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策劃 顧強
發源于英國的一個桌游,國內興起于2016年的一款游戲“劇本殺”在眾多的游戲中“氣勢洶洶”地朝年輕人奔來。它像“狼人殺”,又超越了“狼人殺”。而且這款游戲很有意思的不是過關斬將,而是在各種角色中體驗人生,似乎在展現人性的同時又考驗人性。通過下面幾位作者的論文,我們可以看到這一點。
我們玩游戲,是“我們”這些“人”在玩,有一百個人玩,可能就有一百種表達劇本角色的方式。這個時候我們是游戲界面的身體,承載著我們喜怒哀樂悲恐驚,還有潛藏在我們內心的無意識。也因為這一點,讓這個游戲充滿魅力,讓我們看到不同的人性。這讓我想起早幾年,幾個朋友和一家三口一起玩“狼人殺”,那家的媽媽被“殺死”,女兒發言說:“是爸爸殺的,因為爸爸有外遇。”那爸爸勃然大怒:“放屁!”就這樣,游戲夭折了。
在“狼人殺”這款虛擬又現實的游戲中,在陌生人的群體了,我們自如地表達自己的情緒情感,可以說一劑疏散抑郁焦急情緒、釋放現實生活壓力的良藥。但同時也可能導致這個場上太多的負面因素……那些咄咄逼人的言語,甚至粗話連篇,讓人很不舒服。
在“劇本殺”現場就更是如此,我們怎樣出現在這個場,最直觀的是我們的穿著,這是影響我們在現實場人際關系的一部分,更不用說在這個場上我們如何用自己的非語言和語言表達自己。我們豐富的面部表情,我們的肢體語言,還有那些摸不著的氣息組成了一個復雜的場,通過這個場我們可以找到志同道合者,喜歡的人;也可以看到令我們厭惡的人,不喜歡的人。這些都可以讓我們看到自己人際模式,我們的內在是如何表達在這些人際模式上。
當然在這里還可以接觸到各行各業的年輕人,擴大了我們視野和人際交往范圍,這也是我們喜歡在實體店進行游戲的原因之一。
隨著越來越多年輕人喜歡這款游戲,從線上到線下都充滿了熱愛者,也意味著問題來了。實體店因為跟風多、競爭性強而盈利越來越困難;劇本良莠不齊,雷同,難以有新意出現瓶頸;主持人的水平決定了整個場的氣氛;實體店沒有規范的管理和培訓等等限制了現場版游戲的發展等問題。該如何應對呢?
無論是我們喜歡的,還是覺得有問題,我們來看看他們對“劇本殺”的研究吧!