時,優化配置將清潔能源送向全國,服務全國保供大局,把能源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堅強保障。
2022年夏季,少雨、高溫的極端天氣導致華東、華中、西南多個省份電力供應持續緊張,當地居民降溫用電及企業錯峰生產增加了用電需求,對當地電網供電保障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戰。國網寧夏電力著眼大局,堅持內供外送“雙線作戰”,在滿足自治區穩經濟保增長促發展的同時,認真做好電網運維和跨區域電力保障供應工作,加大跨區跨省支援力度,服務全網電力保供。迎峰度夏期間,全力保障向山東的電力供應,積極支持華北地區工農業生產和居民用電,8月累計送電量約18億千瓦時。同時,寧夏電網增送川、渝電量4億千瓦時,高峰時段支援電力100萬千瓦,增加川渝保供電力40萬千瓦,最大程度緩解西南地區保供電壓力,支撐了大電網平穩運行,通過外送全力服務全國保供大局,全力以赴打贏電力保供這場硬仗,在保障全國能源安全穩定供應方面發揮了寧夏“穩定器”作用。

2022年4月,國網寧夏電力發布了新型電力系統新能源供給消納體系技術實施方案,提出通過大型風光電基地、周邊煤電及特高壓輸變電線路3部分,實現“網源荷儲”協同互動和多能互補,保障新能源電力有效消納和對東部地區新能源供給。
面向“碳達峰、碳中和”部署,加快新型電力系統構建,國網寧夏電力提出了打造寧夏新能源高質量就地消納和寧夏新能源大范圍優化配置的“雙樣板”,建設“清潔低碳、安全高效、智慧共享、堅強送端”的現代一流電網,建設“高效運營、規范管理、卓越服務、作風優良”的現代一流公司。通過不斷探索實踐,推動寧夏電網在發展中闖出了一條新路子,推動寧夏公司在發展中走出了一條好路子。
11月22日,國網寧夏電力在銀川以“線下+線上”方式組織召開新型電力系統科技攻關行動計劃“煤電與新能源發電協調優化調度關鍵技術研究”項目第二次推進會,這是國網寧夏電力堅持創新驅動發展,強化新型電力系統科技攻關的又一重大成果。國網寧夏電力依托國網新型電力系統創新聯盟,全力攻關國網重大科技項目《煤電與新能源發電協調優化調度關鍵技術研究》,牽頭做好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煤電與新能源綜合調節與系統優化運行關鍵技術》項目研究,加快突破“卡脖子”“無人區”技術,在寧夏高比例新能源消納、大規模電力外送、大電網運行控制等領域取得重要原創成果,力爭當好創新創造的主力軍和引領者。
“我們瞄準新能源產業發展,聚焦關鍵核心技術攻堅,勇闖能源技術‘無人區,啃下關鍵領域‘硬骨頭,搶占科技創新‘制高點。”黨的二十大代表,國網寧夏電力董事長、黨委書記衣立東說。
據悉,目前圍繞火電機組靈活性改造、新能源涉網性能改造、保障高比例新能源情況下的電網安全穩定運行等26項關鍵技術攻關正在寧夏加速推進。預計到2025年,新能源并網容量達到5450萬千瓦。
在騰格里沙漠邊緣的金色沙丘上,是一片由光伏面板組成的一望無際的“藍色海洋”,這一位于寧夏中衛市的百萬千瓦光伏沙漠電站正在源源不斷地輸送綠色電力……
自2012年寧夏成為國家新能源綜合示范區以來,黨中央對寧夏推進能源清潔低碳發展十分關心、寄予厚望,先后出臺了《支持寧夏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實施方案》《關于支持寧夏能源轉型發展的實施方案》,賦予了寧夏高水平建設國家能源綜合示范區的使命。

“新能源不僅要建起來,更要發出來。寧夏第三條直流外送通道將為新能源電量消納提供空間,并調節新能源裝機與火電裝機的結構比例,讓新能源發揮更大作用。”自治區發改委能源發展處處長海濤說。
2020年6月,國網寧夏電力主要負責同志親自帶隊,與多地對接溝通受電意愿。湖南因缺電嚴重,亟需從省外送電,加之電價因素,成為第三條電力外送通道落點首選。2021年年初,國網寧夏電力向自治區黨委、政府建議建設寧夏至華中(湖南)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助力寧夏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建設,探索“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實現路徑,并促請自治區政府成立寧湘特高壓直流工程工作專班,2021年年底該工程被正式納入國家電力“十四五”規劃,2022年順利簽訂三方輸電協議,完成預可研評審、配套電源方案優化、可研設計一體化招標等工作。11月3日,寧夏至湖南±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可行性研究收口報告評審會議召開,“寧電入湘”工程建設方案正式確定,年內有望獲得開工核準。
作為國家第一條以開發寧夏沙漠光伏大基地、輸送新能源為主的特高壓輸電通道,這條通道的建設完全符合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構建新能源供給消納體系的重要講話,也為寧夏電網發展和公司發展帶來了第三次重大發展機遇。國網寧夏電力立足寧夏“地域小、分光足、電網強、送出穩”的優勢,圍繞“一體四翼”發展布局,積極發揮電網在能源生產清潔化、能源消費電氣化中的關鍵樞紐、重要平臺和綠能載體作用。

“新增直流線路投運后,可從根本上解決寧夏新能源消納難題,促進新能源發展和環境改善,保障受電端電力安全供應。”國網寧夏電力總工程師閆志彬介紹,這條直流線路與前兩條最大的區別是以輸送新能源為主,新能源電量比例目標超過50%。
該工程憑借輸送新能源為主體的綠色清潔電,在西部各省爭相規劃電力外送通道的激烈競爭中脫穎而出,取得了彎道超車、后發先至,成為國家跨區域“三交九直”輸電工程中前期工作最快、開工條件最好的項目,同時也成為自治區面向“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實現新能源高比例穩定輸送的創新工程,加快規劃建設新型能源體系、實現新能源大范圍優化配置的示范工程。
該線路途經寧夏、甘肅、陜西、重慶、湖北、湖南等5省(區)1市,線路全長1467千米,年新增送電量400億千瓦時,將從根本上解決寧夏新能源并網消納難題,每年輸電直接收益達到40億元以上,同時拉動寧夏電力投資1000億元以上,為寧夏扶持產業、發展經濟提供保障。工程建成后,預計每年可節約標煤消耗600萬噸、減排二氧化碳1600萬噸,將助力寧夏全方位推進增綠、減煤、降碳,闖出一條能源轉型之路,既為寧夏能源轉型貢獻電網力量,又為國家推動能源利用方式根本轉變、實現能源安全綠色低碳發展先行先試貢獻寧夏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